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黏土地区深大基坑工程桩-连续墙体系空间变形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盛兴旺 林超 +3 位作者 郑纬奇 尹逊一 孙焕重 杨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1-601,共11页
土体开挖过程中深大基坑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形效应,对其主体结构力学行为产生影响。以新建苏州南站枢纽深大基坑为工程背景,考虑地连墙厚度及工程桩的影响,基于ABAQUS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修正剑桥模型考虑软黏土的应变硬化特征,... 土体开挖过程中深大基坑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形效应,对其主体结构力学行为产生影响。以新建苏州南站枢纽深大基坑为工程背景,考虑地连墙厚度及工程桩的影响,基于ABAQUS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修正剑桥模型考虑软黏土的应变硬化特征,从地连墙侧向位移、墙后地表沉降、工程桩和坑底土体隆起3个方面,研究软黏土地区深大基坑工程桩-连续墙体系的变形特征及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大基坑地连墙的侧向位移和地表沉降均呈现明显的角部效应,基坑A区(地连墙厚度1 m、桩径1 m)地连墙侧向位移角部效应的影响范围为1.05~1.71倍开挖深度,基坑B区(地连墙厚度0.8 m、桩径1.5 m)地连墙侧向位移角部效应的影响范围为0.91~1.48倍开挖深度;基坑A区、B区地表沉降角部效应的影响范围分别为1.24~2.10和1.77~2.47倍开挖深度;深大基坑空间变形角部效应与工程桩桩径及地连墙厚度有关,并且对基坑长边的影响效果大于短边。工程桩可有效增大基坑开挖面以下土体的刚度,减小地连墙的侧向位移;增大地连墙厚度可有效降低基坑的整体变形。基坑工程桩与坑底土体隆起总体呈现中间大、周边小的特征,工程桩周边土体受其约束,隆起较小;在一定范围内,工程桩对土体隆起抑制作用与其桩径呈正相关,与其桩间距呈负相关。软黏土地区深大基坑设计计算中需关注工程桩-连续墙结构体系的空间变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大基坑 软黏土地区 有限元 修正剑桥模型 空间变形效应
下载PDF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与卷积神经网络的隧道衬砌裂缝智能检测
2
作者 周中 闫龙宾 +2 位作者 张俊杰 张东明 龚琛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192,共11页
卷积操作固有的局部性,导致难以捕获裂缝的全局特征表示。针对这一问题,以YOLOv5网络框架为基础,通过融合自注意力机制和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一种高精度隧道衬砌裂缝智能检测算法ST-YOLO。构建一种双分支特征提取模块,分支一采用基于自注... 卷积操作固有的局部性,导致难以捕获裂缝的全局特征表示。针对这一问题,以YOLOv5网络框架为基础,通过融合自注意力机制和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一种高精度隧道衬砌裂缝智能检测算法ST-YOLO。构建一种双分支特征提取模块,分支一采用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Swin Transformer网络提取裂缝的全局特征,分支二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CSPDarkent提取裂缝的局部细节特征;采用卷积注意力增强的特征融合模块对两个分支所提取的裂缝特征进行多尺度融合,以实现裂缝全局特征和局部细节特征互补;借助YOLOv5的解耦头模块输出得到裂缝的分类置信度和位置结果。为验证本文提出算法的有效性,选用SSD、YOLOv4、YOLOv5、EfficientDet、Faster-RCNN五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构建的隧道衬砌裂缝数据集上,ST-YOLO模型的F1分数和AP分别为8395%和8526%,相较于五种对比算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及更好的环境适应性,适用于实际隧道工程裂缝病害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结构裂缝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体系变形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盛兴旺 郭舜哲 +2 位作者 郑纬奇 朱志辉 胡辉跃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8-1067,共10页
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变形受其复杂服役环境影响显著,而无砟轨道对工后变形的调整能力有限,因此大跨度斜拉桥的复杂变形条件将直接影响其上无砟轨道结构的适应性。以沪渝蓉高铁长江北支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应用无砟轨道为工程背景... 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变形受其复杂服役环境影响显著,而无砟轨道对工后变形的调整能力有限,因此大跨度斜拉桥的复杂变形条件将直接影响其上无砟轨道结构的适应性。