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西彦在湖南大学的文学活动
1
作者 杨淑尧 罗宗宇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现代知名作家王西彦曾在湖南大学中文系任教,目前已公开出版的各种资料对王西彦在湖南大学的活动语焉不详。通过在湖南大学档案馆及湖南省档案馆找到的相关文献资料,以此钩沉王西彦在湖南大学的文学活动,显现他在推动湖南大学中文系“... 现代知名作家王西彦曾在湖南大学中文系任教,目前已公开出版的各种资料对王西彦在湖南大学的活动语焉不详。通过在湖南大学档案馆及湖南省档案馆找到的相关文献资料,以此钩沉王西彦在湖南大学的文学活动,显现他在推动湖南大学中文系“由旧改新”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西彦 民国大学 湖南大学 大学档案
下载PDF
关于大学文科研究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湖南大学李达班“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
2
作者 章罗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38-41,共4页
研究型教学是大学文科教改的方向之一,是改变学生"高分低能",使知识增长、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应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变"教材中心"为"问题中心",变"教师中心"... 研究型教学是大学文科教改的方向之一,是改变学生"高分低能",使知识增长、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应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变"教材中心"为"问题中心",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闭卷"为"开卷",变"死记硬背"为"论文写作"。研究型教改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对任课教师的素质、学识和经验等提出了严峻挑战,其中教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是其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 教学改革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论文写作 教师素质
下载PDF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化与“当代”发展——以湖南的“沈从文传人”群体为考察重点
3
作者 章罗生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3-100,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此为标准衡量,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纪实文学,在“转化”与“发展”方面成就卓著,但在“创造性”与“创新性”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这一点,从彭学明、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此为标准衡量,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纪实文学,在“转化”与“发展”方面成就卓著,但在“创造性”与“创新性”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这一点,从彭学明、刘克邦、范诚等湖南“沈从文传人”群体中可清楚看到。具体而言,他们在以下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沈从文的传统:一是对故乡的深情挚爱与执着抒写,二是题材内容的全面与系统,三是人物描写的鲜明与人性揭示的深刻,四是民族风情、乡土特色与哲理抒情的有机融合。但还应在思想深度、宏大叙事与批判假丑恶等方面进一步“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创作 “沈从文传人”群体 现代转化 当代发展
下载PDF
文学创新与文化建构——论汤亭亭的跨语言写作
4
作者 钟家傲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199,共9页
汤亭亭的文学性与文化性特色在其跨语言写作中有着充分展示。她将粤方言、标准汉语及中式的洋泾浜英语纳入了自己的文学语言之中,有机地达成了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跨语言写作。她的异质语言文字的整合运用写作实践中蕴含着多重文化指... 汤亭亭的文学性与文化性特色在其跨语言写作中有着充分展示。她将粤方言、标准汉语及中式的洋泾浜英语纳入了自己的文学语言之中,有机地达成了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跨语言写作。她的异质语言文字的整合运用写作实践中蕴含着多重文化指涉。借助跨语言写作,汤亭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她创作另类诗化小说的理想。以汤亭亭为代表的华裔作者在跨语言写作中结合了中西文化,较好地实现了异质文化的融合。这既是文学创新,也是文化建构,从侧面展现了中国文化和思想在异域的极强生命力,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文学语言 跨语言写作 中国文化 文化建构
下载PDF
何为经典怎样建构——以沈从文“伟大中国文学作品”观为中心的讨论
5
作者 蒋士美 钟秀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一位风格独特的重要作家,沈从文终其一生都对“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念兹在兹,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经典的独到理解。在沈从文看来,真正的“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应该是“现实性”“独创性”“历史性”与“世... 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一位风格独特的重要作家,沈从文终其一生都对“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念兹在兹,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经典的独到理解。在沈从文看来,真正的“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应该是“现实性”“独创性”“历史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体;而要创作出“伟大中国文学作品”,则应重点从创作体裁、创作态度、语言文字、文学批评生态四方面建构标准,沈从文的“伟大中国文学作品”观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伟大中国文学作品 经典 评价标准
