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6b-3p靶向CREB1调控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秋虎 周建 +2 位作者 王子珍 杨堃 陈政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4,共7页
目的探讨miR-26b-3p靶向调控环磷酸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表达水平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miR-26b-3p和CREB1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 目的探讨miR-26b-3p靶向调控环磷酸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表达水平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级别胶质瘤中miR-26b-3p和CREB1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26b-3p与CREB1结合的靶向序列。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6b-3p对CREB1的靶向调控机制;将胶质瘤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miR-26b-3p mimic组及miR-26b-3p inhibitor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REB1的表达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iR-26b-3p的表达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加而降低(P<0.05),而CREB1的表达则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26b-3p可显著影响CREB13′UTR表达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CREB1是miR-26b-3p下游靶基因。抑制miR-26b-3p表达可上调CERB1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过表达miR-26b-3p可下调CERB1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P<0.05)。结论miR-26b-3p可靶向调控CREB1的表达调节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增殖、迁移和侵袭,进而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B1 miR-26b-3p 胶质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30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神经炎症和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
2
作者 李智勇 陈政纲 彭俊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EBI)过程中对神经炎症和血脑屏障(BBB)破坏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n=6/组):假手术(Sham)组,SAH(3 h、6 h、12 h、24 h、72 h)组。此外,72只大鼠随机...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EBI)过程中对神经炎症和血脑屏障(BBB)破坏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n=6/组):假手术(Sham)组,SAH(3 h、6 h、12 h、24 h、72 h)组。此外,7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18/组):Sham组、SAH组、SAH联合过表达GPR30慢病毒阴性载体(SAH+Lv-NC)组、SAH联合过表达GPR30慢病毒载体(SAH+Lv-GPR30)组。通过血管内穿孔建立SAH模型,于SHA大鼠脑室内注射Lv-GPR30。通过神经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BWC)检测、伊文思蓝(EBP)染色、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来分析GPR30对EBI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各种蛋白质和转录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SAH大鼠脑内注射Lv-GPR30后脑组织中GPR30的表达增加,并改善了大鼠神经功能、神经炎症、BBB破坏和脑水肿程度。过表达GPR30抑制SAH大鼠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肽酶2(MMP-2)的表达,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表达水平,同时提高IL-10的表达水平。结论GPR30能减轻SAH大鼠的神经炎症和BBB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G蛋白偶联受体30 早期脑损伤 血脑屏障 神经炎症
下载PDF
神经外科监护室护士报警疲劳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9
3
作者 柴勇 王艳 +5 位作者 王丹心 李惠妍 罗楠 田贝 江维军 王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59-61,共3页
神经外科监护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unit,NICU)是集医疗护理现代化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配置了大量的医疗仪器设备,同时也带来种类繁多的噪音。Darbyshire和Young[1]对英国5个监护室进行监测,发现平均噪音超过45dB,... 神经外科监护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unit,NICU)是集医疗护理现代化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配置了大量的医疗仪器设备,同时也带来种类繁多的噪音。Darbyshire和Young[1]对英国5个监护室进行监测,发现平均噪音超过45dB,最高峰值甚至达到8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监护室 报警疲劳 护理 医疗安全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和脑氧监测在颅脑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梁云衡 卓胜华 +1 位作者 羊良旺(综述) 杨堃(审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继发颅内亚(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严重影响TBI病人的预后。与单纯ICP监测相比,ICP联合脑氧监测可更好地评估病人脑血流灌注及脑组织氧合情况,能为矫正病人脑氧代谢失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 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继发颅内亚(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严重影响TBI病人的预后。与单纯ICP监测相比,ICP联合脑氧监测可更好地评估病人脑血流灌注及脑组织氧合情况,能为矫正病人脑氧代谢失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本文将简述TBI继发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的机制,并就近年来ICP监测和脑氧监测在TBI病人诊疗中单独及联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BI病人的临床诊治及神经多模态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脑氧监测 多模态监测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对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媛 郭悦平 +1 位作者 周期 高振忠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994-998,共5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对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行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因素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1μg/kg,...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对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行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因素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1μg/kg,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围术期一般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20 min(T_0)、麻醉诱导结束即刻(T_(1))、手术结束即刻(T_(2))、术后2 h(T_(3))、术后6 h(T_(4))、术后1 d(T_(5))、术后3 d(T_6)检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T_(1)~T_(5)时刻HR更低,在T_(1)~T_(4)时刻MAP均更低(P<0.05)。观察组T_(2)~T_6时刻血清NSE、S100β、iNOS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麻醉可明显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降低NSE、S100β、iNOS水平,减轻脑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瘤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介入手术 神经损伤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现状与进展
