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稻谷质量调查、品质测报样品扦样量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琦 熊宁 +3 位作者 刘勇 刘利 朱玫 盛晓艳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7年第2期6-12,共7页
稻谷质量调查、品质测报是依据当年抽样稻谷样本数据来估计当年稻谷总体的质量水平。对2014年湖北省调查测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在市/县范围内进行扦样,品种选择按照"3+1"原则是合理的;由2014年样本数学模型计... 稻谷质量调查、品质测报是依据当年抽样稻谷样本数据来估计当年稻谷总体的质量水平。对2014年湖北省调查测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在市/县范围内进行扦样,品种选择按照"3+1"原则是合理的;由2014年样本数学模型计算出糙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垩白度的抽样误差分别为0.75、2.61、1.68、2.25、5.16;在95%的置信区间的条件下,以各市为扦样单位,2014年调查、测报的最小抽样个数分别以342、654个为宜;4、由2013年、2014年、2015年的数据分析知,3个年度5个指标的方差是随着年度变化而改变的,且显著不同。应先对当年样本方差进行估计,进而确定出当年的最小样本量,后按照规程合理分布各地样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稻谷 质量调查 品质测报 样本量
下载PDF
2014年湖北省中晚籼稻品质分析
2
作者 周显青 张鹏举 +2 位作者 张玉荣 孟欢 熊宁 《粮油食品科技》 2017年第3期10-16,共7页
为了解湖北省中晚籼稻品质性状、促进稻谷品质改良提供数据参考。选取湖北省2014年产115个中晚籼稻谷为样本,测定稻谷的碾米品质、化学特性、糊化特性以及蒸煮品质等指标,并利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 为了解湖北省中晚籼稻品质性状、促进稻谷品质改良提供数据参考。选取湖北省2014年产115个中晚籼稻谷为样本,测定稻谷的碾米品质、化学特性、糊化特性以及蒸煮品质等指标,并利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19项指标中,多数(占77.8%)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10%,说明本研究收集的稻谷样品处于不同的品质水平,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中分别有99.1%稻谷的出糙率和98.3%整精米率达国家稻谷标准三等的要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分别有70.4%、96.5%、38.3%和21.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三等的要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的贡献值分别为37.11%、22.94%和15.37%,第一主成分将稻谷样品大致分为2类,以孝感产区样品为代表的I类稻谷,具有高直链淀粉、高回生值、低衰减值的特点,以荆门市、荆州市等产区样品为代表的II类稻谷,具有低直链淀粉、低回生值、高衰减值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中晚抽稻 品质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糙米、小麦和玉米中2,4-滴丁酯残留
3
作者 王枭鹏 许诗尧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4期96-100,105,共6页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糙米、小麦和玉米中2,4-滴丁酯残留的分析方法。试样经水和酸化乙腈提取后,经C_(18)、乙二胺-N-丙基甲硅烷(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和硫酸镁净化,吹干后用乙酸乙酯定容,用三...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糙米、小麦和玉米中2,4-滴丁酯残留的分析方法。试样经水和酸化乙腈提取后,经C_(18)、乙二胺-N-丙基甲硅烷(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和硫酸镁净化,吹干后用乙酸乙酯定容,用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分析,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内标法定量。经过对质谱参数、提取净化条件和基质效应的优化,2,4-滴丁酯在0.001~0.50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1 mg·kg^(-1),定量限为0.005 mg·kg^(-1),在0.005 mg·kg^(-1)、0.050 mg·kg^(-1)和0.500 mg·kg^(-1)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1.9%~108.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2.59%~6.35%(n=6)。本方法易于操作,灵敏度高,可有效测定糙米、小麦和玉米中2,4-滴丁酯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滴丁酯 分散固相萃取 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粮谷
下载PDF
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检测及分布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坚 毛红霞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6期83-86,共4页
