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5年温州市人民医院肿瘤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曼曼 朱雪琼 朱淼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8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了解温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肿瘤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患者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2015年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2 849份肿瘤患者病历,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 目的:了解温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肿瘤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患者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2015年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2 849份肿瘤患者病历,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5年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例数逐年增加,患者的平均年龄和平均住院时间、中药注射剂的平均使用时间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以膀胱癌和乳腺癌患者为多;我院肿瘤住院患者所使用的9种中药注射剂中,2013—2014年以补益类为主,2015年以抗肿瘤类为主;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是艾迪注射液,其次为参芪扶正注射液。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现象,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肿瘤 住院患者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在温州地区老年胃癌高危人群中的筛查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细州 李建新 郑亮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4期308-310,340,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G-17)筛查在温州地区老年胃癌高危人群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接受胃镜检查的476例老年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组、萎缩性胃炎...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G-17)筛查在温州地区老年胃癌高危人群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接受胃镜检查的476例老年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组、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瘤变组(低级别瘤变组)、萎缩性胃炎伴高级别瘤变组(高级别瘤变组)、胃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GⅠ、PGⅡ、G-17含量并比较六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绘制PGⅠ、PGⅡ、PGR、G-17筛选老年胃癌高危人群的ROC曲线。结果各组血清PGⅠ、PGR表达随着病情的发展呈进行性下降(F分别=17.04、9.56,P均<0.05)。其中肠化组、低级别瘤变组、高级别瘤变组及胃癌组PGⅠ表达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t分别=6.25、2.93、4.33、8.66,P均<0.05);胃癌组PGⅠ明显低于与萎缩性胃炎组和肠化组(t分别=5.16、4.60,P均<0.05);胃癌组PGR表达均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肠化组(t分别=5.83、4.83、6.38,P均<0.05)。肠化组、胃癌组G-17水平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t分别=3.81、3.41,P均<0.05)。血清PG和G-17筛查老年胃癌高危临界值为:PGⅠ<131.39 ng/ml,PGR<4.99,G-17>15.00 pmol/L。结论血清PGⅠ、PGR、G-17可作为老年胃癌癌前状态和胃癌的早期提示,当血清PGⅠ及PGR降低、G-17升高时,提示应进行胃镜精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 老年 胃癌 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EB病毒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3
作者 郑翔 潘丹 +1 位作者 葛荣 陈国荣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70-973,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F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6月温州市人民医院诊断和会诊的11例EB病毒阳性IFDC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F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6月温州市人民医院诊断和会诊的11例EB病毒阳性IFDC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患者中EB病毒阳性IFDCS位于脾脏6例,肝脏3例,脾脏和肝脏同时累及1例,横结肠1例。患者临床症状轻微、隐匿。组织学表现为慢性炎症细胞背景中弥漫分布数量不等的梭形肿瘤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1例横结肠肿瘤呈息肉样突出肠腔,镜下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类似边缘区淋巴瘤。11例患者肿瘤均表达CD21,6例表达D2-40和CXC亚家族趋化因子13(CXCL13)、9例表达CD23,7例表达CD35,2例表达生长抑素受体2(SSTR2a),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均阳性表达。结论EB病毒阳性IFDCS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肿瘤,组织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需借助CD21、CD23、D2-40和CXCL13一组免疫组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细胞 肉瘤 EB病毒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经阴道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余彩茶 水旭娟 +2 位作者 焦岩 林媛媛 杨运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阴道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行经阴道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的310例不孕患者的造影资料,总结造影的不良反应,将不良反应分为5级,与超声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对... 目的:探讨分析经阴道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行经阴道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的310例不孕患者的造影资料,总结造影的不良反应,将不良反应分为5级,与超声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8例患者顺利完成造影,2例因出现严重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而终止检查,评分为3级;至少有一侧输卵管阻塞患者81例,为超声表现异常组,其中0级不良反应6例,1级不良反应43例,2级不良反应29例,3级不良反应3例;双侧输卵管通畅或通而不畅患者225例,为超声表现正常组,其中0级98例,1级103例,2级21例,3级3例;以2级不良反应为分界,超声表现异常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安全;输卵管的通畅性会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前适当的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或降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提高输卵管超声造影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不孕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非幽门螺杆菌非NSAID溃疡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郑恩典 倪双双 +5 位作者 林细州 林晓晓 叶慈慈 陈艳 余颖聪 郑亮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非幽门螺杆菌(Hp)非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473例患者均进行组织学和/或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及病史询问,分为4组:非Hp非NSAID溃... 