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康复脑瘫患儿及家庭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干芊 周安燕 胡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调查接受康复的脑瘫患儿及所在家庭的情况,以及社会予其的关注度。方法采用自拟调查表,对接受康复治疗的150例脑瘫患儿的基本状况、家庭情况、社会关注度及家长对社会支持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收到有效调查表150份。75例首次治疗年... 目的调查接受康复的脑瘫患儿及所在家庭的情况,以及社会予其的关注度。方法采用自拟调查表,对接受康复治疗的150例脑瘫患儿的基本状况、家庭情况、社会关注度及家长对社会支持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收到有效调查表150份。75例首次治疗年龄1岁以内;130例康复治疗有效;126例有情绪及人格特征变化。患儿以家庭教育为主(133例);59.4%母亲学历中专或高中以下。76.7%脑瘫患儿家庭年收入不足6万元,而54.7%年治疗费超过4万元。119例患儿父母单、双方放弃工作,其中93.3%有精神压力;56.7%对脑瘫知识了解匮乏。81%的家长认为社会应在政府福利、社会保障、医疗机构、心理治疗、社区训练及法律帮助等6个方面给予支持。结论社会各层面都应关心脑瘫患儿,为其康复创造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儿童 康复 家庭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家属参与式早期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冯觐伟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6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早期康复干预在改善脊髓损伤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55例脊髓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27)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n=28...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早期康复干预在改善脊髓损伤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55例脊髓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27)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n=28)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属参与式早期康复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DLIP中的照料、工具、需求及总评分分别为(14.12±3.42)分、(13.23±2.13)分、(12.13±1.42)分、(39.48±6.97)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M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早期康复干预可提高脊髓损伤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家属参与式 早期康复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长期预防治疗的血友病儿童关节健康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春明 黄美欢 +5 位作者 陈怡静 陈艺 王玉娟 李瑞豪 贠国俊 曹建国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965-1969,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预防治疗血友病儿童的关节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73例接受预防治疗的血友病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幼儿组(22例)、少儿组(36例)和少年... 目的探讨长期预防治疗血友病儿童的关节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73例接受预防治疗的血友病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幼儿组(22例)、少儿组(36例)和少年组(15例),使用关节健康功能评分(HJHS)评估其关节健康状态。将年龄、体质量、严重程度、预防治疗剂量、预防频率(次/周)、首次预防年龄、疗程、年出血次数、体育活动参与等因素作为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关节健康功能影响因素。结果接受预防治疗的血友病儿童年出血次数为0(0,1.00)次,零出血率为61.64%。踝关节HJHS评分少年组5.00(1.00,12.00)分显著高于幼儿组0(0,0)分和少儿组1.00(0,4.75)分(P<0.05);少年组踝关节HJHS评分显著高于膝关节0(0,1.00)分和肘关节0(0,4.00)分(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首次预防年龄、预防剂量与血友病儿童关节健康功能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首次预防年龄、体质量、严重程度、体育活动参与和年出血次数是血友病儿童关节健康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长期预防治疗的血友病儿童能够较好的维持关节健康功能,但踝关节仍有恶化可能,而影响关节健康功能的因素众多,预防治疗应基于疾病严重程度、体质量、年出血次数、生活方式和身体活动水平及其他因素尽早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补充疗法 因子Ⅷ 因子Ⅸ 关节健康功能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儿童脑瘫康复机器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史瑶 曹建国 +1 位作者 贠国俊 王景刚 《中国康复》 2021年第10期628-632,共5页
