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文物库房管理及库藏文物保存环境——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任芳 《丝绸之路》 2021年第1期153-156,166,共5页
甘肃省是文物大省,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出土文物增多,库藏文物的管理难度也增加了。库藏文物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而文物库房是存放和保护这些重要遗产的关键场所。文物库房管理越来越被关注,库藏文物的保存环境、保护措施也越来... 甘肃省是文物大省,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出土文物增多,库藏文物的管理难度也增加了。库藏文物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而文物库房是存放和保护这些重要遗产的关键场所。文物库房管理越来越被关注,库藏文物的保存环境、保护措施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库房管理现状、保存环境以及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文物库房管理方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库房 保存环境 科学管理
下载PDF
四十五年风风雨雨 地不藏宝硕果累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
2
作者 李永良 《丝绸之路》 1996年第2期64-64,共1页
四十五年风风雨雨 地不藏宝硕果累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永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是甘肃省文化厅和甘肃省文物局领导下从事全省文物保护、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其前身系... 四十五年风风雨雨 地不藏宝硕果累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永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是甘肃省文化厅和甘肃省文物局领导下从事全省文物保护、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其前身系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研究所 甘肃省博物馆 四十五年 甘肃文物 文化遗址 文物工作 文物考古 十六国 简牍研究 壁画墓
下载PDF
甘肃省水洛河、清水河流域2009年旧石器考古调查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锋 陈福友 +3 位作者 高星 刘德成 张东菊 王山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2009年6~7月在甘肃陇西盆地东部水洛河、清水河流域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新地点16处;采集石制品200余件,动物化石60余件,其中大部分采自地层断面。石制品个体多较小,原料以脉石英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剥片方法以... 2009年6~7月在甘肃陇西盆地东部水洛河、清水河流域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新地点16处;采集石制品200余件,动物化石60余件,其中大部分采自地层断面。石制品个体多较小,原料以脉石英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剥片方法以硬锤锤击法为主,偶见砸击法;石器以小型为主,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器采用硬锤锤击法加工,以单向为主,存在少量两面加工者;毛坯以片状为主,显示了中国北方石片石器工业的特点。地层观察、石制品特征以及14 C测年结果表明,这些新地点时代应属于晚更新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 陇西盆地 水洛河 清水河 晚更新世晚期
下载PDF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4
作者 潘玉灵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2年第8期55-58,共4页
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是甘肃省由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转变、实现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提出了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框架设计、建设策略和技术路线,旨在为甘肃省文物信息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物 信息化 框架 研究
下载PDF
甘肃省礼县西山遗址出土动物骨骼鉴定与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余翀 吕鹏 赵丛苍 《南方文物》 2011年第3期73-79,72+59,共8页
另外一篇文章是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西山遗址位于甘肃省礼县,文化堆积的年代自新石器时代到两周时期。文章通过对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的鉴定、测量和量化分析,围绕西山遗址古代居民对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讨论。例如,仰韶文化晚期... 另外一篇文章是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西山遗址位于甘肃省礼县,文化堆积的年代自新石器时代到两周时期。文章通过对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的鉴定、测量和量化分析,围绕西山遗址古代居民对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讨论。例如,仰韶文化晚期的家畜品种有狗和猪,至西周及东周时期,增加了马、黄牛、绵羊和山羊;狗作为肉食资源或伴侣动物的方式在各期并未发生改变,至两周时期也用于随葬和祭祀;其他家养动物除作为肉食资源外,还在墓葬和祭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再如,家畜饲养和和狩猎是仰韶文化晚期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两种主要方式;西周和东周时期,家畜饲养业成为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主要方式。两周时期的古代居民对随葬和埋葬动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不仅表现在随葬和埋葬动物的种属选择集中于特定种属的动物身上,而且表现在不同种属动物的年龄分布各具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礼县 西山遗址 出土 动物 遗迹 墓葬 早期秦文化 仰韶文化 西周时期 西北 文物考古 文化遗产 史前时期 龙山时代 考古发掘 考古调查 教授 东周时期 大学