以沪渝蓉高铁长江北支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应用无砟轨道为工程背景,建立无砟轨道-大跨度斜拉桥一体化精细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铁路、公路以及温度等多种荷载联合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体系平顺性、无缝线路稳定性和无砟轨道层间变形协调性,从而对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无砟轨道体系变形适应性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运营荷载及温度荷载最不利组合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主梁线形平顺,变形平缓,桥梁整体刚度较好,桥上无砟轨道几何形位可以满足静态验收标准;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扣件工作性能良好,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置可有效释放梁端钢轨的纵向应力;无砟轨道层间设置橡胶隔离层且不跨主梁桁架节间的布置方式可提高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的变形协调性能,使得桥上无砟轨道层间始终处于受压状态,达到“隔而不离”的桥上轨道层间理想服役状态;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无砟轨道体系变形适应性良好。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公铁两用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大跨度斜拉桥 无砟轨道 无缝线路 变形适应性 稳定性 平顺性 协调性
下载PDF
氯化镍与有机蒙脱土在环氧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中的协效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颜龙 黄丹蓉 +1 位作者 李昀 徐志胜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以有机蒙脱土(OMMT)和氯化镍(NiCl_(2))作为复配协效剂制备环氧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通过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TG)、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系统研究了复配协效剂在防火涂料中的防火和抑烟作用。结果表明:单独... 以有机蒙脱土(OMMT)和氯化镍(NiCl_(2))作为复配协效剂制备环氧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通过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TG)、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系统研究了复配协效剂在防火涂料中的防火和抑烟作用。结果表明:单独添加OMMT和NiCl_(2)均能有效增强环氧基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隔热性能并降低燃烧过程中的生烟量和热释放,将二者复配使用表现出更好的协效作用。当m(OMMT)∶m(NiCl_(2))=1∶1时,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峰值热释放速率、峰值生烟速率以及300℃背温时间分别为291.3 kW/m^(2)、0.039 m^(2)/s和1465 s。TG结果表明,OMMT和NiCl_(2)复配使用可以降低涂料的峰值分解温度和质量损失速率,使涂层在700℃时的残炭率高达24.8%。SEM和FT-IR结果表明,OMMT和NiCl_(2)复配使用有利于形成更多含磷交联结构进而提高膨胀炭层的致密性和连续性,达到较好的防火和抑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有机蒙脱土 氯化镍 协效作用 燃烧性能
下载PDF
粗糙度对单桩竖向承载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冷伍明 丁荣锋 +4 位作者 杨奇 陈琛 邓煜晨 徐方 阮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7-1607,共11页
为探究桩侧粗糙度对单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自主研发了多功能桩基静动力模型试验系统,构建了光滑、随机型及带肋规则型桩侧界面的模型单桩,通过3D形态扫描计算获得了桩侧表面粗糙度Rn,基于此开展了饱和砂土中单桩静载模型试验。试... 为探究桩侧粗糙度对单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自主研发了多功能桩基静动力模型试验系统,构建了光滑、随机型及带肋规则型桩侧界面的模型单桩,通过3D形态扫描计算获得了桩侧表面粗糙度Rn,基于此开展了饱和砂土中单桩静载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粗糙度越大,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桩的割线刚度越大,桩顶沉降及其卸载回弹量越小,带肋桩能够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并控制桩顶变形。(2)粗糙度越大,桩侧阻力越大,桩端附近侧阻力的强化效应越明显,桩侧阻力的分布模式随桩顶荷载增大由“单驼峰”到“锥顶柱”再至“斜坡”依次演变。(3)β值(β法中参数)随桩侧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深度增加而衰减。带肋桩的极限侧阻力及β值远大于砂纸和光滑桩,揭示了埋深和粗糙度对β值影响规律的机制。(4)桩侧粗糙度会影响砂土地基中桩端荷载传递函数类型,光滑桩、砂纸桩桩端荷载传递函数呈双曲线型,带肋桩呈直线型。上述研究结果对深刻认识桩侧粗糙度对单桩承载变形特性影响规律和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侧粗糙度 模型试验 饱和砂土 桩侧阻力 桩端阻力
