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信息模型(CIM)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综述 被引量:26
1
作者 党安荣 王飞飞 +2 位作者 曲葳 韩雯雯 田颖 《中国名城》 2022年第1期40-45,共6页
基于近几年的相关文献,首先分析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信息模型(CIM)试点进展及成果,涉及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区、广州、南京、厦门等第一批试点城市;然后从政策导向、顶层设计、建设理念、评估指标、数字孪生城市等视角,梳理了中... 基于近几年的相关文献,首先分析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信息模型(CIM)试点进展及成果,涉及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区、广州、南京、厦门等第一批试点城市;然后从政策导向、顶层设计、建设理念、评估指标、数字孪生城市等视角,梳理了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进程及其对CIM的需求,最后从新型智慧城市技术牵引和CIM建设政策推动两个维度,论述CIM对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支撑,旨在明确CIM与新型智慧城市的关系,以及基于数字孪生的CIM对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助力CIM和新型智慧城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信息模型 新型智慧城市 建筑信息模型 数字孪生城市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6
2
作者 党安荣 胡海 +1 位作者 李翔宇 伦玉昆 《中国名城》 2023年第1期40-46,共7页
以时间和事件为脉络,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需求牵引与信息技术应用驱动两个方面,基于政策及学术文献梳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概括为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的6个阶段,分别是基础信息测绘、环境遥感调查、时空信息管理、... 以时间和事件为脉络,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需求牵引与信息技术应用驱动两个方面,基于政策及学术文献梳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概括为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的6个阶段,分别是基础信息测绘、环境遥感调查、时空信息管理、规划决策支持、保护监测评估、活化利用服务。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传承及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趋势,展望3个发展方向:一是多维度精细保护,二是多粒度监测评估,三是多场景活化利用,旨在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信息化走向智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信息模型 数字孪生
下载PDF
数字孪生赋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党安荣 李翔宇 +3 位作者 吴冠秋 田颖 陈麦尼 伦玉昆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期3-8,共6页
从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40多年来我国已经拥有14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一直是政、产、学、研各界探讨的重要议题。在数字中国与文化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下,多种技术方法的集成应用促成了数字孪... 从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40多年来我国已经拥有14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一直是政、产、学、研各界探讨的重要议题。在数字中国与文化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下,多种技术方法的集成应用促成了数字孪生理念的形成与数字孪生城市的诞生。从价值保护、利用传承、实施路径3个维度梳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的需求,并从现实空间、赛博空间、认知空间及其相互作用解析数字孪生的核心理念与技术内涵。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典型案例实践探索,阐述数字孪生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赋能其科学保护与传承,旨在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逐步从信息化走向智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历史文化名城 认知空间 保护传承 智慧名城大脑
下载PDF
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 被引量:103
4
作者 党安荣 张丹明 陈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21,共7页
在解读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的基础上,根据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业务管理、旅游经营、公众服务、决策支持的需要,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然后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提出了智慧景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 在解读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的基础上,根据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业务管理、旅游经营、公众服务、决策支持的需要,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然后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提出了智慧景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共享服务设施3个平台,资源保护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旅游经营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五大系统,以及管理政策、运行机制、资金投入、信息技术、规范标准、人才队伍和安全保障7项保障。同时,构建了智慧景区涵盖网络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决策层5个层次的体系结构,并分析了构建智慧景区的3个突出优势。对于我国智慧景区的规划与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智慧景区 总体框架 体系结构 共享服务 决策支持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时空熵的城市功能混合度识别评价 被引量:52
5
作者 李苗裔 马妍 +2 位作者 孙小明 王静远 党安荣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7-103,共7页