6
作者 吴文凯 杨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43-46,55,共5页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尤其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WNBA特殊的解...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尤其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WNBA特殊的解剖结构,传统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难以充分填塞瘤腔与保障流出道的通畅。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以及设备如类支架装置、血管内置物和囊内扰流装置等的开发与更新,使WNBA也能得到有效治疗。本文通过介绍新的介入技术和设备等内容,阐述血管内介入治疗WNBA的现状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支架辅助栓塞 囊内扰流装置 综述
下载PDF
颅缝早闭的诊治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7
作者 李制一 汪婧怡 顾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颅缝早闭是一类先天性疾病,其特征是一条或多条颅骨缝过早闭合,导致头型异常、颅内压升高以及一些潜在发育问题。诊断方法以三维头颅CT成像为主,较新的诊断手段包括"黑骨"磁共振、三维摄影技术等。颅缝早闭通常需要手术纠正,... 颅缝早闭是一类先天性疾病,其特征是一条或多条颅骨缝过早闭合,导致头型异常、颅内压升高以及一些潜在发育问题。诊断方法以三维头颅CT成像为主,较新的诊断手段包括"黑骨"磁共振、三维摄影技术等。颅缝早闭通常需要手术纠正,从而为颅骨和大脑的生长创造条件,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颅缝早闭的类型以及严重程度。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内镜下条状颅骨切除术、浮动骨瓣颅骨切开术、颅骨牵张技术等。数字模拟、手术导航、增强现实(angmented reality,AR)等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颅缝早闭的诊治。本文就近年来颅缝早闭的诊断治疗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诊断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海水中细菌对开放性脑损伤的影响研究进展
8
作者 钟旺旺 周建 +3 位作者 张灏 侯鹏伟 魏梁锋 王守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75-78,共4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以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为特点,是世界各国亟需攻克的一项公共卫生难题[1]。开放性创伤性脑损伤(open traumatic brain injury,oTBI)是指外伤导致颅骨和硬脑膜破裂,使脑组织外露于...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以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为特点,是世界各国亟需攻克的一项公共卫生难题[1]。开放性创伤性脑损伤(open traumatic brain injury,oTBI)是指外伤导致颅骨和硬脑膜破裂,使脑组织外露于外界环境中的一类严重脑损伤。该类损伤多发生在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恶性袭击等意外事件中。我国的领海面积大、海岸线长、岛屿多,海上作业、旅游、登岛作战、海上灾害如船运事故等特殊环境下,均可发生海上oTBI。如果伤后发生坠海,受伤的脑组织接触海水,则会形成开放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oTBI combined with seawater immersion,oTBI+SI)的复合型损伤。与单纯TBI比较,其损伤机制复杂、病理改变显著、损伤持续时间长、救治难度大且预后更差[2,3]。此外,海上oTBI发生率在升高,因为全球性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海上活动的热度越来越高。目前,海上oTBI复合损伤的基础研究初见成果,但针对性的救治策略仍有待于不断探索,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基础与临床救治研究极为必要。本文对oTBI+SI复合损伤后海水细菌对机体损伤、机体应答及处理策略研究结果作简要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脑损伤 海水浸泡 细菌
下载PDF
MiR-26b通过下调COX-2表达抑制神经胶质瘤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政纲 王子珍 +3 位作者 郑传宜 李大圩 杨堃 蔡望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6,共8页
目的:观察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中miR-26b和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情况,研究miR-26b对于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运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荧光PCR(q RT-PCR)检测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中miR-26b和COX-2的表达情况;使用... 目的:观察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中miR-26b和环氧化酶(COX)-2的表达情况,研究miR-26b对于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运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荧光PCR(q RT-PCR)检测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中miR-26b和COX-2的表达情况;使用miR-26b mimic转染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上调miR-26b的表达;q RT-PCR检测miR-26b mimic转染后miR-26b和COX-2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26b对COX-2转录活性的影响;使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26b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划痕实验检测miR-26b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检测miR-26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能力的影响;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过表达miR-26b后胶质瘤细胞成瘤能力的变化。结果:随着神经胶质瘤肿瘤级别的增加,miR-26b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COX-2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26b可以直接靶向调控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使用miR-26b mimic明显上调miR-26b的表达(P<0.05);上调miR-26b可以显著降低COX-2的表达(P<0.05);上调miR-26b可以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肿瘤的质量和体积都变小。结论:随着神经胶质瘤肿瘤级别的增加,miR-26b表达逐渐降低,而COX-2表达逐渐增加。miR-26b可通过抑制COX-2表达从而抑制神经胶质瘤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026b 环氧化酶-2 miR-26bmimic 神经胶质瘤 侵袭 迁移 增殖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快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的优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屏 王鹿婷 +6 位作者 符秋蓉 王艳 王艳新 陈颖 陈银银 吴秋梅 蔡春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62-264,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运用快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状况的优化效果。