下载PDF
白泥填料在膨胀阻燃环氧树脂中的协效阻燃和抑烟作用
6
作者 颜龙 关晶晶 +1 位作者 李昀 徐志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2-1839,共8页
为实现氨碱白泥的资源化利用,以氨碱白泥为原料,通过烘干、粉碎和表面改性制备白泥填料,并将其作为阻燃协效剂应用于膨胀阻燃环氧树脂,系统研究了白泥填料对膨胀阻燃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抑烟性能和成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白泥... 为实现氨碱白泥的资源化利用,以氨碱白泥为原料,通过烘干、粉碎和表面改性制备白泥填料,并将其作为阻燃协效剂应用于膨胀阻燃环氧树脂,系统研究了白泥填料对膨胀阻燃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抑烟性能和成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白泥填料能够显著降低膨胀阻燃环氧树脂的热释放和生烟量,表现出优异的协效阻燃和抑烟作用。当添加5%烷基化白泥填料时,阻燃和抑烟效率最高,峰值热释放速率和峰值生烟速率降低至234.6 kW/m^(2)和0.048 m^(2)/s,极限氧指数提高到30.5%。此外,白泥填料具有优异的协效成炭作用,添加5%烷基化白泥填料可以促进膨胀阻燃环氧树脂生成更多的芳香结构和含磷的交联结构,增强炭层的致密性和隔热隔质性,提高炭层质量,在700℃下残炭量达到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环氧树脂 白泥填料 膨胀阻燃剂 协效作用 阻燃性能
下载PDF
大跨连续梁桥横隔板裂缝统计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南 黄方林 +2 位作者 李忠 刘新辉 王宁波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以某大跨径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探究其跨中横隔板裂缝成因。对跨中横隔板中已产生的裂缝进行了检测并统计。应用ABAQUS建立了单跨实体模型对多种因素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及规范加载温度荷载,结合裂缝检测情况... 以某大跨径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探究其跨中横隔板裂缝成因。对跨中横隔板中已产生的裂缝进行了检测并统计。应用ABAQUS建立了单跨实体模型对多种因素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及规范加载温度荷载,结合裂缝检测情况分析了跨中横隔板裂缝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跨中横隔板混凝土在浇注后自身水化收缩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裂缝,浇注后至混凝土龄期14 d时,跨中横隔板由人洞两侧开始出现裂缝,随着龄期增加裂缝数量增多并逐渐向人洞及顶板方向扩展,至龄期14 d时已基本形成裂缝与扩展;龄期28 d时,裂缝略有扩展,总体分布与龄期14 d基本相同;跨中横隔板在3种温度加载作用下开裂情况不同,顶板温升产生的裂缝主要由人洞延伸至顶板,整体温降产生的裂缝主要位于人洞与腹板之间,整体沿竖向扩展,整体温升产生的裂缝主要位于顶板以及人洞附近;车辆偏载作用下跨中横隔板产生的局部最大拉应力为2.18 MPa,不足以促使横隔板开裂,但在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下,会使横隔板在已产生微裂缝的情况下导致裂缝扩展,扩展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大约为45°。有限元模拟裂缝扩展趋势与实际检测情况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裂缝成因分析 有限元分析 跨中横隔板 连续梁桥
下载PDF
基于BIM的公路边坡可视化管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肖建勇 严伟 +4 位作者 乔世范 谢济仁 陈韶平 杨舒焜 冯超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2-2358,共17页
山地、丘陵地区的公路建设和运营中常伴有大量边坡,边坡的灾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铁路建设与运营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主流边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信息集成领域存在缺陷,难以满足对各类复杂边坡科学监测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此,... 山地、丘陵地区的公路建设和运营中常伴有大量边坡,边坡的灾害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铁路建设与运营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主流边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信息集成领域存在缺陷,难以满足对各类复杂边坡科学监测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此,将BIM可视化技术引入到边坡监测与管理中,利用可视化模型“所见即所得”的优势与强大的数据集成能力改善沟通环境、提高管理效率。首先,通过地质钻孔数据解译结合地层层序优化逻辑确定地层层序、地层边界与分布范围,利用Dynamo节点开发基于钻孔数据的自动化建模程序,提出基于Revit+Dynamo的边坡地质BIM精细化建模方法。然后,提出联合OBJ-JSON格式储存模型关键属性信息的边坡模型轻量化导出方案,实现模型与地质信息的集成以及大体量边坡地质模型与Web的端互通,基于Three.js框架扩展WebGL原生代码优化BIM模型并开发了边坡BIM模型的Web端交互应用。最后,全方位分析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需并借助MySQL数据库技术将上述成果进行整合,开发了基于BIM的高速公路边坡的可视化监测管理平台并运用于实际工程。实例结果表明,基于平台建立的边坡可视化管理方案能够大幅提升案例公路边坡项目在运用阶段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研究为边坡信息化、可视化管理流程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边坡 三维地质建模 可视化管理