下载PDF
清晰严密的理论分析和多音复调的研究视野——评吕周聚《中国新文学中的美国因素研究(1911—1949)》
6
作者 谭桂林 管亚星 《学术评论》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文学的历史最短,但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可谓至早至深。从时间上来看,早在19世纪末,中国文学尚处于半封闭的古典形态中,美国文学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1891年,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爱德华·贝拉... 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文学的历史最短,但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可谓至早至深。从时间上来看,早在19世纪末,中国文学尚处于半封闭的古典形态中,美国文学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1891年,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爱德华·贝拉所著乌托邦小说《百年一觉》便是其中之一。20世纪上半叶,从《黑奴吁天录》到惠特曼的《草叶集》,再到后来的辛克莱、奥尼尔、艾略特、奥登等,几乎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都有美国文学在背后扮演着重要推手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草叶集》 文学的历史 《黑奴吁天录》 乌托邦小说 奥登 惠特曼 李提摩太
下载PDF
网络文学创作要贴近中国本土风格——网络作家丁墨访谈录
7
作者 罗先海 丁墨 《写作》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丁墨是一位高产的网络女频作家,其作品涉及悬疑爱情、科幻、言情和职场等题材领域,多以悬疑爱情向写作为主。理工科出身的网络作家丁墨,一直坚守“写作要始终带着墨香气息”的创作初心,她的作品文笔突出,情节自然,特别注重细节设定和气... 丁墨是一位高产的网络女频作家,其作品涉及悬疑爱情、科幻、言情和职场等题材领域,多以悬疑爱情向写作为主。理工科出身的网络作家丁墨,一直坚守“写作要始终带着墨香气息”的创作初心,她的作品文笔突出,情节自然,特别注重细节设定和气氛烘托;其创作还秉承“让作品更加贴近中国本土风格”的宗旨,作品因呈现出较强的现实感而深受读者欢迎;作为阅文集团白金作家,丁墨始终聚焦并关注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认为“中层和新人作家是网络文学的未来”,体现出一名资深网络作家对青年作家成长的期许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墨 读者 技术流 网络文学湘军
下载PDF
中国当代纪实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写——以陈廷一的纪实创作为例
8
作者 章罗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4-38,F0002,共16页
陈廷一纪实创作的数量、畅销与影响等位居当代中国作家前列。题材选择的重大与独特,文体形式的多样与创新,人物再现的典型与鲜活,描写方法的生动与通俗,是他传记创作的总体特色与风格内涵。而贯穿其报告创作始终的,是他鲜明的家国大爱... 陈廷一纪实创作的数量、畅销与影响等位居当代中国作家前列。题材选择的重大与独特,文体形式的多样与创新,人物再现的典型与鲜活,描写方法的生动与通俗,是他传记创作的总体特色与风格内涵。而贯穿其报告创作始终的,是他鲜明的家国大爱、深沉的责任担当与崇高的浩然正气。他之所以没登“大雅之堂”、在文学史上无地位,主要是因我们屈从于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纯文学”“话语霸权”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立场”“中国价值”和“创新性发展”,正视“纪实时代”的“大文学”现实,重视对陈廷一等纪实大家的研究,从“大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更新观念,挑战传统,重构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写中,变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雅俗共赏”“双翼齐飞”为纯文学、通俗文学与纪实文学的“虚实互补”“三足鼎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廷一 纪实创作 观念更新 理论重构 文学史重写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大学教学——以《阿Q正传》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伟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6,共4页
讲授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要注意将其置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大语境中,要渗入文学史教育、思想文化教育及文学创作技法教育。以《阿Q正传》为例可知,经典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文学和文化方面的东西。虽然经典... 讲授现代文学经典作品要注意将其置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大语境中,要渗入文学史教育、思想文化教育及文学创作技法教育。以《阿Q正传》为例可知,经典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文学和文化方面的东西。虽然经典文学作品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但是因时代的距离,要让本科生去接受它们并非一个自然的过程。作为讲授者的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才有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经典作品 当代大学教学 《阿Q正传》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期刊生产机制转型探析
10
作者 刘莹 《百家评论》 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
