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党参水煎剂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何敏 伍春 +2 位作者 明海霞 侯茜 张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4-797,共4页
目的研究甘肃党参水煎剂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测定每组小鼠的体质量,计算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观察脾脏组织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8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G... 目的研究甘肃党参水煎剂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测定每组小鼠的体质量,计算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观察脾脏组织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8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G、IgM和补体C3、C4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党参组和维生素E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正常对照组脾小体中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正常,而模型组小鼠的脾脏超微结构有明显的损伤现象。低、高剂量党参组和维生素E组均使已受损伤的脾脏超微结构得以修复,其中高剂量党参组使受损的脾脏超微结构恢复到最接近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小鼠脾脏组织中CD138的表达率较低(P<0.01),小鼠血清中IgG、IgM和补体C3、C4含量显著减少(P<0.01或P<0.05);与衰老模型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党参组小鼠脾脏组织中CD138的表达率较高(P<0.01),小鼠血清中IgG、IgM和补体C3、C4含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而党参低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甘肃党参水煎剂具有增强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D-半乳糖 免疫功能 延缓衰老
下载PDF
甘肃党参水煎剂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脾脏细胞抗氧化作用及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何敏 舍雅莉 +3 位作者 侯茜 郭美 王岚 张帆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116-6117,共2页
目的研究甘肃党参水煎剂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脾脏细胞抗氧化作用和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测定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采用单细胞凝胶电... 目的研究甘肃党参水煎剂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脾脏细胞抗氧化作用和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测定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甘肃党参水煎剂对衰老模型小鼠脾脏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甘肃党参水煎剂高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能使衰老小鼠脾脏组织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降低MDA含量(P<0.01),低剂量组无明显差异;甘肃党参水煎剂高、低剂量组和维生素E组能使脾脏细胞的DNA损伤程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甘肃党参水煎剂可以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脾脏细胞抗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自由基代谢产物的含量,减少DNA损伤,具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D-半乳糖 脾脏细胞 彗星实验 抗氧化
下载PDF
牦牛AQP9基因CDS全长序列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健锋 丁艳平 +2 位作者 伍志伟 王建林 邵宝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34-1140,共7页
为了研究高原动物对青藏高原极端生境的适应机理,并为探讨高原动物适应机制提供基本数据。本研究运用基因克隆技术对牦牛脑AQP9基因CDS全长序列进行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AQP9基因和编码序列特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预测和分... 为了研究高原动物对青藏高原极端生境的适应机理,并为探讨高原动物适应机制提供基本数据。本研究运用基因克隆技术对牦牛脑AQP9基因CDS全长序列进行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AQP9基因和编码序列特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预测和分析:其物化性质、疏水性、跨膜结构和蛋白二级结构。结果表明,牦牛AQP9的CDS含有一个88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5个氨基酸;牦牛AQP9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和理论等电点分别为31.89ku和6.21,其编码蛋白含有6次跨膜结构,属于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折叠及无规则卷曲构成;牦牛AQP9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黄牛、藏羚羊、绵羊等物种间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情况与其亲缘关系远近一致。本研究将为牦牛低氧适应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AQP9基因 CDS区 分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当归不同有效部位对高原低氧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安方玉 刘永琦 +5 位作者 骆亚莉 李应东 刘雪松 张齐 蔡路路 孙丽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不同有效部位对高原低氧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PF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红景天组及当归有效部位B、X、C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1 d。除对照组外,第8日起各组小鼠每日灌胃30 min后... 目的探讨当归不同有效部位对高原低氧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PF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红景天组及当归有效部位B、X、C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1 d。除对照组外,第8日起各组小鼠每日灌胃30 min后于低氧舱中模拟高海拔环境进行低氧暴露。第22日出舱称重后眼球采血处死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MT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转化能力及NK细胞杀伤活力。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处死前体质量明显下降,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转化能力、刺激指数及NK细胞杀伤活性均明显下降,血清IL-2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转化能力及NK细胞杀伤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P<0.01),当归有效部位X组刺激指数明显升高,当归有效部位X、C组血清IL-2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当归不同有效部位对低氧暴露下的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有效部位 高原低氧 免疫功能 白细胞介素-2 小鼠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利血平所致脾虚小鼠血清蛋白质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帆 伍春 +4 位作者 明海霞 侯茜 胡锋 段永强 王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86-2591,共6页
