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1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学科协同建设背景下园林特色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韩蓉 田青 +1 位作者 何静 朱珠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65,70,共4页
园林是构建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依托特色专业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等项目,充分发挥林学、风景园林学双学科协同发展、相融互补的优势,制定双学科渗透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区域和学科特色鲜明的多... 园林是构建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依托特色专业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等项目,充分发挥林学、风景园林学双学科协同发展、相融互补的优势,制定双学科渗透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区域和学科特色鲜明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多学科共融的创新思维方式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为西北地区城乡园林绿地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建设 园林 特色专业 综合改革
下载PDF
劳动教育背景下林业类专业实战化教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2
作者 张亮 齐煜欣 赵锦梅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3期184-188,共5页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重点介绍了林业类专业现有劳动实践活动及其重要性,分析了甘肃农业大学林业类专业前期劳动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并将从“三育协同、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入手,建立“一目标、四模块...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重点介绍了林业类专业现有劳动实践活动及其重要性,分析了甘肃农业大学林业类专业前期劳动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并将从“三育协同、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入手,建立“一目标、四模块”的教育模式,从而创新林业类专业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类专业 劳动实践教学体系 问题 措施 创新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保障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
3
作者 马瑞 张富 +2 位作者 卢嘉 赵锦梅 马维伟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4期32-36,共5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思政建设不仅...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为此,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面对新时代国家和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求,从强化教师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构建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库、优化教学设计以及深化实践教学等4个方面系统剖析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同时,从多维度加强思政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和优化思政教育质量评估体系2个方面阐述了思政教育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以确保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有效融入与持续深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有效促进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效发挥了专业教师及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积极推动了专业内涵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课程思政 保障体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初步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种培芳 宋捷 杨欣怡 《现代园艺》 2023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的第二大载体,也是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园林专业推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以甘肃农业大学新农科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例,分析园林专业第二课堂的特点和优势,针对第二课堂开展支撑度不足、缺乏专职... 第二课堂是高校育人的第二大载体,也是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园林专业推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以甘肃农业大学新农科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例,分析园林专业第二课堂的特点和优势,针对第二课堂开展支撑度不足、缺乏专职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指导不够及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师资和平台建设和建立完善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园林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及培养创新创业型的园林人才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第二课堂 园林专业 新型人才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传统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重构——以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晓霞 《现代园艺》 2023年第7期162-165,共4页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对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分析“新农科”教育使命与要求的基础上,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明确了新时期背景下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从课程教育平台组成、核心课...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对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分析“新农科”教育使命与要求的基础上,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明确了新时期背景下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从课程教育平台组成、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设置、实验实践课程安排等方面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优化重构方案,以推动传统农科园林专业的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园林专业 课程体系 优化重构
下载PDF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种培芳 张亮 +3 位作者 韩蓉 刘文兰 刘晓娟 宋捷 《河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的途径之一.结合专业特点,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就创新人才培养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思维,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条件、考核和管理为一体...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的途径之一.结合专业特点,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就创新人才培养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思维,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条件、考核和管理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导师制"实践体系、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大学生实践中心等多维化的创新实践平台是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措施.实践表明,这个体系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专业 创新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 甘肃农业大学
下载PDF
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探讨——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锦梅 李广 +3 位作者 谢燕飞 陈国鹏 卢嘉 马敏 《高教学刊》 2020年第22期20-22,共3页
全日制林业专业学位硕士是为适应社会需求和林业发展而设置的一类林业技术与创新人才新培养新模式。文章以甘肃农业大学在林业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例,围绕以培养符合社会和林业行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分析了甘肃... 全日制林业专业学位硕士是为适应社会需求和林业发展而设置的一类林业技术与创新人才新培养新模式。文章以甘肃农业大学在林业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例,围绕以培养符合社会和林业行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分析了甘肃农业大学在全日制林业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实效,探讨了我国全日制林业专业学位硕士在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及评价与监督体系等多方面的创新机制,为探索我国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专业学位硕士 培养模式 改革与探讨
下载PDF
基于园林专业技能转化的校园文化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博 种培芳 +2 位作者 傅昱 吴奥运 王荔 《广东园林》 2016年第3期16-19,共4页
