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对实验教学效果影响调查研究
1
作者 谢俊秋 马旭炅 +1 位作者 苗小康 杨雯乐 《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 2024年第1期83-92,共10页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队伍素质提升,在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部分。本研究通过一项全国性的针对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问卷调查,试图探究各高校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相关举措对于实验...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队伍素质提升,在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部分。本研究通过一项全国性的针对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问卷调查,试图探究各高校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相关举措对于实验技术人员自身及其业务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不足、精品课程参与度较低、职称对成果的逆向筛选、培训机会缺乏和分配不均等问题是实验技术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研究提出吸引优质青年人才、增加培训投入,打破身份壁垒、加强学生指导,减少制度壁垒、开放实验室资源等举措,以促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努力进一步转化为学生能力提升和学校科研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实验教学 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
下载PDF
放射线治疗包虫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欣 王小虎 +3 位作者 包根书 刘婧 韩俭 景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3-65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6MV X线照射对大鼠继发性棘球蚴活性的影响,探讨放射线治疗棘球蚴病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对从大鼠体内分离出的棘球蚴囊分别以10、20、30和40Gy的6MV X线进行照射后,观察棘球蚴囊的超微结构,测定囊液中总蛋白和...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6MV X线照射对大鼠继发性棘球蚴活性的影响,探讨放射线治疗棘球蚴病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对从大鼠体内分离出的棘球蚴囊分别以10、20、30和40Gy的6MV X线进行照射后,观察棘球蚴囊的超微结构,测定囊液中总蛋白和钙离子含量,并通过草酸盐一焦锑酸盐细胞化学法(PPA)探讨放射线治疗包虫病的机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棘球蚴囊超微结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改变和破坏;囊液总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而钙离子含量明显增高,且以高剂量组更为显著。PPA法显示实验组内质网与线粒体扩张且膜上可见黑色光滑的钙盐沉积。结论6MV X线对棘球蚴囊有一定破坏作用,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棘球蚴病 6MVX线 放射治疗 体外培养 草酸盐一焦锑酸盐细胞化学法
下载PDF
齐墩果酸抑制高脂饮食肥胖大鼠体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蔺美玲 陈红梅 +3 位作者 张小郁 李伟 瞿颂义 郑天珍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对高脂饮食肥胖大鼠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齐墩果酸低[20mg/(kg·d)]、中[40mg/(kg·d)]、高[80mg/(kg·d)]剂量组。每天定时灌胃,记录进...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对高脂饮食肥胖大鼠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齐墩果酸低[20mg/(kg·d)]、中[40mg/(kg·d)]、高[80mg/(kg·d)]剂量组。每天定时灌胃,记录进食量,每周定时称体重1次。8周末股动脉采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给予高脂饮食后大鼠体重明显增加,血清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游离脂肪酸(FFA)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HDL),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丙二醛(MDA)升高。高脂饮食大鼠给予齐墩果酸后,体重减轻,血清瘦素、FFA降低,MDA减少,总抗氧化能力(T-AOC)增高。结论齐墩果酸可明显抑制高脂饮食大鼠的体重增加。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体内脂肪代谢,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肥胖 体重 瘦素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柴黄片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韩俭 吴勇杰 +2 位作者 李文广 高明堂 景涛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3,共2页
目的:研究柴黄片的解热作用。方法:应用干酵母及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的模型研究柴黄片的解热作用。结果:3、6、12g/kg ig柴黄片均可以降低由干酵母及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发热作用,大鼠体温呈逐渐下降趋势,其解热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目的:研究柴黄片的解热作用。方法:应用干酵母及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的模型研究柴黄片的解热作用。结果:3、6、12g/kg ig柴黄片均可以降低由干酵母及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发热作用,大鼠体温呈逐渐下降趋势,其解热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柴黄片有解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黄片 解热作用 体温 呈剂量
下载PDF
扁蒴藤素对急性实验性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惠斌 吴勇杰 +1 位作者 王鸿 田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6-659,共4页