本文将小麦籽粒制成的全麦粉、小麦粉和干面筋作为分析对象,建立免疫亲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全麦粉、小麦粉和干面筋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检测方法,研究DON在分析对象中的分布变化规律。该方法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以甲醇∶乙腈∶水... 本文将小麦籽粒制成的全麦粉、小麦粉和干面筋作为分析对象,建立免疫亲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全麦粉、小麦粉和干面筋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检测方法,研究DON在分析对象中的分布变化规律。该方法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以甲醇∶乙腈∶水=10∶10∶80(V/V/V)为流动相,进样量100μL,回收率为74.7%~104.9%,相对标准偏差6.4%~12.3%,线性关系r值0.9995,方法检出限25μg/kg。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小麦制成小麦粉后相比较全麦粉,DON含量降低了88.4%~95.3%,制成干面筋后未检出D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全麦粉 小麦粉 干面筋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油菜籽中的黄曲霉毒素B_(1)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权 孙婷琳 +3 位作者 王燕 余佳 李利霞 熊英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29期107-109,共3页
为了建立油菜籽中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的快速检测方法,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选取不同浓度的提取液、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稀释液检测样本的加标回收率,并进行了准确度、精密度及重复性的评价。结果发现用60%甲... 为了建立油菜籽中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的快速检测方法,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选取不同浓度的提取液、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稀释液检测样本的加标回收率,并进行了准确度、精密度及重复性的评价。结果发现用60%甲醇1︰5、超纯水1︰4稀释检测油菜籽样本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加标回收率为99%~10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果表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油菜籽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准确性,重现性,稳定性好,可广泛用于油菜籽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B_(1) 酶联免疫吸附法 油菜籽
下载PDF
菜籽油中大豆油掺伪检测试验
6
作者 李琦 刘勇 +3 位作者 吴莉莉 刘利 卢黄华 江晓娣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5年第5期42-44,共3页
参照GB/T 5539-2008大豆油检出的试验方法,以菜籽油为例,对大豆油检出假阳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振摇方式对大豆油检出定性试验有一定的影响,振荡越剧烈,检出度越高;水化脱胶工艺后的菜油进行大豆油检出定性试验影... 参照GB/T 5539-2008大豆油检出的试验方法,以菜籽油为例,对大豆油检出假阳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振摇方式对大豆油检出定性试验有一定的影响,振荡越剧烈,检出度越高;水化脱胶工艺后的菜油进行大豆油检出定性试验影响较小;碱炼工艺明显对能够除去菜油中对大豆油检出定性试验具有干扰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大豆油 定性试验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检测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研究
7
作者 刘坚 孙婷琳 +5 位作者 秦时聪 毛红霞 刘勇 李引 何光源 雷丰华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33,共5页
文章建立了二合一免疫亲和柱净化、紫外检测器串联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检测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样品用60%乙腈水提取,涡旋、振荡、离心、过滤等步骤,滤液过二合一免疫亲和柱净化,甲醇洗脱后氮气吹... 文章建立了二合一免疫亲和柱净化、紫外检测器串联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检测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样品用60%乙腈水提取,涡旋、振荡、离心、过滤等步骤,滤液过二合一免疫亲和柱净化,甲醇洗脱后氮气吹干,50%甲醇水复溶上机分析。该方法可在25 min内完成2种真菌毒素的同步检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9。在不同水平的加标试验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回收率分别是85.8%~95.5%和87.8%~92.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3.2%~7.8%和3.2%~7.5%,检出限分别是50μg/kg和5μg/kg,定量限分别是100μg/kg和10μg/kg。该方法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准确性和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合一免疫亲和柱 高效液相色谱 小麦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玉米赤霉烯酮
原文传递
离子迁移谱法结合鉴别指数鉴别油茶籽油与橄榄油
8
