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分类管理的思考与探索——基于湖北师范大学的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车录彬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湖北师范大学在近三年的学位点自我评估实践中,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灵活选择评估方式与组织形式,顺利完成了8个学位点的自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应坚持分类管理,分批推进,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积极引入多元主体,鼓励... 湖北师范大学在近三年的学位点自我评估实践中,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灵活选择评估方式与组织形式,顺利完成了8个学位点的自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应坚持分类管理,分批推进,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积极引入多元主体,鼓励社会参与,突出学术评价;合理运用自评结果,优化学科布局,提高学位点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授权点 自我评估 分类管理 分批推进 合格评估
下载PDF
转型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专业订单制培养建构的研究——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剑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46-148,共3页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同时暴露出我校广告专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上整体较低。因此应该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上有所改变,来适应广告公司对广告人才的需要。订单制作为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的桥梁。它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工...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同时暴露出我校广告专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上整体较低。因此应该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上有所改变,来适应广告公司对广告人才的需要。订单制作为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的桥梁。它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工科专业被广泛认可,湖北师范大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专业作为文科里实践较强的专业,应该在改革中一马当先。但是运用订单制不能只是简单地照搬,而应该在订单制培养模式构建上设计出自己特点,形成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单制 培养建构 广告专业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散花集——湖北师大中文学科论文选粹》序
3
作者 景遐东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55-156,共2页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创建于1973年,是湖北师范大学前身华中师范学院黄石分院最早建立的两个学科之一。得益于华中师院的深厚学术传统以及雄厚师资力量,本学科建设之初即有较好的起点。而当时的院长邵达成先生极具远见卓识,本学科在...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创建于1973年,是湖北师范大学前身华中师范学院黄石分院最早建立的两个学科之一。得益于华中师院的深厚学术传统以及雄厚师资力量,本学科建设之初即有较好的起点。而当时的院长邵达成先生极具远见卓识,本学科在创建之后的十余年间,面向全国延揽贤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文学 中文学科 优秀成果奖 汉语言文字学 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实力 论文选 邵达 省级教学 高校排名
下载PDF
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的启示及互融——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罗添灿 李国英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6-99,共4页
教学技能大赛作为对师范院校培养目标质量和专业教学质量评比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结果很受到重视,但赛程中显示出来的有关专业教学的问题以及如何与专业教学融合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习模式等方面... 教学技能大赛作为对师范院校培养目标质量和专业教学质量评比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结果很受到重视,但赛程中显示出来的有关专业教学的问题以及如何与专业教学融合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习模式等方面探讨师范生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的启示,以及两者密切配合融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大赛 专业教学 融合
下载PDF
郭沫若早期小说中的新文学自觉——历史语境、病态书写与启蒙局限
5
作者 杨春梅 王再兴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从郭沫若早期创作的小说来看,“五四”知识分子对于“个人”精神病态进行的追摹,显现出了特有的新文学自觉。另一方面,病态人物的生成本身亦内隐着“五四”启蒙的某些困境。就中国近现代历史而言,基于西方所建构的文明标准,“病人”的... 从郭沫若早期创作的小说来看,“五四”知识分子对于“个人”精神病态进行的追摹,显现出了特有的新文学自觉。另一方面,病态人物的生成本身亦内隐着“五四”启蒙的某些困境。就中国近现代历史而言,基于西方所建构的文明标准,“病人”的指称几乎宿命地被附在了当时的国人身上,带着弱国观念的“个人”也因此陷入自我身份认同的泥淖当中。从更深一层来看,病态书写不啻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个人”启蒙力量的重新审视;但惋惜的是,这种本身犹疑不定的对于“自我”的审视并不能够冲破知识分子所处的困境,反而成为时代历史的余音而被遗留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小说 五四“个人” 病态书写 知识分子困境
下载PDF
1981-2023年中国国际传播研究述评———基于《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的研究数据分析
6
作者 陈欢 叶丹妮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44-150,共7页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相关成果日益丰富,为了探寻中国“国际传播”的研究概况和热点趋势,本文运用CiteSpace计量软件,对1981至2023年间四本新闻与传播学权威期刊所刊相关论文数据...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相关成果日益丰富,为了探寻中国“国际传播”的研究概况和热点趋势,本文运用CiteSpace计量软件,对1981至2023年间四本新闻与传播学权威期刊所刊相关论文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通过考察其时间分布图谱,核心作者及合作网络图表,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图谱等,梳理了中国国际传播研究近四十年发展的整体脉络、核心热点和研究趋势预测,以剖析其知识结构脉络,把握当前研究热点及热点演变过程,并以此进行综合评述,以期为国际传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研究综述 国家形象 中国故事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7