1康复机器人概述康复机器人从属于医疗机器人,涵盖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近些年成为研究热点[1]。起初康复机器人在医疗实践上是用于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2],最早应用于治疗是持续被动机(Continuous Passive Mot... 1康复机器人概述康复机器人从属于医疗机器人,涵盖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近些年成为研究热点[1]。起初康复机器人在医疗实践上是用于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2],最早应用于治疗是持续被动机(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CPM机是一种利用康复医学中连续被动运动基本原理对受伤肢体进行康复治疗[3],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研究的深入,神经运动康复治疗机器人成为研究及应用热点,基于神经系统可塑性,人们试图研发机器人像临床医生一样来辅助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改善其受损肢体功能,激发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重组和代偿,进而改善患者功能障碍,通过成人脑卒中、脊髓损伤等康复机器人的研发,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到研发脑瘫儿童康复辅助机器人上,试图通过机器人辅助训练,促进脑瘫儿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脑瘫 康复机器人 康复治疗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家庭康复治疗儿童特发性尖足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王景刚 刘青 +2 位作者 贠国俊 肖立成 曹建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65-1367,共3页
特发性尖足(idiopathic toe walking,ITW)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一般是指针对“健康”儿童出现的无明显诱因的持续性双侧下肢尖足步态。此类患儿有别于脑瘫、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其他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尖足。其除步行时尖足步态外,无明... 特发性尖足(idiopathic toe walking,ITW)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一般是指针对“健康”儿童出现的无明显诱因的持续性双侧下肢尖足步态。此类患儿有别于脑瘫、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其他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尖足。其除步行时尖足步态外,无明显其他伴随症状。据国外研究报道其发病率约为5%—12%,男童多于女童[1]。我国发病率尚未见到报道。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类似患儿,因找不到明确发病原因,对于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治疗效果、预后不甚了解,使家长甚至医务人员感到苦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神经肌肉疾病 尖足 特发性 体外冲击波 伴随症状 排除性 国外研究报道
下载PDF
表面肌电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方 贠国俊 +1 位作者 黄美欢 郭莹莹 《中国康复》 2023年第10期626-630,共5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综合征,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障碍,导致患儿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1]。临床上,患儿常表现为肌肉张...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综合征,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障碍,导致患儿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1]。临床上,患儿常表现为肌肉张力的增高或肌力低下,肌肉力量之间的不平衡导致患儿精细功能下降、走路姿势的异常等,进而影响患儿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解决神经肌肉功能的异常是患儿的首要目标,也是康复方案制定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脑瘫 评估
下载PDF
M-Dixon quant和T2-mapping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进展前期及进展期运动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太雅 林洁琼 +5 位作者 胡颖熠 黄杨 王景刚 方佃刚 路新国 李志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M-Dixon quant和T2-mapping技术评估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进展前期及进展期运动功能的价值,为精确评估DMD病情和监测随访提供合适的影像学工具。方法前瞻性收集40例经基因检测或组织病理活检确诊的DMD男性患儿,进展前期(&l... 目的探讨M-Dixon quant和T2-mapping技术评估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进展前期及进展期运动功能的价值,为精确评估DMD病情和监测随访提供合适的影像学工具。方法前瞻性收集40例经基因检测或组织病理活检确诊的DMD男性患儿,进展前期(<7岁)患儿20例,进展期(≥7岁)患儿20例。所有患儿均进行下肢M-Dixon quant和T2-mapping检查,观察进展前期及进展期患儿大腿肌肉的MRI表现,选取右侧大腿14块肌肉并测量其脂肪分数(FF)值和T2值。根据运动功能量表(MFM)评分对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并计算MFM总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2组患儿各肌肉FF值、T2值与MFM总评分的相关性(rFF,rT2)。结果进展前期DMD患儿大腿肌肉MRI表现为轻微脂肪浸润,随疾病进展表现为脂肪浸润程度加重。进展前期DMD患儿臀大肌、半膜肌、半腱肌FF值与MFM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除大收肌外,其余13块肌肉T2值与MFM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以股中间肌与MFM总评分的相关性最强。进展期DMD患儿14块肌肉FF值、T2值与MFM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FF为-0.877~-0.697,rT2为-0.968~-0.774,均P<0.05),以股外侧肌相关性最强。进展期DMD患儿每块肌肉的rT2均高于rFF。结论DMD患儿大腿肌肉受累有一定的进展规律。无论是进展前期还是进展期,相对于M-Dixon quant技术,T2-mapping技术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疾病进展前期患儿的股中间肌和进展期患儿的股外侧肌T2值可作为评估DMD病情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 T2-mapping 运动功能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正常学龄前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安艳 李海 +2 位作者 尹运冬 黄东锋 曹建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55-57,共3页