作者 陈轲 秦时聪 +1 位作者 徐翔 何东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98,共3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鉴别油茶籽油与橄榄油,利用离子迁移谱仪按照油脂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对收集的94份油茶籽油样本和88份橄榄油样本进行测试,得到离子迁移谱(IMS)图,首先对采集的IMS图进行直观分析,然后采用求一阶导数方式提取两类植物油谱... 为了快速、准确地鉴别油茶籽油与橄榄油,利用离子迁移谱仪按照油脂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对收集的94份油茶籽油样本和88份橄榄油样本进行测试,得到离子迁移谱(IMS)图,首先对采集的IMS图进行直观分析,然后采用求一阶导数方式提取两类植物油谱图中数据的各自特征点,得到特征区间面积图,最后通过建立鉴别指数模型形成油茶籽油与橄榄油的识别软件。结果表明:直接对比分析IMS图,两类植物油区别明显,但难以量化;一阶求导后两类植物油谱图数据仍会存在部分重叠的情况;采用鉴别指数模型对两类植物油谱图数据进行训练与识别,对盲样进行测试,两类植物油的识别正确率达到100%。综上,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准确度较高,可用于油茶籽油与橄榄油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迁移谱 油茶籽油 橄榄油 鉴别指数
下载PDF
压榨型鲜湿米粉条凝胶质构特性及食用品质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9
作者 周显青 彭超 +2 位作者 张玉荣 郭利利 熊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93-99,共7页
以压榨型鲜湿米粉条凝胶品质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大米粉基本理化指标、快速黏度分析(rapid visco analyze,RVA)糊化特性、大米淀粉结晶特性对压榨型鲜湿米粉条的食用品质及其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米粉直链淀粉的质... 以压榨型鲜湿米粉条凝胶品质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大米粉基本理化指标、快速黏度分析(rapid visco analyze,RVA)糊化特性、大米淀粉结晶特性对压榨型鲜湿米粉条的食用品质及其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米粉直链淀粉的质量分数与米粉条的感官得分、质构特性指标(除黏附性、弹性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大米粉支链淀粉质量分数与米粉条感官得分、质构特性指标(除黏附性、弹性外)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P<0.01);大米粉粗蛋白(除与恢复性呈显著正相关外)、粗脂肪质量分数与米粉条凝胶特性和食用品质相关性不显著(P>0.05);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2种方法分析得到的结晶度RX和RI均与米粉条的凝胶特性指标和食用品质感官得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RVA糊化特性参数中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和最终黏度与米粉条的感官得分、质构特性指标(除黏附性、弹性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P<0.05,P<0.01);衰减值虽与感官得分、凝胶质构特性指标(除与黏附性显著负相关外)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但均不显著(P>0.05);而回生值则与米粉条感官得分、凝胶质构特性指标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恢复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见,直链淀粉、支链淀粉质量分数及RVA糊化特性参数可用来预测压榨型鲜湿米粉条的食用品质关键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结晶度 米粉条 凝胶品质
下载PDF
早籼稻的品质分析与其压榨型鲜湿米粉加工适应性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显青 彭超 +2 位作者 张玉荣 郭利利 熊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6-43,共8页
为确定压榨型鲜湿米粉用早籼稻的品质范围,保证米粉品质稳定性,本实验以我国早籼稻湖北省和江西省两个主产区生产的40种早籼稻谷品种为原料,以压榨型鲜湿米粉为最终产品,采用描述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对早籼稻理化特性、糊化特性以及米粉... 为确定压榨型鲜湿米粉用早籼稻的品质范围,保证米粉品质稳定性,本实验以我国早籼稻湖北省和江西省两个主产区生产的40种早籼稻谷品种为原料,以压榨型鲜湿米粉为最终产品,采用描述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对早籼稻理化特性、糊化特性以及米粉的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15项早籼稻品质指标中,大部分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10%,垩白度变异系数最高,达75.9%。相关性分析表明稻谷粒长、垩白粒率、峰值时间与米粉感官评分均呈显著相关性,直链淀粉质量分数、最低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回生值与米粉感官评分均呈极显著相关性;回生值与感官评分相关系数最大,达0.579;相对于理化指标,糊化特征参数能更客观反映出米粉的食用品质。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早籼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总方差76.264%的贡献率来自前4个公因子,其中2个公因子得分与米粉感官评分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39、-0.332。以逐步回归分析法对这2个公因子代表的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方程:Y_(米粉感官评分)=51.876+0.494x_(直链淀粉质量分数)+0.008x_(回生值)(R^2=0.423),筛选出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和回生值是影响米粉品质的敏感性指标;基于聚类分析得到适宜加工压榨型鲜湿米粉的早籼稻敏感品质指标阈值区间为直链淀粉质量分数22.24%~26.86%、回生值1 526.5~2 036.7 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米粉 感官评价 理化特性 原料适应性
