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地下气化点火阶段正庚烷着火及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友军 张浩宇 +5 位作者 张正 肖逸 郝军 罗光前 李显 姚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659-5666,I0018,共9页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地下煤层以天然气形式开采出来,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点火是开启气化反应的第一步,对化学点火过程中燃料着火与燃烧特性的分析将有助于高效气化。该文选取正庚烷为点火燃料,采用离散相模型模拟庚烷雾化过...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地下煤层以天然气形式开采出来,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点火是开启气化反应的第一步,对化学点火过程中燃料着火与燃烧特性的分析将有助于高效气化。该文选取正庚烷为点火燃料,采用离散相模型模拟庚烷雾化过程,建立庚烷液滴与氧气共流燃烧模型,探究庚烷着火温度及燃烧火焰特性,并对影响初始点火过程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压力升高,庚烷着火温度降低,10 MPa时达到670 K;液滴粒径在0.1~0.4 mm范围内时,着火温度随粒径减小而小幅上升;提高氧化剂中氧气浓度可显著提高火焰温度,但会导致火焰长度变短;为避免煤的熔融问题,氧气浓度控制在20%~30%附近较为合适,对壁面最高温度在1200~1530 K内。贫氧燃烧时,火焰温度较低,但过量空气系数处于0.6~0.8时,对壁面的加热温度及加热长度均高于富氧燃烧,在点火过程中能更高效利用燃料。结果可为煤炭地下气化点火过程燃料及氧化剂参数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燃烧 煤炭地下气化 着火温度 火焰温度 正庚烷
下载PDF
ZSM-5分子筛对典型涂装VOCs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冀钟 赵彦玲 +3 位作者 陈雨濛 高林霞 王翼鹏 刘欢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2343,F0001,共13页
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宽硅铝比(50、100、150、300、500、800、1500、3000)的ZSM-5分子筛,旨在研究其对涂装行业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吸附规律。同时,结合分子筛表面的酸性位点,以解析硅铝比对分... 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宽硅铝比(50、100、150、300、500、800、1500、3000)的ZSM-5分子筛,旨在研究其对涂装行业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吸附规律。同时,结合分子筛表面的酸性位点,以解析硅铝比对分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丙酮的吸附能力主要受自身极性、支链结构和分子筛表面酸位点的影响。而乙酸丁酯、苯乙烯、对二甲苯、苯、甲苯的吸附性能会同时受到自身的分子量、分子直径、极性、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影响,分子量和分子直径大、极性强且具有支链结构的VOCs更容易被ZSM-5分子筛吸附。这6种VOCs中,ZSM-5分子筛对丙酮的吸附效果最好,硅铝比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也最大。这是因为丙酮比其他VOCs更容易吸附在Lewis酸位点上,硅铝比的改变会影响酸位点的数量。低硅铝比的分子筛由于具有较多的酸位点,更适用于丙酮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吸附剂 硅铝比 吸附 涂装挥发性有机物 Lewis酸位点
下载PDF
YSZ基极限电流型NO_(x)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凯中 袁春 +1 位作者 董文 傅邱云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随着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更加严格,NO_(x)传感器作为主要排放处理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的核心部件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YSZ作为固体电解质的极限电流型传感器在监测精度和控制成本上有着显著作用。综述了近年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和N... 随着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更加严格,NO_(x)传感器作为主要排放处理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的核心部件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YSZ作为固体电解质的极限电流型传感器在监测精度和控制成本上有着显著作用。综述了近年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和NO_(x)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传感器的历史发展、结构和工作机理。重点阐述了扩散层、电极层的材料选择和结构组成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基于目前集成MEMS气体薄膜传感器的发展以及传感单元结构多腔耦合组合模型的不断完善,提出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电流 氮氧化物 综述 气体传感器 尾气监测
下载PDF
基于放大器优化的无中继通信系统研究
4