将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特点的园林专业技能转化为校园文化产品既能丰富校园文化,也可促进其技能的利用。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在阐释甘肃农业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内涵的前提下,探讨了基于园林专业技能的校园文化产品的类型、转化途径... 将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特点的园林专业技能转化为校园文化产品既能丰富校园文化,也可促进其技能的利用。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在阐释甘肃农业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内涵的前提下,探讨了基于园林专业技能的校园文化产品的类型、转化途径、应用及其产生的效益,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以专业技能为依托的校园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专业 技能转化 校园文化产品 甘肃农业大学
下载PDF
林学学科“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9
作者 种培芳 单立山 +2 位作者 黄海霞 苏世平 马彦军 《中国林业教育》 2021年第3期61-64,共4页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课程是林学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与林业实际生产密切相关。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课时少、实践环节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结合甘肃农业大学林学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课程是林学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与林业实际生产密切相关。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课时少、实践环节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结合甘肃农业大学林学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国内外有关植物逆境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现代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的研究方法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二是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三是构建课程教学团队,由多学科、多研究方向的教师联合开展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任课教师开展讨论和交流,提升学生解决林木生产和林业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课程知识体系,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 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
下载PDF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园林专业植物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种培芳 唐红 +4 位作者 刘晓娟 李捷 韩蓉 刘文兰 朱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55-158,共4页
植物是园林专业系列课程的核心,而在创新时代背景下熟练应用园林植物打造多维、多功能园林植物景观是园林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园林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就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植物是园林专业系列课程的核心,而在创新时代背景下熟练应用园林植物打造多维、多功能园林植物景观是园林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园林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就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构建多维化的创新实践平台是园林植物类系列课程改革的关键措施,可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园林专业 园林植物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背景下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石万里 王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7年第4期17-21,共5页
人才培养体系是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基础。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既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甘肃生态战略定位、水土保持行业发展等的现实需要,又具备实践教学资源、科研合作平台、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是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基础。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既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甘肃生态战略定位、水土保持行业发展等的现实需要,又具备实践教学资源、科研合作平台、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既有优势,根据现实需要和既有优势,以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通过专业方向主动融入甘肃"地方元素"、制定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知识与创业能力培养两大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基础理论课程+技术方法课程+实践应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打造课堂教学推动、兴趣社团拉动、行业人员带动、项目竞赛驱动"四维互动"的学生活动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监控、校外合作5个方面的保障等措施,初步构建了利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能力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强化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瑞 赵锦梅 +1 位作者 李广 杨彩红 《中国林业教育》 2015年第4期52-55,共4页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原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首先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其次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实习质量;第三,加强...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原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首先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其次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实习质量;第三,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第四,重视毕业实习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第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实现了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行业技能、岗位知识的有机结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路径探析——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单立山 李毅 王立 《中国林业教育》 2014年第5期25-31,共7页
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特色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指导,确定了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扎根基层带领广大农民致富的生态建设科技人才。同时,针对特色专业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特色专业建设的... 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特色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指导,确定了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扎根基层带领广大农民致富的生态建设科技人才。同时,针对特色专业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即面向水土保持企业和基层环境管理单位培养生态建设人才、重点培养服务地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进本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根据特色专业的实际,从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教材、教学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措施。最后,基于特色专业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经验,包括领导高度重视,全院师生积极参与;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特色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引进本土的高层次人才和培养青年教师为契机,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学团队;根据区域特色,致力于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建设 甘肃省 国家特色专业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
14
作者 马维伟 李广 赵锦梅 《甘肃高师学报》 2019年第2期98-101,共4页
围绕互联网时代教学特点及地方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制定修改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三平台、四模块、五技术"教学课程体系,建立"校内+校外+互联网"三方一体的多层次、开... 围绕互联网时代教学特点及地方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制定修改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三平台、四模块、五技术"教学课程体系,建立"校内+校外+互联网"三方一体的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块,增强教师互联网思维,实现"互联网+"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人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特色专业 互联网思维
下载PDF
居住区小游园规划设计——以甘肃农业大学幼儿园及附中对面花园为例
15
作者 庞芸芸 刘文兰 +3 位作者 谭兵兵 刘炳妤 张鹤 李硕 《现代园艺》 2020年第6期63-64,共2页