目的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等)对利血平所致脾虚证模型小鼠血清蛋白质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利血平单因素造模法建立脾虚证小鼠动物模型。分别收集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和低剂... 目的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等)对利血平所致脾虚证模型小鼠血清蛋白质组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利血平单因素造模法建立脾虚证小鼠动物模型。分别收集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血清样本,对样本处理后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并利用PDQuest8.0图像分析软件对2-DE图谱进行差异性分析。选取差异明显的蛋白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检索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经过比较分析四组血清电泳图谱,有明显差异的蛋白点有35个,质谱鉴定出6种蛋白,分别为β球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妊娠区带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A-IV和白蛋白。结论免疫功能降低、小肠功能紊乱可能是利血平致小鼠脾虚发生的主要病理环节,参苓白术散能直接调节提高免疫功能、促进小肠吸收功能的相关蛋白的表达,使其归于正常,这可能是参苓白术散治疗利血平所致小鼠脾虚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脾虚证 参苓白术散 质谱 双向凝胶电泳
下载PDF
当归贝母苦参丸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肿瘤及肝脏、肾脏和胸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舍雅莉 闫德祺 +3 位作者 刘永琦 李应东 李豆 程小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当归贝母苦参丸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肿瘤及肝脏、肾脏和胸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其对顺铂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当归贝母苦参丸组、当归贝母苦参丸联合顺铂组... 目的观察当归贝母苦参丸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肿瘤及肝脏、肾脏和胸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其对顺铂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当归贝母苦参丸组、当归贝母苦参丸联合顺铂组,另设空白组作对照。造模后第8日开始给药,连续14 d,动态监测荷瘤小鼠肿瘤体积;第15日处死小鼠,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肿瘤、肝脏、肾脏和胸腺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结果给药第10日,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1),当归贝母苦参丸联合顺铂组最为明显;各给药组肿瘤细胞密度、异型性和病理性核分裂像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当归贝母苦参丸联合顺铂组效果优于顺铂组,还伴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P<0.01)。顺铂组肝脏、肾脏和胸腺病理变化较空白组、模型组加重(P<0.01),而当归贝母苦参丸联合顺铂组病变较顺铂组减轻(P<0.05)。结论当归贝母苦参丸可以增强顺铂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减轻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肝脏、肾脏和胸腺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贝母苦参丸 H22荷瘤小鼠 肝脏 肾脏 胸腺
下载PDF
当归贝母苦参丸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血清HIF-1α和LDH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闫德祺 刘永琦 +4 位作者 李应东 李豆 蔺兴遥 伍志伟 颜春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51-1355,共5页
目的探讨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浙贝母和苦参)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将雌雄各32只荷H22肝癌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当归贝母苦参丸组、当归贝母苦参... 目的探讨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浙贝母和苦参)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将雌雄各32只荷H22肝癌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当归贝母苦参丸组、当归贝母苦参丸与顺铂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16)。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检测有效体质量变化及抑瘤率、q值、肿瘤指数、肝脏、脾脏、胸腺、和肾脏的器官指数。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ELISA检测血清HIF-1α的水平,血生化检测LDH活力。结果当归贝母苦参丸组与联合组的一般状况优于模型组和顺铂组;各治疗组瘤体质量均低于模型组瘤体质量(P<0.05),联合组的抑瘤率高于单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或顺铂的抑瘤率,联合用药疗效具有相加效应;当归贝母苦参丸组有效体质量增加、脾脏和胸腺指数高于顺铂组(P<0.05);当归贝母苦参丸组和联合组血清HIF-1α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两组血清LDH活性低于顺铂组(P<0.05)。结论当归贝母苦参丸具有抑瘤作用和对顺铂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抑瘤作用可能与降低小鼠血清中HIF-1α水平和降低顺铂引起的LDH活性升高所致的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贝母苦参丸 H22肝癌细胞株 抑瘤率 HIF-1Α LDH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肺腺癌微环境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增殖能力 被引量:7
8
