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舒地尔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后的轴突与髓鞘再生及功能恢复
1
作者 荆幸 施进兴 +3 位作者 徐丹 庄跃宏 谢昀 王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2,共9页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在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轴突与髓鞘再生及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SD大鼠30只,重(200±30)g,切断右侧坐骨神经,缝合后等分入2组,即对照组与法舒地尔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与10mg/kg的盐酸法舒地尔腹腔注射。术后2周,利...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在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轴突与髓鞘再生及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SD大鼠30只,重(200±30)g,切断右侧坐骨神经,缝合后等分入2组,即对照组与法舒地尔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与10mg/kg的盐酸法舒地尔腹腔注射。术后2周,利用NF-200一抗对损伤远端的轴突密度进行评估。术后4周,利用逆行示踪剂荧光金评估发出轴突进入损伤远端的位于L4~6DRG和腰骶膨大处的神经元数量。术后12周,对腓肠肌的湿重比、肌纤维的横截面积进行测量;利用NF-200与MPZ一抗及透射电镜对轴突的直径与髓鞘的厚度进行测量。术后4、6、8、10、12周采集足印,对两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进行评定。此外,体外培养大鼠胚胎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运动神经元(SMN),评估法舒地尔对其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 术后14 d,法舒地尔组损伤远端神经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4)。术后4周法舒地尔组被荧光金逆行标志的L4~6DRG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法舒地尔组有髓轴突的数量、有髓轴突的直径以及髓鞘的厚度都高于对照组(P<0.05),G-ratio值则低于对照组(P<0.05)。SFI数据结果显示,术后6、8、10及12周,法舒地尔组SFI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对照组的患侧腓肠肌的湿重比及肌纤维的横截面积显著小于法舒地尔组(P<0.01)。培养5 d后,法舒地尔组DRG及SMN的轴突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法舒地尔能够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后的轴突与髓鞘再生及其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抑制剂 法舒地尔 坐骨神经横断伤 轴突与髓鞘再生
下载PDF
塞来昔布用于骨科腰部及下肢手术超前镇痛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鹏 许卫红 +1 位作者 林建华 叶君健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15-316,共2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骨科腰部及下肢手术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60例行腰部及下肢手术的骨科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患者术前12h及1h口服塞来昔布200mg,B组术前不用药。用视觉模拟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差异、术后...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骨科腰部及下肢手术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60例行腰部及下肢手术的骨科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患者术前12h及1h口服塞来昔布200mg,B组术前不用药。用视觉模拟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差异、术后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塞来昔布组的术后最疼痛程度、平均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较少需要药物援助。术前应用塞来昔布不影响睡眠。结论:塞来昔布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超前镇痛 骨科手术 超前镇痛作用 骨科患者 下肢手术 腰部 术后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 术前应用
下载PDF
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疗骨科急慢性疼痛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天兵 姜保国 +5 位作者 杨惠林 金大地 毕振刚 杨述华 马信龙 林建华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8-20,33,共4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巴布膏对骨科急慢性疼痛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11例骨科疼痛患者根据疼痛性质分为急性和慢性疼痛组,急性疼痛组患者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7d为1个疗程,慢性疼痛组患者使用14d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巴布膏对骨科急慢性疼痛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11例骨科疼痛患者根据疼痛性质分为急性和慢性疼痛组,急性疼痛组患者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7d为1个疗程,慢性疼痛组患者使用14d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局部肿胀情况、贴敷舒适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疗后,急性疼痛组VAS评分由(63.57±10.39)下降到(21.82±14.07),慢性疼痛组由(62.58±10.96)下降到(22.28±17.38),2组分别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有效率分别为96.94%、95.92%。2组局部肿胀发生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82.14%。2组患者贴敷后多无不舒适感,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氟比洛芬巴布膏具有良好的镇痛疗效,对局部肿胀有改善作用,贴敷舒适度好,安全性高,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巴布膏 急慢性疼痛 疗效评估
