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y-GC联用的煤快速热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燕梅 张海 +1 位作者 吕俊复 杨海瑞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采用居里点裂解仪—气相色谱仪(Py-GC)联用的方法研究了4种煤的快速热解特性,分析了挥发分主要气相产物及其析出规律。结果表明,大于等于50%的挥发分在热解初期(t≤2 s)释放,采用箔片装载方式的居里点裂解仪完全热解1 mg煤样需要10 s;... 采用居里点裂解仪—气相色谱仪(Py-GC)联用的方法研究了4种煤的快速热解特性,分析了挥发分主要气相产物及其析出规律。结果表明,大于等于50%的挥发分在热解初期(t≤2 s)释放,采用箔片装载方式的居里点裂解仪完全热解1 mg煤样需要10 s;挥发分主要气相产物中,各气体组分的生成量(mmol/gcoal)顺序为H2>CH4>CO>CO2>C2(C2H6、C2H4)>C3(C3H8、C3H6);挥发分释放量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相同热解条件下,次烟煤挥发分的释放率高于贫煤和无烟煤;H2和CH4的生成量依赖于热解温度,热解温度越高,H2和CH4的生成量越多;CO和CO2的生成量不仅与热解温度相关,而且与煤中的氧含量紧密相关,氧含量越高的煤热解生成的CO和CO2越多;C2和C3气体的生成量相对于其他气体很少,体积占挥发分气相产物的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里点裂解仪 气相色谱 快速热解 挥发分 煤种
下载PDF
竖直圆管中超临界压力CO_2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宇 姜培学 +1 位作者 石润富 邓建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0-282,共3页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CO2在竖直加热圆管内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流向、不同热流密度等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管内径为2mm时,在低进口Re条件下,由于浮升力影响导致层流向湍流提前转变, 对流换热增强;与向上流动相...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CO2在竖直加热圆管内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流向、不同热流密度等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管内径为2mm时,在低进口Re条件下,由于浮升力影响导致层流向湍流提前转变, 对流换热增强;与向上流动相比,向下流动更易由层流转变为湍流;向下流动的换热要强于向上流动,表明浮升力对换热有很大影响。对于管内径为0.27 mm的微细圆管,当进口Re高于104时,浮升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完全由物性的变化尤其是cp的变化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 对流换热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金属催化剂对褐煤热解气体产物析出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景标 蔡宁生 张彦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164,共4页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褐煤和添加碱金属K、碱土金属Ca、和过渡金属Ni和Fe后的煤样热解时气体产物随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热解的起始阶段,CO_2最先析出,随着温度的升高,CO_2的浓度逐渐下降。H_2的浓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到11...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褐煤和添加碱金属K、碱土金属Ca、和过渡金属Ni和Fe后的煤样热解时气体产物随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热解的起始阶段,CO_2最先析出,随着温度的升高,CO_2的浓度逐渐下降。H_2的浓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到1173 K时,H_2的体积分数达80%。CH_4的浓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在某一温度值达到最大值,峰值对应的温度与催化剂种类有关。CO的浓度的变化曲线与催化剂的种类密切相关。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添加,改变了煤热解时气体产物的析出过程。原煤及其热解后的焦,以及添加不同金属催化剂的煤和其煤焦均具有不规则的粗糙表面和直的管壁状结构两种表面形态,这两种表面形态与煤中含有的惰性组和镜质组两种显微组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催化剂 气体产物 表面形态
下载PDF
板式换热器再生水污垢影响换热实验台的搭建和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昝成 欧鸿飞 +2 位作者 史琳 尤晶 李琳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经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二级再生水进入板式换热器会引起结垢,从而影响板式换热器的流动换热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搭建了现场实验台,在可调节工况下实时监测板换传热系数及流动压降,目的是研究板换再生水侧污垢的时变规律,并特别关注板... 经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二级再生水进入板式换热器会引起结垢,从而影响板式换热器的流动换热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搭建了现场实验台,在可调节工况下实时监测板换传热系数及流动压降,目的是研究板换再生水侧污垢的时变规律,并特别关注板换性能从初始清洁状态到预定清洗点之间的变化过程。研究为再生水源热泵系统及其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污垢 热阻 再生水 热泵