方法抽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本院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46例同类型患者作为...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运用快速康复护理对神经康复状况的优化效果。方法抽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本院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46例同类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备,且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状况进行评估,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在实验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后,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神经康复,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可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快速康复护理 神经康复 优化效果
下载PDF
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叶富跃 杨堃 +4 位作者 王子珍 马春阳 陈政刚 潘琪 吴然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96-899,905,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sTBI)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sTBI昏迷患者104例,参照“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sTBI)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sTBI昏迷患者104例,参照“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对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诊断,采集患者信息,分析sTBI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4例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27例,感染率为25.96%。27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36株,其中G^-菌27株(75.00%),G^+菌5株(13.89%),真菌4株(11.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有吸烟史、患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气管切开时间≥7 d、ICU入住时间≥7 d为sTBI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入院时GCS评分≥5分为保护因素。结论sTBI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以G-菌感染为主,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受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应针对易感菌及影响因素制订应对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重型 气管切开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作用
12
作者 潘琪 王子珍 +4 位作者 叶富跃 邢伟 林家汉 卢剪月 杨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8-733,共6页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和氧化损伤的作用,并探讨氧化损伤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乳胞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35只。将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立...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和氧化损伤的作用,并探讨氧化损伤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乳胞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35只。将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立体定向注射入乳胞素组大鼠右侧黑质中,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旷场实验检测2组大鼠的穿梭距离、下肢站立次数和总跑动时间,前肢使用不对称实验检测2组大鼠前肢使用不对称指数,阿扑吗啡诱导旋转实验检测2组大鼠旋转行为,微量酶标法检测2组大鼠中脑黑质中羟自由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大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神经元毁损程度。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乳胞素组大鼠的穿梭距离、下肢站立次数和总跑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乳胞素组大鼠前肢使用不对称指数明显升高(P<0.05)。乳胞素组大鼠注射阿扑吗啡后出现恒向健侧旋转。给药7和21 d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乳胞素组大鼠注射侧黑质中羟自由基、MDA、蛋白质羰基和8-OHdG水平明显升高(P<0.05),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给药21 d后,乳胞素组大鼠注射侧黑质中TH免疫阳性神经元显著丧失。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乳胞素组大鼠黑质中TH免疫阳性神经元残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黑质内注射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能够诱导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损伤,并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蛋白酶体抑制剂 氧化损伤 多巴胺能神经元 乳胞素
下载PDF
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振忠 王艳 +2 位作者 李争争 羊良旺 陈泰学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t-PA静脉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缺...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t-PA静脉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恶化组31例和非神经功能恶化组152例。收集患者年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一般临床资料,血浆sTM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sTM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及Spearman法分析;血浆sTM对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因素。[结果]神经功能恶化组血浆sTM水平[(50.64±12.17)μg/L比(33.76±8.67)μg/L]及年龄[(67.34±10.87)岁比(60.22±11.05)岁]、hs-CRP[(12.59±3.23)mg/L比(4.92±1.13)mg/L]和空腹血糖[(7.31±1.96)mmol/L比(5.86±1.92)mmol/L]水平、糖尿病比例(32.26%比16.45%)显著高于非神经功能恶化组(P<0.05)。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sTM与年龄、hs-CRP、空腹血糖、糖尿病均呈正相关(P<0.05)。血浆sTM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特异度为81.6%,灵敏度为80.6%。sTM、空腹血糖是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浆sTM水平对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静脉溶栓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雪丽 杨堃 王丽芸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51-655,685,共6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76例行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记录其术后1周内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采用多因素...