下载PDF
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洪美容 黄雅英 刘谷婕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6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骨科手术 护理 大脑功能紊乱 术后认知障碍 急性精神障碍 POCD
下载PDF
浅谈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威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11期114-115,共2页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对住院环境、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骨科 临床护理 效果
下载PDF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创面护理中的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杨万翔 洪蝶 王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2期144-146,共3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骨科创伤创面患者88例选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创面换药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骨科创伤创面患者88例选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创面换药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护理。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少于传统组,其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 <0.05;经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传统组,P <0.05。结论在骨科创伤创面护理中,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干预效果显著,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创伤 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 换药次数 愈合时间
下载PDF
胎鼠原代脊髓神经元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良
7
作者 蓝文彬 魏国桢 +3 位作者 王发圣 吴贵 郑力峰 谢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8,共9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原代胎鼠脊髓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育龄期雄、雌SD大鼠各36只,合笼配种怀孕.取受孕10~12d、13~15d及16~18d的SD大鼠各6只,解剖分离胚胎脊髓,按常规胰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应用细胞计数板及台盼蓝染色,在显...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原代胎鼠脊髓神经元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育龄期雄、雌SD大鼠各36只,合笼配种怀孕.取受孕10~12d、13~15d及16~18d的SD大鼠各6只,解剖分离胚胎脊髓,按常规胰酶消化法制备单细胞悬液,应用细胞计数板及台盼蓝染色,在显微镜下数出蓝色细胞数和细胞总数,计算细胞存活率,明确最佳取材胎龄;接着以上述最佳取材胎龄为取材时间点,每组6只孕鼠,按无酶法、胰酶法和Accutase酶法消化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单细胞悬液,显微镜下数出蓝色细胞数和细胞总数,计算细胞存活率.接种、纯化细胞并培养1、3、7d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脊髓神经元生长状态,利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tubulinⅢ与细胞核双标记法鉴定培养脊髓神经元的纯度.结果:孕13~15d组细胞总量和存活细胞量高于孕10~12d组,细胞存活率高于孕16~18d组(P<0.05).Accutase酶组获取的细胞总量、存活细胞量以及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无酶组及胰酶组(P<0.05).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脊髓神经元培养7d后,胞体周围逐渐出现光圈,神经突起逐渐伸长,最终形成密集的神经突起网络;与无酶组及胰酶组相比,Accutase酶法分离的脊髓神经元分布更加均匀并且神经突起形成的网更密集.经βtubulinⅢ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鉴定,Accutase酶组、无酶组及胰酶组三组分离提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纯度分别为(90.29±2.55)%、(83.51±6.20)%和(88.10±4.07)%,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3~15d胎龄是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的最佳取材时间;Accutase酶法相较于常规无酶法、胰酶法所获取的脊髓神经元产量更大、生长状态更好,可作为体外研究脊髓神经元病变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元 原代培养 酶消化法 Accutase酶法
下载PDF
法舒地尔促进小鼠皮瓣术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8