目的 研究扁蒴藤素对急性实验性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醋酸诱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角叉菜胶致大鼠腹膜炎模型,观察扁蒴藤素对小鼠耳肿、足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对大鼠腹膜炎渗出... 目的 研究扁蒴藤素对急性实验性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醋酸诱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角叉菜胶致大鼠腹膜炎模型,观察扁蒴藤素对小鼠耳肿、足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对大鼠腹膜炎渗出液中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释放、丙二醛(MDA)生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 扁蒴藤素ip 0.156~0.625 mg·kg^(-1)或im 1~4 mg·kg^(-1)明显抑制小鼠耳肿和足肿(P<0.05);im 2~4 mg·kg^(-1)明显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5);im 1~2 mg·kg^(-1)抑制大鼠腹膜炎白细胞渗出、蛋白质渗出及NAG释放,降低NO含量,抑制MDA生成,增强SOD及CAT活性。结论 扁蒴藤素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O生成、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稳定溶酶体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蒴藤素 炎症 自由基
下载PDF
蛇葡萄素钠增强肝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潘晓婧 王敏 +1 位作者 吴勇杰 张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87,共5页
目的:研究蛇葡萄素钠(AMP-Na)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X射线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和集落形成法测定AMP-Na对HepG2细胞的X射线增敏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确定增敏作用,单击多靶模型曲线拟合计算增敏比;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研究蛇葡萄素钠(AMP-Na)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X射线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和集落形成法测定AMP-Na对HepG2细胞的X射线增敏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确定增敏作用,单击多靶模型曲线拟合计算增敏比;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表明,AMP-Na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对X射线增敏作用方差分析表明,AMP-Na能增加X射线对肝癌HepG2细胞的敏感性,最佳增敏剂量为12.5~25μg/mL。集落形成法检测结果表明,应用增敏剂量的AMP-Na后,D0、Dq和N值减小,增敏比为1.94。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20μg/mL AMP-Na和X射线合用后出现明显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细胞周期主要表现为S期阻滞,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表明联合应用具有增强效应,但细胞周期作用点仍以S期为主。结论:AMP-Na能增强肝癌HepG2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最佳增敏剂量为12.5~25μg/mL,其机理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葡萄素钠 肝癌细胞株 X射线 增敏
下载PDF
甘肃省民乐县人体泡型棘球蚴病2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韩俭 张多强 +7 位作者 包根书 高鹏程 杨孙虎 张著杰 陈根 叶华 周伟 景涛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2,共2页
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幼虫寄生于动物或人体内导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绝大多数原发于肝脏,症状与肝癌类似,病死率较高。我国泡型棘球蚴病患者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四川、甘肃和宁夏等地。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甘肃省 泡型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民乐县 多房棘球绦虫 病死率
下载PDF
养阴生肌散急性毒性及全身过敏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喜香 刘效栓 +9 位作者 张小华 禚君 豆金彦 刘军刚 高小恒 张坚 张芳丽 马岚 郑立娟 吴迪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对养阴生肌散进行安全性试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养阴生肌散按1∶0.7配成混悬液,0.02 mL/g灌胃,观察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运用养阴生肌散对豚鼠进行致敏和攻击,观察豚鼠有无全身过敏反应发生。结果:养阴生肌散LD50未... 目的:对养阴生肌散进行安全性试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养阴生肌散按1∶0.7配成混悬液,0.02 mL/g灌胃,观察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运用养阴生肌散对豚鼠进行致敏和攻击,观察豚鼠有无全身过敏反应发生。结果:养阴生肌散LD50未能测出,按照毒理学评价标准,LD50>1 000 mg/kg,属无毒性物质,本实验剂量增加到12 000 mg/kg仍未出现毒性反应,表明养阴生肌散对小鼠安全无毒;对豚鼠全身过敏反应呈弱阳性。结论:养阴生肌散急性毒性及全身过敏性安全指标基本符合规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生肌散 急性毒性 全身过敏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广 张艳霞 +1 位作者 吴勇杰 高明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大鼠十二指肠溃疡(DU)的治疗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用半胱胺制备大鼠DU模型;用小鼠及比格犬给药观察rh-bFGF的急性毒性;用大鼠及比格犬给药90d观察rh-bFGF的长期毒性。结果:rh-bFG... 目的:研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大鼠十二指肠溃疡(DU)的治疗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用半胱胺制备大鼠DU模型;用小鼠及比格犬给药观察rh-bFGF的急性毒性;用大鼠及比格犬给药90d观察rh-bFGF的长期毒性。结果:rh-bFGF对半胱胺诱导的大鼠慢性DU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剂量为5×103、1×104AU/kg时,DU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溃疡表面的柱状腺上皮再生速度明显增快。rh-bFGF组溃疡表面全部或几乎全部为再生腺上皮所覆盖者近60%,而法莫替丁组仅13%。rh-bFGF一次给药(i.g.和i.v.)对小鼠和犬的最大耐受量分别大于2×106AU/kg和3.5×105AU/kg,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拟用量(24000AU)的4167倍和729倍。rh-bFGF连续p.o.给药90d,不影响大鼠和比格犬的外观、一般行为活动及生长发育;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对骨髓造血功能也无明显影响;病理检查未见脏器组织形态学改变。结论:rh-bFGF能明显促进DU表面腺上皮再生与溃疡愈合,未见明显急性和长期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十二指肠溃疡 大鼠 比格犬 毒性
