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化学教师TPACK水平评价量表的研制与应用
1
作者 董碧霞 熊华玉 +2 位作者 陈苗苗 王升富 张修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3期136-140,共5页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作为一名教师必备的素养能力,现阶段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教学能力、教学特色、教学效果等方面,而对于教师TPACK水平的研究有所欠缺。笔者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从学科教学知识、信息化...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作为一名教师必备的素养能力,现阶段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教学能力、教学特色、教学效果等方面,而对于教师TPACK水平的研究有所欠缺。笔者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从学科教学知识、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信息化教学创新五个维度构建PTA评价量表,以新手教师、专家型教师及老教师三个层次的教师讲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对三名教师的TPACK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同时基于雷达图进行质性研究,以判断化学教师的TPACK水平是否达到教学预设目标,初步的应用结果表明此种评价方式能直观评判出教师TPACK的强弱项,可以为教师进一步提升自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TPACK水平 雷达图 PTA量表
下载PDF
缓蚀膜电化学行为与微观粘附力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屈钧娥 郭兴蓬 +1 位作者 张金枝 柴仕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07-1512,共6页
采用传统电化学测试技术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力曲线分析法对十二烷基硫醇/金电极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铝电极表面缓蚀吸附膜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缓蚀剂浓度改变,电极电化学行为与缓蚀膜的微观粘附力特征呈现出关联性... 采用传统电化学测试技术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力曲线分析法对十二烷基硫醇/金电极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铝电极表面缓蚀吸附膜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缓蚀剂浓度改变,电极电化学行为与缓蚀膜的微观粘附力特征呈现出关联性的变化趋势,表明AFM力曲线技术可成功应用于缓蚀膜吸附行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膜 电化学行为 AFM力曲线 粘附力
下载PDF
TiO_2包覆的尖晶石LiMn_2O_4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冯传启 李华 +1 位作者 王世银 李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用超声波振荡法,将粒径约为20nm、用溶胶-凝胶法合戍的TiO2颗粒包覆在流变相法合成的LiMn2O4表面,再在600℃下处理2h,得到TiO2包覆的尖晶石LiMn2O4。在3.0~4.4V,产物以1.0C充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1.7mAh/g.第100次循环... 用超声波振荡法,将粒径约为20nm、用溶胶-凝胶法合戍的TiO2颗粒包覆在流变相法合成的LiMn2O4表面,再在600℃下处理2h,得到TiO2包覆的尖晶石LiMn2O4。在3.0~4.4V,产物以1.0C充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1.7mAh/g.第1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08.3mAh/g;以0.5C充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6.7mAh/g,第2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 二氧化钛(TiO2) 流变相反应
下载PDF
化工原理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被引量:30
4
作者 曾嵘 鲁德平 杨世芳 《高教论坛》 2007年第1期43-44,49,共3页
本文回顾了我国《化工原理》课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化工原理教学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改革的基本目标;从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手段两大方面对改革的措施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以期找到适合高校《化工原理》理论教学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化工原理 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下载PDF
新型负极材料LiTi_2(PO_4)_3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传启 李琳 +2 位作者 汤晶 周天兴 陈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244,共3页
以碳酸锂(Li2CO3)、二氧化钛(Ti O2)、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为主要原料,采用流变相反应法成功地合成了Li Ti2(PO4)3,并探讨不同合成温度对Li Ti2(PO4)3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技术对... 以碳酸锂(Li2CO3)、二氧化钛(Ti O2)、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为主要原料,采用流变相反应法成功地合成了Li Ti2(PO4)3,并探讨不同合成温度对Li Ti2(PO4)3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技术对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系统及交流阻抗测试法对合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小电流密度下两种温度合成的产物电化学性能差别不大,但在较高倍率下充、放电时,600℃下合成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还对合成温度影响Li Ti2(PO4)3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 LiTi2(PO4)3 流变相反应法
