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贝母苦参丸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血清HIF-1α和LDH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闫德祺 刘永琦 +4 位作者 李应东 李豆 蔺兴遥 伍志伟 颜春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51-1355,共5页
目的探讨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浙贝母和苦参)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将雌雄各32只荷H22肝癌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当归贝母苦参丸组、当归贝母苦参... 目的探讨当归贝母苦参丸(当归、浙贝母和苦参)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将雌雄各32只荷H22肝癌移植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当归贝母苦参丸组、当归贝母苦参丸与顺铂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16)。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检测有效体质量变化及抑瘤率、q值、肿瘤指数、肝脏、脾脏、胸腺、和肾脏的器官指数。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ELISA检测血清HIF-1α的水平,血生化检测LDH活力。结果当归贝母苦参丸组与联合组的一般状况优于模型组和顺铂组;各治疗组瘤体质量均低于模型组瘤体质量(P<0.05),联合组的抑瘤率高于单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或顺铂的抑瘤率,联合用药疗效具有相加效应;当归贝母苦参丸组有效体质量增加、脾脏和胸腺指数高于顺铂组(P<0.05);当归贝母苦参丸组和联合组血清HIF-1α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两组血清LDH活性低于顺铂组(P<0.05)。结论当归贝母苦参丸具有抑瘤作用和对顺铂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抑瘤作用可能与降低小鼠血清中HIF-1α水平和降低顺铂引起的LDH活性升高所致的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贝母苦参丸 H22肝癌细胞株 抑瘤率 HIF-1Α LDH
下载PDF
泻肺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及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安方玉 刘永琦 +4 位作者 骆亚莉 李金田 刘雪松 史旭锋 余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5-668,共4页
目的观察泻肺汤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泻肺汤防治肺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泻肺汤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4只。除正常对照组外... 目的观察泻肺汤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泻肺汤防治肺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泻肺汤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4只。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经典的博来霉素气管内注射给药法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24 h后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泻肺汤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连续28 d。第29天腹主动脉采血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标本。比色法观察肺组织NO的含有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血清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羟脯氨酸(Hyp)的含有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肺重及肺系数明显升高,肺组织的NO含有量和NOS的活性均明显升高、SOD的活性明显降低,血清中CAT的活性明显降低、Hyp的含有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泻肺汤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各干预组大鼠肺重及肺系数明显下降,肺组织的NO含有量和NOS活性均明显降低、SOD的活性明显增强,血清中CAT的活性明显增强、Hyp的含有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泻肺汤对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呈现出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肺汤 肺纤维化 自由基代谢 博来霉素
下载PDF
CdCl_2诱导大鼠BMSCs凋亡和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永琦 窦娟娟 +2 位作者 达瑞 蔡玲 颜春鲁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研究化学毒性物质氯化镉(cadmium chloride,CdCl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形态学、MTT检测结果、细胞凋亡及DNA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MTT法筛选CdCl2对BMSCs抑制作用的最佳浓度;将BMSCs(F... 目的研究化学毒性物质氯化镉(cadmium chloride,CdCl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形态学、MTT检测结果、细胞凋亡及DNA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MTT法筛选CdCl2对BMSCs抑制作用的最佳浓度;将BMSCs(F3)分为对照组及CdCl2最佳浓度(200μmol/L)干预组,培养24 h后用MTT法检测BMSCs的生存情况,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BMSCs的DNA损伤情况。结果 CdCl2可对BMSCs在6.25~200μmol/L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给药12及24 h后,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CdCl2对BMSCs抑制作用最强的浓度为200μmol/L(24 h);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胞体透亮,折光性强;CdCl2诱导组细胞呈凸起回缩,细胞变小、变圆,贴壁不牢,悬浮细胞增多;与对照组比较,CdCl2诱导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细胞的DNA拖尾率、平均尾长显著增加(P〈0.01)。结论 CdCl2在质量浓度为6.25~200μmol/L时对BMSC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BMSCs抑制作用最强的浓度为200μmol/L(24 h),且可引起大鼠BMSCs凋亡及DNA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SCS CDCL2 细胞凋亡 DNA损伤
下载PDF