作者 吴俊宇 敖学渊 +4 位作者 邓磊 戴潇潇 付松年 刘陈 杨奇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9,共7页
【目的】传统无中继通信系统中需要使用分布式拉曼泵浦放大器和遥泵放大器,而分布式拉曼泵浦放大器和遥泵放大器均需要使用高功率泵浦激光源,并且会提高无中继通信系统光学链路复杂度。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使用高功率掺铒光纤放大器... 【目的】传统无中继通信系统中需要使用分布式拉曼泵浦放大器和遥泵放大器,而分布式拉曼泵浦放大器和遥泵放大器均需要使用高功率泵浦激光源,并且会提高无中继通信系统光学链路复杂度。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使用高功率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取代无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前向分布式拉曼泵浦放大器的无中继通信系统架构。【方法】文章通过VPI仿真平台建模分析比较了所提无中继通信系统架构的传输性能并进行了实时无中继通信传输实验验证。【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使用高功率泵浦提高信号光入纤功率能够实现传统无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前向拉曼泵浦放大增益效果,并且更适合配合波分复用(WDM)技术实现更高速率的无中继通信传输。通过实验还证实了采用仅使用EDFA泵浦放大结构的无中继通信系统能够实现500 km跨度距离10 Gbit/s速率下的单通道无中继通信传输,并且在结合WDM技术的情况下,能够实现4×10 Gbit/s速率、500 km光纤链路跨度下的通信传输。【结论】文章所提仅采用EDFA泵浦放大的无中继通信传输系统架构能够极大地简化传统无中继通信系统架构,且能够基于EDFA泵浦放大布置多通道WDM系统从而提升系统通信传输的信号速率,对未来无中继通信系统结构简化以及通信速率提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继通信 实时通信 VPI仿真 光纤光学 掺铒光纤放大器
下载PDF
铝基非晶合金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曹梓恒 郭威 +2 位作者 吕书林 王锦程 吴树森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5,共14页
铝基非晶合金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铝基非晶合金的成分体系、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及应用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铝基非晶合金的发展历史和成分体系,目前铝基非晶主要分为3大体系:二元、三元和多... 铝基非晶合金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铝基非晶合金的成分体系、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及应用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铝基非晶合金的发展历史和成分体系,目前铝基非晶主要分为3大体系:二元、三元和多元体系,以及综合性能和形成能力2大方面,多元体系表现更佳,并逐渐向更多元化发展;其次,系统介绍了铝基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粉末状、薄带状、块体样品的制备,相较于非晶薄带的制备,块体和粉状的制备方法较为丰富,而粉状非晶通常作为铝基非晶涂层的预制材料;随后,详细介绍了铝基非晶合金的性能特点、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从性能上来看,铝基非晶在强度和硬度以及耐腐蚀性能上表现良好,目前主要以涂层的形式参与应用,除此之外,研究者们也开始对磁性和热塑性展开研究,由于玻璃形成能力的限制,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较少;最后,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涂层是目前铝基非晶合金最具应用前景的工程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非晶合金 成分体系 制备方法 性能特点 应用现状
下载PDF
液态金属脱合金反应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余圣 郭威 +2 位作者 黄润华 吕书林 吴树森 《铸造》 CAS 2024年第3期321-336,共16页
液态金属脱合金反应(Liquid Metal Dealloying,LMD)是一种基于熔融金属液中合金各组分与金属液反应性不同(混合焓正负关系)而产生的一种选择性溶解反应,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手段。本文首先从液态金属脱合金反应的概念... 液态金属脱合金反应(Liquid Metal Dealloying,LMD)是一种基于熔融金属液中合金各组分与金属液反应性不同(混合焓正负关系)而产生的一种选择性溶解反应,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手段。本文首先从液态金属脱合金反应的概念和原理入手,详细介绍了此反应应用于纳米多孔材料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案例。在多孔材料制备方面,液态金属脱合金反应不仅可满足贱金属类纳米多孔材料的高效生产需求,还可通过脱合金反应条件调控孔隙结构。在复合材料制备方面,脱合金反应可使得析出相尺寸更加细小,分布更加均匀弥散,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后,本文对液态金属脱合金反应的最新应用与机理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此类反应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脱合金 多孔材料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超薄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申利梅 胡博兴 +2 位作者 谢雨霏 曾伟豪 张晓屿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8-205,共8页