目的:了解正常学龄前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方法:于2004-05/2005-04选择深圳市不同地区的4所幼儿园的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学龄前健康儿童52名,运用Ultraflex连续性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其进行了步行时动态足底压力运动力学... 目的:了解正常学龄前儿童步行时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方法:于2004-05/2005-04选择深圳市不同地区的4所幼儿园的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学龄前健康儿童52名,运用Ultraflex连续性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其进行了步行时动态足底压力运动力学数据采样。经过电脑数据录入分析,可以得到特征性的双峰曲线。从双峰曲线提取特征量,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特征量的变异系数,确定离散度较小的特征量。对不同性别、左右侧足底压力的特征量分别进行t检验,了解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52名儿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受试儿童的足底压力曲线表现为具有2个峰和1个谷的双峰波形。②在从足底压力曲线提取的特征量中,左侧的第二峰值、到达谷值的时间占该侧支撑时间的比率、到达第二峰值的时间占该侧支撑时间的比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8%,12.3%,7.1%,10.9%;右侧相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0%,11.4%,7.1%,10.5%(均小于12.5%,说明离散度较小)。③所有特征量在男女儿童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左右侧第二峰值和到达谷值的时间占该侧支撑时间的比率有差异(158.6±18.7)%,(146.8±16.1)%;(51.39±6.31)%,(54.44±6.24)%,P=0.000,0.001。结论:①该组儿童步行时足底压力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②特征量的数据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满足生物力学实验可接受水平。③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左右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步态 力学
下载PDF
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正常学龄前儿童的步态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安艳 李海 +2 位作者 黄东锋 尹运冬 曹建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0期115-117,共3页
目的:应用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检测和分析小样本正常学龄前儿童的步态特征。方法:于2004-05/2005-04选择深圳市不同地区的4所幼儿园的儿童及深圳市儿童医院职工的学龄前子女83名,均具有正常步行功能,监护人知情同意。根据实足年龄分... 目的:应用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检测和分析小样本正常学龄前儿童的步态特征。方法:于2004-05/2005-04选择深圳市不同地区的4所幼儿园的儿童及深圳市儿童医院职工的学龄前子女83名,均具有正常步行功能,监护人知情同意。根据实足年龄分组,3岁组(3岁≤年龄<4岁)12人;4岁组(4岁≤年龄<5岁)35人;5岁组(5岁≤年龄<6岁)30人;6岁组(6岁≤年龄<7岁)6人。应用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采集受试者自由步行30s的步态分析数据,包括步态周期、步频;步态周期不同时相(支撑期、摆动期及双足支撑期)及所占步态周期的比率;左右步态周期比及连续性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图。比较总体样本是否存在男女差异、左右侧差异,不同年龄组儿童步态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当参数的变异系数<12.5%时,认为该参数的变异性处于可接受水平。结果:83名儿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总体样本参数的变异性:步行周期为(0.939±0.095)s,步频为(129.13±13.77)次/min,变异系数分别为10.12%和10.66%,离散度较小。②步行周期和步频:不同年龄组儿童步态周期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步频随年龄的增长呈减少趋势,其中5岁组儿童的平均步行周期显著长于4岁组[(0.977±0.103)s,(0.913±0.075)s(P<0.05)]。③不同时相所占步态周期的比率:左右足之间及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儿童步态的对称性:全体样本的左侧支撑时间/右侧支撑时间为0.997±0.041,左侧步态周期/右侧步态周期为0.989±0.064,变异系数分别为4.11%,6.47%,提示步态具有左右对称性。⑤性别差异:在步态的各参数分析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视频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预实验的各项测定参数均处于可接受水平,为康复医学客观精确、定量对比分析儿童病理性步态初步建立了一种科学评估手段,也为今后进行大样本的儿童步态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 儿童 学龄前生物力学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儿童偏瘫型脑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锦佳 曾洪武 +3 位作者 干芸根 贠国俊 向葵 方佃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5期10-13,4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儿童偏瘫型脑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例偏瘫患儿及年龄相匹配的20例健康儿童的常规颅脑MRI及DTI数据,得到FA图、ADC图和VR图。测量锥体束经过的双侧内囊后肢、大脑脚和脑桥层面感兴趣区(ROI)的FA...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儿童偏瘫型脑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例偏瘫患儿及年龄相匹配的20例健康儿童的常规颅脑MRI及DTI数据,得到FA图、ADC图和VR图。测量锥体束经过的双侧内囊后肢、大脑脚和脑桥层面感兴趣区(ROI)的FA值、1-VR值和ADC值。