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76例行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记录其术后1周内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诊断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诊断模型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276例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1周内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6.30%(45/276)。45份脑脊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52株,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占63.46%);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对阿莫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80.00%,对万古霉素均无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尿激酶使用次数、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及合并糖尿病均与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有关(均P<0.05)。诊断模型为logit(P)=-1.636+0.698×年龄-0.821×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1.214×引流管留置时间+1.009×术中尿激酶使用次数+1.315×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663×合并糖尿病,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诊断模型诊断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敏感度为91.11%,特异度为55.84%。结论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此类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受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中输注尿激酶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脑脊液漏、合并糖尿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内感染 血肿穿刺引流术 病原菌 耐药 危险因素 诊断模型
下载PDF
胶质瘤免疫生物标志物ORMDL2在胶质瘤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东明 梁健堂 +7 位作者 刘晓迁 李蒙勇威 丁顺 孟庆雯 张思远 唐才颖 刘启兵 杨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28-437,共10页
目的:探讨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来自TCGA‑LGG&GBM,CGGA和GEO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ORMDL2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pROC包检测ORMDL2的cut‑off值以绘制ROC曲线来证明其在鉴别胶质瘤诊断方面的价... 目的:探讨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来自TCGA‑LGG&GBM,CGGA和GEO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ORMDL2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pROC包检测ORMDL2的cut‑off值以绘制ROC曲线来证明其在鉴别胶质瘤诊断方面的价值。选择与ORMDL2最显著正相关的前300个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并进行GO和通路分析。利用ssGSEA和TIMER 2.0数据库探讨ORMDL2 mRNA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ORMDL2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这种差异在高级别胶质瘤中最为明显。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增加,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相关。此外,ORMDL2表达升高与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一系列免疫浸润细胞有关。结论:ORMDL2在胶质瘤免疫细胞浸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ORMDL2 鞘脂 免疫浸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GPR30通过TXNIP/NLRP3信号通路减弱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BV-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智勇 陈政刚 彭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6-640,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BV-2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OGD/R BV-2小胶质细...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perfusion,OGD/R)BV-2小胶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OGD/R BV-2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BV-2小胶质细胞ODG 4 h后再灌注2、4、6或12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PR30的蛋白表达水平。将pcDNA3.1、pcDNA3.1-GPR30、sh-NC、sh-GPR30质粒转染BV-2小胶质细胞,OGD 4 h后再灌注12 h。qRT-PCR检测GPR30 mRNA的表达水平,验证其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PR30、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protein,TXNI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剪切体-1(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结果:GPR30在OGD/R后显著上升,在6 h时达到峰值,而在12 h时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随后确定OGD处理4 h,复氧12 h的时间点进行后续实验。qRT-PCR验证慢病毒转染成功,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细胞中ROS、MDA、TNF-α、IL-6、IL-1β、IL-18水平及TXNIP、NLRP3、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过表达GPR30抑制了ROS、MDA、TNF-α、IL-6、IL-1β、IL-18水平及TXNIP、NLRP3、cleave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促进了SOD活性;而干扰GPR30表达发挥了相反的作用。结论:GPR30能抑制ODG/R处理后BV-2细胞内TXNIP/NLRP3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抑制ODG/R诱导的BV-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保护ODG/R细胞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30 氧糖剥夺/再灌注 BV-2 小胶质细胞 氧化应激损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儿童输注GD2单克隆抗体Naxitamab期间的镇痛方案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艳 张从志 +4 位作者 尹顺花 冯宇萌 董琦 顾硕 庄培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30-634,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输注GD2单克隆抗体Naxitamab期间的镇痛方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博鳌分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32例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的167次Naxitamab输注疗程为研究对象,总结输注Naxit...