随着电子器件的集成度逐渐提高,超薄平板热管作为一种适用于受限空间的高效散热器受到关注。本文对厚度为0.27mm的超薄平板热管进行传热性能的测试,以传热温差、传热量、热阻、等效传热系数作为指标,系统性地研究了加热功率、冷却方式... 随着电子器件的集成度逐渐提高,超薄平板热管作为一种适用于受限空间的高效散热器受到关注。本文对厚度为0.27mm的超薄平板热管进行传热性能的测试,以传热温差、传热量、热阻、等效传热系数作为指标,系统性地研究了加热功率、冷却方式及重力影响下的传热特性。研究发现,重力对超薄平板热管传热性能有轻微影响,竖直状态下的最大散热量较水平状态提高5%~10%,水平较竖直-逆重力状态提高2%~10%。冷却方式对其传热性能影响较大。在较低功率时,相比于自然冷却,强制冷却能使电子元器件在较低温度工作,但造成热管冷热端温差及热阻都比自然冷却条件下大,在超过一定功率(1.2W左右)后,温差及热阻急剧增大,等效传热系数减小,传热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平板热管 加热功率 温差 均温性 热阻
下载PDF
雄性生殖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黄立阳 黄东晖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5期921-927,共7页
近几十年来,男性生殖能力逐渐下降,男性因素导致不育的比例达到了一半,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目前对男性生殖健康的研究除了进行临床研究外,更有赖于动物模型的建立。影响男性生殖健康的因素复杂繁多,因此构建合适可靠的实验... 近几十年来,男性生殖能力逐渐下降,男性因素导致不育的比例达到了一半,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目前对男性生殖健康的研究除了进行临床研究外,更有赖于动物模型的建立。影响男性生殖健康的因素复杂繁多,因此构建合适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对研究男性生殖领域内诸多问题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动物模型包括基因敲除模型、生精障碍模型、炎症模型、烟酒模型、肥胖模型、慢性心理应激模型和环境污染模型。未来完善雄性生殖实验动物模型体系,可为研究者选用和构建模型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雄)性 生殖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非理想运行条件下双馈感应发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综述
9
作者 刘毅 张茂鑫 +4 位作者 徐伟 葛健 陈亚红 李明贤 董义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733-4754,共22页
在非正弦和不平衡运行条件下,双馈感应发电机会面临显著的转矩脉动问题,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有必要采取转矩脉动抑制措施。近些年,诸多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但鲜有对其进行总结归纳的文... 在非正弦和不平衡运行条件下,双馈感应发电机会面临显著的转矩脉动问题,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有必要采取转矩脉动抑制措施。近些年,诸多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但鲜有对其进行总结归纳的文献。为此,该文首先介绍了双馈感应发电机系统结构,分析了非正弦和不平衡运行条件下转矩脉动成因,并明确了转矩脉动抑制的主要目标。其次,从硬件结构改进法和控制策略改进法两方面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归类总结,并从七个维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最后,从软硬件协同抑制、参数鲁棒性提升、谐波损耗抑制和故障穿越四个方面对双馈感应发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弦运行 不平衡运行 双馈感应发电机 转矩脉动抑制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攻击图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风险评估
10
作者 刘子龙 周纯杰 +2 位作者 胡晓娅 曹德舜 李娜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2024年第4期3-11,23,共10页
针对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动态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攻击图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通过对系统进行风险分析,得到入侵证据及系统漏洞,结合入侵证据和漏洞利用成功概率,采用EM算法对训练数据进行数据补全并动态... 针对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动态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攻击图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通过对系统进行风险分析,得到入侵证据及系统漏洞,结合入侵证据和漏洞利用成功概率,采用EM算法对训练数据进行数据补全并动态更新贝叶斯攻击图的条件概率参数表,通过条件概率表可计算得出先验概率,结合入侵证据计算得到节点的后验概率,进而得到系统的风险值,考虑资源利用的相关性对风险值进行最终修正。仿真结果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攻击图 贝叶斯参数学习 风险值计算 风险值修正
下载PDF
太赫兹超表面系统信号传输模型和相移调控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亚军 曹源 +3 位作者 黄崇文 彭薇 罗锴 陈达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4,共8页