目的:探讨非幽门螺杆菌(Hp)非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473例患者均进行组织学和/或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及病史询问,分为4组:非Hp非NSAID溃疡组(A组),单Hp感染所致溃疡组(B组),单NSAID所致溃疡组(C组),Hp感染和NSAID共同所致溃疡组(D组)。统计A组所占比率,及其性别、年龄分布特点;比较A组与B组、C组、D组消化性溃疡在临床症状和内镜表现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56例,占消化性溃疡的11.8%(56/473);A组同其他组比较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分布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同其他组比较,腹痛、腹胀等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化道出血较D组少见(P<0.05),腹部压痛体征较B组、C组和D组多见(均P<0.05);A组有吸烟史者所占比率高于其他组(均P<0.05),同B组比较在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胃底溃疡和单发溃疡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其他组比较溃疡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Hp非NSAID溃疡在消化性溃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好发年龄较大,腹部压痛较多见,胃底溃疡及单发溃疡较单Hp感染所致溃疡多见。吸烟可能是非Hp非NSAID溃疡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螺杆菌 幽门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缪项慧 金淑凡 +1 位作者 吴艳琴 林函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组(n=25)采用超声引导定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盲探组(n=25)采用传...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组(n=25)采用超声引导定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盲探组(n=25)采用传统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阻滞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超声组星状神经节阻滞总有效率(92%)高于盲探组(84%);皮下血肿(4%),上肢麻木无力(8%),声音嘶哑(4%)等并发症发生率盲探组高于超声组(0%);超声组穿刺成功率(100%)明显高于盲探组(8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比传统盲探穿刺法操作更安全,成功率更高,对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确切且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星状神经节阻滞 突发性耳聋
下载PDF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建克 朱建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72-137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晚期肾癌患者9例9个病灶,年龄72~84〔平均(79.67±4.03)〕岁,肿块最大径6.7~11.0 cm,平均(8.50±1.53)cm,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肿块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均为肾...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晚期肾癌患者9例9个病灶,年龄72~84〔平均(79.67±4.03)〕岁,肿块最大径6.7~11.0 cm,平均(8.50±1.53)cm,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肿块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对9例晚期肾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术中术后超声造影评估肿瘤消融区范围,并对比术前与术后6个月患者KPS评分、VAS评分、体重等指标。结果与术前比较,消融术后6个月9个病灶肿瘤体积显著缩小,KPS评分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体重增加(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老年晚期肾癌的短期疗效显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帮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微波消融 晚期肾癌
下载PDF
超声介入活检在乳腺叶状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林伟利 钱江洁 虞希祥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介入活检在乳腺叶状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介入活检诊断,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其诊断不同类型乳... 目的:分析超声介入活检在乳腺叶状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介入活检诊断,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其诊断不同类型乳腺叶状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所有44例患者经超声介入活检检查后,确诊或倾向于诊断为良性肿瘤的患者34例,诊断为交界性肿瘤的患者6例,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4例。观察其超声表现,均可见肿瘤单发,直径在7mm^100.2mm之间,平均之间为(39.4±11.5)mm,≥50mm的巨型肿瘤仅有14例(31.82%),多数肿瘤病灶的边界清晰(39例),肿瘤的内部回声以实性肿块为主(36例),形态以分叶状为主(32例),血流信号则以血流信号欠丰富或无血流信号为主(39例)。将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超声介入活检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可见其总的诊断准确度可达97.73%(43/44)。其中,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接近或为100.0%,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介入活检应用于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介入活检 乳腺叶状肿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梁美珍 虞希祥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26-328,共3页
目的:讨论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于某院收治的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区域性颈部淋巴结廓清术,观察患者的手... 目的:讨论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于某院收治的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区域性颈部淋巴结廓清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甲状旁腺功能情况。结果:8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126.3±30.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2.2±10.2)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4±1.1)d,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77/100);3例声音嘶哑,2例手足抽搐,2例呼吸困难,1例甲状腺危象现象,所有不良并发症经及时干预处理后均得以纠正。随访3年后,80例患者均未出现死亡以及病情复发现象,仅有1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经再次手术治疗后已恢复。80例患者术后的血清PTH水平及血钙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该病症复发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下载PDF