作者 秦洁 李屹 +3 位作者 刘永琦 王倩 舍雅莉 骆亚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bm)在肺腺癌微环境中遗传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通过6孔板结合Transwell小室建立HMSC-bm和肺腺癌A549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常规染色体及G显带核型...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bm)在肺腺癌微环境中遗传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通过6孔板结合Transwell小室建立HMSC-bm和肺腺癌A549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常规染色体及G显带核型分析细胞的染色体;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的表达。以单独培养的HMSC-bm,A549作为对照组。结果共培养组细胞胞核大而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HMSC-bm组无明显变化;细胞增殖曲线呈S型,共培养组细胞于第4天开始增殖速率快于HMSC-bm组;共培养组染色体数目为亚三倍体、三倍体,有明显的染色体异常;共培养组细胞HDAC4表达明显高于HMSC-bm组(P<0.01)。结论肺腺癌微环境可改变HMSC-bm的增殖速率和其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SC BM 肺腺癌微环境 遗传稳定性 染色体
下载PDF
甲醛对鼠BM-MSCs细胞系的遗传毒性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舍雅莉 刘永琦 +4 位作者 李屹 李能莲 王雅莉 张立 骆亚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目的研究甲醛对BM—MSCs的遗传毒性,从而为甲醛导致白血病的发作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噻唑篮比色(Mrrr)法检测BM—MSCs的增殖活性;用彗星、KCI—SDS沉淀、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MN)柃测甲醛对BM—MSCs的遗传毒忡效... 目的研究甲醛对BM—MSCs的遗传毒性,从而为甲醛导致白血病的发作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噻唑篮比色(Mrrr)法检测BM—MSCs的增殖活性;用彗星、KCI—SDS沉淀、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MN)柃测甲醛对BM—MSCs的遗传毒忡效应。结果75~200μmol/L。甲醛可呈剂量依赖抑制BM—MSCs的增殖(P〈0.01),诱导BM—MSCsDNA断裂效应呈现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在125μmol/L时,达到峰值,其中75~150μmol/L甲醛作用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甲醛在≥125μmol/L,时可以明显引起BM—MSCsDNA-蛋白交联(DPCs)、SCE和MN的形成,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甲醛可抑制BM—MSCs的增殖活性,并且对BM—MSCs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BM—MSCs 遗传毒性
下载PDF
党参水煎剂对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胸腺自由基代谢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茜 郭美 张帆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689-6691,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党参水煎剂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组、党参低剂量组和党参高剂量组,采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观察党参水煎剂对小鼠胸腺组织形态的影响;检测小鼠胸...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党参水煎剂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组、党参低剂量组和党参高剂量组,采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观察党参水煎剂对小鼠胸腺组织形态的影响;检测小鼠胸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党参高、低剂量组胸腺组织病理明显改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胸腺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党参水煎剂能改善小鼠胸腺组织病理形态和自由基代谢失调的状况,抑制细胞凋亡,延缓胸腺萎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免疫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胸腺 自由基 细胞凋亡 免疫衰老
下载PDF
参归丸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减毒增效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永琦 闫德祺 +5 位作者 李应东 李豆 李静雅 蔺兴遥 伍志伟 颜春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参归丸的抑瘤作用及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参归丸组、参归丸加顺铂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计算有效体重变化;检测各给药组的抑... 目的探讨参归丸的抑瘤作用及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参归丸组、参归丸加顺铂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计算有效体重变化;检测各给药组的抑瘤率、q值、肿瘤指数、肝脏、脾脏、胸腺、肾脏的器官指数。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ELISA检测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浓度,血生化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参归丸组和联合组的一般状况优于模型组和顺铂组;各治疗组的瘤体质量皆小于模型组的瘤体质量(P<0.05),联合组的抑瘤率高于单用参归丸或顺铂组的抑瘤率,联合用药疗效具有相加效应;参归丸组有效体重增加、脾脏和胸腺指数高于顺铂组(P<0.05);参归丸组和联合组血清HIF1α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顺铂组血清LDH活性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结论参归丸具有抑瘤作用和对顺铂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其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降低小鼠血清中HIF1α浓度和LDH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归丸 H22细胞株 抑瘤率 低氧诱导因子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MSCs体外增殖与染色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倩 岳卫东 刘永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492-3495,共4页