作者 沈月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新文科建设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守正创新,交叉融合,价值引领,需求导向。面对传统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魏晋至隋唐五代文学”模块为例,在契合新文科建设目标的背景下探索形成“三重构+三结合+四课堂+五... 新文科建设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守正创新,交叉融合,价值引领,需求导向。面对传统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魏晋至隋唐五代文学”模块为例,在契合新文科建设目标的背景下探索形成“三重构+三结合+四课堂+五并重”的古代文学教学创新路径:以重构课程知识结构体系、重构专题形式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重构分阶分层的学习资源来更新教学内容;以线上线下结合、文理交叉结合、“唱、诵、画、演、创”结合来创新教学方法;以教学课堂、训练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联动来搭建深度学习空间;以过程与结果并重、定量与定性并重、师评与生评并重、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传承与创新并重来完善考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改革 创新路径
下载PDF
三国时期灾异文学初探
8
作者 李洪亮 张宸睿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76-82,共7页
“灾异”是一个合成词,对应“灾”和“异”两种概念。三国时期灾异频繁发生且灾异种类繁多,而文人也注重创作灾异题材的作品,这直接促进了三国灾异文学的繁荣。三国时期的灾异文学,依据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气象类灾害、生物性... “灾异”是一个合成词,对应“灾”和“异”两种概念。三国时期灾异频繁发生且灾异种类繁多,而文人也注重创作灾异题材的作品,这直接促进了三国灾异文学的繁荣。三国时期的灾异文学,依据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气象类灾害、生物性灾害、异象类和地质性灾害。三国时期灾异文学在彰显文人的生命意识,在对当时某些重要的历史活动的认识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异文学 生命意识 社会历史价值
下载PDF
反本质主义语境下的文学本质论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赖大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9-166,共8页
反本质主义是我国当代文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传统文学观念和理论模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文论的格局。在反本质主义论争的语境下,当代文论界对文学本质论的探讨,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巨大变化... 反本质主义是我国当代文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传统文学观念和理论模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文论的格局。在反本质主义论争的语境下,当代文论界对文学本质论的探讨,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巨大变化:有的明显回避文学本质论问题,只对其做某种知识化处理;有的则改变策略,转换为对文学本体论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新的突破;有的虽不避嫌疑仍直接讨论文学本质问题,但其理论观念和模式都已大不相同;也有的小心谨慎地避开某些是非之争而不正面讨论文学本质论问题,但实质上是在另辟蹊径进行某种新的探索。这反映了在反本质主义"事件"之后,当代文论多元探索的发展趋向。一次反本质主义论争不可能终结对于文学本质论的研究,因为文学发展不会终结,人们的认识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文学本质论的创新探索也必然还在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本质主义 文学本质论 文学本体论 多元开放
下载PDF
探析省属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省属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在应用性上越来越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省属地方院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亮剑,锐意改革。本文结合省属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 省属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在应用性上越来越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省属地方院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亮剑,锐意改革。本文结合省属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属地方院校 汉语言文学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郑振铎与战后“文学批评”——以《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为考察对象
11
作者 晏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510-515,共6页
战后,郑振铎延续了对于文学研究的一贯热情,适时推出《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专号通过反思早期学者建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过程中的得与失,搜集众多当时一流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的厚重之作和大量俗文学批评理论,以及将中西比... 战后,郑振铎延续了对于文学研究的一贯热情,适时推出《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专号通过反思早期学者建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过程中的得与失,搜集众多当时一流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的厚重之作和大量俗文学批评理论,以及将中西比较研究提升到中国文学批评领域中的方法论的高度,为战后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发展与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振铎 《文艺复兴》 “中国文学研究号”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下载PDF
文学观、文学史观与学术史观之合一——兼论钱基博之文学史观
12
作者 胡鹏林 《天府新论》 CSSCI 201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钱基博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他坚持学术化的文学观,并在学术史观的视野下以文学观为基础建构其文学史观,从而达到文学观、文学史观和学术史观的统一。与之相比,文学通史观、图志文学史观、文学发展史观、人性论文学史观、朝代文学史观... 钱基博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他坚持学术化的文学观,并在学术史观的视野下以文学观为基础建构其文学史观,从而达到文学观、文学史观和学术史观的统一。与之相比,文学通史观、图志文学史观、文学发展史观、人性论文学史观、朝代文学史观和三古七段双视角文学史观虽然各有所长,但是仍然在三者的统一问题上存在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基博 文学史观 学术史观 文学史分期
下载PDF
“哀志”“伤情”——论《楚辞》文学的“悲美”特色
13
作者 刘桂华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8-81,87,共5页
《楚辞》回荡着"哀志""伤情"的情感旋律。楚人艰难创业、气吞山河、命运忽浮忽沉的壮烈悲歌,给《楚辞》涂抹上了浓重的悲壮底色;楚人内心深处强烈的生存危机感、鲜明的集体忧患意识,同样给《楚辞》涂抹上了浓重的&q... 《楚辞》回荡着"哀志""伤情"的情感旋律。楚人艰难创业、气吞山河、命运忽浮忽沉的壮烈悲歌,给《楚辞》涂抹上了浓重的悲壮底色;楚人内心深处强烈的生存危机感、鲜明的集体忧患意识,同样给《楚辞》涂抹上了浓重的"悲美"文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悲美 历史文化 渊源
下载PDF
北宋东京樊楼与古代文学创作探析
14
作者 景遐东 史悦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樊楼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内最著名的酒楼,作为东京城内极富文化内涵的地标性建筑。南渡以后,樊楼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或为文人士子冶游之地,或为市井故事的重要发生场所,并且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东京的象征。更值得注意的是,樊楼一度成为... 樊楼是北宋时期东京城内最著名的酒楼,作为东京城内极富文化内涵的地标性建筑。南渡以后,樊楼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或为文人士子冶游之地,或为市井故事的重要发生场所,并且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东京的象征。更值得注意的是,樊楼一度成为士人追忆故国的代表意象,被赋予民族与中原记忆。而元以后,樊楼则常成为后代文人笔下北宋盛世与繁华都城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楼 东京 国都 文学