下载PDF
改进元素无机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冯传启 李娟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14期79-80,共2页
本文针对元素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对元素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课堂效果,为后继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元素化学 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
下载PDF
CuWO_4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段连生 江雪娅 +2 位作者 王石泉 但美玉 冯传启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18-2119,2157,共3页
以Cu(Ac)2·H2O、(NH4)10W12O41W12·x H2O为原料,柠檬酸作为螯合剂,用流变相反应方法合成CuWO4,用魔芋精粉(葡甘聚糖)为碳源,对CuWO4进行碳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技术对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 以Cu(Ac)2·H2O、(NH4)10W12O41W12·x H2O为原料,柠檬酸作为螯合剂,用流变相反应方法合成CuWO4,用魔芋精粉(葡甘聚糖)为碳源,对CuWO4进行碳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技术对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系统及交流阻抗方法对CuWO4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合成的CuWO4材料都具有较高的初始容量,但在700℃下合成材料的可逆比容量较高(320 mAh/g),经过5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为190 mAh/g;而该样品经过碳表面包覆后,不仅可逆比容量提高到500 mAh/g,而且表现出优良的循环性能,经过5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然保持在430 mAh/g左右。CuWO4经过改性后,具有独特的电化学性能,可作为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CuWO4 流变相反应法
下载PDF
Li4Ti5O12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8
作者 冯传启 王世银 马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431-1433,共3页
报道一种合成Li4Ti5O12的新颖方法。XRD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的Li4Ti5O12化合物为尖晶石结构。用扫描透射显微镜对该化合物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Li4Ti5O12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该法合成的尖晶石材料在3.2-0.8V... 报道一种合成Li4Ti5O12的新颖方法。XRD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的Li4Ti5O12化合物为尖晶石结构。用扫描透射显微镜对该化合物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Li4Ti5O12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该法合成的尖晶石材料在3.2-0.8V电压范围,采用一定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235mAh/g)和较好的循环性能。该法合成的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Li4Ti5O12,使得其成为很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尖晶石 化学合成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探究式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盛媛 李琴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7年第4期4-5,共2页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探究式教学 应用 学生心理障碍 感性认识 学习 上课 冷漠
下载PDF
水/石墨烯界面离子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力场参数优化与吸附机制
10
作者 廖首维 刘炎昌 +3 位作者 石泽南 赵道辉 魏嫣莹 李理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4-195,共12页
受限在二维纳米孔道的盐溶液的研究对离子输运与筛分、超级电容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分子动力学(MD)模拟已成为其中重要的手段.但通常MD模拟力场却很难准确描述石墨烯等二维材料与离子之间的离子-π相互作用;溶剂效应对离子在材料表面... 受限在二维纳米孔道的盐溶液的研究对离子输运与筛分、超级电容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分子动力学(MD)模拟已成为其中重要的手段.但通常MD模拟力场却很难准确描述石墨烯等二维材料与离子之间的离子-π相互作用;溶剂效应对离子在材料表面吸附的调控作用也缺乏深入研究.针对Li~+, Na~+, K~+, Mg~(2+), Ca~(2+), Cl~-离子与石墨烯材料,本文基于平均力势(PMF)发展了模拟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场参数.使用该力场模拟的(溶液中)石墨烯表面离子吸附自由能与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其准确性.进一步发现离子水合半径、离子接近石墨烯时水合数的拐点、 PMFwat(溶剂对离子吸附在石墨烯表面PMF的贡献)极小值位置及石墨烯表面水层位置之间有明显关联.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离子脱水及石墨烯表面水层状分布对PMFwat的调控作用.模拟了1 mol/L盐溶液/石墨烯界面体系.以上体系使用通常力场参数模拟时,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吸附都很微弱,这表明离子-π相互作用对准确模拟盐溶液-石墨烯体系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离子吸附 力场参数 平均力势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面包酵母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手性苯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5 位作者 吴高明 杨改 常煦 徐翩 张海辉 姚曼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0-454,共5页
