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院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学校学习倦怠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李丽丽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医学院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学校学习倦怠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医学院大一、大二学生203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020年1月—2020年6月调查的103... 目的探讨与分析医学院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学校学习倦怠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医学院大一、大二学生203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020年1月—2020年6月调查的1035名学生作为线上学习组,2020年7月~2020年12月调查的1000名学生作为线下学习组。所有学生学习时间持续为3个月,调查线下学习组与线上学习组学习后的学习倦怠率与学习倦怠评分,基础医学理论与操作考核评分,人文关怀能力评分与职业认同感评分,分析医学院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学校学习倦怠评分与学习能力相关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教学后,线下学习组的学习倦怠率低于线上学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下学习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等维度学习倦怠评分都明显低于线上学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线下学习组基础医学理论与操作考核评分明显高于线上学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线下学习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与职业认同感评分都明显高于线上学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35名学生中,Pearson分析显示学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评分与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人文关怀能力、职业认同感评分等存在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线下学校学习,医学院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可使得学习倦怠率增加,使得综合素质、人文关怀能力与职业认同感下降,要积极进行线上教学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下学校学习 医学院学生 线上学习 学习倦怠 人文关怀能力 职业认同感 相关性
下载PDF
石甘散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模型幼鼠脑损伤保护作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丽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石甘散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模型幼鼠脑损伤保护作用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健康Wistar幼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石甘散组和联合组共五组,每组各12只。给予对照组幼鼠连续28天腹腔注射1 ml 0... 目的探讨石甘散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模型幼鼠脑损伤保护作用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健康Wistar幼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石甘散组和联合组共五组,每组各12只。给予对照组幼鼠连续28天腹腔注射1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其余四组幼鼠连续28天腹腔注射1 ml 2 mg/ml戊四氮溶液。建模成功后,给予对照组和模型组幼鼠每日2次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给予丙戊酸钠组幼鼠每日1次200 mg/kg丙戊酸钠灌胃,给予石甘散组幼鼠每日1次1 g/kg石甘散溶液灌胃,给予联合组幼鼠每日1次200 mg/kg丙戊酸钠灌胃和1次1 g/kg石甘散溶液灌胃,所有幼鼠均连续灌胃治疗28天。治疗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随后处死幼鼠并提取海马组织血液,分别采用TUNEL法和JC-1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和神经元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果(1)对照组幼鼠1-5天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短于其余四组(P<0.01);丙戊酸钠组、石甘散组和联合组幼鼠1-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短于模型组;联合组幼鼠1-5天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短于丙戊酸钠组和石甘散组(P<0.01)。(2)五组幼鼠平台穿越次数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幼鼠穿越次数最多,其次为联合组,模型组幼鼠穿越次数最少(P<0.01)。(3)五组幼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比例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比例最低,其次为联合组,模型组最高(P<0.01)。(4)五组幼鼠海马组织神经元Δψm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Δψm最高,其次为联合组,模型组最低(P<0.01)。(5)五组幼鼠血清NSE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NSE水平最低,其次为联合组,模型组最高(P<0.01)。