下载PDF
热声耦合振荡燃烧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昊 朱民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0-744,共15页
热声耦合振荡是在推进系统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危害系统工作及安全的现象。它是由非稳定燃烧放热和压力脉动互相耦合产生的系统振荡过程。通过对天然气预混燃烧过程中的热声耦合振荡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当量比、热负荷和进出口... 热声耦合振荡是在推进系统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危害系统工作及安全的现象。它是由非稳定燃烧放热和压力脉动互相耦合产生的系统振荡过程。通过对天然气预混燃烧过程中的热声耦合振荡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当量比、热负荷和进出口边界条件下天然气燃烧的动态过程,分析其稳定范围及振荡模态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振荡频率随着当量比的减小有所增加,但是没有发生模态变化。在常压条件、接近贫燃熄火极限时,热声耦合振荡现象消失,压力脉动频率跃升至500 Hz或1000 Hz附近的高频。燃烧室出口越接近阻塞条件,燃烧过程的稳定范围越小。同时入口边界位置越接近燃烧段,压力脉动频率越高。热功率变化也会对脉动频率和声压级数值产生影响。另外还采用线性扰动分析方法对天然气燃烧动态过程进行理论分析,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旋流预混燃烧的热声耦合振荡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火焰 热声耦合振荡 线性扰动分析 燃烧动力学
下载PDF
自然循环加热段内摩擦阻力及对流传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瑞昌 刘若雷 +1 位作者 刘京宫 刘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以常压去离子水为工质,对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摩擦阻力及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循环工况下加热段内由浮升力引起的自由流动对摩擦阻力及对流传热特性有重要影响,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二种工况下加热... 以常压去离子水为工质,对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摩擦阻力及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循环工况下加热段内由浮升力引起的自由流动对摩擦阻力及对流传热特性有重要影响,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二种工况下加热段内的摩阻系数及对流换热系数存在明显差别;并且,自然循环工况下加热段内的摩擦阻力存在滞后现象。通过实验提出了计算自然循环工况下加热段内单相水的摩阻系数及对流换热系数的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摩擦阻力 对流传热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三维物理模型热损失控制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昝成 郭嘉 +3 位作者 马德胜 王红庄 史琳 李忞智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55-158,共4页
高温高压注蒸汽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是进行稠油热采机理研究及优化油田开发方案的有效方法,模型是高温高压注蒸汽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核心部分。为模拟真实油藏条件必须合理控制模型热损失。基于理论计算方法,采用热流数值模拟技术,提... 高温高压注蒸汽三维物理模拟实验是进行稠油热采机理研究及优化油田开发方案的有效方法,模型是高温高压注蒸汽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的核心部分。为模拟真实油藏条件必须合理控制模型热损失。基于理论计算方法,采用热流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一种实验模型热损失控制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在氮气作为围压介质的大型高温高压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系统上实施了模型热损失控制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热损失得到有效控制,油藏中蒸汽腔扩展得以真实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物理模拟 模型 热损失 保温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空气横掠圆管强迫对流换热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宋艺新 侯树鑫 段远源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5期50-52,55,共4页
介绍了空气横掠水平圆管强迫对流换热的实验原理和清华大学热工学实验室的实验系统的设计,并根据相似原理整理了使用本系统测试的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实验系统结构合理紧凑、实验精度较高,能够较好地满足实验与教学... 介绍了空气横掠水平圆管强迫对流换热的实验原理和清华大学热工学实验室的实验系统的设计,并根据相似原理整理了使用本系统测试的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实验系统结构合理紧凑、实验精度较高,能够较好地满足实验与教学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 圆管 强迫对流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超临界压力CO_2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石润富 姜培学 张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54-1257,共4页