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输注GD2单克隆抗体Naxitamab期间的镇痛方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博鳌分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32例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的167次Naxitamab输注疗程为研究对象,总结输注Naxitamab引起的疼痛发生特点、部位、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为了缓解输注期间出现的疼痛,采用以口服加巴喷丁作为基础镇痛、复合静脉应用强效镇痛药来控制爆发性疼痛的方案。根据所应用强效镇痛药种类的不同,分为芬太尼组、艾斯氯胺酮组、氢吗啡酮联合艾斯氯胺酮组共3组,整个输注过程将患儿的疼痛控制在FLACC评分≤4分。结果芬太尼组、艾斯氯胺酮组、氢吗啡酮联合艾斯氯胺酮组三组患儿在每次输注期间发生疼痛(FLACC评分>4分)的次数分别是(3.17±1.23)次、(2.98±2.18)次、(3.07±2.02)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13,P>0.05);三组输注完成所用时长分别是(63.4±32.6)min、(59.7±45.6)min、(64.6±48.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1,P>0.05);氢吗啡酮联合艾斯氯胺酮组所需艾斯氯胺酮剂量为(1.22±2.68)mg/kg,显著低于艾斯氯胺酮组所需艾斯氯胺酮剂量(2.64±2.36)mg/kg(P<0.05);三组主要不良反应:低血氧饱和度发生例次分别为28、33、26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2,P>0.05);低平均动脉压发生例次分别为36、39、2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9,P>0.05)。结论以口服加巴喷丁为基础镇痛,静脉应用起效迅速的芬太尼或艾斯氯胺酮来抑制Naxitamab输注引起的爆发性疼痛安全、有效;选择镇痛时效较长的氢吗啡酮联合艾斯氯胺酮同样能达到抑制疼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 镇痛 分子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BRAF突变及其靶向治疗在儿童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与挑战
18
作者 陈志华 纪新婷 顾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01-606,共6页
胶质瘤是儿童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脑肿瘤,常规治疗方法往往无法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部分难治性、复发性、无法手术治疗的胶质瘤患者5年生存率仅10%左右。研究发现,部分胶质瘤患者存在B型迅速加速性纤维肉瘤(B-type rapidly accelerated... 胶质瘤是儿童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脑肿瘤,常规治疗方法往往无法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部分难治性、复发性、无法手术治疗的胶质瘤患者5年生存率仅10%左右。研究发现,部分胶质瘤患者存在B型迅速加速性纤维肉瘤(B-type rapidly accelerated fibrosarcoma,BRAF)基因突变,这为BRAF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契机,也使BRAF靶向治疗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单用或联合使用BRAF抑制剂和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EK)抑制剂能显著延长儿童脑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其治疗效果已获得广泛认可。多种BRAF抑制剂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批准用于治疗复杂、难治性、复发性胶质瘤,司美替尼作为MEK1/MEK2的强效抑制剂,可显著延长神经纤维瘤1(Neurofibromin 1,NF1)基因相关低级别胶质瘤(pediatric low-grade glioma,PLGG)的无进展生存期,该药已于2020年获美国FDA批准用于NF1突变的神经纤维瘤病患儿,2023年5月中国国家药监局也批准了该药用于中国市场。目前仍有多种BRAF抑制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介绍了BRAF突变概况及其在儿童脑胶质瘤中的突变特征,同时总结BRAF靶向治疗在儿童脑胶质瘤中的临床试验成果,并对其不良反应和耐药问题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质B-raf 突变 弥漫性内生型桥脑胶质瘤 分子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发生与rs8063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
19
作者 朱福连 叶富跃 +1 位作者 梁培日 张创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风险模型构建及其与内源性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receptor1,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海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风险模型构建及其与内源性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receptor1,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海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5例,根据PTSD量表分为PTSD组43例(>50分)和非PTSD组172例(0~50分)。应用基因测序法检测2组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与PTSD的易感性。选取同期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3例作为验证组,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2组年龄、家庭年收入、出血量、心理弹性评分、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TSD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PTSD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020,95%CI:1.115~3.658)、家庭年收入(OR=1.799,95%CI:1.232~2.626)、出血量(OR=1.507,95%CI:1.243~1.826)、心理弹性评分(OR=2.059,95%CI:1.068~3.969)、社会支持评分(OR=1.664,95%CI:1.122~2.467)、rs806377TT基因型(OR=1.861,95%CI:1.485~2.331)和rs806377T等位基因(OR=3.777,95%CI:2.049~6.962)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验证组敏感性为69.57%,特异性为71.25%,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0.708~0.813),模型存在一定准确性。结论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是PTSD易感性的影响因素,且rs806377TT基因型和rs806377T等位基因可预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应激障碍 创伤性 受体 大麻酚 大麻素受体基因 rs806377位点多态性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AIS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王艳新 王鹿婷 +2 位作者 张屏 王艳 石书萍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40例,根据治疗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检测AIS患者CYP2C19基因型,分析C...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40例,根据治疗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检测AIS患者CYP2C19基因型,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AI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40例AIS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后预后不良36例(25.71%),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20例(14.29%)。CYP2C19基因型包括快代谢型(EM)66例,中代谢型(IM)59例,慢代谢型(PM)15例,CYP2C19功能基因突变74例(52.86%)。预后不良组患者脑梗死体积大于预后良好组,入院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CYP2C19基因突变率也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体积、入院NIHSS评分、CYP2C19基因突变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CYP2C19基因突变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YP2C19基因 临床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