下载PDF
干预改变细胞容积对有核红细胞富集效果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程宁 刘芳 +2 位作者 徐向红 张丽娜 白亚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干预脐血细胞K+/Cl-离子转运体(KCC)对细胞调节性容量减少(RVD)的生物学改变,为探讨富集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方法提供线索。方法:流式细胞仪计数观察尿素干预脐血KCC转运体后不同密度介质下离心富集NRBC的效果。结果:在高... 目的:通过观察干预脐血细胞K+/Cl-离子转运体(KCC)对细胞调节性容量减少(RVD)的生物学改变,为探讨富集胎儿有核红细胞(NRBC)方法提供线索。方法:流式细胞仪计数观察尿素干预脐血KCC转运体后不同密度介质下离心富集NRBC的效果。结果:在高渗400mmol/L尿素干预10分钟条件下,红细胞体积缩小最大(P<0.01)。干预脐血后1.065g/ml密度介质离心下层红细胞白膜层(未干预下层)NRBC富集量由12.20%升为69.90%,富集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96,P<0.05),单个核上层(未干预上层)NRBC由7.15%降为2.00%,减少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47,P<0.05)。结论:尿素干预脐血可以增加有核红细胞富集率,较传统富集法的富集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核红细胞 脐血 尿素 调节性容量减少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尿素干预膜KCC转运体对有核红细胞富集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程宁 刘芳 +2 位作者 徐向红 张丽娜 白亚娜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44-848,共5页
目的通过对尿素干预K-Cl同向转运体(K+/Cl-cotransporter,KCC)对红细胞(RBC)容积改变的观察,探讨建立有效富集分离有核红细胞(NRBC)方法。方法测量在不同渗透压环境下、不同尿素浓度和作用时间后脐血RBC直径,建立改变细胞容积的最佳干... 目的通过对尿素干预K-Cl同向转运体(K+/Cl-cotransporter,KCC)对红细胞(RBC)容积改变的观察,探讨建立有效富集分离有核红细胞(NRBC)方法。方法测量在不同渗透压环境下、不同尿素浓度和作用时间后脐血RBC直径,建立改变细胞容积的最佳干预条件。流式细胞仪观察最佳条件下尿素干预脐血KCC转运体后富集NRBC的效果。结果尿素浓度、渗透压条件及时间变化3种干预条件之间有交互作用(F=26.729,P<0.05)。在400 mM高渗环境下尿素干预10 min后可以使成熟RBC体积变小最明显(t=2.62,P<0.05)。干预脐血后1.065 g/mL密度介质离心下层RBC白膜层FNRBC富集量由12.2%升为69.9%(u=7.96,P<0.05),单个核上层FNRBC由7.15%降为2.00%(u=5.47,P<0.05)。结论尿素干预脐血可以增加NRBC富集率达69.9%,较传统富集法增加了约5倍的富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核红细胞 KCC转运体 尿素 调节性容量减少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医学生物安全教育与实验室管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俊秋 韩俭 +1 位作者 杨雯乐 苗小康 《实验室科学》 2022年第4期200-203,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流行给全球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生物安全防控问题再一次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对于医护人员感染的防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对于医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并进一步完善。以兰...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流行给全球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生物安全防控问题再一次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对于医护人员感染的防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对于医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并进一步完善。以兰州大学医学部为例,在总结了高校开展工作的现状与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针对尚存的问题和新冠疫情下的新要求,从教育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三方面对医学生物安全教育与实验室管理进行再思考,提出建议与实施方案,期望在不断的改进下,使我国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务人才的初期,在生物安全防控的教育与管理方面更上一层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生物安全教育 实验室管理
下载PDF
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的研发进展
13
作者 贺春波 王丹 +3 位作者 杨淑佳 周开文 邓怡平 董守良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76-2180,共5页
阿片类镇痛药是目前已知疗效最好的镇痛药,然而其便秘、耐受和成瘾等毒副作用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随着对阿片受体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认知和药物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者们近年来尝试了许多有前景、不同于传统的改造吗啡骨架结构的... 阿片类镇痛药是目前已知疗效最好的镇痛药,然而其便秘、耐受和成瘾等毒副作用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随着对阿片受体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认知和药物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者们近年来尝试了许多有前景、不同于传统的改造吗啡骨架结构的全新方法,致力于开发低毒高效的阿片类镇痛药。本文聚焦于目前比较主流的偏向性激动、“一药多靶”和外周激动3种新型研发策略,介绍了各个策略实现镇痛活性与不良反应相对分离的基本原理,并结合相应代表性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其中,近期获批上市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奥赛利定和泰吉利定都是偏向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Cebranopadol是典型的“一药多靶”镇痛药,NFEPP是外周阿片受体激动剂的代表性药物。上述几种研发策略相辅相成,为阿片类镇痛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镇痛药 偏向性激动剂 一药多靶 外周激动剂 新药研发