以面包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促进面包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研究了适合于活性细胞催化的两相溶剂体系,实验表明合适的有机溶剂为logP>3的溶剂,这与有机... 以面包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促进面包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研究了适合于活性细胞催化的两相溶剂体系,实验表明合适的有机溶剂为logP>3的溶剂,这与有机相中的酶催化对溶剂的要求相一致。在所选用的溶剂中,正辛烷获得的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两相之间的比率、辅助溶剂、底物浓度以及水相体系的pH等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相之间的比率和辅助溶剂对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合理改变这些因素可以改善底物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进而促进反应的进行。反应对底物浓度的敏感性较单相水相体系反应要小得多,而pH对反应的影响与水相中反应相同。在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为1:4、添加1%乙醇以及底物浓度为30mmol·L-1时,产物得率可达到45%左右,这较在水相中反应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α-苯乙醇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 面包酵母细胞
下载PDF
FT-IR法研究聚氨酯的固化行为 被引量:11
12
作者 文庆珍 邹其超 +1 位作者 朱金华 姚树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用 FT- IR研究了 TDI- PPG- MOCA体系的固化动力学 ,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固化反应速度、反应程度与固化时间的关系及反应的活化能。讨论了固化剂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数、交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固化剂的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 用 FT- IR研究了 TDI- PPG- MOCA体系的固化动力学 ,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固化反应速度、反应程度与固化时间的关系及反应的活化能。讨论了固化剂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数、交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固化剂的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数、交联反应有较大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法 研究 聚氨酯 固化行为 固化反应 红外光谱
下载PDF
膦酸自组装膜在铝合金表面的吸附及缓蚀行为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海人 屈钧娥 +2 位作者 张强 吴慧敏 李晖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通过自组装前后铝合金表面锌电化学沉积行为的变化研究和极化曲线测试,探讨了十四烷基膦酸自组装膜在2024和1060铝合金表面的吸附及缓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锌的初期电化学沉积优先在铝合金偏析相表面进行;偏析相表面吸附膜致密度较差,... 通过自组装前后铝合金表面锌电化学沉积行为的变化研究和极化曲线测试,探讨了十四烷基膦酸自组装膜在2024和1060铝合金表面的吸附及缓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锌的初期电化学沉积优先在铝合金偏析相表面进行;偏析相表面吸附膜致密度较差,因此自组装后基体和偏析相表面之间的物化性质差异更大,从而加速锌的初期沉积;1060合金表面自组装膜比2024合金表面自组装膜更为致密,因而对1060合金表面锌沉积行为的影响更显著,对1060合金阴极极化区和阳极维钝区的腐蚀抑制效果也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十四烷基膦酸 自组装膜 锌沉积 腐蚀
下载PDF
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4-氯苯乙酮合成相应手性醇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2 位作者 颜晓潮 姚善泾 王光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以4-氯苯乙酮(Cl—ACP)为苯环上含卤素的芳香酮的模型底物,研究了活性酵母细胞在水相体系中催化该类芳香酮不对称还原合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可催化C1-ACP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为5-型的4-氯-α-苯乙醇(Cl-... 以4-氯苯乙酮(Cl—ACP)为苯环上含卤素的芳香酮的模型底物,研究了活性酵母细胞在水相体系中催化该类芳香酮不对称还原合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可催化C1-ACP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为5-型的4-氯-α-苯乙醇(Cl-PEA),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很高,5-Cl—PEA的e.e.值可达到99%左右。较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反应60h,底物浓度低于20mmol/L,体系的pH为6~8,温度为30℃左右,酵母细胞用量为20gL左右,以质量浓度为20g/L的葡萄糖为辅助底物。产物得率可达到33%。同时发现酵母细胞可以选择性地氧化外消旋Cl—PEA中的S-型醇为Cl-A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4-氯-α-苯乙醇 4-氯苯乙酮 酵母细胞
下载PDF
促进活性细胞催化前手性羰基不对称还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2 位作者 伍林 姚善泾 王光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20,22,共6页