作者、编者和读者是文学期刊生产机制的构成要素,共同影响文学期刊的生产、传播及接受。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文学期刊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都处于激烈的变动中,各种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约。作家身份的多样化、群体的... 作者、编者和读者是文学期刊生产机制的构成要素,共同影响文学期刊的生产、传播及接受。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文学期刊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都处于激烈的变动中,各种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约。作家身份的多样化、群体的扩大化以及新代群的崛起意味“作协-期刊”体制产生裂变;编者角色得以强化,以市场导向和读者趣味为核心准则;读者位置趋向中心,其阅读兴趣、审美需求左右文学期刊的策划和风格,同时,阅读走向分层和分众。由是,文学期刊生产的形态、手段、意识、结构不断转变,新型机制逐渐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文学期刊 生产机制 转型
下载PDF
新文学手稿研究的三种路径述论
11
作者 陈楚君 汤志辉 《写作》 2024年第5期41-49,共9页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新文学手稿的研究有三种路径:理论研究路径、物质形态研究路径、形成过程研究路径,三种研究路径相辅相成。新文学手稿研究在书法艺术和史料价值研究、校勘和版本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比于西方手稿学,新文学手...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新文学手稿的研究有三种路径:理论研究路径、物质形态研究路径、形成过程研究路径,三种研究路径相辅相成。新文学手稿研究在书法艺术和史料价值研究、校勘和版本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比于西方手稿学,新文学手稿学尚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相关手稿学概念理论有待进一步明晰。同时,研究者还需要重视对手稿物质形态的结构性分析以及增强手稿来源的批判意识,多维度探析作家手稿的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手稿 理论研究 物质形态 形成过程
下载PDF
“阅读”梁启超:少年胡适文学观的初步养成
12
作者 罗先海 袁旸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7,共7页
循着胡适日记、书信、少时创作及回忆录等文献资料,可以发现梁启超著述及文章在少年胡适文学观生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胡适秉承“实用文学观”,把文学创作视为“新民”工具,从社会教化角度进行价值评判,渴望效仿梁启超借言论影响世... 循着胡适日记、书信、少时创作及回忆录等文献资料,可以发现梁启超著述及文章在少年胡适文学观生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胡适秉承“实用文学观”,把文学创作视为“新民”工具,从社会教化角度进行价值评判,渴望效仿梁启超借言论影响世道人心;为使文章达到开启民智的效果,胡适则学梁启超让读者跟其思想走,在创作中积极贯彻“读者本位意识”,使文章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应;依托当时形成的特定集体阅读机制,梁启超的文章及思想也促成了胡适“少年气质”的养成,帮助少年胡适开启新的学术眼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梁启超 文学观 读者本位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版本研究的问题、资源与路径
13
作者 罗先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生产场域中,作家或编辑出于多种因素影响会对文本作出主动或被动修改,导致作品版本变迁和文本变异,版本问题已经成为显在学术现象。理论资源上,新时期文学版本汇校是一种融汇传统校勘和西方现代校勘所长,兼备“汇异式...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生产场域中,作家或编辑出于多种因素影响会对文本作出主动或被动修改,导致作品版本变迁和文本变异,版本问题已经成为显在学术现象。理论资源上,新时期文学版本汇校是一种融汇传统校勘和西方现代校勘所长,兼备“汇异式校勘”与“会意式整理”的版本汇校新方式,能丰富当前文学文本研究的问题和方法论意识,但目前新时期文学版本汇校及文本演变研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时期文学版本从目录、校勘到阐释的研究路径,既涵盖版本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又深入到文本内容的阐释和分析,深度融合“版本”与“内容”、“外部”与“内部”研究,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从何以可能、何以可鉴到何以可为,呈现了新时期文学版本研究的必要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版本问题 汇校 阐释
下载PDF
现代中国佛教诗话考论
14
作者 谭桂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共11页
现代中国佛教诗话特征有三:一是具有鲜明的专门性,记叙与评说的对象一般都集中在佛教内部,即使涉及世俗诗人,也大都是与佛门有关的事件与作品,其记叙和评论都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一种佛教立场。二是质疑精神和追求真知,在品鉴诗歌方面特别... 现代中国佛教诗话特征有三:一是具有鲜明的专门性,记叙与评说的对象一般都集中在佛教内部,即使涉及世俗诗人,也大都是与佛门有关的事件与作品,其记叙和评论都较为鲜明地表达出一种佛教立场。二是质疑精神和追求真知,在品鉴诗歌方面特别重视“未经人道”,重视对新时代中新的社会风习和新的文化思潮的呼应,重视辩论与质疑的研究方法。三是在诗学理论上提出了“诗僧之诗”与“僧人之诗”的概念分辨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不仅提出“僧人之诗”和“诗僧之诗”的区别,而且把苏曼殊的诗歌作为诗僧之诗的典范,从佛教文学生存论的角度,充分意识到了在一个以转型为标志的现代社会里,不适应现代社会个性主义张扬的潮流与趋势,佛教诗歌不会有真正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诗话 诗话专门化 诗僧之诗
下载PDF
告别崇高:论新时期小说文学中的皮肤病书写
15
作者 高家鹏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2-33,共12页
皮肤病是西方现代派经常利用的创作资源,新时期小说作家将其吸收进文本创作中。在文学视域上,新时期小说文学通过“造物性”书写,利用皮肤病的病理机制深化了写实力度,摆脱了对崇高思维的局限。在哲学视域上,作家在皮肤病书写中构造了... 皮肤病是西方现代派经常利用的创作资源,新时期小说作家将其吸收进文本创作中。在文学视域上,新时期小说文学通过“造物性”书写,利用皮肤病的病理机制深化了写实力度,摆脱了对崇高思维的局限。在哲学视域上,作家在皮肤病书写中构造了“自欺欺人”的患者形象,揭示出“癞头僧”般的心境,才能解决病患的认知危机。在伦理视域上,作家巧用皮肤病以进行道德审判。部分作家还利用皮肤病书写,控告世间对皮肤病患者的歧视与诬陷,其作品呈现出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皮肤病书写 “造物性” 宗教 道德