数据分为三组,偏瘫组患侧(A组)、偏瘫组健侧(B组)和正常对照组左右侧平均值(C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测A-B组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A-C组、B-C组差异。以内囊后肢及同侧大脑脚为ROI,分别追踪锥体束。结果 20例偏瘫组MRI平扫100%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室旁脑白质软化、脑萎缩、软化灶、脑白质减少、胼胝体发育不良和脑穿通畸形。所有偏瘫患儿彩色编码ADC图、FA图和VR图显示双侧大脑结构不对称,病变区域颜色混杂,边缘不清,其中16例DTT图显示病变侧不同程度锥体束缺失。A组较B组、C组三个层面ROI的FA值与1-VR值均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的FA值与1-VR值无显著差异。大脑脚层面ROI的ADC值B组较A组、C组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TT能更直观显示白质纤维形态及走行,通过FA值、1-VR值和ADC值等参数的测量进行量化分析,对偏瘫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做出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性瘫痪 儿童
下载PDF
DTI评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严重程度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陈太雅 胡颖熠 +5 位作者 黄杨 方雪琳 王景刚 方佃刚 路新国 李志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6-99,105,共5页
目的:探讨DTI评估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DMD患儿均行大腿肌肉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右侧大腿14块肌肉(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直肌、缝匠肌、长收肌、大收肌... 目的:探讨DTI评估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DMD患儿均行大腿肌肉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右侧大腿14块肌肉(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直肌、缝匠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根据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FM)评价患儿运动功能,并分析各肌肉FA值、ADC值和14块肌肉平均FA值、ADC值与MFM总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除缝匠肌、股薄肌、半膜肌及半腱肌外,其余肌肉FA值与MFM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ADC值与MFM总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FA值以臀大肌相关性最高(r=-0.587),ADC值以股外侧肌相关性最高(r=0.470)。14块肌肉平均FA值与MFM总评分呈负相关(r=-0.539,P<0.05),平均ADC值与MFM总评分呈正相关(r=0.478,P<0.05)。结论:DTI可用于量化和客观分析DMD患儿的临床严重程度。臀大肌FA值与MFM总评分相关性最高,提示臀大肌FA值测量可能是反映DMD患儿运动功能的理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症 磁共振成像 运动功能评估
下载PDF
儿童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琴 鲍燕敏 +4 位作者 路新国 贠国俊 刘爱良 郑跃杰 文飞球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疾病(NMD)患儿的睡眠呼吸障碍(SDB)特征,提高对儿童NMD合并SDB的诊治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确诊NMD且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18例患儿(NMD组)的病例资料,选取同期睡眠习惯异常、无神经肌肉疾病且PSG显示睡眠结构正常...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疾病(NMD)患儿的睡眠呼吸障碍(SDB)特征,提高对儿童NMD合并SDB的诊治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确诊NMD且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18例患儿(NMD组)的病例资料,选取同期睡眠习惯异常、无神经肌肉疾病且PSG显示睡眠结构正常的11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SDB日夜间症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生率、肺功能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数值、睡眠结构特征、睡眠呼吸事件等。结果NMD组中16例(89%)存在SDB相关日、夜间临床症状,发生症状最小年龄为1岁。与对照组相比,NMD组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P<0.05),快速动眼(REM)期睡眠比例下降(P<0.05),OSA和低通气事件增加(P<0.05),REM期氧减事件增多,该期血氧饱和度降低(P<0.05)。NMD组中确诊OSA 17例(94%);所有患儿肺功能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均正常。结论NMD儿童发生SDB比例高,病程早期即可出现SDB,其睡眠结构受损,睡眠效率降低,呼吸事件以阻塞型为主,氧减多发生RE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 睡眠呼吸障碍 多导睡眠监测 儿童
下载PDF
家庭康复护理对门诊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月梅 郭彦力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9期567-568,共2页
为了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 ,将 6 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均予门诊功能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门诊训练期间增加家庭康复护理 ,两组均训练 1个疗程 (90 d)后 ,用大运动功能评估 (GMFM)量表进行... 为了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 ,将 6 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均予门诊功能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门诊训练期间增加家庭康复护理 ,两组均训练 1个疗程 (90 d)后 ,用大运动功能评估 (GMFM)量表进行训练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患儿 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 (训练前后 GMFM评分比较 ,均 P<0 .0 5 ) ,观察组 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提示门诊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运动功能训练 康复护理 家族护理 儿童