(6)丙戊酸钠组和石甘散组幼鼠1-5天的逃避潜伏期、平台穿越次数、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比例、海马组织神经元Δψm以及血清NSE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石甘散联合丙戊酸钠能够有效改善癫痫幼鼠认知功能,阻断线粒体异常电位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减轻脑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石甘散 丙戊酸钠 脑损伤 认知功能 MORRIS水迷宫 神经元凋亡 线粒体跨膜电位 NSE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总IgE、富亮氨酸α-2糖蛋白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预后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门玉婷 杨可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3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探究川崎病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Immunoglobulin,IgE)、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α-2 Glycoprotein-1,LRG1)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及预后相关性,并就川崎病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开展分析。方法选择2020... 目的探究川崎病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Immunoglobulin,IgE)、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α-2 Glycoprotein-1,LRG1)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及预后相关性,并就川崎病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开展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儿童医院确诊为川崎病的12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切面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检测结果分为冠脉病变组(n=60)和无冠脉病变组(n=67)两组。比较两组患儿IgE、LRG1水平差异,对入组患者开展积极的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入组患儿IgE、LRG1水平变化,最后分析导致川崎病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冠脉病变组患儿血清IgE、LRG1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冠脉病变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入组川崎病患儿的血清IgE、LRG1水平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CRP水平过高、IgE水平过高和LRG1水平过高是导致川崎病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伤几率较高,患儿血清IgE、LRG1水平会出现异常升高;发热持续时间、CRP水平过高、IgE水平过高和LRG1水平过高是导致川崎病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出现上述危险因素的川崎病患儿,建议加强干预,以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优质护理项目“哮喘之家”对哮喘患儿院外随访干预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惠敏 陈芹 王冠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项目“哮喘之家”对哮喘患儿院外随访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就诊的1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后进入“哮喘...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项目“哮喘之家”对哮喘患儿院外随访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就诊的1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后进入“哮喘之家”管理,推广“机会窗”控制法、家访排查致喘因素、个体化呼吸功能锻炼和关注高发期预防。比较两组出院时和出院1年后哮喘认知程度、操作技术、服药依从性和哮喘发作次数,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CACT)和哮喘患儿生活质量问卷(PAQLQ)评分。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年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CACT得分、PAQLQ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知识技能得分与医疗效果得分(CACT得分、PAQLQ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999、0.554和0.815,均P<0.01);CACT总分与PAQLQ总分亦呈正相关关系(r=0.713,P<0.01)。结论:优质护理项目“哮喘之家”能提高“机会窗”的认知程度,方便及时用药,改善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之家 儿童哮喘 院外随访 干预 哮喘机会窗
下载PDF
护士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与其对儿童内心体验的影响
5
作者 王冠南 何惠敏 +1 位作者 陈芹 陆虹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调查护士的儿童期虐待情况以及护士对儿童内心体验的现状,并分析二者的关系,为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融洽护患关系,科学、有效管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量表和对儿童的内心体验问卷,对宿州市立医院的469名护士进行调查。... 目的调查护士的儿童期虐待情况以及护士对儿童内心体验的现状,并分析二者的关系,为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融洽护患关系,科学、有效管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量表和对儿童的内心体验问卷,对宿州市立医院的46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各科护士儿童期虐待条目总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88,P=0.362),各科护士对儿童的内心体验条目总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24,P=0.001),护士对儿童的内心体验总分与护士儿童期虐待总分相关因子为-0.213(P﹤0.01),其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和工作中对儿童内心体验有显著相关性(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资料中科室显著影响对儿童的内心体验(P=0.009);在控制一般资料后,儿童期虐待经历可以独立解释对儿童内心体验5.9%的变异(△R^2值=0.059,P﹤0.01)。结论护士对儿童的内心体验受工作科室和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影响,儿科护士对儿童的内心体验较差;儿童期虐待量表得分越高,对儿童的内心体验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儿童期虐待 内心体验 儿童期虐待量表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热患儿体表温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冠南 王玲 何惠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2期2609-2612,共4页