下载PDF
环氧树脂/聚酰胺配比对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防火和抑烟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黄丹蓉 颜龙 +1 位作者 李昀 徐志胜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为了增强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和抑烟性能,以环氧树脂(EP)/聚酰胺树脂(PA)体系作为成膜聚合物制备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通过锥形量热仪、烟密度仪、热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系统研究了EP/PA配比对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为了增强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和抑烟性能,以环氧树脂(EP)/聚酰胺树脂(PA)体系作为成膜聚合物制备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通过锥形量热仪、烟密度仪、热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系统研究了EP/PA配比对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防火和抑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和抑烟性能与EP/PA成膜聚合物体系的配比密切相关,m(EP)∶m(PA)=3∶2时所制备的涂层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更多的含磷交联结构,表现出最佳的防火、抑烟和成炭效果,在800℃时的残炭率达到27.7%,最大比光密度低至172.4,其保护下钢板背温达到300℃所需时间为157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环氧树脂 聚酰胺树脂 防火性能 抑烟性能
下载PDF
高速列车过站时高架站房楼盖表面风压分析
10
作者 蔡陈之 艾宇言 +4 位作者 周智辉 何旭辉 邹云峰 张勇 周德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81,共7页
研究目的:大跨度高架站房结构向着更轻、更柔的趋势发展,高速列车气动力所引起的站房结构表面风压变化是站房抗风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高速列车通过大跨度高架站房结构时楼盖表面的风压特性,采用CFD数值模拟,基于Fluent... 研究目的:大跨度高架站房结构向着更轻、更柔的趋势发展,高速列车气动力所引起的站房结构表面风压变化是站房抗风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高速列车通过大跨度高架站房结构时楼盖表面的风压特性,采用CFD数值模拟,基于Fluent动网格技术,对时速350 km的高速列车以单、双线运行形式通过大跨度高架站房时楼盖表面的风压特性展开数值模拟仿真研究,分析楼盖表面风压的时程特性及其空间分布特性。研究结论:(1)与高速列车单线运行相比,双线列车跨中交会运行时所产生的列车风叠加效应对楼盖底面风压幅值有显著影响;(2)相较于列车单线运行的工况,列车交会运行时跨中区域各测点的头波正、负风压极值均有较大程度增加,其中测点正、负风压极值的最小增幅都有62.30%和64.36%;(3)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大跨度车站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列车风 CFD 表面风压 气动荷载 瞬变压力
下载PDF
塑料排水板地基侧向变形的模型试验与仿真分析
11
作者 吴其长 徐方 +4 位作者 张期树 彭扬发 韩諝 阮波 杨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5,共13页
为探明不同预压模式下塑料排水板(prefabricated vertical drains,PVD)处理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特性,以指导软土地区相关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通过室内大比例模型试验对比分析堆载预压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下PVD地基的侧向变形特性。此外,结... 为探明不同预压模式下塑料排水板(prefabricated vertical drains,PVD)处理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特性,以指导软土地区相关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通过室内大比例模型试验对比分析堆载预压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下PVD地基的侧向变形特性。