下载PDF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途径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常璐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体现。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须要提高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本文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体现。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栋梁,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须要提高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本文着重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途径
下载PDF
网络语言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负面影响及教学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国 柯勇 祝波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33-136,共4页
语言规范运用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分析生活、学习方面具体案例,主要归纳网络语言对中学生语文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负面影响提出以下教学对策: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更新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健康审美意识... 语言规范运用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分析生活、学习方面具体案例,主要归纳网络语言对中学生语文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负面影响提出以下教学对策: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更新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健康审美意识;优选学生语文阅读内容。以期更好地规范中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客观理性地运用网络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中学语文 负面影响 教学对策
下载PDF
大学生对突发性事件舆情关注特点与应对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亿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61-66,共6页
高校作为新冠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一个舆论场域,其场域舆情与整个社会新冠舆情具有共生性,又具有独特性。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新冠疫情突发性事件舆情关注的调查,梳理出大学生对新冠疫情的关注特点。同时分析了高校突发性事件应... 高校作为新冠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一个舆论场域,其场域舆情与整个社会新冠舆情具有共生性,又具有独特性。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新冠疫情突发性事件舆情关注的调查,梳理出大学生对新冠疫情的关注特点。同时分析了高校突发性事件应对现状与问题,包括舆情危机预防的长效机制弱化、舆情真相发布的延时性与阐释的不充分性、舆情危机恢复期信任机制构建缺失等。结合湖北高校在新冠舆情事件中的应对措施,总结出高校突发性事件舆情危机的阶段应对方案:危机潜伏期进行及时危机预警,突发期厘清事情真相,蔓延期处理核心关切,解决期重新建构高校组织与学生彼此的信任关系,恢复高校的良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新冠疫情 突发性事件 舆情
下载PDF
师范生“体验—实践—研究”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培养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璐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29-132,共4页
本次培养实践探索针对传统师范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师范生教学技能薄弱、在就业市场中没有优势等问题,探索了师范生“体验—实践—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感悟教学、行动教学、升华教学三个阶段,并渗透到师范生... 本次培养实践探索针对传统师范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师范生教学技能薄弱、在就业市场中没有优势等问题,探索了师范生“体验—实践—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感悟教学、行动教学、升华教学三个阶段,并渗透到师范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突破传统的大三集中训练瓶颈,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每一个学期,课堂内学习和课堂外训练相结合。本培养模式极大地帮助学生拓展了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增强了师范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提高了师范生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体验—实践—研究 教学模式 培养
下载PDF
谫论中国古代文学里的趋圆叙事观念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光 夏慧平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35-41,共7页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潜流里,客观存在着趋圆叙事的观念。抒情文学对“圆美”的不懈追求,叙事文学对“团圆”的偏执迷狂,都印证了古代文人对“圆满”的探索。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圆形世界观,在阴阳互动的圆周驱动下,趋圆叙事不仅让古代...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潜流里,客观存在着趋圆叙事的观念。抒情文学对“圆美”的不懈追求,叙事文学对“团圆”的偏执迷狂,都印证了古代文人对“圆满”的探索。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圆形世界观,在阴阳互动的圆周驱动下,趋圆叙事不仅让古代文学多了一抹温和从容的亮色,而且彰显了我们民族温柔乐观的生存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圆叙事 圆美 团圆 圆满
下载PDF
问题报告文学称谓争议与概念界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宝珍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25-30,共6页
80年代中晚期,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以宏观全景手法反映各种社会人生问题的报告文学,人们把这类报告文学称为"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简称"问题报告文学"。"问题报告文学"出现后,引起了创作界和评论界的极... 80年代中晚期,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以宏观全景手法反映各种社会人生问题的报告文学,人们把这类报告文学称为"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简称"问题报告文学"。"问题报告文学"出现后,引起了创作界和评论界的极大关注,围绕其称谓和概念界定曾展开过专门的学术研讨,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与繁荣,但众多的称谓和界定也给创作界和理论界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为此,本文在梳理创作界与理论界对"问题报告文学"的称谓及界定的基础上对"问题报告文学"重新作了界定,力求更加具体、科学与严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报告文学 称谓争议 概念界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