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返神经解剖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明智 龚捷音 +2 位作者 阮宁 石铮 林永堃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探讨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施行甲状腺手术335侧次;甲组101例行甲状腺手术158侧次,术中均未解剖喉返神经,其中57例行双侧甲状腺手术。乙组135例行甲状腺... 目的探讨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施行甲状腺手术335侧次;甲组101例行甲状腺手术158侧次,术中均未解剖喉返神经,其中57例行双侧甲状腺手术。乙组135例行甲状腺手术同时解剖喉返神经177侧次,其中42例因双侧甲状腺手术而行双侧喉返神经解剖。结果喉返神经损伤均发生在切除甲状腺范围包含背侧腺体时。甲组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损伤1例,损伤率为1.9%;乙组暂时性损伤1例,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损伤率为0.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82,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能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切除背侧腺体时应常规解剖喉返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外科学 喉返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学 喉返神经/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思曾 刘新 +1 位作者 林永堃 黄宏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等的影响。方法72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肠癌组,24例肠外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肠癌组又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延迟肠内营养(DEN)和早期肠外营养...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等的影响。方法72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肠癌组,24例肠外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肠癌组又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延迟肠内营养(DEN)和早期肠外营养(EPN)组。EEN、EPN组于术后第1d给予肠内、外营养,共8d;DEN组术后第4d给予肠内营养,共5d。术前1d检测肠癌组和对照组、术后9d检测EEN、DEN和EPN组营养、免疫和应激指标,观察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时间、感染性并发症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肠癌组术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CD3、CD4、CD4/CD8、IgA、IgM、IgG均显著降低(P<0.01),CD8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P<0.01)。术后9d,EEN组的PAB、TF较DEN组显著升高(P<0.05),CD3、CD4、CD4/CD8较EPN组和DEN组显著升高(P<0.01),CD8显著低于EPN组和DEN组(P<0.01),IgG、IgA、,IgM较DEN、EPN组显著升高(P<0.05,P<0.01);CRP较EPN组和DEN组显著降低(P<0.01)。EEN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DEN组和EPN组提前,住院时间缩短(P<0.01),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例数少于EPN组。结论对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EEN比EPN和DEN更能维持营养状态,恢复免疫功能,降低全身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且更能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节约营养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手术后期间 结直肠肿瘤 营养状况 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乙肝病毒X基因对肝癌细胞表达RhoC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岩松 吕新生 +2 位作者 曾永毅 林永堃 林旭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23-926,共4页
目的探讨X基因对肝癌细胞表达RhoC基因的影响。方法用定向克隆的方法构建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X,脂质体转染HEPG 2细胞;潮霉素选择培养稳定表达X基因的HEPG 2-X细胞;免疫组化鉴定HEPG 2-X细胞RhoC蛋白表达。结果构建的真核表... 目的探讨X基因对肝癌细胞表达RhoC基因的影响。方法用定向克隆的方法构建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X,脂质体转染HEPG 2细胞;潮霉素选择培养稳定表达X基因的HEPG 2-X细胞;免疫组化鉴定HEPG 2-X细胞RhoC蛋白表达。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X在HEPG 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HEPG 2-X细胞表达RhoC蛋白增强。结论体外条件下,X基因可促进肝癌HEPG 2细胞RhoC表达增强。这可能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X 基因 Rhoc 肝肿瘤 实验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瑞鹏 郭平凡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5期2258-2260,共3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能特异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它是一种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功能性蛋白。VEGF受体特异性地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VEGF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发挥生理功能:①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新生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能特异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它是一种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功能性蛋白。VEGF受体特异性地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VEGF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发挥生理功能:①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②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其活性的发挥受到多因素、多水平的调节,如缺氧、癌基因、细胞因子、细胞间质成分等。本文从VEGF的促血管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因素等方面对其生物学行为和特性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促血管形成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彪 庄福连 +4 位作者 陈祥锦 石铮 黄循镭 王美水 郑厚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579-1581,共3页