此外,结合有限元仿真分析,系统研究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下堆载速率(LR)、堆载大小(p_(s))和真空压力大小(|p_(v)|)对PVD地基侧向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相较堆载预压可以匹配更快的堆载速率和更大的堆载,且达到最大堆载后的后续固结阶段,PVD地基的向外侧向变形并无明显增长,反观堆载预压工况,地基的最大向外侧向变形仍可增长达10%,局部深度位置侧向变形可增长超30%。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下PVD地基的侧向变形轮廓整体随p_(s)与LR的增加及|p_(v)|的减小而向预压区外侧移动,且地基的侧向变形速率及最大向外侧向变形(δ_(om))深度随之增加。此外,堆载施加过程中PVD地基的向外侧向变形呈阶梯型规律增加,其最大值δ_(om)近似随p_(s)增加而线性增大,随LR增加及|p_(v)|减小而非线性增长。同等荷载改变量下,|p_(v)|的改变相较于ps改变对地基侧向变形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土地基的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地基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 侧向变形 模型试验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膨胀型透明防火涂料耐老化性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12
作者 杨倩 王宁 +2 位作者 易亮 颜龙 李昀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0,65,共7页
膨胀型透明防火涂料因兼具良好的装饰性和阻燃性已成为文物古建筑防火保护的重要手段,但服役过程中面临的老化失效限制了其工业化的应用。为科学合理的评价透明防火涂料的耐老化性,首先,依据涂层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结果,建立对象集、因素... 膨胀型透明防火涂料因兼具良好的装饰性和阻燃性已成为文物古建筑防火保护的重要手段,但服役过程中面临的老化失效限制了其工业化的应用。为科学合理的评价透明防火涂料的耐老化性,首先,依据涂层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结果,建立对象集、因素集和评语集,确定单因素评定矩阵;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间的权重关系,构建涂层老化指数公式,计算各对象老化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值和涂层老化指数;最后,利用老化后涂层所表现的宏观性能验证模糊综合评价值和老化指数公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评价的4种透明防火涂料的模糊综合评价值、老化指数与其宏观性能的劣化程度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 透明防火涂料 耐老化性能 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考虑车桥耦合及环境腐蚀的铁路钢桥疲劳分析
13
作者 胡春建 孙洪斌 +4 位作者 卢大治 冯乾朔 余玉洁 朱志辉 王海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6-1265,共10页
耐候钢通过改变合金元素以在其表面形成致密保护性防锈层因而具备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因此其在免涂装使用中为带锈工作,应用于公路和铁路桥梁中时可能存在腐蚀和疲劳耦合损伤问题。基于潍莱铁路线一座全焊接免涂装耐候钢桥开展列车动... 耐候钢通过改变合金元素以在其表面形成致密保护性防锈层因而具备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因此其在免涂装使用中为带锈工作,应用于公路和铁路桥梁中时可能存在腐蚀和疲劳耦合损伤问题。基于潍莱铁路线一座全焊接免涂装耐候钢桥开展列车动力作用下的关键构件和焊接节点疲劳损伤分析,并进行考虑腐蚀劣化影响下的疲劳寿命评估。基于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模型研究在高速列车动力荷载下桥梁主桁关键构件动力响应并得到结构中最不利构件位置,分析关键构件在列车通行振动效应下的疲劳损伤度;结合考虑局部节点板精细化的多尺度耦合有限元模型,考虑轨道不平顺和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得到桥梁节点板在不同速度下的疲劳损伤度;考虑环境腐蚀对桥梁疲劳寿命的影响,结合桥梁列车年运营量进行腐蚀环境下桥梁关键杆件和节点的疲劳使用寿命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铁路钢桁梁桥在列车动力作用下不同构件的疲劳损伤不同,刚度较小以及应力响应影响线较短的构件疲劳损伤度更大,其中疲劳损伤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节点横梁、腹杆、下弦杆、上弦杆。轨道不平顺和列车运行速度对桥梁节点板应力响应最大值影响并不显著,列车运行速度为120 km/h时与所分析桥梁共振更明显。环境腐蚀会降低铁路桥梁疲劳寿命,且对桥梁不同构件寿命影响程度不同。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铁路钢桁梁桥在腐蚀环境下的疲劳寿命评估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钢桁梁桥 车桥耦合系统 多尺度有限元模型 应力响应 疲劳损伤分析 腐蚀疲劳寿命评估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岩石冻融损伤劣化机制研究
14
作者 贾朝军 庞锐锋 +2 位作者 俞隽 雷明锋 李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8-600,共13页