对超临界压力下CO2在颗粒直径为0.2~0.28mm的竖直烧结多孔介质圆管中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热流密度、质量流量、入口压力及流动方向对对流换热规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准临界点附近CO2强烈的物性参数变化,尤其是... 对超临界压力下CO2在颗粒直径为0.2~0.28mm的竖直烧结多孔介质圆管中的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热流密度、质量流量、入口压力及流动方向对对流换热规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准临界点附近CO2强烈的物性参数变化,尤其是定压比热的变化对对流换热的影响很大;对流换热系数随着流体局部平均温度的升高在准临界点附近达到最大;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对流换热系数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质量流量越大,对流换热越强;流动方向对对流换热的影响不大;随着压力靠近临界压力,CO2的物性参数变化越来越剧烈,对流换热系数在准临界点附近也越来越大,但随着流体温度远离准临界点,压力对对流换热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换热 超临界压力 烧结多孔介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氢气压力对煤加氢反应影响的热重-气相色谱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管清亮 毕大鹏 +1 位作者 玄伟伟 张建胜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14-922,共9页
采用加压热重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联用的方法研究了府谷烟煤和海拉尔褐煤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失重规律和主要气体产物析出规律,升温速率15℃/min,压力0.1~5.0 MPa,反应终温1 000℃。实验结果表明,煤粉加氢反应主要分为初始干燥脱气、热分... 采用加压热重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联用的方法研究了府谷烟煤和海拉尔褐煤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失重规律和主要气体产物析出规律,升温速率15℃/min,压力0.1~5.0 MPa,反应终温1 000℃。实验结果表明,煤粉加氢反应主要分为初始干燥脱气、热分解及挥发分加氢,半焦加氢气化和焦炭加氢气化四个阶段。氢气压力的提高促进了挥发分自由基的加氢反应,抑制了含氧官能团脱除形成碳氧化物。在热分解及挥发分加氢阶段,府谷烟煤失重速率随氢气压力的升高而减小,氢气压力对海拉尔褐煤失重速率的影响不大。在半焦加氢气化阶段,CH4生成速率随氢气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当氢气压力较高时(3~5 M Pa),海拉尔褐煤CH4生成速率随氢气压力的升高不再增大。海拉尔褐煤Odaf较高,其半焦中含氧官能团提供的活性位较多。府谷烟煤H/C原子比较高,能提供更多的内部氢。府谷烟煤和海拉尔褐煤焦炭加氢反应动力学参数分别为k0=2.38×10^7(min^-1·MPa^-1),E=231 k J/mol,n=1和k0=2.64×10^3(min^-1·MPa^-0.736),E=127 kJ/mol,n=0.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热解 加氢气化 压力 热重分析
下载PDF
R22在矩形微细管内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纳 李俊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1,共5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R22在当量直径为0.952 mm水平不锈钢矩形管内的凝结换热过程。实验时的饱和温度为40~50℃、质量流速为200~800 kg/(m^2·s)、干度为0~1。研究结果表明:R22的凝结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速和干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较高干度... 通过实验研究了R22在当量直径为0.952 mm水平不锈钢矩形管内的凝结换热过程。实验时的饱和温度为40~50℃、质量流速为200~800 kg/(m^2·s)、干度为0~1。研究结果表明:R22的凝结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速和干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较高干度区增大趋势更加明显,随饱和温度的增大凝结换热系数减小。然后将实验结果与三种已有换热关联式进行了对比,在与R22相比时发现,在相同实验工况下R152a的凝结换热系数大于R22的凝结换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换热 微通道 换热系数 实验研究
下载PDF
R290和R22在水平细圆管内流动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肖航 李俊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29,共8页
实验研究了R290、1122在细圆管中的流动凝结换热特性。实验管内径为1.085mm,R22的质量流率为200—1200kg/(m2·s):R290的质量流率为200—650kg/(m2·s),饱和温度分别为40℃与50℃。实验结果表明,高质量流率时R22在... 实验研究了R290、1122在细圆管中的流动凝结换热特性。实验管内径为1.085mm,R22的质量流率为200—1200kg/(m2·s):R290的质量流率为200—650kg/(m2·s),饱和温度分别为40℃与50℃。实验结果表明,高质量流率时R22在较高干度下换热系数随干度增加缓慢或略有下降,低质量流率时,11290在较小于度下出现换热系数下降。两种制冷剂蒸气相比,相同条件下R290的凝结换热系数高于1t22的。本文的实验结果还与现有典型关联式的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其中,Wangeta1.(2002)关联式对R290的实验数据预测偏差在17.5%之内,Kim et al.(2013)关联式对R22的实验数据预测偏差在18.4%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 流动凝结:对流换热 R290