宫颈扩张单球囊及双球囊促宫颈成熟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0
作者 胡仙清 王叶平 朱雪琼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9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单球囊及双球囊在改善宫颈条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因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或延期妊娠而需要引产的足月单胎产妇323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宫颈扩张单球囊组(A组,n=162例)和宫颈...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单球囊及双球囊在改善宫颈条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因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或延期妊娠而需要引产的足月单胎产妇323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宫颈扩张单球囊组(A组,n=162例)和宫颈扩张双球囊组(B组,n=161例)。比较两组产妇应用宫颈扩张球囊后子宫颈改善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宫颈Bishop评分改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9.4%(161/162)和97.5%(157/161)(P〉0.05)。A组自然临产率较B组高,分别为55.6%(90/162)和34.2%(55/161)(P〈0.05);球囊放置至活跃期时间,分别为16.4±5.3和17.0±5.3h,球囊放置至分娩时间分别为18.3±5.5和19.2±6.0h,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剖宫产率低于B组,分别为11.1%(18/162)和19.9%(32/1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感染分别为10.7%(17/159)和16.8%(26/155)、新生儿窒息分别为2.5%(4/159)和1.3%(2/155)、脐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0.6%(1/162)和0(0/161)、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00(50~1300)和100(50~650)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颈扩张单球囊及双球囊均能有效促宫颈成熟。宫颈扩张单球囊有着较高的自然临产率,较低的剖宫产率,更适用于临床促宫颈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成熟 球囊 引产 剖宫产
下载PDF
HPV E6/E7 mRNA检测用于ASCUS患者诊断分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潘嫱微 陈育梅 +1 位作者 潘嘉佳 吕杰强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年第7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用于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诊断结果的判定价值。方法:对160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者进行HPV E6/E7mRNA和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结合病理学诊断资料进行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用于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诊断结果的判定价值。方法:对160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者进行HPV E6/E7mRNA和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结合病理学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0例中病理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及以上级别者的HPV E6/E7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Ⅱ以下级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R-HPV DNA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HPV E6/E7 mRNA检测CINII及以上级别的灵敏度(69.2%)与HR-HPV DNA检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特异度(73.9%)高于HR-HPV DNA检测(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可作为ASCUS者是否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的一项指标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 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HPVE6/E7mRNA和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ASC-U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嫱微 陈大可 +2 位作者 陈育梅 潘嘉佳 吕杰强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4期1199-1201,1254,共4页
【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和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在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0倒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ASC—US的患者进行HPVE6/E7mRNA... 【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和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在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0倒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ASC—US的患者进行HPVE6/E7mRNA和HR—HPVDNA的检测,并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结合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1~29岁年龄组HR—HP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HPVE6/E7mRNA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和CINⅢ+级的HPVE6/E7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Ⅱ一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级和CINⅢ+级的HR-HPVDNA阳性率亦明显高于CIN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级和CIN Ⅲ+级的HPVE6/E7mRNA阳性率和HR-HPVDNA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HPVE6/E7mRNA检测诊断CINII+级的灵敏度为692%,低于HR-HPVDNA检测的8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73.9%.明显高于HR-HPVDNA检测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可见HPVE6/E7mRNA检测诊断CINⅡ+级的效能高于HR-HPVDNA检测。结论与HR-HPVDNA检测相比,HPVE6/E7mRNA检测用于ASC-US患者分流时是否需要进一步作阴道镜检查的判断更为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E6/E7mRNA 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下载PDF