冻融损伤岩石的劣化机制研究对于认识冻融灾害机制、灾变预测与寒区隧道防护体系设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基于体积膨胀理论,建立了冻融过程中不可逆体积增加与冻融次数的关系方程,推导了冻融循环过程中圆柱形试样热量径向传递规律。考虑... 冻融损伤岩石的劣化机制研究对于认识冻融灾害机制、灾变预测与寒区隧道防护体系设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基于体积膨胀理论,建立了冻融过程中不可逆体积增加与冻融次数的关系方程,推导了冻融循环过程中圆柱形试样热量径向传递规律。考虑饱和试样冻融损伤过程,建立了基于离散元的岩石冻融损伤模型。开展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砂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及单轴抗压强度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冻融循环过程中岩石试样中裂纹生长规律及层进式分布特征,研究了冻融-应力耦合条件下岩石试样裂纹扩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纹的发育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及趋于稳定3个发展阶段。裂纹数沿径向方向由内而外层进式增加,80%左右的冻胀裂纹分布在距离试样轴心10~25 mm的圆环柱区域内。当冻融次数小于80次时,裂纹数随距圆心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关系;当冻融次数大于80次时,裂纹数与距圆心距离呈对数函数关系。冻融循环过程中,试样内的破坏以拉伸破坏为主,岩石的冻融损伤过程受初始孔隙结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损伤 离散元方法 体积膨胀 热传导 裂纹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 boundary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test of pavement cushion under the wetting effect of silt
15
作者 Luo Qiqi Yu Qian +3 位作者 Zhang Sheng Ma Xinyan Ye Xinyu Du Yinfei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4年第3期266-274,共9页
Through a self-developed model test system,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lt and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irport runway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subgrade wetting.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the... Through a self-developed model test system,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lt and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irport runway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subgrade wetting.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the reliabilit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was verified.Numerical models with different sizes were established.Under the same cushion parameter and loading width ranges,the effects of the cushion parameters and loading conditions o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s of the cushion before and after subgrade wetting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s of silt with different wetting degrees are approximately 34°.The cohesion is from 8 to 44 kPa,and the elastic modulus is from 15 to 34 MPa.Before and after subgrade wetting,the variation rates of the cushion horizontal tensile stresses with the same cushion parameters and loading width ranges are differ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oundary effects.After subgrade wetting,the difference in the variation rates of the cushion horizontal tensile stresses under the same cushion parameter range decrease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subgrade wetting;however,this difference increases under the same loading width