下载PDF
荷叶水提物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毛毛 黄鑫源 +7 位作者 梁乾坤 李云霞 剡媛 田志峰 邱小青 张晓文 宋清 李红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荷叶水提物的减肥降脂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离体脂肪组织灌流实验观察荷叶水提物对正常SD大鼠离体脂肪组织游离脂肪酸(FFA)释放的影响;利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建立实验性肥胖大鼠模型,探讨荷叶水提物给药4周后,大鼠体重和血脂... 目的:探讨荷叶水提物的减肥降脂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离体脂肪组织灌流实验观察荷叶水提物对正常SD大鼠离体脂肪组织游离脂肪酸(FFA)释放的影响;利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建立实验性肥胖大鼠模型,探讨荷叶水提物给药4周后,大鼠体重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并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瘦素(leptin)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离体实验发现荷叶水提物可明显促进离体脂肪组织FFA的释放。在体实验发现中剂量荷叶(60 mg/kg)与奥利斯他相似,可使实验性肥胖大鼠体重、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使脂肪组织PPAR-γ和瘦素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荷叶水提物可通过改善大鼠脂肪组织PPAR-γ和leptin的表达,促进脂肪的动员和分解,降低肥胖大鼠体重和血脂水平,有望研发为减肥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水提物 大鼠 肥胖 PPAR-Γ 瘦素
下载PDF
自噬在As2O3诱导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彩丽 陈静 +5 位作者 王蓓 王菲菲 田宝莹 谢蓓 范临兰 魏虎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9-724,共6页
目的研究自噬在As2O3诱导的Raji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透射电镜和MDC荧光染色观察细胞自噬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及FITC-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LC3-Ⅰ/Ⅱ表达及转换... 目的研究自噬在As2O3诱导的Raji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透射电镜和MDC荧光染色观察细胞自噬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及FITC-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LC3-Ⅰ/Ⅱ表达及转换;RT-PCR检测细胞bcl-2 mRNA和p5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s2O3明显抑制Raji细胞增殖,诱导其细胞周期G2/M阻滞和凋亡,抑制bcl-2基因和增强p53基因表达。同时,As2O3可同步诱发Raji细胞的自噬活性。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As2O3诱导的自噬活性,上调bcl-2基因和下调p53基因表达,抑制As2O3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降低Raji细胞对As2O3的敏感性。而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的作用则与3-MA的效应正好相反。结论细胞凋亡和自噬性细胞死亡共存于As2O3诱导的Raji淋巴瘤细胞死亡中,Bcl-2和p53可能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三氧化二砷 RAJI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p53
下载PDF
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化合物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范临兰 魏虎来 +2 位作者 窦伟 刘伟生 张慧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观察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化合物(mimics of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m)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人白血病K562细胞为靶细胞,四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P... 目的观察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化合物(mimics of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m)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人白血病K562细胞为靶细胞,四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PI双标记和细胞形态学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bcl-2和bax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测定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细胞色素C(Cyt C)释放和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0.5~10mg·mL-1MnSODm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P〈0.01),Annexin V/PI染色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bcl-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bax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线粒体Δψm降低,Cyt C释放增多,Caspase-3活性增强。结论MnSODm调控Bax/Bcl-2表达,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SOD模拟化合物 K562细胞 凋亡 Bcl-2 BAX 膜电位 细胞色素C CASPASE-3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少毛北前胡中6种香豆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二林 刘小花 +3 位作者 李文 封士兰 胡芳弟 宋平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27-1231,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少毛北前胡中6种香豆素(香柑内酯、蝉翼素、丝立尼亭、顺-3′,4′-二千里光酰基-3′,4′-二氢邪蒿内酯、白花前胡丁素和白花前胡素E)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色谱柱为Lot Validation-C18(150mm×4.6mm,5μm)柱;流动... 