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0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NVI-met的福州大学校区冬季热环境模拟与热舒适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庄莉娟 蔡芫镔 祁娟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6期44-52,共9页
选取福州大学校园教学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典型冬季日背景,运用三维非静力微气候模型ENVI-met,分析模拟校园热环境的差异变化及其热舒适度响应。结合实地勘测,对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ENVI-met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室外热环境,准确预... 选取福州大学校园教学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典型冬季日背景,运用三维非静力微气候模型ENVI-met,分析模拟校园热环境的差异变化及其热舒适度响应。结合实地勘测,对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ENVI-met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室外热环境,准确预测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趋势。混凝土路面、灰色地砖路面行人高度的日平均气温分别比草地高出0.1℃和0.3℃,逐时最大温差分别为0.68℃和0.65℃。建筑物阴影和树阴可降低行人高度的气温1.1—1.9℃;同一组团在有无遮阴的条件下,平均辐射温度(T_(mrt))相差最大可达30℃;树木附近和建筑物组团内部生理等效温度(PET)值较小,比硬质路面低2—3个等级。无植被方案下,高温低湿区范围有所扩张,在垂直方向上的增温效应可伸展至10.5 m;风速最大增幅可达1.23 m·s^(-1),平均辐射温度较高区域的面积增加了69.25%;热舒适区和热不适区面积分别增加了19.78%和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ENVI-met 模型模拟 热舒适度
下载PDF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福州大学构建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全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初探 被引量:9
2
作者 许章华 税伟 罗敏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第9期43-49,共7页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由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而来。本文通过分析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福州大学,提出构建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全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并围绕其...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由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而来。本文通过分析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福州大学,提出构建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全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并围绕其必要性与具体措施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福州大学 人才培养机制
下载PDF
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调查——以福州大学城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董哲仁 李凡 +3 位作者 刘颖 吕静仪 林亨鸣 阳富强 《中国应急救援》 2018年第1期57-59,共3页
火灾是威胁公众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人才资源,其消防安全意识对整个消防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以问卷调查形式对福州地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进行系统调查,通过结果分析讨论大学生对消防安全意识认识程度的问题... 火灾是威胁公众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人才资源,其消防安全意识对整个消防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以问卷调查形式对福州地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进行系统调查,通过结果分析讨论大学生对消防安全意识认识程度的问题。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缺乏、意识薄弱;加强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和自救教育,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实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消防安全意识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创新能力培养角度下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定量评价——以福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段在鹏 黄月铃 黄婷 《海峡科学》 2018年第3期71-74,共4页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目标之一,该文从课程体系角度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首先基于思想、理论和技术等角度构建课程评价体系,然后考虑课程客观特性和授课教师主观性等因素,综合建立课程重要度模型;最后基于课程重要度模...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目标之一,该文从课程体系角度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首先基于思想、理论和技术等角度构建课程评价体系,然后考虑课程客观特性和授课教师主观性等因素,综合建立课程重要度模型;最后基于课程重要度模型,对AHP判断矩阵构造方法进行适度改进。该文将改进的AHP方法应用于福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评价,评价结果符合预期,该评价模型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 研究生教育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高校被城市道路隔离导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福州大学新校区为例
5
作者 刘智才 《福建建筑》 2009年第2期40-43,共4页
随着大学城建设热潮的出现,高校教学区与生活区被城市道路隔离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两个分区之间交通联系不当可能会导致城市交通和环境等诸多的问题。本文以福州大学城福大新区为例,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分离导致的问... 随着大学城建设热潮的出现,高校教学区与生活区被城市道路隔离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两个分区之间交通联系不当可能会导致城市交通和环境等诸多的问题。本文以福州大学城福大新区为例,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分离导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 环境 对策
下载PDF
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以福州大学城为例
6
作者 翁静雯 阳富强 《安全》 2017年第7期57-60,共4页
本文选取福州大学城学生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现状,概括了目前校园安全文化研究的热点,主要从防盗、用电、交通等角度进行分析,针对相关人员和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提出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福州 大学生 安全意识 问卷调查 解决措施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下福州市的热环境变迁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琳 徐涵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36-1344,共9页