作者 徐艺丹 王燕亭 +6 位作者 陈绍锋 荆幸 徐丹 方芳 王海 谢昀 庄跃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7-452,458,共7页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是否能促进皮瓣术后神经再生及其机制。方法选用92只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Fasudil组、LY294002组、Fasudil+LY294002组,术前3 d开始分别每日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在术后0、5、7、15和3...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是否能促进皮瓣术后神经再生及其机制。方法选用92只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Fasudil组、LY294002组、Fasudil+LY294002组,术前3 d开始分别每日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在术后0、5、7、15和30 d,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皮瓣内的轴突生长情况。术后5 d,取皮瓣组织,Western blot检测皮瓣内RhoA、ROCK1+2、p-CPI-17、p-MYPT、p-PTEN、p-PI3K、p-Akt的表达情况。其次,取15 d孕鼠,取出Dorsal root ganglion(DRGs),分为6组:对照组、Fasudil组、Fasudil+LY294002组、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CSPG)组、CSPG+Fasudil组及CSPG+Fasudil+LY294002组,培养5 d后测量DRGs轴突长度。结果术后0 d各组均可观察到丰富的神经纤维;术后7 d,各组皮瓣内神经纤维都完全退变;术后15 d和30 d,只有Fasudil组再次出现神经纤维。术后5 d,Fasudil组的p-CPI-17、p-MYPT的表达下调,p-PI3K、p-Akt的表达上调(P<0.001)。对照组、Fasudil组、Fasudil+LY294002组、CSPG组、CSPG+Fasudil组及CSPG+Fasudil+LY294002组,培养5 d后DRGs的轴突平均长度分别为(1.96±0.24)、(2.73±0.30)、(2.07±0.13)、(1.62±0.20)、(2.35±0.13)及(1.84±0.3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法舒地尔通过抑制RhoA/ROCK通路,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皮瓣神经术后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神经再生 法舒地尔 RhoA/ROCK PI3K/AKT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9
9
作者 张发惠 谢其扬 +4 位作者 郑和平 林松庆 宋一平 田万成 黄汉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66岁,平均35.2岁。足跟及足底部皮肤缺损18例,足背部缺损10例,中前足缺损8例,均伴有骨、肌腱外露。缺损范围:3.5cm×2.5cm~17.0cm×11.0cm,切取皮瓣4cm×3cm~18cm×12cm。结果远端蒂动脉穿支2~5支,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及外踝后动脉穿支,外径0.6±0.2mm和0.8±0.2mm,距外踝尖上1.0±1.3cm和2.8±1.0cm。腓动脉肌间隔穿支0~3支,出现率依次为96.7%、66.7%和20.0%,外径0.9±0.3、1.0±0.2和0.8±0.4mm,距外踝尖上5.3±2.1、6.8±2.8和7.0±4.0cm。动脉穿支发出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支和深筋膜支,形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和深、浅筋膜血管网。临床应用36例皮瓣全部成活,仅3例术后皮瓣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经8~16个月随访,供区外形良好,患肢能正常行走,皮瓣感觉逐步恢复。结论以外踝后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在外踝尖上3.0cm。以跟外侧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营养血管 动脉穿支 远端蒂皮瓣
下载PDF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感觉重建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黄汉伟 林建华 +2 位作者 郑和平 张发惠 叶君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股后皮神经主干重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感觉功能的解剖学依据。方法30只成人尸体下肢标本,4%甲醛固定,手术放大镜下解剖股后皮神经主干于小腿后部的分布、分支及其与小隐静脉的关系,记录直径0.1mm以上的神经分支... 目的研究应用股后皮神经主干重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感觉功能的解剖学依据。方法30只成人尸体下肢标本,4%甲醛固定,手术放大镜下解剖股后皮神经主干于小腿后部的分布、分支及其与小隐静脉的关系,记录直径0.1mm以上的神经分支,测量其长度及直径。结果在小腿后窝处,股后皮神经主干下行进入浅筋膜,与小隐静脉伴行,70%位于小隐静脉内侧,30%位于小隐静脉外侧。股后皮神经主干全程有营养血管伴行。根据神经的分布范围,将股后皮神经分为3型:型,分布于小腿后部上1/4,占33.3%,神经干于窝中点直径为0.5±0.1mm;型,分布于小腿后部上1/2,占43.3%,神经主干于窝中点的直径为1.0±0.4mm,在小腿后部中上段(即: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常用供区)发出分支2.0±0.8支,分支直径0.3±0.2mm,分支长度3.5±2.7mm,分支末端与小隐静脉之间的距离为0.8±0.6mm;型,分布于小腿后部上3/4,占23.3%,神经主干于窝中点的直径为1.2±0.3mm,在小腿后部中上段发出3.7±1.7支分支,分支直径0.4±0.1mm,分支长度3.7±2.6mm,分支末端与小隐静脉之间的距离为0.8±0.4mm。在小腿后部中上段,未发现腓肠内侧皮神经发出分支进入浅筋膜。结论通过股后皮神经主干与受区感觉神经分支吻合,股后皮神经(66.6%,型与型)可以用于重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 腓肠神经 感觉重建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谢其扬 林松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1,i006,共4页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0.3)mm;内踝前动脉踝前内侧穿支外径(0.6~0.8)mm;胫前动脉踝上穿支外径(0.8±0.3)mm。上述穿支吻合构成前、中、后3条纵向的血管丛以及骨膜、深筋膜和神经浅静脉3个层面的血管丛。结论:小腿内侧下1/3段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皮肤、筋膜、骨膜、大隐静脉和隐神经等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小腿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皮瓣 应用解剖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腿内侧 大隐静脉 肌间隙支 胫后动脉 解剖学依据 内踝前动脉 解剖观测 胫前动脉 血管丛 外径 皮穿支 浅静脉 深筋膜 多源性 吻合 骨膜