下载PDF
压榨型鲜湿米粉条制作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郭利利 周显青 +5 位作者 熊宁 刘利 倪姗姗 孟欢 孙婷琳 彭志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116,126,共8页
本试验研究压榨型鲜湿米粉条的制作方法,分别筛选出制作工艺中浸泡、制粉、老化3个阶段的最佳条件,以完善压榨型鲜湿米粉条的制作方法。在浸泡阶段,根据大米颗粒浸泡后硬度的变化,筛选出最适浸泡时间为8~10 h;在制粉阶段,根据米粉条感... 本试验研究压榨型鲜湿米粉条的制作方法,分别筛选出制作工艺中浸泡、制粉、老化3个阶段的最佳条件,以完善压榨型鲜湿米粉条的制作方法。在浸泡阶段,根据大米颗粒浸泡后硬度的变化,筛选出最适浸泡时间为8~10 h;在制粉阶段,根据米粉条感官品质的变化,筛选出加入米粉机的最佳水温为70℃;在老化阶段,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米粉条老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老化条件为:温度15℃、时间6 h、相对湿度≥80%,此条件下米粉条感官评分实际值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较小,3个米粉条样品感官评分实际值分别为79.63、79.50、80.19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条 浸泡 挤压 老化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中晚籼稻谷的品质分析及其米饭加工适应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显青 李建飞 +2 位作者 张玉荣 孟欢 熊宁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4,共9页
确定适宜米饭加工用中晚籼稻谷的关联性指标及其阈值区间,进而为米饭主食工业化加工用中晚籼稻的筛选提供参考。以湖北省产115份中晚籼稻谷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特性(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米汤固形物和碘蓝... 确定适宜米饭加工用中晚籼稻谷的关联性指标及其阈值区间,进而为米饭主食工业化加工用中晚籼稻的筛选提供参考。以湖北省产115份中晚籼稻谷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特性(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米汤固形物和碘蓝值及胶稠度)、糊化特性,以及米饭的食味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在15项稻谷品质指标中,80%的指标的变异系数高于10%,表明所选样品处于不同的品质水平。稻谷理化及糊化特性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碘蓝值与多数RVA糊化特性指标间均显著相关,而其余4项理化特性指标(垩白粒率、垩白度、固形物、胶稠度)与RVA糊化特性指标间相关性则明显较弱,说明与稻谷理化特性指标中的其他品质指标相比,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碘蓝值与RVA糊化特性指标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米饭食味与稻谷品质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稻谷的其他品质指标,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及RVA糊化特性指标与米饭食味的相关性更强,因而更能反映出米饭的食味品质。利用稻谷品质指标与米饭食味特性指标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求和法,以及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适应米饭加工的关联性指标为直链淀粉含量及衰减值。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法将米饭食味特性分为3个等级,同时依据感官总评分的聚类分析,筛选出适宜米饭加工的稻谷样品,并确定出关联性指标的阈值区间为直链淀粉含量<21%,衰减值≥1 450 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籼稻 品质分析 米饭 加工适应性
下载PDF
赣鄂两省早籼稻谷的品质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显青 张鹏举 +2 位作者 张玉荣 孟欢 熊宁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了解2015年产于赣鄂两省早籼稻谷的品质性状,可为后期筛选影响稻谷食味品质指标及加快品质改良进程提供数据参考。对赣鄂两省82份早籼稻谷的外观品质(粒型、垩白粒率、垩白度)、理化特性(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糊化... 了解2015年产于赣鄂两省早籼稻谷的品质性状,可为后期筛选影响稻谷食味品质指标及加快品质改良进程提供数据参考。对赣鄂两省82份早籼稻谷的外观品质(粒型、垩白粒率、垩白度)、理化特性(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糊化特性及食味品质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测定的21项指标中,17项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10%,说明收集的样品处于不同的品质水平,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试样的长宽比、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三等及以上要求的比例分别为43.9%、17.1%、26.8%、63.4%。对样品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其粒型、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碘蓝值、最低黏度、衰减值是影响早籼稻米综合适口性的重要指标。