range.Before and after subgrade wetting,the influence of the boundary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evaluation of the cushion is not beneficial for optimizing the pavement design parameters.When the cushion thickness is more than 0.25 m,the influence of the boundary effect can be disregar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vement cushion silt subgrade WETTING boundary effect mechanical response
下载PDF
考虑粗糙度和相对密实度下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琛 冷伍明 +2 位作者 杨奇 徐方 魏丽敏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5-236,共12页
为探究粗糙度和土体相对密实度对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大型直剪仪开展了不同粗糙度、相对密实度下的砂土-混凝土接触面直剪试验,分析了粗糙度、相对密实度对砂土-混凝土接触面的剪切应力-切向位移、峰值剪切强度... 为探究粗糙度和土体相对密实度对砂土-混凝土桩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大型直剪仪开展了不同粗糙度、相对密实度下的砂土-混凝土接触面直剪试验,分析了粗糙度、相对密实度对砂土-混凝土接触面的剪切应力-切向位移、峰值剪切强度、割线摩擦角、归一化摩擦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密砂的剪切应力-切向位移曲线在光滑接触面下呈轻微软化型,随粗糙度增加,软化越明显;松砂的剪切应力-切向位移曲线始终呈硬化型.界面峰值剪切强度随法向应力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土体相对密实度越大,非线性越明显.接触面割线摩擦角随法向应力增加呈指数衰减,而由于剪切强度增量较小,导致接触面峰值摩擦系数随法向应力增加呈幂函数衰减.存在临界粗糙度I_(cr),当I>I_(cr)时,接触面峰值摩擦系数和归一化割线摩擦角不再随粗糙度增大而增加,而是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混凝土接触面 大型直剪试验 粗糙度 相对密实度 峰值剪切强度 割线摩擦角
下载PDF
岩石岩性Mask R-CNN智能识别方法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雷明锋 张运波 +5 位作者 王卫东 雷乃金 曾灿 肖勇卓 黄娟 龚琛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72-3382,共11页
岩性是决定岩石强度的主要因素,对隧道围岩分级等工程岩体分级至关重要,而岩性判定的关键为矿物成分的鉴定和含量的统计。目前,关于岩性判定多以专业人员镜下鉴定为主,严重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且无法准确统计出岩石各成分的含量。在对... 岩性是决定岩石强度的主要因素,对隧道围岩分级等工程岩体分级至关重要,而岩性判定的关键为矿物成分的鉴定和含量的统计。目前,关于岩性判定多以专业人员镜下鉴定为主,严重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且无法准确统计出岩石各成分的含量。在对比分析当前盛行的几种目标检测算法适用性的基础上,优选Mask R-CNN模型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提出一种岩石薄片矿物识别与含量量化统计的智能检测方法,并基于采集获得的85块花岗岩薄片共850张原始图像开展模型深度学习训练、实例识别实验和模型参数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ask R-CNN模型可从像素级别识别出目标物轮廓,并基于像素占比分析实现各矿物成分含量的量化统计,在95%置信度下含量识别误差率仅为6.9%,相对于现有方法具有优越性和可靠性;实际工作中,采用该方法进行岩性智能识别时,IOU阈值设置在50%~70%之间;识别样本取3~5个为1组,并将其平均值作为识别的最终结果可保证智能识别结果的可靠性。该方法可为诸如隧道围岩分级等工作中的岩性智能化判定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判定 矿物识别 组分量化 实例分割 深度学习
下载PDF
考虑空间变异性的分层边坡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炼恒 董潇阳 +2 位作者 胡世红 左仕 潘秋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80-3187,共8页
考虑土体参数间的互相关性和空间自相关性,通过Cholesky分解技术生成二维互相关对数正态随机场。基于ABAQUS平台利用Python进行二次开发实现高效随机有限元分析,结合蒙特卡罗法对分层边坡进行可靠度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考虑土体参数间的互相关性和空间自相关性,通过Cholesky分解技术生成二维互相关对数正态随机场。基于ABAQUS平台利用Python进行二次开发实现高效随机有限元分析,结合蒙特卡罗法对分层边坡进行可靠度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随机场参数的变化范围内,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间的互相关性、变异系数、水平和竖向波动范围的改变都会使边坡的稳定性状态产生变化。可靠度随相关系数的增加而减小,随黏聚力变异系数或内摩擦角变异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水平或竖向波动范围的增大而减小。