下载PDF
温度和湿度对乙二醛聚合物加固饱水梓木文物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吴涛 周和荣 +3 位作者 王珂 魏彦飞 方北松 赵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8,共10页
乙二醛聚合物加固饱水梓木文物在自然环境或者博物馆存放时,受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会导致文物发生劣化。本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乙二醛聚合物脱水加固饱水梓木试样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中性... 乙二醛聚合物加固饱水梓木文物在自然环境或者博物馆存放时,受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会导致文物发生劣化。本研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乙二醛聚合物脱水加固饱水梓木试样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环境中性能与微观结构变化。结果显示,饱水梓木文物材料经乙二醛聚合物脱水加固后,乙二醛聚合物与梓木细胞壁结合紧密,部分填充于梓木细胞内加固梓木细胞壁。试样在25℃和50%RH环境中试验30 d其结构和性能无明显变化。在60℃和50%RH环境中试验30 d,试样内部的乙二醛聚合物逐渐均匀附着于细胞壁且表面平滑,试样横截面断口平整;但试样表面的乙二醛聚合物逐渐消失,暴露出木材本体。在25℃和95%RH环境中乙二醛聚合物吸湿性明显增强,其与水的结合能力高于梓木细胞壁,乙二醛聚合物与细胞壁之间的结合被破坏,失去加固效果,但仍填充于细胞中。最后分析了温湿度对乙二醛聚合物加固饱水梓木性能与结构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试样在吸湿和脱水过程中乙二醛聚合物与梓木细胞壁的结构变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梓木文物 乙二醛聚合物 温度 湿度 SEM
下载PDF
甘肃五坝墓地人骨反映的史前人群变迁
7
作者 贺乐天 陈国科 杨谊时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在跨大陆交流的大背景下,河西走廊史前时期人群的迁徙、扩散、融合及其与古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人骨材料的缺乏使学界对该区新石器时代人群的来源及其与青铜时代人群的关系并不清楚。本文以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五... 在跨大陆交流的大背景下,河西走廊史前时期人群的迁徙、扩散、融合及其与古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人骨材料的缺乏使学界对该区新石器时代人群的来源及其与青铜时代人群的关系并不清楚。本文以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五坝墓地(4400~3800 BP)中出土的14例成年个体颅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非测量和测量性状的分析。结果显示:五坝人群属东亚类群,与青海省东北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群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对河西地区史前时期人群变迁历史的梳理则表明该地区至少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人群迁徙:新石器时代晚期,来自河湟地区的农人成规模地向河西走廊扩散,同时带来了波浪式的文化传播;青铜时代早中期,该区人群的颅面部形态特征变得相对复杂,但人群属性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青铜时代晚期以后,欧亚草原游牧人群的大规模南下使河西人群的颅面部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也使该地区迎来了考古学文化和生业方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颅骨 颅面形态 人群类型
下载PDF
陇东地区北周隋代菩萨造像特征研究
8
作者 吴荭 《美术大观》 2024年第4期43-49,共7页
陇东地区是中国佛教美术发展的重要地域,境内出土的北朝晚期至隋代造像以泾川龙兴寺出土为代表,是认识陇东甚至中原北方西部地区此阶段造像的重要资料。其中的单体圆雕菩萨造像特征明显。本文从菩萨像尊格判定、服饰、装饰物样式等方面... 陇东地区是中国佛教美术发展的重要地域,境内出土的北朝晚期至隋代造像以泾川龙兴寺出土为代表,是认识陇东甚至中原北方西部地区此阶段造像的重要资料。其中的单体圆雕菩萨造像特征明显。本文从菩萨像尊格判定、服饰、装饰物样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周边长安、南朝造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北周隋代 菩萨 特征 源流
下载PDF
甘肃玉门火烧沟墓地第二次发掘简报
9
作者 周广济 景小庆(绘图) +7 位作者 孙峰(绘图) 孙明霞(绘图) 赵吴城(绘图) 温成浩 艾婉乔 王辉 陈国科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共12页
1990年7~8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玉门火烧沟墓地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总面积910平方米,共清理四坝文化墓葬26座,出土了较多的陶、玉、石、骨、金属质等文物。火烧沟墓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四坝文化墓地。该墓地的发掘为深... 1990年7~8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玉门火烧沟墓地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总面积910平方米,共清理四坝文化墓葬26座,出土了较多的陶、玉、石、骨、金属质等文物。火烧沟墓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四坝文化墓地。该墓地的发掘为深入研究河西走廊青铜时代的社会和文化,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物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玉门市 火烧沟墓地 四坝文化 青铜时代
下载PDF
美术考古学方法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10
作者 段剑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8期149-152,共4页