福建省是国务院提出建设实施的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州作为福建省省会,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福州在发展过程中由非"火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新三大"火炉"之首的现象,利用遥感技... 福建省是国务院提出建设实施的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州作为福建省省会,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福州在发展过程中由非"火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新三大"火炉"之首的现象,利用遥感技术反演和提取地表温度及其他城市生态参数,分析它们在1989—2013年间的变化以及"火炉"形成的原因和驱动力.研究发现,在24年间福州的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加剧,反映此变化的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从0.29上升到0.53.热场剖面和时空变化分析显示,城市热场的空间结构很大程度上被土地覆盖类型的空间格局所左右.总的看来,城市不透水面面积增大,斑块集聚,植被和水体面积减少且斑块趋于破碎,加上城市通风廊道受阻,导致了福州逐渐演化成为"火炉"城市.该研究为现代城市缓解热岛效应,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城市热环境 不透水面 遥感 福州市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环境资源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1
8
作者 施益强 陈崇成 陈玲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2年第4期7-13,共7页
介绍了遥感技术在环境资源中应用的优越性和范围 ,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遥感技术在环境资源中应用的进展情况 ,最后对未来环境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遥感技术 环境资源 进展 展望
下载PDF
利用Landsat ETM+影像研究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黄荣峰 徐涵秋 《遥感信息》 CSCD 2005年第5期36-39,共4页
如何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将对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利用Landsat ETM+影像的热红外波段,研究城市热岛的分布规律,同时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 如何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将对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利用Landsat ETM+影像的热红外波段,研究城市热岛的分布规律,同时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关系,以揭示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卫星影像上,城市建成区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相关性较为显著,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可见光波段、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分析,获取城市建成区上的热环境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城市热岛 热红外波段 土地利用/覆盖
下载PDF
西北内陆平原水资源开发引起的区域水文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范锡朋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15-426,共12页
内陆平原水资源主要的赋存形式是河流-含水层系统。无论是开发利用河水,还是开采地下水,都将引起区域性的水文效应——地下水位大幅度波动、泉水衰竭和水质恶化。在水资源开发条件下,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之间的水源分配是彼长此消的,防... 内陆平原水资源主要的赋存形式是河流-含水层系统。无论是开发利用河水,还是开采地下水,都将引起区域性的水文效应——地下水位大幅度波动、泉水衰竭和水质恶化。在水资源开发条件下,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之间的水源分配是彼长此消的,防止生态环境退化的要义在于:从宏观上合理配置水源,并可靠地预测其可能引起的区域水文效应,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开发 水文效应 环境
下载PDF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州地区高校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永斌 陈凤兰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9-44,69,共7页
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福州地区四所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在实证的基础上,分析社会因素如家庭、高校、政府、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因素如性别、学习情况、社会工作经... 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福州地区四所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在实证的基础上,分析社会因素如家庭、高校、政府、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因素如性别、学习情况、社会工作经历、贫困类别对其构建社会支持网的影响,并对未来走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促进措施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明华 王晖强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71-74,共4页
随着资源的日趋枯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应运而生,从而促进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立与发展。针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促进就业措施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 就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大学生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培育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永斌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24-129,共6页
通过对福州地区高校学生环境行为的问卷调查,基于综合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大学生个体特征中,与男生相比,女生表现出更具有保护环境的行为,环境态度、环境价值观组成中的环境意识,参加环保社团活动和在外... 通过对福州地区高校学生环境行为的问卷调查,基于综合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大学生个体特征中,与男生相比,女生表现出更具有保护环境的行为,环境态度、环境价值观组成中的环境意识,参加环保社团活动和在外部压力下形成的情境与大学生环境行为成正相关。基于此,提出从重视学生环保社团建设、把环境教育嵌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创造有利于实施环境行为的"情境"等方面以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环境行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环境行为 培育
下载PDF
生态足迹在建设环境友好城市中的应用——以福州为例
14
作者 许肃 刘建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21-625,共5页
为评价福州建设环境友好城市的情况,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法,对福州市2001~2006年居民消费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分别从2001年的0.8269hm2、0.4268hm2增加到2006年的1.1358hm2、0.7710hm2;环境压力相... 为评价福州建设环境友好城市的情况,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法,对福州市2001~2006年居民消费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分别从2001年的0.8269hm2、0.4268hm2增加到2006年的1.1358hm2、0.7710hm2;环境压力相应地从2.0667增加到3.1135。其中生态赤字和环境压力年均增长率分别约为13%和9%;环境压力伴随着GDP的增长而增加,单一的GDP指标不适合作为评价环境友好城市建设的要求。文章从土地、资源、消费和评价体系方面提出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环境友好城市 环境压力 福州市