目的:探讨下腹部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als Myocataneous,TRAM)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方法:2004~2007年,对13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对侧单蒂TRAM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其中Ⅰ期再造7例,Ⅱ期再造6例,乳腺癌根... 目的:探讨下腹部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als Myocataneous,TRAM)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方法:2004~2007年,对13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对侧单蒂TRAM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其中Ⅰ期再造7例,Ⅱ期再造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2例。1例Ⅱ期进行乳头乳晕再造。9例供区下腹部应用涤纶补片加强腹壁预防腹壁软弱和腹壁疝形成。结果:2例Ⅱ期再造术后TRAM皮瓣小部分坏死,1例Ⅱ期再造术后TRAM皮瓣部分皮下脂肪硬结伴部分液化,1例对侧下腹壁轻度膨隆不适,无腹壁疝。结论:乳腺癌术后应用单蒂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应用涤纶补片加强腹壁可以有效预防腹壁软弱和腹壁疝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再造 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
下载PDF
RhoC基因对肝癌细胞促血管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岩松 吕新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观察RhoC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表达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bFGF)的影响。方法将pcDNA3.1-RhoC重组质粒和空载体pcDNA3.1转染HepG2细胞,用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HepG2细胞的RhoCmRNA及RhoC蛋白表达情况;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HepG2细胞VEG... 目的观察RhoC基因对肝癌HepG2细胞表达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bFGF)的影响。方法将pcDNA3.1-RhoC重组质粒和空载体pcDNA3.1转染HepG2细胞,用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HepG2细胞的RhoCmRNA及RhoC蛋白表达情况;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HepG2细胞VEGF和bFG-FmRNA及蛋白的表达。将转染pcDNA3.1-RhoC重组质粒和空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接种裸鼠,观察肿瘤的成瘤率。结果与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相比,转染pcDNA3.1-RhoC重组质粒的细胞表达RhoCmRNA及RhoC蛋白增强,其表达VEGF和bFGFmRNA及蛋白明显增强(P<0.01);重组质粒转染组成瘤率高于空载体组。结论RhoC表达可促进HepG2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成因子。RhoC可促进肝癌细胞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可能是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基因 RHOC 基因表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下载PDF
精氨酸联合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病人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邱明链 刘景丰 陈思曾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6期353-355,358,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精氨酸(Arg)联合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PN)对胃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Arg组、Gln组、Arg+Gln组及常规PN组(Rou组),每组20例。术后给予添加不同免疫营养素的PN1周... 目的:评价应用精氨酸(Arg)联合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PN)对胃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Arg组、Gln组、Arg+Gln组及常规PN组(Rou组),每组20例。术后给予添加不同免疫营养素的PN1周,观察各组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应激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第8天时,Arg组、Gln组和Arg+Gln组均比Rou组更能维持胃癌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rg组、Gln组和Arg+Gln组均比Rou组更能改善胃癌病人术后的免疫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Arg+Gln组与Rou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rg组、Gln组和Arg+Gln组与Rou组比更能抑制胃癌病人术后的应激反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C反应蛋白Arg+Gln组比Rou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rg联合Gln的PN比单用Arg或Gln的PN对增强胃癌根治术后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其应激反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精氨酸 谷氨酰胺 胃癌 免疫 应激反应
下载PDF
CⅡTA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增强荷肝癌小鼠抗瘤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欧启水 林琪 +1 位作者 兰斌 郭慈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0-582,586,共4页
目的:探讨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上调作用,为肝癌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大量扩增DC,并用脂质体... 目的:探讨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上调作用,为肝癌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大量扩增DC,并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小鼠CⅡTA(mCⅡTA)基因转入DC中,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转染前、后DC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将荷肝癌小鼠分为4组,第1组:分别于肝癌组织块周围注入PBS;第2组:未转入mCⅡTA基因的DC;第3组:转入mCⅡTA基因的DC;第4组:转入mCⅡTA基因并经H22肿瘤抗原刺激的DC。每周1次,连续接种3wk,连续7wk动态测量肝癌的大小,观察转染mCⅡTA基因对荷肝癌小鼠抗瘤效应的影响。结果:转染mCⅡTA基因使DC上MHC-Ⅰ/Ⅱ分子的表达率由74.2%/66.7%明显上调为93.6%/91.4%;CD80/CD86的表达率由52.3%/60.5%明显上调为89.7%/91.5%(P<0.05)。免疫接种后,第4组荷肝癌小鼠肝癌组织块的平均面积明显小于第1、2、3组(在第3、4、5、6、7周时,与第1、2组相比较,P<0.05;在第5、6、7周时与第3组相比较,P<0.05)。结论:转入mCⅡTA后,DC表面MHC-Ⅰ/Ⅱ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率明显上调,DC的抗瘤效应增强。