考古发现中具有审美形态、审美性质以及审美意义的出土文物及遗迹现象,为美术史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美术考古学中的层位学、类型学等方法为美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美术史研究中的风格学、图像学等方法亦对美术考古学发... 考古发现中具有审美形态、审美性质以及审美意义的出土文物及遗迹现象,为美术史研究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美术考古学中的层位学、类型学等方法为美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美术史研究中的风格学、图像学等方法亦对美术考古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相互渗透,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美术考古学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为结构,分析了当下几个重要的方法论应用程序,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考古学 美术史 方法论
下载PDF
乙二醛法脱水加固饱水榉木的机制研究和温度对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昆 吴涛 +4 位作者 周和荣 张小文 魏彦飞 方北松 赵阳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040-1045,1056,共7页
乙二醛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的脱水加固木质文物保护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乙二醛法脱水加固饱水榉木的试验过程,分析了脱水填充机制以及温度对脱水加固饱水榉木性能的影响规律。... 乙二醛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的脱水加固木质文物保护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乙二醛法脱水加固饱水榉木的试验过程,分析了脱水填充机制以及温度对脱水加固饱水榉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乙二醛进入饱水榉木内部后交联聚合形成乙二醛聚合物直接作用于细胞内部,与细胞壁结合,支撑细胞加固细胞壁;试样的增重率升高,收缩率降低,色差明显增加。乙二醛法处理的温度升高(40℃相对于20℃)能提高乙二醛在榉木试样内部的扩散和浸入量,增加乙二醛聚合物在榉木内部的含量,提高试样增重率和弯曲强度,降低收缩率,有利于木材细胞形状的恢复和保持,缩短脱水加固工艺处理的时间,对表面活性剂的效果影响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醛法 饱水榉木 弯曲强度 FTIR SEM
下载PDF
河西地区唐墓考古研究回顾与展望
12
作者 沙琛乔 杨婕 《丝绸之路》 2023年第4期158-171,共14页
河西地区唐墓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始自20世纪40年代,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可谓成果丰硕。学界或从出土墓志出发,对墓主人的家族世系、民族郡望、和亲与入侍等方向进行研究;或从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出发,对其所反映出的丧葬制度、文化意涵、艺... 河西地区唐墓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始自20世纪40年代,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可谓成果丰硕。学界或从出土墓志出发,对墓主人的家族世系、民族郡望、和亲与入侍等方向进行研究;或从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出发,对其所反映出的丧葬制度、文化意涵、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诠释。但总体来说,河西唐墓的研究相比其他地区唐墓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系统性论述较少,考古学方面的诠释不足,对于多民族交融历史大背景的考虑也有所欠缺,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唐墓 研究成果 民族交融
下载PDF
Agisoft Photoscan软件技术在田野考古绘图工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景小庆 《河北画报》 2024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田野考古绘图是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线图绘制中,在面临一些诸如结构复杂的墓葬、遗迹等,常让工作者头疼不已。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绘图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考古测绘工作已逐渐摆脱“基线+皮尺”的传统操作模式... 田野考古绘图是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线图绘制中,在面临一些诸如结构复杂的墓葬、遗迹等,常让工作者头疼不已。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绘图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考古测绘工作已逐渐摆脱“基线+皮尺”的传统操作模式,三维重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考古测绘工作。相比于以往传统线图绘制方法,三维建模技术--Agisoft Photascan等软件使得文物绘图工作变得更加精准,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考古绘图 AgisoftPhotoscan 三维建模
下载PDF
武威亥母寺遗址新出土《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残片研究
14
作者 蒋超年 《西夏研究》 2024年第3期34-42,共9页
武威亥母寺遗址新出土两件西夏文《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残片,一件刻本、一件抄本,内容涉及卷三《重盗门》、卷六《节上下对他人等互卖门》和卷十一《判罪逃跑门》,残存律条关涉西夏时期的逃亡法,是探讨西夏法制的重要内容。刻本为西夏时... 武威亥母寺遗址新出土两件西夏文《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残片,一件刻本、一件抄本,内容涉及卷三《重盗门》、卷六《节上下对他人等互卖门》和卷十一《判罪逃跑门》,残存律条关涉西夏时期的逃亡法,是探讨西夏法制的重要内容。刻本为西夏时期的官行本,为目前所见新版本;抄本为自学性质的私人习抄文书,是《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抄本的一种新表现形式。两件残片是除俄藏、英藏外的最新考古发现,为进一步深化《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材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亥母寺遗址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版本 逃亡法
下载PDF
甘肃宋金墓葬画像砖秋葵图案析论
15
作者 黄飞翔 《丝绸之路》 2024年第3期159-166,共8页