下载PDF
环境教育应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校选课“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5
作者 伊武军 《海峡高教论坛》 2000年第6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环境教育 大学生 素质教育 可持续发展
全文增补中
福州三坊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爱民 陈生东 胡忠志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7-10,共4页
探讨了复杂环境下城区开挖的环境保护问题,针对位于福州古建筑保护区的三坊基坑,对开挖引起的文物建筑及道路的沉降、建筑物墙体的开裂进行了详细分析。监测数据表明,基坑开挖使周围建筑物和道路产生较大的沉降速率和沉降量。实践证明,... 探讨了复杂环境下城区开挖的环境保护问题,针对位于福州古建筑保护区的三坊基坑,对开挖引起的文物建筑及道路的沉降、建筑物墙体的开裂进行了详细分析。监测数据表明,基坑开挖使周围建筑物和道路产生较大的沉降速率和沉降量。实践证明,带冠梁的钻孔灌注桩排桩与水泥搅拌桩联合围护结构,能更好地维护基坑侧壁的安全,更有效地减小开挖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周边环境 监测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城市地质环境的脆弱性与适应力研究--以淮北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冰雄 税伟 +2 位作者 王前锋 杜勇 简小枚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年第2期259-266,共8页
快速工业化下的高强度持续资源开发活动使得煤炭资源型城市地质环境更加脆弱,地质环境问题愈发突出。研究选择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北市为例,基于脆弱性与风险性、适应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耦合人类适应力的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 快速工业化下的高强度持续资源开发活动使得煤炭资源型城市地质环境更加脆弱,地质环境问题愈发突出。研究选择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北市为例,基于脆弱性与风险性、适应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耦合人类适应力的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进行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地质环境风险性与煤炭地层存储分布和山脉走向基本一致,淮北市地质环境风险性总体呈"条带状"分布,具有东西山脉带及城内塌陷带风险性高、南北平原带风险性低的空间特征;(2)适应力与城市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密集分布在城内高度相关,淮北市地质环境适应力总体呈"团块状"分布,具有由内到外逐渐降低的空间特征;(3)除煤炭据点开发形成的城内塌陷带高脆弱区,地质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内低外高"空间特征,与适应力的空间分布呈显著负相关;(4)建成区与规划区地质环境脆弱性以微度、轻度脆弱为主,少部分高脆弱区域分布在河流沿岸、塌陷带与山体周边。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地质环境脆弱性研究的发展,并且为煤炭资源型城市调整土地用途、加固地层稳定度、调整城市开发边界、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等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脆弱性评价 资源型城市 适应力 淮北市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吸附去除环境污染物的进展 被引量:46
18
作者 李小娟 何长发 +3 位作者 黄斌 林振宇 刘以凡 林春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594,共9页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较高且可调的孔隙率、结构组成多样性、开放的金属位点和化学可修饰等优点,近年来在选择性吸附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MOFs在液相吸附去除各种环境污染物方面的应用进展...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较高且可调的孔隙率、结构组成多样性、开放的金属位点和化学可修饰等优点,近年来在选择性吸附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MOFs在液相吸附去除各种环境污染物方面的应用进展,包括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以及吸附去除燃油中的有机含硫化合物和有机含氮化合物;讨论了不同MOFs及改性MOFs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指出MOFs的孔结构、开放的金属位点、静电吸附作用、π-π键合作用、氢键作用、酸碱吸附作用等是影响MOFs吸附过程的重要参数或机理,而通过对MOFs进行有目的的功能化改性可以提升MOFs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最后展望了MOFs吸附去除环境污染物今后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环境污染物 吸附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热环境效应 被引量:34
19
作者 徐涵秋 何慧 黄绍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54-2963,共10页
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的大片山地曾由于植被稀少、山岭裸露、气候炎热,而被称之为"火焰山"。通过20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利用遥感技术,计算了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在1... 南方红壤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的大片山地曾由于植被稀少、山岭裸露、气候炎热,而被称之为"火焰山"。通过20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利用遥感技术,计算了长汀县河田盆地区在1988—201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伴随的地表温度变化。结果表明,通过近22a的水土流失治理,该区的平均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的升高,从1988年的48.83%上升到2010年的59.78%;而同期盆地内外的温度差异也随之下降,盆地裸露区和周边地区的温差降低了近1℃。定量研究表明,河田盆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可降低地表温度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覆盖度 地表温度 水土流失 长汀
下载PDF
新一代Landsat系列卫星:Landsat 8遥感影像新增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被引量:210
20
作者 徐涵秋 唐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49-3257,共9页
美国Landsat 8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一度中断的Landsat对地观测得以继续。Landsat 8除了保持Landsat 7卫星的基本特征外,还在波段的数量、波段的光谱范围和影像的辐射分辨率上进行了改进。基于该卫星的首幅影像,针对这些新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美国Landsat 8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一度中断的Landsat对地观测得以继续。Landsat 8除了保持Landsat 7卫星的基本特征外,还在波段的数量、波段的光谱范围和影像的辐射分辨率上进行了改进。基于该卫星的首幅影像,针对这些新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1)新增的卷云波段有助于区别点云和高反射地物;(2)卷云波段设计的波长范围位于粘土矿物光谱反射的强吸收带,有利于土壤与建筑不透水面信息的区别;(3)新增的深蓝波段有助于水体悬浮物浓度的监测;(4)全色影像波长范围的收窄有利于该影像上植被和非植被的区别;(5)辐射分辨率的提高可避免极亮/极暗区的灰度过饱和现象,这对反射率极低的水体的细微特征识别有很大帮助。显然,Landsat 8这些新增的优点将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 遥感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