主成分分析法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1.5%,包含了大部分稻谷样品的品质特征。其中,第1、第2和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0.8%、13.2%和7.5%。第1主成分将湖北省和江西省的试样分为两类,湖北省产的早籼稻具有高垩白粒率、高垩白度、高直链淀粉含量、低衰减值等特点,而江西省产的早籼稻则具有低垩白粒率、低垩白度、低直链淀粉含量、高衰减值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早籼稻 品质分析 相关性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优质稻保质保鲜储藏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若兰 渠琛玲 +3 位作者 何荣 王月慧 田国军 张源泉 《粮油食品科技》 2019年第4期62-67,共6页
优质稻因营养丰富、口感好,但优质稻的储藏期限明显低于普通稻谷,在常规储存条件下,安全储藏期通常不超过一年半。针对常规储藏条件下易变黄、生霉结块、品质口味变差等突出问题,通过对优质稻储藏品质特性的研究,探索优质稻黄变的环境条... 优质稻因营养丰富、口感好,但优质稻的储藏期限明显低于普通稻谷,在常规储存条件下,安全储藏期通常不超过一年半。针对常规储藏条件下易变黄、生霉结块、品质口味变差等突出问题,通过对优质稻储藏品质特性的研究,探索优质稻黄变的环境条件,建立优质稻黄变的检测方法,研发新型粮堆结露结块防控和处理技术,明确不同储藏条件下优质稻的保质储存周期,并将优质稻低温储藏工艺集成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黄变 结露 保质保鲜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优质籼稻储藏品质控制指标的确定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玫 熊宁 +3 位作者 田国军 孙婷琳 吴莉莉 刘利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66,共7页
研究优质籼稻在高大平房仓中常规储藏条件和准低温储藏条件下储藏品质的变化规律,探讨优质籼稻储藏品质与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几个能反映储藏优质籼稻品质变化的敏感指标,最终确定优质籼稻储藏品质控制指标为米饭感官评分、脂肪... 研究优质籼稻在高大平房仓中常规储藏条件和准低温储藏条件下储藏品质的变化规律,探讨优质籼稻储藏品质与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几个能反映储藏优质籼稻品质变化的敏感指标,最终确定优质籼稻储藏品质控制指标为米饭感官评分、脂肪酸值、黄粒米、色泽气味、米饭硬度和最终黏度。将米饭感官评分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进行曲线拟合,从而建立储藏期预测模型。对各项控制指标随储藏时间的变化进行曲线拟合,参照阈值确定方法"多数原则法",得到保质储藏期和安全储藏期内优质籼稻储藏品质控制指标的限定范围:保质储藏期内要求:色泽气味正常、米饭感官评分≥70分、脂肪酸值≤23.1 mg KOH/100 g干基、黄粒米含量≤0.5%、米饭硬度≤3.6、最终黏度≤3 284 cP;安全储藏期内要求:色泽气味正常、米饭感官评分≥60分、脂肪酸值≤26.2mg KOH/100 g干基、黄粒米质量分数≤1.1%、米饭硬度≤3.8、最终黏度≤3 412 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籼稻 储藏品质 控制指标
下载PDF
不同储藏条件下优质籼稻米食味品质变化情况 被引量:3
16
作者 毛红霞 田国军 熊宁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5年第4期33-34,共2页
采用米饭食味计检测在不同储藏条件下优质籼稻米的外观、口感、综合评分的变化情况。在经过27个月的储存期后,优质籼稻米的外观、口感、综合评分的数据随储存环境、时间有明显的变化。在准低温和低温的储存条件下,各项品质下降幅度较为... 采用米饭食味计检测在不同储藏条件下优质籼稻米的外观、口感、综合评分的变化情况。在经过27个月的储存期后,优质籼稻米的外观、口感、综合评分的数据随储存环境、时间有明显的变化。在准低温和低温的储存条件下,各项品质下降幅度较为缓慢,趋势相差较小,而常温储存稻米的各品质下降幅度和趋势较大。由此可见,由于储存温度的变化,会造成稻米内部结构紧实度的改变,在蒸煮过程中,吸水量就有一定的影响,导致米饭外观、口感、综合评分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外观 口感 综合评分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测定植物油溶剂残留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琦 熊宁 +2 位作者 刘勇 刘坚 刘利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2-317,共6页
对比研究植物油中的六号溶剂残留量的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三种分析方法。建立气相-质谱联用法,对该方法的国标适用性进行分析与验证,考察气质方法的线性范围、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检出限、定量限... 对比研究植物油中的六号溶剂残留量的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三种分析方法。建立气相-质谱联用法,对该方法的国标适用性进行分析与验证,考察气质方法的线性范围、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检出限、定量限、精密度、准确性、重复性及方法差异显著性等。确定了气质方法在0~200m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10~160 mg/kg浓度范围的内加标回收试验中,回收率在98.2%~100.9%,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3.0%。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6 mg/kg,定量限为2.0 mg/kg。气质方法与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质谱 植物油 溶剂残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