甘肃境内宋金墓葬画像砖中有一类图案为秋葵,较为特殊,相关著述中存在误认。通过对秋葵图案进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此类图案在宋金元墓葬形制演变中的位置经营变化,及突出的装饰意味,可得出初步认识:秋葵与蜀葵图案同样作为佛教丧葬... 甘肃境内宋金墓葬画像砖中有一类图案为秋葵,较为特殊,相关著述中存在误认。通过对秋葵图案进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此类图案在宋金元墓葬形制演变中的位置经营变化,及突出的装饰意味,可得出初步认识:秋葵与蜀葵图案同样作为佛教丧葬仪式中香花供养的标识,被引入传统丧葬中,成为唐宋以来僧俗观念相互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墓葬 秋葵图案 香花供养
下载PDF
甘肃宁县石家墓地器物提取中新理念、新方法的探索
16
作者 孙锋(文/图) 尚海啸(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石家墓地于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2016年首次发掘,截至202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清理东周时期墓葬195座。出土随葬品丰富,因材质及埋葬环境的不同,其保存状况干差万别。这里主要对脆弱无机质文物、有机质文物、成形不成器文物及不成... 石家墓地于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2016年首次发掘,截至202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清理东周时期墓葬195座。出土随葬品丰富,因材质及埋葬环境的不同,其保存状况干差万别。这里主要对脆弱无机质文物、有机质文物、成形不成器文物及不成形不成器文物的提取方法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东周时期墓葬文物科学提取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无机质 保存状况 墓地 随葬品 文物 墓葬 新理念
下载PDF
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考古调查报告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国科 丘志力 +6 位作者 蒋超年 王辉 张跃峰 郑彤彤 芦国华 孙明霞 韩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2,共11页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面积约3平方千米,发现矿坑、矿沟、岗哨、房址等140余处,直观呈现了早期玉矿的聚落形态。该遗址为骟马文化遗存,年代约在公元前1千纪,玉矿开采与月氏人群关系密切。其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西玉东输'等问题提供...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面积约3平方千米,发现矿坑、矿沟、岗哨、房址等140余处,直观呈现了早期玉矿的聚落形态。该遗址为骟马文化遗存,年代约在公元前1千纪,玉矿开采与月氏人群关系密切。其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西玉东输'等问题提供了新资料,对揭示汉代以前该区玉料工业和丝绸之路早期华夏玉石文明的形成,乃至揭示中原传统古玉供应运作体系等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旱峡玉矿 月氏 西玉东输
下载PDF
甘肃省徐家城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锋 陈福友 +6 位作者 王辉 刘德成 王山 张东菊 李罡 张晓凌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9-227,共19页
徐家城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出土石制品5500余件、动物化石近600件,并筛选出大量碎屑(石/骨)等。遗址共有分4个文化层,包括第5,第4C,第4B和第4A文化层;各文化层石制品类型与技术相近,反映了中国北方石... 徐家城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出土石制品5500余件、动物化石近600件,并筛选出大量碎屑(石/骨)等。遗址共有分4个文化层,包括第5,第4C,第4B和第4A文化层;各文化层石制品类型与技术相近,反映了中国北方石片石器技术传统的特征。石制品以中、小型为主,包括搬入石材(7.1%)、石核(2.6%)、石片(24.6%)、断块(12.6%)、碎块/片(49.4%)、石器(3.2%)和无法分类者(0.4%);石器类型以边刮器、尖状器为主,石锥、砍砸器为重要类型,凹缺器、端刮器、锯齿刃器等较少且不典型。石器毛坯选择以片状为主,绝大多数为单面加工,加工程度较低。主要文化层第4B、第4C层为原地埋藏,据地貌、地层分析和AMS-14C年龄测定,推断其年龄在约36ka-43ka BP(未校正)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水洛河 徐家城 石制品 晚更新世晚期
下载PDF
甘肃省党河地区的新生代地层和青藏高原隆升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伴月 邱占祥 +5 位作者 王晓鸣 颉光普 谢骏义 W.Downs 邱铸鼎 邓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75,共10页
甘肃省党河流域是亚洲渐新统的经典地区之一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地区的地层层序和时代的认识并不清楚 ,命名也很混乱。我们的考察表明该地区新生代地层包括渐新统狍牛泉组 (新建组 ) ,中新统铁匠沟组 (新建组 ) ,中新统—上新统和更... 甘肃省党河流域是亚洲渐新统的经典地区之一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地区的地层层序和时代的认识并不清楚 ,命名也很混乱。我们的考察表明该地区新生代地层包括渐新统狍牛泉组 (新建组 ) ,中新统铁匠沟组 (新建组 ) ,中新统—上新统和更新统四套 ;产有代表三个不同时代的哺乳动物群 :早渐新世晚期叮沟、晚渐新世燕丹图和早中新世西水沟三个哺乳动物群。该地区的岩性和地质构造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党河地区 新生代地层 青藏高原隆升 哺乳动物
下载PDF
甘肃省徐家城旧石器遗址的年代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锋 陈福友 +3 位作者 高星 刘德成 王辉 张东菊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2-440,共9页
庄浪县徐家城遗址是甘肃省新发现的含丰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AMS^14C测年及气候事件对比相结合的综合年代研究显示,遗址主要文化层时代集中在距今4.6~2.3万年间,属于晚更新世晚... 庄浪县徐家城遗址是甘肃省新发现的含丰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AMS^14C测年及气候事件对比相结合的综合年代研究显示,遗址主要文化层时代集中在距今4.6~2.3万年间,属于晚更新世晚期。遗址所在的陇西盆地发现近50处晚更新世旧石器遗址,测年、黄土地层学等的综合年代学研究利于建立该地区晚更新世完整的年代学框架,为我们进一步讨论晚更新世人类行为演化、人类行为与环境变化的互动等重要学术问题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城遗址 旧石器时代 AMS^14C测年 气候事件对比 年代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