催产素和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对磁共振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彬彬 陈珍珍 +3 位作者 余纬 杨秀录 温雪清 虞希祥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或静脉注射催产素对磁共振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magnetic resonance-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MR-HIFU)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分别在温州... 目的探讨经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或静脉注射催产素对磁共振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magnetic resonance-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MR-HIFU)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分别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接受MR-HIFU治疗的35例、20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组。其中对照组125例,不进行药物治疗;催产素组59例,给予催产素治疗;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组53例,给予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超声时间、子宫肌瘤体积和非灌注体积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组非灌注体积百分比最高,且催产素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组超声时间短于催产素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MR-HIFU治疗后6个月,三组中非灌注体积百分比≥70%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术后症状缓解越明显,非灌注体积百分比和子宫肌瘤体积变化越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组子宫肌瘤Funaki分期Ⅰ期和Ⅱ期患者的超声时间最短、非灌注体积百分比最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组子宫肌瘤体积与超声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r=0.7735)。结论血管收缩药物(催产素和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可能会提高MR-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总体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 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 催产素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诊断三阴性乳腺癌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佩佩 张翔 +1 位作者 朱张茜 陈斌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6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究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217例(共255个肿块)... 目的探究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217例(共255个肿块),所有患者术前均分别进行乳腺常规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elasticity imaging,EI)及VITQ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病理性质乳腺肿块患者3种超声检测方法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评价3种超声检测方法指标判断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包括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结果根据病理结果,共检出乳腺良性病变140个,非TNBC 90个,TNBC 25个.常规超声结果提示:TNBC的BI-RADS量化分值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和非TNBC(F=-11.241,P=0.000);EI结果提示,TNBC的改良5分法分值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和非TNBC(F=-10.627,P=0.000);VTIQ结果提示,TNBC的SWV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和非TNBC(F=-18.439、-12.080、-9.873,P=0.000).ROC曲线显示,SWV最大值、SWV最小值和SWV平均值在预测TNBC中的AUC(AUC =0.922、0.938、0.931)显著高于EI(AUC =0.906)和常规超声(AUC=0.815),其中,SWV最大值、SWV最小值和SWV平均值预测TNBC的最佳截点分别为≥5.131m/s、≥3.562m/s和≥4.279m/s.应用ROC曲线所得出的最佳截点,SWV最大值、SWV最小值和SWV平均值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时的诊断准确率(93.28%、92.63%、93.58%)、敏感度(92.13%、91.17%、93.33%)、特异性(91.35%、93.44%、91.27%)和阳性预测值(92.65%、91.61%、90.92%)、阴性预测值(96.16%、93.15%、94.12%)均明显高于EI和常规超声.结论 VTIQ在预测TNBC中具有较高价值,其中SWV最大值≥5.131m/s、SWV最小值≥3.562m/s和SWV平均值≥4.279m/s可作为预测TNBC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三阴性乳腺癌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彩超联合三维VOCAL技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滕慧 水旭娟 +3 位作者 焦岩 朱勇 余彩茶 陈斌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7期109-112,129,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二维成像技术联合三维VOCAL技术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SP)诊断的超声多参数监测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9~2020年在笔者医院就诊的CSP患者52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入组的瘢痕子宫宫内妊娠(IUP)孕妇72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超联合三... 目的旨在探讨二维成像技术联合三维VOCAL技术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SP)诊断的超声多参数监测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9~2020年在笔者医院就诊的CSP患者52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入组的瘢痕子宫宫内妊娠(IUP)孕妇72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超联合三维VOCAL技术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瘢痕处肌层厚度、瘢痕距宫颈外口长度及三维VOCAL技术获取的各项超声参数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维VOCAL技术获取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对CSP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瘢痕距宫颈外口长度、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瘢痕处肌层厚度薄于对照组,VI、FI、VF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参数VI、FI和VFI诊断CS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798、0.856,VI、FI和VFI的截断值分别为≥6.01%、≥36.43、≥2.15。结论三维VOCAL技术是评价CSP血流定量参数的有效工具,VI、FI和VF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01%、≥36.43、≥2.15。彩超联合三维VOCAL技术诊断CSP可以为临床提供多参数信息,达到优化治疗,避免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VOCAL技术 瘢痕妊娠 三维