本研究为将DC应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ⅡTA 树突状细胞 肝癌 MHC分子 小鼠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郑龙志 林伟 +2 位作者 陈有挺 石铮 何庆良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344-1346,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V)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经不同浓度的ATV处理后,以Matrigel侵袭实验和半定量RT-PCR检测ATV对QBC939细胞内Rho C mRNA表达的影响情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V)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经不同浓度的ATV处理后,以Matrigel侵袭实验和半定量RT-PCR检测ATV对QBC939细胞内Rho C mRNA表达的影响情况。结果 Matrigel侵袭实验显示,经10μmol/L、25μmol/L、50μmol/L干预48 h后的QBC939细胞,随着浓度的增加,其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半定量RT-PCR测定显示,ATV作用48 h后,QBC939细胞中Rho C的表达改变并不明显。结论 ATV可减弱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体外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QBC939细胞 肿瘤侵袭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蛋白在结肠癌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建涛 张承英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TK15在102例手术切除结肠癌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肿瘤组织中STK15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TK15在102例手术切除结肠癌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肿瘤组织中STK15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TK15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4.12%(45/10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94%(3/102,P<0.01);STK15蛋白过表达与结肠癌分化密切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无关。结论STK15蛋白过表达程度可望作为判定结肠癌分化程度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蛋白质 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阿伐他汀诱导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龙志 陈有挺 石铮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480-482,共3页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ATV)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QBC939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伐他汀处理后,以MTT法检测QBC939细胞的存活率,通过光镜、倒置显微镜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ATV)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QBC939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伐他汀处理后,以MTT法检测QBC939细胞的存活率,通过光镜、倒置显微镜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生化学特征。结果在阿伐他汀的作用下,QBC939细胞的生长、增殖变的相对缓慢,凋亡的细胞出现膜小泡、凋亡小体等特征性改变;DNA电泳呈现典型的梯状条带。结论阿伐他汀可抑制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他汀 QBC939细胞 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甘利欣注射液治疗肝移植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12
作者 杨明智 彭志海 池闽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甘利欣注射液治疗肝移植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移植后肝缺血损伤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常规治疗加用甘利欣注射液150mg静滴。结果:治疗5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9.7%,两组比较有显... 目的:观察甘利欣注射液治疗肝移植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移植后肝缺血损伤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常规治疗加用甘利欣注射液150mg静滴。结果:治疗5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69.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AST及ALT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分别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甘利欣注射液能够促进肝移植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利欣注射液 肝移植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半肝切除术中不同血流阻断方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石铮 杨明智 +2 位作者 刘景丰 龚捷音 姚志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62-76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方式在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行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相关病例资料。A组: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83例;B组:行Pringle法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67例;C组:解剖性... 目的研究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方式在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行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相关病例资料。A组: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83例;B组:行Pringle法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67例;C组:解剖性半肝血流(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阻断32例。结果手术时间C组较A、B组显著延长(t=3.27、t=2.74,均P<0.01),B组术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中心静脉压(3.99±1.87)cmH2O,较阻断前(8.32±3.56) cmH2O显著下降(t=8.81,P<0.01);出血量(263±146)ml较A组(657±384)ml显著减少(t= 7.94.P<0.01),并且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没有发生严重的肾脏及循环系统并发症。C组出血量(255±178)ml较A组显著减少(t=5.68,P<0.01),术后第1天A、B组转氨酶比C组显著升高(t= 8.23、8.56,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行半肝切除术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是一种减少出血的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解剖性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要求高,但可避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中肝损伤也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PRINGLE法 下腔静脉