下载PDF
小型滞止旋流火焰结构和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俊晶 李水清 +2 位作者 马斌 宋蔷 姚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33-2136,共4页
本文结合旋流火焰和滞止火焰的特点,发展了一种新的滞止弱旋火焰燃烧器。首先,基于中心通流的弱旋旋片发展了旋片旋流数的实验测量方法,并结合推导的适用于弱旋旋片的旋流数计算公式,为旋流数的准确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途径。... 本文结合旋流火焰和滞止火焰的特点,发展了一种新的滞止弱旋火焰燃烧器。首先,基于中心通流的弱旋旋片发展了旋片旋流数的实验测量方法,并结合推导的适用于弱旋旋片的旋流数计算公式,为旋流数的准确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途径。其次开展了关于火焰结构、贫燃极限、稳燃区间、火焰最高温度的研究,得出加入旋片后的滞止弱旋火焰的贫燃极限,比之常规滞止射流火焰,其当量比从0.71显著地降低到0.51。最后,结合PIV技术开展了滞止弱旋火焰的流场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片 旋流数 滞止弱旋火焰
下载PDF
高温下热解温度对煤焦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8
14
作者 周军 张海 +1 位作者 吕俊复 岳光溪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利用高温沉降炉在1500K-1800K制备京西无烟煤煤焦,使用化学吸附法测定不同热解温度下煤焦比表面积及孔容积与孔径的分布特征,并采用SEM观察煤焦颗粒表面的形态,分析了高温下热解温度对煤焦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焦的比表面积... 利用高温沉降炉在1500K-1800K制备京西无烟煤煤焦,使用化学吸附法测定不同热解温度下煤焦比表面积及孔容积与孔径的分布特征,并采用SEM观察煤焦颗粒表面的形态,分析了高温下热解温度对煤焦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焦的比表面积主要由孔径小于10nm的微孔和中孔构成,而其孔容积则主要由孔径为2nm-50nm的中孔构成。高温下煤焦比表面积和孔容积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非单调变化现象,转折温度约为1600K。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煤焦在热解温度超过1600K后开始烧结,产生较为光滑致密的表面结构,部分孔隙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孔隙结构 高温热解 沉降炉 京西无烟煤
下载PDF
一次风速度对煤颗粒群着火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许开龙 俞伟伟 +2 位作者 吴玉新 刘青 张海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318,共6页
利用Hencken型平面携带流反应器,研究了一次风速度对两种高挥发分褐煤和一种贫煤射流着火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雷诺数(Re=878)条件下,贫煤煤粉气流先后发生外层单颗粒着火燃烧和内层颗粒群着火燃烧,煤粉颗粒着火和燃烧轨迹十分规... 利用Hencken型平面携带流反应器,研究了一次风速度对两种高挥发分褐煤和一种贫煤射流着火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雷诺数(Re=878)条件下,贫煤煤粉气流先后发生外层单颗粒着火燃烧和内层颗粒群着火燃烧,煤粉颗粒着火和燃烧轨迹十分规则.但在高雷诺数(Re=4,392)条件下,贫煤煤粉气流更难形成群燃火焰,呈现出暗红色火焰.随着一次风速度的增加,尽管煤粉颗粒的停留时间减小,但湍流强度的增加使颗粒加热速率以及挥发分析出的强化作用占主导,使得煤粉气流的着火距离减小.此外,群燃火焰在挥发分聚集到一定程度后产生,是颗粒群燃烧的特有现象,而煤种挥发分含量的增加和有效聚集有利于群燃火焰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湍流 着火 雷诺数 一次风速度 Hencken 平面携带流反应器 煤粉射流
下载PDF
重金属在燃煤烟气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壤中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淑娟 陈群 +4 位作者 李彦 张宁 赵博 禚玉群 陈昌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1-856,共6页
改良盐碱地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20年来,火力发电厂燃煤烟气脱硫石膏已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北方盐碱地的改良。作为燃煤电厂的废弃物,脱硫石膏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元... 改良盐碱地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20年来,火力发电厂燃煤烟气脱硫石膏已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北方盐碱地的改良。作为燃煤电厂的废弃物,脱硫石膏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元素随着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而进入土壤中。目前,还很少有针对这些重金属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为了评估脱硫石膏——特别是脱硫石膏中携带的重金属——在改良盐碱地后对作物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为今后大面积示范推广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提供依据,以燃煤烟气脱硫石膏作为改良剂,测量了不同脱硫石膏添加比例下盐碱土的土壤碱化度(ESP)、酸碱度(pH值)和电导率(EC)随脱硫石膏添加量变化。通过土柱淋滤实验,分析研究了加入不同重量比例脱硫石膏的不同盐碱土壤层中重金属Pb、Cd、Cr、As、Hg含量分布。结果显示,加入脱硫石膏的盐碱土壤pH值、电导率值、及碱化度有明显降低,表明脱硫石膏对于盐碱土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总体而言,脱硫石膏的加入并未引起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显著变化。随着脱硫石膏的加入,在60~80 cm土层中镉(Cd)含量增加、汞(Hg)含量在40~60 cm土层中增加、而土柱其余各层中的铅(Pb)含量均明显低于0~20 cm表层土壤。这些重金属的不同分布状态是其在土壤中迁移特性决定的。重金属在各土层中的最高含量均符合GB 15618—1995国家土壤环境安全标准,表明脱硫石膏在改良盐碱土过程中不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试验 重金属 脱硫石膏 盐碱土壤