下载PDF
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垂杨 夏蕾蕾 +1 位作者 高仁贤 陈大庆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209-210,共2页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急诊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密切关注实验组与对照...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急诊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密切关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变化,比较分析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经过对应的治疗后,实验组细菌除菌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除菌率60.00%(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75.2±11.2)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64.2±9.3)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临床疗效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 舒巴坦 急诊重症感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急性脑干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晓素 叶华 +3 位作者 林一均 杨晓凯 林萍 张旭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8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常规治疗中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5年常规治疗中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28例为观察组,同期仅作常规治疗的28例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排除焦虑心理因素对美国国...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常规治疗中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5年常规治疗中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28例为观察组,同期仅作常规治疗的28例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排除焦虑心理因素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影响后,采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T、ALT、肌酐、尿素和WBC等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21天,观察组NIHSS评分为(4.92±1.81)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第7天(7.15±3.73)分和常规治疗组治疗第21天(6.40±2.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AST、ALT、肌酐、尿素和WBC等血液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排除焦虑心理因素后,常规治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常规治疗 脑干梗死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米氮平与唑吡坦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倪伊婷 叶华 +2 位作者 张庆元 郑丽芬 张旭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观察米氮平与唑吡坦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9月期间某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对照组(2019年8月~2020年2月入院)和观察组(2020年3月~2020年9月入院)各30... 目的:观察米氮平与唑吡坦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9月期间某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对照组(2019年8月~2020年2月入院)和观察组(2020年3月~2020年9月入院)各30例。对照组采用唑吡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米氮平与唑吡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PSQI评分分别为(9.34±1.25)分、(5.60±1.03)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HAMA评分分别为(19.65±4.18)分、(7.44±2.07)分,HAMD评分分别为(26.59±5.20)分、(18.21±3.54)分,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采用米氮平与唑吡坦治疗原发性失眠,可以减轻失眠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平 唑吡坦 原发性失眠 疗效
下载PDF
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9
作者 陈艳梅 陈国荣 +1 位作者 杨小敏 潘丹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4月至2012年9月间温州市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例ESS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 目的: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4月至2012年9月间温州市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例ESS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预后随访。结果:9例病理诊断为低级别ESS,1例为子宫外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EUES);6例发生于卵巢,其余4例分别累及双侧卵巢+子宫直肠窝、右卵巢+生殖静脉+下腔静脉、左卵巢+腹膜后、输卵管;临床表现以腹痛、腹部包块及痛经为主,其中5例伴有明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0(8/10)、ER(5/10)、PR(9/10)、SMA(5/10)、Desmin(2/10)、Caldesmon(1/10)。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彻底切除,其中9例术后辅以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9~127个月,有5例出现复发,首次复发时间均在2年以内,复发的5例中有2例(包括1例EUES)为多次复发并最终死亡,其余患者在随访结束时均为存活状态。结论:ESS是非常少见的疾病,ESS以卵巢发生最为常见,大部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治疗首选彻底手术切除,术后可辅以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低级别ESS容易短期内一次或多次复发,但复发后仍可较长时间存活;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10较为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子宫外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余微微 李秋艳 +1 位作者 罗云程 虞希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93-1196,共4页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居高位。尽管肝癌诊断和治疗技术正在不断完善,肝癌的预后仍不甚理想。原因主要在于肝癌的早期检出率较低,使得根治性措施难以实施。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是...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居高位。尽管肝癌诊断和治疗技术正在不断完善,肝癌的预后仍不甚理想。原因主要在于肝癌的早期检出率较低,使得根治性措施难以实施。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血清学标志物。本文综合介绍其在肝癌诊断、疗效评价、预后监测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学标志物 异常凝血酶原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