近场效应导致远场窄带假设的信号传输模型不再适用,宽带效应下基于中心频率的超表面相移调控将产生波束斜视现象,加重系统性能恶化。针对此问题,考虑波束斜视效应和近场效应,推导适用于任意尺寸超表面的阵列响应和近场宽带信号传输模型... 近场效应导致远场窄带假设的信号传输模型不再适用,宽带效应下基于中心频率的超表面相移调控将产生波束斜视现象,加重系统性能恶化。针对此问题,考虑波束斜视效应和近场效应,推导适用于任意尺寸超表面的阵列响应和近场宽带信号传输模型。基于上行可达速率的分析,提出超表面相移调控方案。结果表明:所提相移调控方案能有效缓解波束斜视效应;在发射功率为1mW、基站天线数为64、超表面单元数为1440的同等条件下,所提相移调控方案可将系统速率提高至中心频率方案下的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通信 超表面 性能分析 相移调控
下载PDF
深部煤层地下煤气化原位点火的CFD模拟
12
作者 张友军 肖逸 +8 位作者 张正 张浩宇 郝军 吕敏 方灿 邹仁杰 罗光前 李显 姚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90-2497,共8页
地下煤气化(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UCG)作为一种新型采煤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UCG的实验成本较高,在开展UCG实验之前应当对煤层的演变机理进行深入的探究。计算流体力学(Calculated Fluid Dynamics,CFD)可以凭借计算机强大... 地下煤气化(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UCG)作为一种新型采煤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UCG的实验成本较高,在开展UCG实验之前应当对煤层的演变机理进行深入的探究。计算流体力学(Calculated Fluid Dynamics,CFD)可以凭借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以较为低廉的成本模拟UCG的生产过程。采用Ansys公司开发的CFD软件Fluent模拟了1000 K烟气加热下深部煤层的原位加热着火过程,重点分析了温度、氧气摩尔分数和孔隙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泵入500 s的1000 K烟气不足以点燃煤层,1000 s的烟气加热时间足以点燃煤层,该结果在时间上与劳伦斯实验室的点火时间相当。在煤层内表面,高温主要集中在靠近入口0~0.6 m内的煤层。着火前的最高温度低于加热烟气入口温度1000 K,而着火后的最高温度超过1000 K,最高温度约1250 K。O_(2)在高温区几乎全部消耗,而在其他温度较低的区域,到达煤层内表面的氧气摩尔分数不到2%。高温区孔隙度迅速增长,在1000 s时部分煤层孔隙度可达0.9左右。在煤层内部,煤层越厚,温度上升越低。在1000 s和2000 s时,7 cm线上煤层的最高温度仅为500 K左右,远低于相同加热时间下煤层内表面的最高温度。在2000 s的点火过程中,渗入7 cm和14 cm煤层中的氧气较少,内部煤层孔隙度均在0.4以下。较低的孔隙度是由较低的温度和较低的氧气摩尔分数共同造成的。对温度、氧气摩尔分数和孔隙度的模拟可为如何促进煤层内部的反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煤气化 CFD模拟 点火 温度 氧气 孔隙度
下载PDF
脱合金工艺对混杂增强非晶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龙丰 郭威 +2 位作者 吕书林 王锦程 吴树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83-2292,共10页
基于金属熔体脱合金法制备了具有核壳混杂增强结构(核相为高熔点富Ta相,壳为B2-CuZr相)的[(Zr_(0.5)Cu_(0.5))_(92.5)Al_(7)Sn_(0.5)]_(0.95)Ta_(5)非晶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脱合金工艺参数下非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演... 基于金属熔体脱合金法制备了具有核壳混杂增强结构(核相为高熔点富Ta相,壳为B2-CuZr相)的[(Zr_(0.5)Cu_(0.5))_(92.5)Al_(7)Sn_(0.5)]_(0.95)Ta_(5)非晶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脱合金工艺参数下非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脱合金温度和时间是控制富Ta相尺寸的关键参数。当反应温度过低或反应时间过短时,会造成富Ta相聚集、增强相分布不均匀;当反应温度过高或反应时间过长时,会导致富Ta相粗化。当脱合金反应时间为2 min、脱合金反应温度为1473 K时,非晶基体中富Ta相尺寸细小且弥散分布,并促进B2-CuZr相异质形核细化,得到了尺寸更细小、分布更均匀的核壳混杂增强结构。细小均匀的增强相可有效阻碍非晶基体中主剪切带的快速扩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大幅提高,断裂强度达到2439 MPa,塑性应变为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复合材料 核壳混杂增强结构 金属熔体 脱合金法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深冷循环热处理下锆基金属玻璃的回春行为调控
14
作者 郭威 余圣 +3 位作者 丁俊 吕书林 吴树森 赵觅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82-591,共10页