下载PDF
温度梯度场内可吸入颗粒物运动特性及热泳沉积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若雷 杨瑞昌 +2 位作者 由长福 赵磊 周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23-1628,共6页
对温度梯度场内垂直管中可吸入颗粒物在湍流工况下的运动特性和热泳沉积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颗粒动态分析仪(PDA)在线测量了颗粒物在管道截面上的速度和浓度分布。重点研究了主流与水冷壁面的温差对粒径范围0~2.5μm颗粒(PM2.5)的... 对温度梯度场内垂直管中可吸入颗粒物在湍流工况下的运动特性和热泳沉积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颗粒动态分析仪(PDA)在线测量了颗粒物在管道截面上的速度和浓度分布。重点研究了主流与水冷壁面的温差对粒径范围0~2.5μm颗粒(PM2.5)的运动和沉积的影响,得到其沉积效率。结果表明,湍流扩散作用使颗粒在近壁面富集,而热泳力是PM2.5在冷壁面上发生沉积的最主要因素。得到了PM2.5热泳沉积的半经验公式,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热泳力 沉积效率
下载PDF
水平表面结霜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马强 吴晓敏 陈永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5-99,共5页
对水平表面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结霜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冷面温度、湿空气温度和表面特性等因素对水珠冻结和霜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面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在湿空气温度与冷面温度温差相等的条件下,湿... 对水平表面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结霜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冷面温度、湿空气温度和表面特性等因素对水珠冻结和霜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面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在湿空气温度与冷面温度温差相等的条件下,湿空气温度越低,过冷水珠冻结时间越短、冻结直径越小;疏水表面上过冷水珠的冻结时间比裸铝表面晚。冷面温度越低,湿空气流速越快,则霜层生长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表面 传热 冻结时间 霜晶形貌 霜层高度
下载PDF
大型超(超)临界煤粉锅炉炉膛传热计算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大龙 张海 +4 位作者 吕俊复 张缦 胡仁德 蔡世林 陈春元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9-593,共5页
考虑大型超(超)临界煤粉锅炉受热面的布置特点,将炉膛分为自由炉膛区段和含屏炉膛区段,对按照苏联1973标准计算得到的有效辐射厚度、辐射减弱系数和火焰中心高度系数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新的一维分区段热力计算方法,并采用该方... 考虑大型超(超)临界煤粉锅炉受热面的布置特点,将炉膛分为自由炉膛区段和含屏炉膛区段,对按照苏联1973标准计算得到的有效辐射厚度、辐射减弱系数和火焰中心高度系数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新的一维分区段热力计算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4个电厂的600MW超临界煤粉锅炉和2个电厂的1 000MW超超临界煤粉锅炉进行了传热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与设计值的偏差明显小于苏联1973标准,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煤粉锅炉 炉膛 传热 受热面 热力计算方法 出口烟气温度
下载PDF
100 MW燃煤电厂非碳基吸附剂喷射脱汞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杜雯 殷立宝 +3 位作者 禚玉群 徐齐胜 张亮 陈昌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413-4419,共7页
选取一个100 MW燃煤电厂对氯化铜改性氧化铝和氯化铜改性沸石进行喷射脱汞实验,应用EPA 30B标准方法对静电除尘器(ESP)前后烟气中的汞价态分布进行了采样和测试。研究了吸附剂喷射量对烟气中汞脱除率的影响。现场测试的汞平衡结果为7... 选取一个100 MW燃煤电厂对氯化铜改性氧化铝和氯化铜改性沸石进行喷射脱汞实验,应用EPA 30B标准方法对静电除尘器(ESP)前后烟气中的汞价态分布进行了采样和测试。研究了吸附剂喷射量对烟气中汞脱除率的影响。现场测试的汞平衡结果为77.1%~111.5%。经修正的汞平衡结果表明,吸附剂喷射量越大,脱汞率越高。改性氧化铝的脱汞率最高可达30.6%,改性沸石的脱汞率最高可达29.2%。喷射非碳基吸附剂后烟气中元素汞(Hg0)显著下降,在喷射量为0.22 g·m^-3时,两种吸附剂可将烟气中Hg0比例由40%降低至22%左右,减少的Hg0主要转化为HgP。非碳基吸附剂与湿法脱硫(WFGD)系统协同使用可以有效减少Hg0向大气中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道气 吸附剂 吸附 脱汞 非碳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