安全系数均值随相关系数的增加而减小,随黏聚力变异系数或内摩擦角变异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水平或竖向波动范围的增大而增大。相比于安全系数均值,可靠度对相关系数、变异系数和波动范围的变化更加敏感;相比黏聚力变异系数和横向波动范围,内摩擦角变异系数和竖向波动范围对边坡的可靠度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空间变异性 可靠度 蒙特卡洛法 随机场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公路隧道表观病害智能识别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中 闫龙宾 +1 位作者 张俊杰 龚琛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8-48,共11页
公路隧道服役过程中会产生诸多衬砌病害,其会影响隧道的结构耐久性与运营安全性,对隧道表观病害进行高效智能化识别至关重要。常用的人工巡检方式效率低下且准确率低,而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表观病害智能识别能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公路隧道服役过程中会产生诸多衬砌病害,其会影响隧道的结构耐久性与运营安全性,对隧道表观病害进行高效智能化识别至关重要。常用的人工巡检方式效率低下且准确率低,而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表观病害智能识别能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相较于传统方法而言在实际隧道工程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利用深度学习可以学习隧道病害的特征信息,有利于未来隧道病害识别智能化的发展。简述深度学习在隧道表观病害识别中的应用原理,从人工拍照方法、数字图像采集和激光扫描技术三方面介绍病害图像的采集,从标注软件和数据增强方法总结数据集的构建和扩充方法,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三方面总结深度学习算法在隧道病害检测的应用现状,归纳当前应用的不足之处,最后分析与展望深度学习在隧道表观病害智能化识别方向广泛应用需要研究的问题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隧道病害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病害检测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强度及孔隙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阮波 张佳森 +2 位作者 丁茴 袁忠正 聂如松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0-1269,共10页
为了研究纤维掺量对玄武岩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的孔隙结构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开展核磁共振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选用玄武岩纤维,纤维掺量分别为0%,0.2%,0.5%,0.8%,1.1%,1.4%,1.7%,水泥掺量为5%,风积沙来自新疆和若铁路工... 为了研究纤维掺量对玄武岩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的孔隙结构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开展核磁共振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选用玄武岩纤维,纤维掺量分别为0%,0.2%,0.5%,0.8%,1.1%,1.4%,1.7%,水泥掺量为5%,风积沙来自新疆和若铁路工地现场。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改良风积沙的T2弛豫时间为0.37μs~1.98 s,对应的孔隙半径为0.74 nm~0.39 mm;而玄武岩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的T2弛豫时间为0.31μs~1.07 s,对应的孔隙半径为0.61 nm~0.21 mm。与未掺纤维的水泥改良风积沙试样相比,纤维掺量为0.8%的玄武岩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试样中的大孔占比减少了25.7%,中孔占比增加了12.7%,而微孔和小孔占比变化较小。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改良风积沙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分别为0.80 MPa,1.29%,与水泥改良风积沙相比,玄武岩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强度增强比为1.14~1.54,最优纤维掺量为0.8%;而玄武岩纤维水泥改良风积沙的峰值应变与纤维掺量正相关,延性增强比为1.43~2.67。掺入纤维提高了水泥改良风积沙的能量吸收能力,与水泥改良风积沙相比,最优纤维掺量的水泥改良风积沙的能量吸收能力提高了2.73倍。掺入玄武岩纤维提高了水泥改良风积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强其延性。研究成果可为风积沙铁路路基基床表面层填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侧限抗压强度 玄武岩纤维 水泥改良风积沙 峰值应变 核磁共振 能量吸收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