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仁寿石佛湾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1
作者 张亮 李瑞瑶 +5 位作者 胡盛 李杰 黄桥 李鑫 邓宏亚(摄影/绘图) 邓可人(绘图)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6,共10页
四川省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石佛湾摩崖造像现存13龛,造像组合包括三佛、七佛、五十三佛、一弟子二胁侍、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可辨题材有弥勒、僧伽、三世佛、过去七佛、五十三佛、一佛五十二菩萨等瑞像。根据造像题材及风格... 四川省仁寿县方家镇哨楼村石佛湾摩崖造像现存13龛,造像组合包括三佛、七佛、五十三佛、一弟子二胁侍、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可辨题材有弥勒、僧伽、三世佛、过去七佛、五十三佛、一佛五十二菩萨等瑞像。根据造像题材及风格,可推断石佛湾摩崖造像开凿于8世纪晚期至9世纪上半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寿县 石佛湾 摩崖造像 中晚唐
下载PDF
嘉陵江流域石窟寺的破坏因素及保护措施
2
作者 张燕 《莲池周刊》 2024年第17期0019-0021,共3页
嘉陵江流域,东汉时留下了这个地区最早的一 批石窟寺,唐宋时期石窟寺数量及艺术水平达到巅 峰,元明清时期有所衰落。据笔者初步调查统计,整 个嘉陵江流域石窟点共计约1000处,其中道教石窟 点约100处;具有数量众多、题材丰富、造像精美、... 嘉陵江流域,东汉时留下了这个地区最早的一 批石窟寺,唐宋时期石窟寺数量及艺术水平达到巅 峰,元明清时期有所衰落。据笔者初步调查统计,整 个嘉陵江流域石窟点共计约1000处,其中道教石窟 点约100处;具有数量众多、题材丰富、造像精美、保 存较好等特点,是我国石窟寺,尤其是晚期石窟寺的 代表。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坛罐山遗址2020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苇 洪小茹(执笔/摄影) +7 位作者 余官玥(执笔/摄影) 李佳俪(执笔/摄影) 仪明洁 任瑞波 杨宇春 杨宇 弋双文 赵建(绘画)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6,26,共14页
坛罐山遗址位于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岷江支流东醴泉河南岸,2020年3月至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面积600平方米,出土及采集石制品246件。石制品大多以砾石为原料,岩性以石英砂岩为主。石制品类型包括石... 坛罐山遗址位于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岷江支流东醴泉河南岸,2020年3月至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面积600平方米,出土及采集石制品246件。石制品大多以砾石为原料,岩性以石英砂岩为主。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断片/碎屑及石锤、石砧、砍砸器、刮削器、凹缺刮器、重型刮削器、锯齿刃器、使用砾石等工具,共有3组可拼合标本。工具多以砾石或断块为毛坯,采用锤击法加工,多见单边、单向修理,整体上属于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坛罐山遗址为成都平原首次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将四川盆地古人类活动推进至中更新世中期,为讨论这一区域古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坛罐山遗址 旧石器时代 砾石石器工业
原文传递
四川仁寿大化石院寺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4
作者 白彬 王哲石 +5 位作者 李佳鑫 李杰 邓宏亚 张亮(摄影) 胡盛(绘图) 邓宏亚(摄影)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81,F0002,F0003,共20页
石院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劳动村十组的一处山坳中,名郭家沟,南距县城7公里(图一)。此处地势较高,三面环山,南山名青龙嘴,北山名白虎嘴,地形整体呈U形。山上植被茂密,作物以玉米、果树为主。造像刻于两个石包上,1号... 石院寺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劳动村十组的一处山坳中,名郭家沟,南距县城7公里(图一)。此处地势较高,三面环山,南山名青龙嘴,北山名白虎嘴,地形整体呈U形。山上植被茂密,作物以玉米、果树为主。造像刻于两个石包上,1号石包平面呈四边形,大致为南北向;2号石包位于1号石包西南方向约300米,为东西向。2010年,石院寺摩崖造像被列为眉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该造像点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编号19座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造像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调查简报 文物保护单位 郭家沟 四川省眉山市 仁寿县
原文传递
电容去离子技术在纸张脱酸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成达 黄桥 秦颍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3,共5页
酸化纸张湿润后,纸张中的游离酸与水就形成了电解质溶液,游离出不同类型的酸根离子(或带电粒子)。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这些带电粒子可能被纸张纤维吸附着。实验表明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酸化纸张中游离的SO42-、NO3-、Cl-、CO32-等... 酸化纸张湿润后,纸张中的游离酸与水就形成了电解质溶液,游离出不同类型的酸根离子(或带电粒子)。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这些带电粒子可能被纸张纤维吸附着。实验表明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酸化纸张中游离的SO42-、NO3-、Cl-、CO32-等酸根离子会脱离纸张向阳极移动,最终被具有导电和吸附性能的极板所吸附,从而实现酸化纸张脱酸的目的。通过检测电吸附试验前后纸张的机械强度、色度、离子浓度的变化,发现电吸附技术能从根本上将酸根离子从纸张中清除,且不改变纸张色度、机械强度。通过检测不同时间和电压下的纸张脱酸pH值,发现仅仅需要一分钟即可达到脱酸要求,大大降低脱酸时间,既保留了传统水溶液脱酸简便可靠、绿色安全、成本低的优点,又能克服较长时间的湿态可能导致的纸张变形、膨胀及工作效率低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张酸化 脱酸 电吸附 酸根离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