建立了同时测定少毛北前胡中6种香豆素(香柑内酯、蝉翼素、丝立尼亭、顺-3′,4′-二千里光酰基-3′,4′-二氢邪蒿内酯、白花前胡丁素和白花前胡素E)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色谱柱为Lot Validation-C18(150mm×4.6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323nm;柱温30℃。6种香豆素在一定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2-0.9999;精密度RSD均低于3.95%;平均回收率为93.0%-98.6%。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并对其中一种香豆素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质谱等光谱分析方法确认了此化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毛北前胡 香豆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结构
下载PDF
红芪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惠和平 封士兰 +2 位作者 胡芳弟 崔方 吴玉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056-4057,共2页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3(HPS-3)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在体外化学模拟条件下,研究HPS-3对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DPPH和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作用。[结果]HPS-3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在0.05~5.00mg/ml浓度范围内,对O2-....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3(HPS-3)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在体外化学模拟条件下,研究HPS-3对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DPPH和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作用。[结果]HPS-3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在0.05~5.00mg/ml浓度范围内,对O2-.、H2O2、.OH及DPP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5.92%、59.32%、53.69%和87.66%,且呈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结论]红芪多糖在体外有直接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多糖 抗氧化
下载PDF
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温玉婷 刘伟 +3 位作者 杨爱军 王晨昱 李敏 王金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12-1815,共4页
目的检测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1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IL-17、STAT3蛋白的表达,并应用CD34标记微血管计算MVD。结果... 目的检测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1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IL-17、STAT3蛋白的表达,并应用CD34标记微血管计算MVD。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7主要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胞浆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P<0.01);IL-1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P<0.05)。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P<0.01),且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MVD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1,P=0.015)。结论 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IL-17 STAT3
下载PDF
siRNA逆转白血病K562/ADM细胞对抗癌药物耐受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祁萍 安娴 +1 位作者 高丽萍 魏虎来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648-651,共4页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 RNA,siRNA)对多药耐药细胞K562/ADM耐药性的逆转效应。方法:以K562/ADM细胞为靶细胞,针对mdr1基因mRNA不同靶点设计合成4对siRNA分子,脂质体介导转染K562/ADM细胞,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dr...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 RNA,siRNA)对多药耐药细胞K562/ADM耐药性的逆转效应。方法:以K562/ADM细胞为靶细胞,针对mdr1基因mRNA不同靶点设计合成4对siRNA分子,脂质体介导转染K562/ADM细胞,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dr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测定P-糖蛋白(P-gp)表达;MTT比色法检测K562/ADM细胞对多柔比星(ADM)、柔红霉素(DNR)和依托泊苷(Vp-16)的敏感性。结果:选择mdr1mRNA的4个靶点设计合成的siRNA中,针对333靶点的siRNA(simdr1/333)对mdr1基因的表达具有较好的沉默效果,RT-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mdr1 mRNA表达分别降低69%和63%;FCM检测P-gp的表达强度(MFI)降低约50%。si-mdr1/333可提高K562/ADM细胞对ADM、DNR和Vp-16的敏感性,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3.45、1.70和2.91倍。结论:siRNA能特异性地阻抑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K562/ADM细胞mdr1基因的表达,逆转其对抗癌药物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小分子干扰 基因 mdr1 基因沉默 抗药性 肿瘤 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