原文传递
贲门癌不同术式的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铮 何庆良 +2 位作者 翁山耕 陈有挺 林永堃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28-731,共4页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来探讨贲门癌的术式选择。方法 将 84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全胃切除术 (TG) ,另一组行近侧胃大部切除术 (STG) ,分别于术后 1个月 ,3个月 ,12个月进行随访 ,要求患者根据随访表并测定相应指...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来探讨贲门癌的术式选择。方法 将 84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全胃切除术 (TG) ,另一组行近侧胃大部切除术 (STG) ,分别于术后 1个月 ,3个月 ,12个月进行随访 ,要求患者根据随访表并测定相应指标。结果  84例患者中 ,术前和术后 1个月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术后 3、12个月 ,在食量、灼心感、体重减轻等方面 ,TG组优于STG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他症状与Spitze评分中 ,TG组与STG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TG组与STG组的营养指标在术后均有下降 ,但随时间延长都逐渐上升 ,TG组与STG组在术后 1个月的比较 ,差异无显著 ,在 3、12个月 ,TG组的营养指标比STG组改善更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TG组手术时间比STG组要长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出血量相仿 ,TG组术后出现并发症与STG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贲门癌的基本术式应该是全胃切除术 ,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营养状态、临床疗效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 术后 贲门癌 患者 随机临床研究 术式 全胃切除术 并发症 随访 体重减轻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 被引量:6
15
作者 石铮 杨明智 +5 位作者 欧荣文 何庆良 翁山耕 陈有挺 林春忠 王家兴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6年4月9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患者中,首诊原因为进行性无痛性黄疸85例。根治性切除29例,姑息性切除26例,胆管引流42例。总手术切除率...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6年4月9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患者中,首诊原因为进行性无痛性黄疸85例。根治性切除29例,姑息性切除26例,胆管引流42例。总手术切除率为57%(55/97)。根治性切除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67/97)、31%(30/97)、21%(20/97),姑息性切除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11/26)、23%(6/26)。引流的患者生存时间均〈12个月。结论 要重视无黄疸患者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为保证治疗的根治性可适当扩大联合脏器切除的范围,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门部 根治性切除
原文传递
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化疗用于结肠癌根治术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有挺 石铮 +2 位作者 陈志山 何庆良 林永堃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 研究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化疗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肝转移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行根治手术的132例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60例(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腹... 目的 研究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化疗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肝转移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行根治手术的132例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60例(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腹腔灌注及全身静脉化疗)和对照组72例(单纯化疗,给药方式和化疗方案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年内有9例(15.0%)发生肝转移,11例(18.3%)出现局部复发,均低于对照组(30.6%和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和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腹腔灌注及全身静脉化疗可降低结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A群链球菌制剂 化学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系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有挺 郑龙志 +2 位作者 何庆良 石铮 林永堃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V)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系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QBC939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处理后,以MTT法检测阿托伐他汀对QBC939细胞的杀伤抑制率,以Matrigel侵袭实验、迁移实验...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V)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系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QBC939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处理后,以MTT法检测阿托伐他汀对QBC939细胞的杀伤抑制率,以Matrigel侵袭实验、迁移实验和半定量RT-PCR检测阿托伐他汀对QBC939细胞的侵袭、运动能力和对细胞内RhoC,MMP-9,p27 mRNA表达的影响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抑制QBC939细胞的生长及增殖,且其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IC50为25μmol/L,最强抑制作用时间为48h。Matrigel侵袭实验及迁移实验显示,经10μmol/L,25μmol/L,50μmol/L药物干预48h后的QBC939细胞,随着浓度的增加,其体外侵袭、运动能力明显减弱(P<0.05);半定量RT-PCR测定显示,阿托伐他汀作用48h后,QBC939细胞中p27表达含量明显增高、MMP-9的表达降低,而RhoC的表达改变并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减弱其体外侵袭、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阿托伐他汀 人胆管癌QBC939细胞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肛瘘挂线疗法的改进
18
作者 阮宁 杨明智 +1 位作者 池闽辉 林秀如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7年第5期25-25,共1页
我们采用改进挂线术治疗肛瘘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肛瘘 挂线术 改进 疗效 病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