随着“青山绿水,美丽中国”生态理念的提出,使得人们对于生态更加重视.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幼儿园及附中对面花园的规划设计,归纳总结出雨水花园的设计方法.以“鱼”为主题,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从绿色环保角度出发,以改善城市生态为依... 随着“青山绿水,美丽中国”生态理念的提出,使得人们对于生态更加重视.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幼儿园及附中对面花园的规划设计,归纳总结出雨水花园的设计方法.以“鱼”为主题,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从绿色环保角度出发,以改善城市生态为依据,以雨水的收集为主要目的,营造景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雨水花园 居住小区 植物配置
下载PDF
甘肃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敏感性分析
16
作者 刘佳 唐红 刘文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6期63-68,共6页
研究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道路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6个影响因子,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单因子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极度敏感区、高度敏... 研究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道路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6个影响因子,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单因子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极低敏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9.19%、24.89%、20.28%、27.19%、18.45%。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公园的西部、东部和南部,其海拔高、坡度大、土地利用多为林地、植被覆盖度较低;中度敏感区在公园零散分布,其海拔较高,土地利用以灌木林地和草地为主;轻度敏感区和极低敏感区集中分布在有耕地和乡村建设区等开发建设程度较高的区域。研究区主要集中在轻度敏感到高度敏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Arc GIS 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PDF
基于AHP的校园植物景观评价研究——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晓红 种培芳 +1 位作者 安雯锦 陈岩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4期73-77,共5页
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全面调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个景观样地,通过问卷调查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分析师生对校园内10个景观样地的生态功能、服务功能以及视觉效果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分析10个... 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全面调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个景观样地,通过问卷调查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分析师生对校园内10个景观样地的生态功能、服务功能以及视觉效果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分析10个景观样地的植物观赏价值、景观效果及功能。调查结果表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共有景观植物127种,隶属67科98属,裸子植物6科10属19种,被子植物61科88属108种;校园内Ⅰ级观赏植物6种,Ⅱ级观赏植物24种,Ⅲ级观赏植物37种,Ⅳ级观赏植物9种;综合显示Ⅱ级样地4个,占40%,Ⅲ级样地6个,占60%。表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植物的教育科普方面比较重视,校园内植物景观质量优良,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评价结果符合农业类院校景观营造特点。通过评价筛选出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内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群落,为西北地区高校园林绿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种类 层次分析法 景观评价
下载PDF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森林康养适宜性评价
18
作者 苏静怡 郭思淼 +2 位作者 胡童童 陈鹏 周晓雷 《园林》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后疫情时代,以往被忽视的亚健康、老年群体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国内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以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为例,通过网络问卷调查、GIS分析、模糊数学计算等方法,建立康县阳坝森林康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 后疫情时代,以往被忽视的亚健康、老年群体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国内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以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为例,通过网络问卷调查、GIS分析、模糊数学计算等方法,建立康县阳坝森林康养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了4个准则层次指标和19个指数层次指标。结果表明,康县阳坝森林康养适宜性评级综合得分为81,为较适宜森林康养基地。从准则层单排序得分看,森林质量的森林面积、康养维度质量的温度、基质质量的水环境质量、康养项目质量的康养类型丰富性得分最高,分别是28.400、19.980、51.072和16.575。基于总排序,温度和森林面积两个指标得分最高,森林康养的康养项目质量普遍偏低,说明康养项目特色不突出、种类不丰富、健身设施和医疗设施不齐全、医务人员配备不高,无法满足森林康养需求。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基地康养项目存在的不足,从低山—茶园康养、高山—森林康养、森林—氧吧康养和森林—水康养4个方面提出项目活动优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康县森林康养基地康养的项目和内涵。目前国内森林康养基地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制定适合于不同森林康养基地的统一指标体系应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适宜性 网络问卷 模糊数学分析 评价
下载PDF
四种唇形科鼠尾草属园林地被植物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蓉 张甜 刘晓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49,共7页
以一年生的彩苞鼠尾草(Salvia viridis)、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红花鼠尾草(Salvia coccinea)、林下鼠尾草(Salvia nemorosa L.)实生苗为试材,采用缓慢干旱的方法,研究了其在特定条件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b)总含量、... 以一年生的彩苞鼠尾草(Salvia viridis)、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红花鼠尾草(Salvia coccinea)、林下鼠尾草(Salvia nemorosa L.)实生苗为试材,采用缓慢干旱的方法,研究了其在特定条件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b)总含量、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以期为鼠尾草在兰州的引种、栽培和生态适应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种鼠尾草的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总含量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CAT活性呈上升的趋势;而MDA含量和SOD、P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4种鼠尾草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抗旱性能力强弱顺序为彩苞鼠尾草>红花鼠尾草>蓝花鼠尾草>林下鼠尾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鼠尾草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民勤黏土沙障-人工梭梭林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达成 马全林 +4 位作者 刘世权 魏林源 吴昊 段晓峰 郭树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8-628,共11页
以民勤荒漠区6种不同布设年限(1 a、5 a、10 a、20 a、40 a、60 a)黏土沙障-人工梭梭林样地和流动沙地(对照)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构成、重要值、优势种群特征、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含量进行调查,探究长时间尺度黏土沙障-人工梭梭林构... 以民勤荒漠区6种不同布设年限(1 a、5 a、10 a、20 a、40 a、60 a)黏土沙障-人工梭梭林样地和流动沙地(对照)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构成、重要值、优势种群特征、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含量进行调查,探究长时间尺度黏土沙障-人工梭梭林构建对区域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民勤荒漠区黏土沙障-人工梭梭林调查样地共记录到植物6科12属12种,以藜科、蒺藜科为主。人工防沙体系的构建能够显著提升区域植物物种数量(从4种增加到5~8种),且随着布设年限的延长,优势种由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逐步向雾冰藜(Grubovia dasyphylla)、猪毛菜(Kali collinum)、黄花矶松(Limonium aure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优势种演变,生活型也从以一年生草本为主的单一型向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的复合型发生演变。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总体呈现出单峰型变化趋势,以布设20 a时物种数最多,物种分布最均匀,对照沙地物种数最少,物种分布均匀度最差。不同样地植物群落的Jaccard指数表现为:对照沙地与布设1 a样地>布设20 a与布设40 a样地>布设1 a与布设5 a样地>布设10 a与布设20 a样地>布设40 a与布设60 a样地>布设5 a与布设10 a样地,相异性指数与Cody指数则表现相反。区域土壤含水率波动态势与植物群落演替趋势保持一致,且相较于较深层土壤(40~60 cm),浅层土壤(10~30 cm)对区域植物自然演替进程所起到的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沙障 人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 物种多样性 土壤水分 民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