下载PDF
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中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平衡能力特征(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海 周安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3387-3391,共5页
目的:临床上坐位、站立位的平衡测试常利用平衡仪来进行,但由于平衡仪足踏板的限制,无法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步行时动态连续步行周期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文章利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观察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在平衡能力方面的特... 目的:临床上坐位、站立位的平衡测试常利用平衡仪来进行,但由于平衡仪足踏板的限制,无法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步行时动态连续步行周期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文章利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观察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在平衡能力方面的特征。方法:选择具有正常步行能力的健康儿童78例作为正常儿童组,另外选择2004-05/2007-05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日间病房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25例作为脑瘫儿童组。利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2组对象分别进行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记录2组儿童步行时的足底压力数据。观测指标分为量化指标和直观压力图。量化指标包括步频、步态周期时间、步态周期各时相的绝对对称性指标等参数。直观压力图包括动态足底压力图以及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图。结果:与正常儿童组相比,脑瘫儿童组步频较小,步态周期时间较长(P<0.01)。脑瘫儿童组单足支撑期、摆动期、双足支撑期、步态周期时间的绝对对称性指标均大于正常儿童组(P<0.05)。脑瘫儿童步行时双足的足底压力图的对称性、重复性较正常儿童差;重心偏移轨迹图不能形成左右对称的蝴蝶状图形。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步态周期各时相均存在对称性下降的情况。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能有效地应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的平衡能力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力 步态分析 脑瘫儿童 步态 平衡能力
下载PDF
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在脑性瘫痪儿童步态平衡能力评估中的应用——附20例报告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安艳 李海 《新医学》 2010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在脑性瘫痪儿童步行时平衡能力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为脑性瘫痪儿童的步态评定及平衡功能评估提供准确量化的数据。方法:脑性瘫痪儿童组为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儿童20例,正常儿童组为84名健康儿童。采用足... 目的:研究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在脑性瘫痪儿童步行时平衡能力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为脑性瘫痪儿童的步态评定及平衡功能评估提供准确量化的数据。方法:脑性瘫痪儿童组为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儿童20例,正常儿童组为84名健康儿童。采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对象分别进行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研究,记录两组儿童步行时的时间参数和运动学参数。并对两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记录双足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作为儿童步行时平衡能力的定性直观观察指标。结果:脑性瘫痪儿童组双侧单足支撑期与步态周期时间比率均较正常儿童组低;正常儿童组S1为0.997±0.041,S2为0.989±0.064;脑性瘫痪儿童组S1为1.008±0.219,S2为1.122±0.323,均较对照组儿童数据偏离1明显(P<0.05);正常儿童组步态周期时间的ASI值为4.69%±0.51%,脑性瘫痪儿童组步态周期时间的ASI值为21.42%±2.02%。脑性瘫痪儿童组步态周期时间的ASI值较正常儿童组明显增高(P<0.01)。正常儿童组儿童步行时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是左右对称的蝴蝶状的轨迹图。脑性瘫痪儿童步行时双足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表现较无序的特性,不能形成左右对称的蝴蝶状的轨迹图。结论: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步行时,其动态平衡能力较正常儿童下降,此能有效地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评定中反映,并以客观精确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数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力 步态分析 脑性瘫痪儿童 平衡能力
下载PDF