研究Zr_(55)Cu_(30)Ni_(5)Al_(10)(摩尔分数,%)金属玻璃在深冷循环处理过程中的回春行为。实验发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样品的回春程度更高,表现为更高的弛豫焓与更低的密度。回春程度经200次循环后逐渐饱和,这可能与非晶结构中有限的... 研究Zr_(55)Cu_(30)Ni_(5)Al_(10)(摩尔分数,%)金属玻璃在深冷循环处理过程中的回春行为。实验发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样品的回春程度更高,表现为更高的弛豫焓与更低的密度。回春程度经200次循环后逐渐饱和,这可能与非晶结构中有限的自由体积含量有关。同时,高循环次数下的样品硬度更低,塑性更好,这与其剪切转变区体积增大有关。此时,更低的剪切面形成能有利于多重剪切带的形成。此外,还发现自由体积含量与样品塑性应变及剪切转变区体积呈线性关系。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还表明,在高冷速下回春程度高的样品会发生原子体积的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玻璃 回春 深冷循环热处理 循环次数 塑性
下载PDF
原位自生富Fe相增强Mg-Cu-Ag-Gd-Fe非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15
作者 黄润华 郭威 +2 位作者 吕书林 王锦程 吴树森 《铸造》 CAS 2024年第7期941-946,共6页
基于元素间混合焓差异,通过在Mg基非晶合金中添加Fe元素,使合金凝固过程中析出原位自生富Fe相,从而制备出原位自生相增强镁基非晶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富Fe相均匀分散在镁基非晶合金基体中,平均尺寸为8μm,体积含量约为14%。相比于基体... 基于元素间混合焓差异,通过在Mg基非晶合金中添加Fe元素,使合金凝固过程中析出原位自生富Fe相,从而制备出原位自生相增强镁基非晶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富Fe相均匀分散在镁基非晶合金基体中,平均尺寸为8μm,体积含量约为14%。相比于基体材料的脆性断裂,原位自生富Fe相增强镁基非晶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屈服与塑性变形,塑性形变量达9.5%,并且断裂强度也较基体合金有所提高。通过对断面的分析发现富Fe相在变形过程中可有效阻碍非晶基体中主剪切带的快速扩展,使其发生偏转和增殖,生成多重剪切带,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复合材料 室温塑性 剪切带 富Fe相
下载PDF
子痫前期大鼠模型子宫动脉、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超声多普勒参数与胎盘血管病理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16
作者 马瑞琳 刘雨 +5 位作者 徐桂香 史昊然 崔俭俭 杨泽俊 毛艳 赵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51,共9页
目的·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大鼠模型子宫动脉、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参数,对比胎盘血管病理及妊娠结局,为评估PE动物模型胎盘功能提供有效方法和参考。方法·利用N-硝基-L-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 目的·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大鼠模型子宫动脉、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参数,对比胎盘血管病理及妊娠结局,为评估PE动物模型胎盘功能提供有效方法和参考。方法·利用N-硝基-L-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hydrochloride,L-NAME)和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分别建立PE组(n=8)和正常妊娠(normal pregnancy,NP)组(n=8)的SD大鼠动物模型,检测血压和蛋白尿指标评估模型是否成功建立。在妊娠(gestational day,GD)第19日(GD19)时利用超声多普勒检测PE组和NP组子宫动脉、脐动脉以及胎鼠大脑中动脉相关指标,终止妊娠后通过胎盘血管病理、胎鼠胎盘质量情况评估胎盘功能。结果·PE组大鼠的血压(GD15:P=0.001;GD19:P=0.001)、蛋白尿(GD15:P=0.001;GD19:P=0.001)均高于NP组,其胎鼠脐动脉、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显著高于NP组(均P=0.000),胎鼠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显著低于NP组(P=0.000)。胎鼠数量无显著差异,PE组胎盘、胎鼠质量显著低于NP组(P=0.006,P=0.000),胎盘组织血管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提示PE组胎盘微血管迷路密度少于NP组(P=0.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胎盘微血管迷路密度、胎鼠质量、胎盘质量与脐动脉RI、子宫动脉PI及RI呈负相关,而与大脑中动脉S/D、PI、RI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超声多普勒检测L-NAME诱导的PE大鼠模型子宫动脉、脐动脉、大脑中动脉指数相关指标可以良好反映妊娠结局和胎盘血管病理情况,可用于评价PE大鼠模型的胎盘血管灌注情况,具有动物模型研究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血管密度 妊娠结局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基于软件无线电方案无线无源SAW温度阅读器设计
17
作者 王其豪 曹俊豪 +1 位作者 张光祖 罗为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前谐振型声表面波(SAW)阅读器射频电路大多采取分立器件设计,针对系统整体工作频段受限,硬件设计繁琐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软件无线电方案。软件无线电系统主体由ZYNQ和AD9361组成,射频收发端口添加LNA、PA进行信号功率放大,使用射... 目前谐振型声表面波(SAW)阅读器射频电路大多采取分立器件设计,针对系统整体工作频段受限,硬件设计繁琐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软件无线电方案。软件无线电系统主体由ZYNQ和AD9361组成,射频收发端口添加LNA、PA进行信号功率放大,使用射频开关隔离收发。通过发射步进频率5 kHz、带宽1 MHz扫频信号,并对回波进行频谱分析求取最大值,最终得到谐振频率。针对SAW传感器回波持续时间较短而导致FFT计算分辨率的不足,使用重复采集增加数据长度,将阅读器的分辨率提高到468.75 Hz。实验结果表明,该阅读器能够正确探测传感器温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SAW谐振器 AD9361 软件无线电 ZYNQ