下载PDF
当代西方前沿文学理论的关照与探索——评蔡熙《当代西方前沿文学理论》
16
作者 刘长华 《学术评论》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20世纪西方各种文艺理论流派轮番登场,创造力达到“爆炸”的程度。在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冲击下,20世纪的西方文论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和当代性的新特点。蔡熙在深入研究西方各种不同流派的文学理论以及我国西方文学理论教材... 20世纪西方各种文艺理论流派轮番登场,创造力达到“爆炸”的程度。在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冲击下,20世纪的西方文论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和当代性的新特点。蔡熙在深入研究西方各种不同流派的文学理论以及我国西方文学理论教材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我国西方文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完成了新著《当代西方前沿文学理论》(湘潭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以下简称蔡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西方文论 湘潭大学 蔡熙 理论流派 当代西方 科学主义 轮番登场
下载PDF
文学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
17
作者 谭桂林 《写作》 2024年第4期5-8,23,共5页
在写作民主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时代,文学教育与创意写作的结合显得尤其重要。民国时期的文学教育有颇多成功的范例和经验,最为突出的是沈从文的“趣味教育”和冯至的“人格影响”,这些成功范例说明文学教育虽然离不开知识的传授、技法... 在写作民主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时代,文学教育与创意写作的结合显得尤其重要。民国时期的文学教育有颇多成功的范例和经验,最为突出的是沈从文的“趣味教育”和冯至的“人格影响”,这些成功范例说明文学教育虽然离不开知识的传授、技法的训练和想象逻辑的培养,但更重要的是趣味的引领和人格的浸润。在人工智能的时代里,人不能也不必在人工智能擅长的领域里与其竞争,而是要在人性的场域,如趣味和人格等领域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教育 趣味教育 人格教育
下载PDF
中国境内南亚语声调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18
作者 赵姣 泮依炀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学界对中国境内南亚语声调的描写和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主要从记录描写、实验分析、历史起源与发展等方面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声调描写的广度和深度、声调声学本质特征的发掘及声调起源问题的探讨上仍需要提高。因此,对中... 学界对中国境内南亚语声调的描写和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主要从记录描写、实验分析、历史起源与发展等方面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声调描写的广度和深度、声调声学本质特征的发掘及声调起源问题的探讨上仍需要提高。因此,对中国境内南亚语声调研究的学术史和前沿动态的梳理,有助于学界加深对南亚语声调研究的认识,进而明确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境内 南亚语 声调
下载PDF
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初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宗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37,共3页
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探索可归结为"一突出四坚持"。即确立文学与影像互读的教学观念,突出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必要性;力求适时适量,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科学性;贯穿教学全过程,坚持文学与影像... 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探索可归结为"一突出四坚持"。即确立文学与影像互读的教学观念,突出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必要性;力求适时适量,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科学性;贯穿教学全过程,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连续性;实施研究性教学,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创新性;以文学原著为根本,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影像互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教学
下载PDF
从冲突走向融合——论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与90年代报告文学的成熟 被引量:6
20
作者 章罗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5-70,共6页
以和合学与系统论的观点考察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认为在文学与政治、作家与时代激烈冲突的20世纪,报告文学始终处于冲突、融合的过程之中,正是它在"新闻性"与"文学性"、"文学性"与"政治性"(理... 以和合学与系统论的观点考察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认为在文学与政治、作家与时代激烈冲突的20世纪,报告文学始终处于冲突、融合的过程之中,正是它在"新闻性"与"文学性"、"文学性"与"政治性"(理性)、歌颂与暴露以及主旋律与多样化等方面的激烈冲突,报告文学才得以发展、进步,才走向融合、新生。而90年代报告文学的成熟与自觉,正是它遵循其自身内在规律而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 冲突 融合 成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