目的探讨发热患儿体表温度的分布规律并绘制体表温度分布图。方法选取80例自然发热热程(排除降温等医疗护理操作)中的患儿,应用FLIR红外热像仪E8对患儿进行检测,将收集到的红外热像图经tools+软件处理,应用软件等温线的功能,对体表的温... 目的探讨发热患儿体表温度的分布规律并绘制体表温度分布图。方法选取80例自然发热热程(排除降温等医疗护理操作)中的患儿,应用FLIR红外热像仪E8对患儿进行检测,将收集到的红外热像图经tools+软件处理,应用软件等温线的功能,对体表的温度分区进行估计,确定大致分区;再按照分区采集所有红外热像图上对应区域的温度值(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输入EXCEL表,应用SPSS16.0进行t检验,验证分区。分析各温区的温差(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温度的情况,分析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各温区平均温度的影响。结果将患儿体表按前后分为32个区,分部位各温区之间差异显著;足趾和足背温差最大,脐区、脐周温差最小。体表温度从高到低分为三组,高温组:眼区、颈区、上腹区、脐区、下腹区、腹股沟区、腹外侧区、肋外侧区;低温组:颊区、臂桡侧区、臂外侧区、手掌区、手指区、手背区、膝上区、膝区、膝下区、踝上区、大腿外侧区、小腿外侧区、足背区、足趾区、耳区为低温区;其余温区为中温区。不同性别、年龄发热患儿皮温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热患儿体温分布具有共性,温度分区划分合理,性别、年龄对发热患儿皮温无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患儿体温变化、体表热交换、各部位供血情况提供了依据,为监测体温、调节体温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发热 患儿 皮肤温度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图像和热程的降温与舒适度研究
7
作者 王冠南 何惠敏 +2 位作者 罗娇 张果 申刘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0期2452-2456,共5页
目的研究热水擦浴与热水泡足两种操作对发热患儿体表皮肤温度及体温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发热患儿,按体温热程分为体温上升期和体温下降期,按日期分为泡足组(45例)和擦浴组(20例)。在操作前后3次重复测量腋温、肛温和皮温(FLIR... 目的研究热水擦浴与热水泡足两种操作对发热患儿体表皮肤温度及体温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发热患儿,按体温热程分为体温上升期和体温下降期,按日期分为泡足组(45例)和擦浴组(20例)。在操作前后3次重复测量腋温、肛温和皮温(FLIR红外热像仪摄图采温),同时利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价操作前、中、后的舒适度。结果在上升期,热水泡足短时间内使腋温升高、皮温升高;在下降期,使各温下降曲线更平缓。热水擦浴则相反,两者差异只有上升期的面温有统计学意义(P=0.019)。操作有效时间内,舒适度上升期热水泡足组最高,下降期热水擦浴组其次,上升期热水擦浴组最低。结论发热时物理方法对降温无临床意义,对皮温和舒适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皮肤温度 红外热成像技术 热水泡足 热水擦浴
下载PDF
发热患儿病程一览表的设计与应用
8
作者 王冠南 何惠敏 王玲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发热患儿病程一览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病例书写规范》和儿科专科特点,以及感染性疾病专病特点,总结经验,改进现在即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相互对照的记录方式,使两者合二为一,更好的体现治疗护理措施与体温等...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发热患儿病程一览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病例书写规范》和儿科专科特点,以及感染性疾病专病特点,总结经验,改进现在即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相互对照的记录方式,使两者合二为一,更好的体现治疗护理措施与体温等病情变化之间的联系,使因与果在时间的轴线上展示逻辑性,病情发展动态可视,观察记录全面整齐。结果病历记录情况得到改善,按院病历评分细则进行打分,使用后的一季度与使用前一季度评分有显著差异(t=-17.178,P<0.01),相关人员使用感受较佳并建议推广。结论本设计科学简洁,省时实用,促进护患关系融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士工作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患儿 病程一览表 设计 应用
下载PDF
门诊发热患儿家属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冠南 何惠敏 王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23期2966-2971,共6页
目的 探讨门诊发热患儿家属的焦虑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于2016年3—8月在宿州市市立医院儿科进行,在门诊患儿中随机选取305例发热患儿,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量表(STAI)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可能引起家属焦虑的因子进行多因... 目的 探讨门诊发热患儿家属的焦虑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于2016年3—8月在宿州市市立医院儿科进行,在门诊患儿中随机选取305例发热患儿,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量表(STAI)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可能引起家属焦虑的因子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发热患儿家属的状态焦虑(S-AI)得分男性为(51.19±7.73)分,女性为(56.46±9.02)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207、22.388;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家属文化程度、与患儿关系、看护时长是门诊发热患儿家属焦虑的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7.880、8.327、2.76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患儿为独生是家属状态焦虑得分升高的正性相关因素(β=4.709,P<0.01);患儿处于1~3岁是家属特质焦虑得分升高的独立危险因子(β=3.725,P<0.01).结论 发热患儿家属焦虑水平较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缓解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部 医院 发热 焦虑 患儿 家属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