参归丸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减毒增效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永琦 闫德祺 +5 位作者 李应东 李豆 李静雅 蔺兴遥 伍志伟 颜春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参归丸的抑瘤作用及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参归丸组、参归丸加顺铂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计算有效体重变化;检测各给药组的抑... 目的探讨参归丸的抑瘤作用及对顺铂化疗H22荷瘤小鼠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参归丸组、参归丸加顺铂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计算有效体重变化;检测各给药组的抑瘤率、q值、肿瘤指数、肝脏、脾脏、胸腺、肾脏的器官指数。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ELISA检测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浓度,血生化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参归丸组和联合组的一般状况优于模型组和顺铂组;各治疗组的瘤体质量皆小于模型组的瘤体质量(P<0.05),联合组的抑瘤率高于单用参归丸或顺铂组的抑瘤率,联合用药疗效具有相加效应;参归丸组有效体重增加、脾脏和胸腺指数高于顺铂组(P<0.05);参归丸组和联合组血清HIF1α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顺铂组血清LDH活性高于其他治疗组(P<0.05)。结论参归丸具有抑瘤作用和对顺铂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其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降低小鼠血清中HIF1α浓度和LDH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归丸 H22细胞株 抑瘤率 低氧诱导因子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氯化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遗传稳定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永琦 张齐 +6 位作者 李静雅 达瑞 骆亚莉 苏韫 伍志伟 颜春鲁 聂蕾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0-456,共7页
目的探讨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氯化镉(CdCl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增殖及遗传稳定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核实验、染色体分析、流式细胞术观察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化学毒性物质CdCl2诱导BM... 目的探讨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氯化镉(CdCl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增殖及遗传稳定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核实验、染色体分析、流式细胞术观察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化学毒性物质CdCl2诱导BMSCs增殖、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与CdCl2组比较,不同分子量段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在浓度为0.8g/L对CdCl2诱导的BMSCs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CdCl2组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凋亡率均明显增高(P〈0.05);与CdCl2组比较,不同分子量段熟地超滤膜提取物对CdCl2诱导的BMSCs微核率、染色畸变率及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BMSCs微核率及染色畸变率以10000分子量以下组降低最为明显(P〈0.05),凋亡率以10000-200000分子量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熟地提取物可以减少CdCl2诱导BMSCs的凋亡率,降低BMSCs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氯化镉 熟地超滤膜提取物 微核率 染色体畸变率 凋亡
原文传递
肿瘤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生长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永琦 王倩 +3 位作者 秦洁 李屹 舍雅莉 李静雅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0-187,共8页
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HMSC-bm)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外源基因的导入,肿瘤趋向性和低免疫源性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理想的载体。该实验采用Transwell小室建立HMSC-bm与肺腺癌... 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HMSC-bm)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外源基因的导入,肿瘤趋向性和低免疫源性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理想的载体。该实验采用Transwell小室建立HMSC-bm与肺腺癌细胞A549非接触共培养体系,研究肿瘤微环境诱导3 d、7 d后分别传至第3代、第5代HMSC-bm相关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显示,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及传代代次的增加,实验组HMSC-bm细胞形态逐渐发生显著变化;细胞生长曲线与周期检测结果发现细胞增殖速度逐渐增快,提示肺腺癌微环境诱导HMSC-bm分化,导致其形态、生长及增殖等生物学特性改变,具有向肿瘤转化的可能,但尚需进一步研究,为HMSC-bm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微环境 形态学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黄芪、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与遗传稳定性的考察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倩 贾旭东 刘永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724-1728,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水提法结合超滤法提取黄芪、红芪中小分子物质,并筛选其促进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设单独培养的MSCs为对照组,黄芪、红芪最... 目的:探讨黄芪、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水提法结合超滤法提取黄芪、红芪中小分子物质,并筛选其促进MSCs增殖的最佳浓度。设单独培养的MSCs为对照组,黄芪、红芪最佳浓度分别培养72 h后MSCs为实验组,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四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染色体显色、计数与原子力显微镜法(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分析细胞染色体。结果:黄芪质量浓度60 mg·L-1、红芪质量浓度20 mg·L-1为最佳促进MSCs增殖质量浓度(P<0.05)。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黄芪组、红芪组细胞呈长梭形,形态类似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组、红芪组细胞生长速度均显著增快(P<0.05);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无异常改变(P>0.05)。结论:黄芪、红芪小分子提取物分别为60,20 mg·L-1体外培养MSCs 72 h后,对其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且维持其遗传物质染色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红芪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染色体 AF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