语言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患儿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蔷 李丹 杨丽兰 《临床护理杂志》 2018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语言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语... 目的探讨语言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语言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各项语言指标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各项语言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各项语言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患儿采取语言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失语 语言康复护理
下载PDF
29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家庭护理指导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月梅 《现代护理》 2001年第8期69-70,共2页
根据脑性瘫痪具有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 ,需要一个长期康复过程的特点 ,笔者对 2 9例痉挛型脑瘫儿童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功能训练、饮食护理等家庭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个月后复诊结果显示 ,痉挛缓解有效率为 92... 根据脑性瘫痪具有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 ,需要一个长期康复过程的特点 ,笔者对 2 9例痉挛型脑瘫儿童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功能训练、饮食护理等家庭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个月后复诊结果显示 ,痉挛缓解有效率为 92 % ,运动功能重建有效率为 89.6 % ,家长的心理素质及保健意识普遍增强。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为其重新回归社会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痉挛型脑性瘫痪 家庭护理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30例唐氏综合征疗效分析
18
作者 贠国俊 刘青 +1 位作者 吴凌云 杨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期255-256,共2页
目的综合康复训练对唐氏综合征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发育的疗效分析。方法对30例唐氏综合征患儿行运动、作业、针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和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抓握能力(Grs)和视觉-运动统合能力(VIS)... 目的综合康复训练对唐氏综合征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发育的疗效分析。方法对30例唐氏综合征患儿行运动、作业、针刺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和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抓握能力(Grs)和视觉-运动统合能力(VIS)分别进行评定。治疗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精细运动
下载PDF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儿童偏瘫型脑瘫皮质脊髓束损伤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19
作者 贠国俊 曹建国 +3 位作者 刘青 曾洪武 杨雪 王玉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4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在分析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在偏瘫患儿童粗大功能影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偏瘫型脑瘫患儿进行扩散张量成像及DTT,测量健侧和患侧CST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估CST的移位、... 目的探讨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在分析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在偏瘫患儿童粗大功能影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偏瘫型脑瘫患儿进行扩散张量成像及DTT,测量健侧和患侧CST的各项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估CST的移位、连续性及损伤情况;并评估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分析CST损伤程度与偏瘫型脑瘫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软化灶与CST的关系分3级,CST1级,FA值降低,ADC轻度增高(P>0.05);CST2级和3级,FA值明显降低,ADC明显增高(P<0.05);患儿CST分级越高,GMFM值越低,患儿的预后越差。结论DTT可以显示CST与软化灶的损伤关系,并能对偏瘫型脑瘫患儿的预后作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型脑瘫 皮质脊髓束 白质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许建阳教授针药结合治疗脾胃病临证撷萃
20
作者 滕勇生 陈艺 +7 位作者 刘静 张春华 张利聪 王伟洪 吕子山 曹海燕 赖正权 许建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53-55,共3页
近年来,脾胃病发病呈现快速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中医药在治疗脾胃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许建阳教授临床采用五虎擒羊脾胃针法结合三仁汤治疗脾胃疾病,取得显著效果。许建阳教授根据疾病的本质和特征,强调辨明病机、以机论治,总结相... 近年来,脾胃病发病呈现快速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中医药在治疗脾胃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许建阳教授临床采用五虎擒羊脾胃针法结合三仁汤治疗脾胃疾病,取得显著效果。许建阳教授根据疾病的本质和特征,强调辨明病机、以机论治,总结相应的理论和原则,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五虎擒羊疗法 三仁汤 针药结合疗法 许建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