利用活性微生物细胞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成为手性醇合成的重要方法。虽然当前已经筛选出许多立体选择性很高的微生物和反应过程,但这类反应能实际应用的还很少,主要是因为产业化方面的研究不够。本文从此出发,结合作者近几年的研究工作... 利用活性微生物细胞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成为手性醇合成的重要方法。虽然当前已经筛选出许多立体选择性很高的微生物和反应过程,但这类反应能实际应用的还很少,主要是因为产业化方面的研究不够。本文从此出发,结合作者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对当前活性微生物细胞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相关工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论述。分析了利用活性细胞催化时空产率低的原因,对国内外研究者针对这些原因为提高时空产率所进行的各种研究和提出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不对称合成 羰基还原 手性醇 前手性酮
下载PDF
最大气泡法测液体表面张力实验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建平 胡玮 +3 位作者 董超 曹红燕 吴慧敏 王定然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7年第8期86-89,共4页
以Visual Basic 6.0编程软件为开发平台,研制了物理化学实验多媒体CAI课件,将实验的文本部分的查阅、视频展现、预习测试、数据处理和实验图像的绘制等整合在一起,具有人机交互好、生动形象及易于操作的特点,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多媒体CAI课件制作 VB
下载PDF
接触角测量技术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49
17
作者 丁晓峰 管蓉 陈沛智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8年第2期84-89,共6页
接触角是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接触角的测量可以获得材料表面固-液、固-气界面相互作用的许多信息。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接触角的测量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接触角测量技术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接触角 润湿 测试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吹脱处理香兰素生产废水中的氨氮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祝媛媛 张丛兰 +2 位作者 吴绍艳 宋功武 杨世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3-1009,共7页
为了提高废水中氨氮处理效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吹脱处理香兰素生产废水中的氨氮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吹脱时间、pH值、超声波功率及气液比4个关键因素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氨氮去除率影响程度由... 为了提高废水中氨氮处理效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吹脱处理香兰素生产废水中的氨氮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吹脱时间、pH值、超声波功率及气液比4个关键因素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氨氮去除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声波功率、气液比、pH值、吹脱时间。确定对氨氮去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超声功率90 W,超声吹脱时间90 min,pH值12、气液比600∶1的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1.60%,与预测值接近,表明拟合度好。试验模型可以用来指导超声吹脱法处理废水中的氨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超声吹脱 氨氮 去除率 响应面法
下载PDF
CPE/P(AA-MPEGMA)吸水膨胀弹性体吸水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勤正 李小红 +1 位作者 金海琴 何培新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0,75,共4页
采用机械共混将氯化聚乙烯(CPE)与自制的吸水树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酯共聚物[P(AA-MPEGMA)]共混合成了CPE/P(AA-MPEGMA)吸水膨胀弹性体.讨论了影响共混物吸水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共混物吸水速度很快,在吸水25 min时即... 采用机械共混将氯化聚乙烯(CPE)与自制的吸水树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酯共聚物[P(AA-MPEGMA)]共混合成了CPE/P(AA-MPEGMA)吸水膨胀弹性体.讨论了影响共混物吸水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共混物吸水速度很快,在吸水25 min时即达到平衡,随吸水树脂量增加,其吸水率增大.考察吸水温度的影响时发现,温度低于20℃时,随吸水温度增加,共混物平衡吸水率随之增大,但温度超过20℃随温度增加,平衡吸水率反而减小,形成温敏性的水膨胀弹性体.共混物在各种电解质溶液中的吸水率只随盐的正离子价态的升高而降低,而与负离子的半径及价态无关,pH值对共混物吸水率也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吸水膨胀弹性体 吸水性能 吸水树脂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的磺化与热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胜 龚春丽 +2 位作者 郑根稳 周毅 管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87,共4页
以氯磺酸为磺化荆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酰亚胺(SPEI),并对SPEI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SPEI的热失重及失重产物分析表明SPEI有三个阶段的失重,分别归属于吸收的水分、磺酸基团及主链的... 以氯磺酸为磺化荆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酰亚胺(SPEI),并对SPEI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SPEI的热失重及失重产物分析表明SPEI有三个阶段的失重,分别归属于吸收的水分、磺酸基团及主链的降解,磺化之后热稳定性有所下降,磺酸基团在230℃370℃区间发生降解,但主链的降解温度基本保持不变;SPE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明显升高,当磺化度为62.6%时,体系出现了两个独立的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磺化 热性能 质子交换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