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7例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面部变化的软组织三维研究
1
作者 王占礼 韩爽 +2 位作者 魏小娇 耿荣光 张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4-166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正畸治疗后面部软组织变化差异。方法选取137例18~30岁女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其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下颌平面角(FH-MP)角度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在矫治前(T0)以及矫... 目的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正畸治疗后面部软组织变化差异。方法选取137例18~30岁女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其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下颌平面角(FH-MP)角度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在矫治前(T0)以及矫治中第6个月(T1)、治疗后(T2)采用EinScan Pro 2X 2020手持高精度三维扫描仪捕捉患者面部软组织图像。使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Wrap 2021对患者面像进行重叠,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组内及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前后,高角组面部整体变化量平均为(-3.25±0.22)mm,均角组平均为(-3.28±0.30)mm,低角组平均为(-3.69±0.36)mm,低角组相较于另外两组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患者的下颌角区、颞区下降最多,分别为(-2.78±0.18)mm、(-2.27±0.35)mm,相较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分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患者面部整体及各面部分区均发生一定负向变化,但低角组在下颌角区、颞肌区较其他两组塌陷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面部美学 三维 Ⅱ类错牙合 垂直骨面型 软组织 成年女性
下载PDF
个性化咬合诱导矫治器在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畸形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耿荣光 韩爽 王占礼 《安徽医学》 2024年第4期420-426,共7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咬合诱导矫治器治疗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治疗组分为个性化咬合诱导矫治器组(罗慕组)和传统功能矫正器组(T... 目的探讨个性化咬合诱导矫治器治疗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治疗组分为个性化咬合诱导矫治器组(罗慕组)和传统功能矫正器组(TB组),每组各30例。收集同期30例安氏Ⅱ类1分类但未参与早期矫治的儿童为对照组,随访观察。应用逆向工程软件(Mimics Research 21.0)、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3组患者治疗(观察)前和治疗(观察)12个月后的下颌骨、上下牙弓及头颅侧位片中各项指标。结果罗慕组治疗12个月后较治疗前,下颌升支高度(Co-Go)、下颌基骨长度(Go-Po)、上牙弓宽度(UR6-UL6)、下牙弓宽度(LR6-LL6)、下齿槽座角(SNB)增加,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覆合、覆盖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组治疗12个月后较治疗前,Co-Go、Go-Po、UR6-UL6、SNB、下颌平面角(FMA)、下颌角(Ar-Go-Me)、下颌中切牙倾斜度(L1-NB)增加,ANB、U1-NA、覆合、覆盖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LR6-LL6、FMA、L1-NB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罗慕组主观性评分高于TB组(P<0.05)。结论个性化咬合诱导矫治器可以矫治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畸形,同时有改善下牙弓宽度,控制下颌平面角和前牙唇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矫治 咬合诱导矫治器 Twin-block矫正器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伴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安琪 韩爽 笪海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在矫治错(牙合)畸形伴牙周病过程中对患者牙周状况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正畸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隐形矫治组)和对照组(固定矫治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在矫治错(牙合)畸形伴牙周病过程中对患者牙周状况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正畸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隐形矫治组)和对照组(固定矫治组)。比较两组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bleeding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及龈沟液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浓度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矫治后第1、3、6、9个月,GI、PLI、PD、SBI、IL-1β、TNF-α均高于矫治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不同矫治阶段各牙周指标及相关炎性因子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矫正后第1个月TNF-α浓度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形矫治器更有利于轻中度错[牙合]畸形伴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组织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病 错[牙合]畸形 牙周健康状况 固定矫治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一种移动化学反应界面的实验装置(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文魁 白家明 +1 位作者 李仁志 曹成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949-953,共5页
描述了一种移动化学反应界面的实验装置.这一装置备有二台恒流泵用于连续性地驱动阴极液和阳极液,备有二根连接于计录仪的电极用于测定反应管两端的电压.用0.005mol·L-1CoCl_2和0.01mol·L-1NaOH(同时含有0.1mol·L... 描述了一种移动化学反应界面的实验装置.这一装置备有二台恒流泵用于连续性地驱动阴极液和阳极液,备有二根连接于计录仪的电极用于测定反应管两端的电压.用0.005mol·L-1CoCl_2和0.01mol·L-1NaOH(同时含有0.1mol·L-1背景电解质KCl)形成的移动化学反应界面实验了这一装置.结果表明:(1)能很好地避免电解时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2)在单根凝胶柱上可进行多次移动化学反应界面实验;(3)不论是在实验进行中还是在实验后都能很方便地测定沉淀区带的长度;(4)能节省大量的阴极液和阳极液;(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电迁移 电泳 移动化学反应 界面 实验装置
下载PDF
隐形矫正联合种植修复治疗错[牙合]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南茜 韩爽 +2 位作者 唐庭 钱碧璇 安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隐形矫正和传统固定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在前牙美学区应用中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种... 目的:探讨数字化隐形矫正和传统固定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在前牙美学区应用中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种植修复治疗,对照组为传统固定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矫正时间、牙根平行度、龈沟出血指数及红白美学分值差异。结果:矫正结束后,实验组矫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牙根平行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矫治中不同时间点龈沟出血指数(SBI)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I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联合种植修复治疗后,实验组红白美学分值中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唇侧龈缘曲线、牙冠形态及牙冠外形轮廓五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隐形矫正联合种植修复能够正确引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从而缩短正畸疗程,提高种植手术安全性,患者可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及更加完美的咬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种植修复 联合治疗 牙列缺损 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