目的探讨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及染色体的影响。方法利用水提法结合超滤法提取红芪中小分子物质,并筛选其促进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设单独培养的MSCs为对照组,红芪最佳浓度(20 mg/L)培养72 h后MSCs为实验组... 目的探讨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及染色体的影响。方法利用水提法结合超滤法提取红芪中小分子物质,并筛选其促进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设单独培养的MSCs为对照组,红芪最佳浓度(20 mg/L)培养72 h后MSCs为实验组,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染色体显色与计数分析细胞染色体;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红芪浓度20 mg/L为最佳促进MSCs增殖浓度(P<0.05)。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红芪组细胞呈长梭形,形态类似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红芪组细胞生长速度显著增快(P<0.05);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及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无异常改变(P>0.05)。结论红芪小分子提取物20 mg/L体外培养MSCs 72 h后,对其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且维持其遗传物质染色体的稳定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SCs的MMP-2、MMP-9等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染色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当归有效成分对冷应激小鼠抗氧化功能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骆亚莉 李应东 +4 位作者 刘永琦 夏鹏飞 颜春鲁 孙丽姣 蔡路路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7-609,共3页
目的观察当归有效成分对冷应激小鼠抗氧化、红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当归3种有效成分(A、B、C);72只SPF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当归有效成分A、B、C、红景天共6组;灌胃给药,连续14 d;从第10 d开始,灌胃后0.5 h... 目的观察当归有效成分对冷应激小鼠抗氧化、红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当归3种有效成分(A、B、C);72只SPF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当归有效成分A、B、C、红景天共6组;灌胃给药,连续14 d;从第10 d开始,灌胃后0.5 h小鼠置于(8±2)℃水中游泳3 min,连续5 d,建立冷应激模型;小鼠断头处死,取血备用,记录动物断头后张口呼吸时间、心搏时间,计数胸腺、脾脏指数,检测脾脏、胸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丙二醛(MDA)含量、红细胞粘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断头后张口呼吸时间、心搏时间[分别为(20.75±3.11)、(51.63±4.10)s]缩短,胸腺、脾脏指数[分别为(2.19±0.47)、(2.62±0.61)mg/g]下降,脾脏、胸腺GSH-Px含量[分别为(19.16±2.15)、(1.65±0.58)U/mgpro]、血清SOD含量[(173.53±27.39)U/mL]均降低,MDA含量[(12.02±0.62)nmol/mL]升高(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各组小鼠断头后心搏时间均延长,胸腺、脾脏指数升高(P<0.05);当归B、C组小鼠胸腺组织GSH-Px含量[分别为(5.32±2.47)、(3.76±1.58)U/mgpro]和RBC-IC花环率均升高(P<0.05),当归B组小鼠血清SOD水平[(220.03±36.33)U/mL]升高、血清MDA含量[(7.95±1.55)nmol/mL]降低、脾脏组织GSH-Px含量[(49.49±1.77)U/mgpro]和RBC-C3bR花环率升高(P<0.05)。结论当归有效成分B、C能增强冷应激小鼠抗氧化能力,提高红细胞粘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应激 当归有效成分 抗氧化
原文传递
肿瘤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生长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永琦 王倩 +3 位作者 秦洁 李屹 舍雅莉 李静雅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0-187,共8页
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HMSC-bm)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外源基因的导入,肿瘤趋向性和低免疫源性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理想的载体。该实验采用Transwell小室建立HMSC-bm与肺腺癌... 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HMSC-bm)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外源基因的导入,肿瘤趋向性和低免疫源性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理想的载体。该实验采用Transwell小室建立HMSC-bm与肺腺癌细胞A549非接触共培养体系,研究肿瘤微环境诱导3 d、7 d后分别传至第3代、第5代HMSC-bm相关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显示,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及传代代次的增加,实验组HMSC-bm细胞形态逐渐发生显著变化;细胞生长曲线与周期检测结果发现细胞增殖速度逐渐增快,提示肺腺癌微环境诱导HMSC-bm分化,导致其形态、生长及增殖等生物学特性改变,具有向肿瘤转化的可能,但尚需进一步研究,为HMSC-bm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微环境 形态学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黄芪、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与遗传稳定性的考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倩 贾旭东 刘永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724-1728,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水提法结合超滤法提取黄芪、红芪中小分子物质,并筛选其促进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设单独培养的MSCs为对照组,黄芪、红芪最... 目的:探讨黄芪、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水提法结合超滤法提取黄芪、红芪中小分子物质,并筛选其促进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设单独培养的MSCs为对照组,黄芪、红芪最佳浓度分别培养72 h后MSCs为实验组,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四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染色体显色、计数与原子力显微镜法(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分析细胞染色体。结果:黄芪质量浓度60 mg·L-1、红芪质量浓度20 mg·L-1为最佳促进MSCs增殖质量浓度(P<0.05)。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黄芪组、红芪组细胞呈长梭形,形态类似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组、红芪组细胞生长速度均显著增快(P<0.05);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无异常改变(P>0.05)。结论:黄芪、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分别为60,20 mg·L-1体外培养MSCs 72 h后,对其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且维持其遗传物质染色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红芪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染色体 AF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