下载PDF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波 周莉 +5 位作者 赵彦芝 肖增钧 张余英 罗善锴 曾伟华 吕维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9-641,共3页
通过甲氧基聚丙二醇环碳酸酯与二乙烯三胺反应制备线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再与环氧树脂作用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的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涂膜。采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涂膜的性能,并对涂膜断面进行了扫描电... 通过甲氧基聚丙二醇环碳酸酯与二乙烯三胺反应制备线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再与环氧树脂作用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的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涂膜。采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涂膜的性能,并对涂膜断面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该涂膜硬度(铅笔)≥H;耐冲击性为4.9J;对水、汽油、盐雾分别在96、48、500h不起泡、不变色、不脱落,对金属底材有优异的附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 环氧树脂 环碳酸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功能材料
下载PDF
RDMA协议应用及安全防护技术综述
19
作者 刘雨蒙 唐正梁 +2 位作者 路松峰 朱建新 刘运渠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2024年第2期22-46,共25页
远程直接内容读写技术是一种有效提升数据传输速率、降低CPU占用率的通信方式,在跨区域数据中心之间的转存、高性能计算、快速数据读写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新兴技术,RDMA缺少得到业界广泛认同的安全方案,目前,随着大量RDMA... 远程直接内容读写技术是一种有效提升数据传输速率、降低CPU占用率的通信方式,在跨区域数据中心之间的转存、高性能计算、快速数据读写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新兴技术,RDMA缺少得到业界广泛认同的安全方案,目前,随着大量RDMA应用逐渐从专用网络环境向一般以太网拓展,关注其安全风险、为其设置一套在不影响传输效率的前提下保障安全性的防护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此外,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底层实现和协议设计,RDMA技术不仅无法兼容现有的成熟安全方案,还面临其他特殊安全风险的挑战。为梳理RDMA攻防技术的发展,向即将到来的RDMA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安全保障:以无线带宽协议和基于以太网的RDMA协议第2版为例介绍了RDMA技术及其实现原理,调查了在相关场景下RDMA应用面临的安全风险,总结了近年来RDMA安全领域的攻防研究进展,汇总了能够应对这些安全风险的有效安全方案;在证明其有效防御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对比了这些方案的优劣;提出了RDMA攻防领域后续的改进方案和技术优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直接内容读写 无限带宽协议 基于以太网的RDMA协议 协议漏洞 协议防护
下载PDF
NOMA场景下基于双阶段训练的导频污染攻击检测和去污方案
20
作者 彭薇 吴亚莹 +2 位作者 陈达 罗锴 王巍 《移动通信》 2024年第10期23-31,48,共10页
导频污染攻击是攻击者使用与合法用户一致的导频去破坏合法用户的导频训练过程,是物理层中一种主动窃听手段。针对于目前基于调整导频结构的导频污染攻击研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果较差以及信道去污缺乏对角度域重叠概率探究的问题,提... 导频污染攻击是攻击者使用与合法用户一致的导频去破坏合法用户的导频训练过程,是物理层中一种主动窃听手段。针对于目前基于调整导频结构的导频污染攻击研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果较差以及信道去污缺乏对角度域重叠概率探究的问题,提出可用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环境的基于双阶段训练的导频污染攻击检测算法和基于空间特征的信道去污方案:首先利用接收信号在不同训练阶段正交投影结果的概率密度分布得到攻击检测结果;再利用信道能量在基站天线数较大时只会集中在少数几个方向上,并且不同用户信道在角度域上不可能存在重叠的理论依据实现信道去污。仿真实验表明,相较于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检测算法[10]和最小描述长度检测算法[11],提出的导频污染攻击检测方法在不同信噪比和导频长度下检测能力都得到显著改善;相较于基于特征值分解的盲信道估计算法[21]和线性最小均方误差信道估计算法[29],提出的信道去污方法在不同信噪比下去污性能上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安全 导频污染攻击 NOMA 攻击检测 信道去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