对城市功能结构及其混合度的定量分析与评价,无论是对城市规划工程实践还是城市空间问题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结合出租车OD联系数据对北京城市功能混合的时空分异做初步识别与分析;进一步综合POIs与出租车GPS两种异构数据,使用... 对城市功能结构及其混合度的定量分析与评价,无论是对城市规划工程实践还是城市空间问题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结合出租车OD联系数据对北京城市功能混合的时空分异做初步识别与分析;进一步综合POIs与出租车GPS两种异构数据,使用信息熵模型,构建用于定量化评价城市功能混合度的空间熵与时空熵,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证明POIs空间熵与O点时空熵、D点时空熵均显著相关,这证明了两种熵结合使用进行功能混合度评价的合理性,最后基于两种熵的计算得出北京功能混合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来看以三环、四环为中心向外逐渐递减,传统的北京市核心区即中关村核心区、CBD、原东城区、原西城区、二环内,功能混合度最高,望京地区功能混合度较高,天通苑与回龙观地区功能混合度较低。整个分析结论基本符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初步实现了精细化尺度下对城市功能混合度的更准确的定量化识别与评价,可为城市综合功能提升提供支撑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混合度 POIs OD 出租车GPS 北京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人地耦合与可持续人居环境 被引量:60
6
作者 汪芳 安黎哲 +5 位作者 党安荣 韩建业 苗长虹 王静 张广汉 赵勇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07-1724,共18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人地矛盾最为紧张的区域之一,承担着生态安全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自古以来人类和黄河始终处于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也日益增加,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和风险更甚,为化解人地矛盾,需... 黄河流域是中国人地矛盾最为紧张的区域之一,承担着生态安全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自古以来人类和黄河始终处于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也日益增加,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和风险更甚,为化解人地矛盾,需探究城镇聚落和河流的动态耦合机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之际,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环境考古、生态学、水文水资源、土地资源管理等多领域视角,聚焦黄河流域人地关系的空间分异和演化规律,以及资源和生态保护的困境与机遇。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将黄河流域视为自然及人文环境相互影响与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并从系统性和交叉性、地方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人地关系 地方性 保护治理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基于社交网络数据的智慧景区客流分析与情感探测--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苗裔 曹哲静 +1 位作者 党安荣 曹越皓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2-56,共5页
在对智慧景区理念解读的基础上,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提出了社交网络(SNS)数据对于满足智慧景区精明规划、精细管理、精准服务需求的可能性,构建了基于社交网络服务的景区客流研究模型;通过获取2015年与2016年的新浪微博社交网络数据,... 在对智慧景区理念解读的基础上,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提出了社交网络(SNS)数据对于满足智慧景区精明规划、精细管理、精准服务需求的可能性,构建了基于社交网络服务的景区客流研究模型;通过获取2015年与2016年的新浪微博社交网络数据,针对智慧黄山景区客流的客源地、时间特性、空间分布和情感探测进行了分析;进而针对智慧黄山景区的资源保护、业务管理、旅游服务和应急救援等四方面提出了建议;同时,明确了未来使用微博社交网络数据需进一步完善的若干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智慧景区 社交网络 客流分析 情感探测 黄山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校园网络GIS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党安荣 毛其智 武磊 《地理信息世界》 2008年第2期28-32,共5页
根据GIS教学实践的应用需求与GIS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趋势,以清华大学校园网络GIS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为例,从建设历程、管理体系、管理流程、应用成果等四个方面,探讨校园网络GIS教学科研平台的构建、管理与应用,旨在促进我国高校GI... 根据GIS教学实践的应用需求与GIS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趋势,以清华大学校园网络GIS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为例,从建设历程、管理体系、管理流程、应用成果等四个方面,探讨校园网络GIS教学科研平台的构建、管理与应用,旨在促进我国高校GIS实验室的建设,推动GIS教学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网络GIS 教学实践 GIS教学科研平台 建设与管理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与网络分析的长三角城市群识别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甄茂成 党安荣 阚长城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6期8-16,共9页
通过百度迁徙大数据,运用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分析方法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城际出行网络模型,测度并分析其空间结构。结果显示:(1)城际出行网络形成“东强西弱、南北均衡”的格局态势,并形成以合肥、南京、上海、杭... 通过百度迁徙大数据,运用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分析方法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城际出行网络模型,测度并分析其空间结构。结果显示:(1)城际出行网络形成“东强西弱、南北均衡”的格局态势,并形成以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为主的多中心辐射格局特征。(2)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城际出行网络分布上呈现“一大三小”的多中心网络空间格局,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4个节点城市在整个网络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3)长三角各个城市在中心性、结构洞水平、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整体来看,上海、南京、杭州的网络地位较高,铜陵、宣城、池州、滁州、金华、台州、舟山等的网络地位较低。(4)基于城际人口出行数据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为中心的4个城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大数据 城市群 百度迁徙 城际出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