下载PDF
大鼠软骨细胞复制性老化的体外观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林建华 陈晓东 +1 位作者 邓凌霄 吴朝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28-1232,共5页
目的对体外培养大鼠软骨细胞复制性老化行为进行观察,为进一步研究组织工程软骨退变机制,以及用药物干预并逆转其退变提供实验参考。方法4周龄SD大鼠,体重185~200g,断颈处死,分离培养软骨细胞,采用组织化学法检测传代培养的P1、P2、P3... 目的对体外培养大鼠软骨细胞复制性老化行为进行观察,为进一步研究组织工程软骨退变机制,以及用药物干预并逆转其退变提供实验参考。方法4周龄SD大鼠,体重185~200g,断颈处死,分离培养软骨细胞,采用组织化学法检测传代培养的P1、P2、P3及P4代软骨细胞老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阿力新蓝染色检测胞外基质硫酸糖胺多糖(sulfat-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和分子结构,RT-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型胶原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结果β-半乳糖苷酶检测:P1、P2代软骨细胞偶见阳性染色;P3代可见少数细胞阳性染色,与P1、P2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4代与P1~P3代比较,阳性染色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静镜观察:P1、P2代细胞胞浆内细胞器较多,胞核及核仁清晰,无凋亡软骨细胞;P3代细胞核浆比较大,胞浆内细胞器减少,胶原网络结构模糊不清;P4代细胞核浆比例增大,核固缩。P4代细胞G0/G1期含量增加(83.8%),而P1、P2及P3代分别为79.1%,79.2%,80.8%。P4代细胞PI为16.2%,P1、P2、P3代PI分别为20.9%、20.8%、19.2%。PCNA表达、GAG含量、长链分子百分比、型胶原表达减少等指标P4代与前代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P4代出现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复制性老化 细胞周期 增殖 表型 大鼠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膜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建华 王日雄 +2 位作者 陈雷 修忠标 吴朝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29-1234,共6页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胶原膜(medical collagen membrane of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MCMG)对兔膝关节局部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27只,3...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胶原膜(medical collagen membrane of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MCMG)对兔膝关节局部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27只,3~4月龄,体重2.1~3.4kg,每只抽取自体骨髓3~4ml,体外分离培养后以5.5×10^4/ml密度种植于MCMG支架上体外培养48h,制成MSCs/MCMG复合物,将以上27只实验动物手术制成双膝关节、股骨内髁负重区及滑车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各9只。A组双侧股骨内髁负重区、滑车软骨缺损处植入MCMG/MSCs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CMG;C组不作任何植入,为空白组,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各处死3只,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根据关节软骨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A组术后4周即可重建关节骨软骨缺损;修复软骨在观察期内逐渐变厚,在12周内始终保持关节面及软骨下骨结构完整,为透明软骨样修复,表面光整,与周围软骨色泽相近;而B组和C组12周时仍为纤维软骨样修复,色泽浅黄,呈虫蚀样改变,仍有空洞。A组糖胺多糖及Ⅱ型胶原表达呈阳性,B、C组则明显减少。术后4、8和12周各组组织学半定量评分及术后12周大体结果显示:股骨内髁负重区与滑车修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优于C组(P〈O.05)。结论 自体MSCs复合MCMG在体内环境下可形成透明软骨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MCMG符合组织工程软骨基质材料的基本要求,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用于关节全层软骨缺损修复的软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胶原膜 软骨缺损
下载PDF
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夏 林建华 +2 位作者 叶君健 许卫红 朱维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对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31例中齿状突骨折15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枢椎原发肿瘤4例,寰椎椎弓陈旧性骨折2例,类风湿性枕颈部发育畸形6例.28例行颈后路手术,包括枕颈融合术14例,寰枢椎融合术13例,肿瘤病灶清除后植骨1例;... 目的对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31例中齿状突骨折15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枢椎原发肿瘤4例,寰椎椎弓陈旧性骨折2例,类风湿性枕颈部发育畸形6例.28例行颈后路手术,包括枕颈融合术14例,寰枢椎融合术13例,肿瘤病灶清除后植骨1例;另3例枢椎经口腔病灶清除加钛网融合器椎间植骨及钛板将环椎前弓与C3固定,其中2例分别行前后路手术.结果31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平均13.5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26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4例,加重3例.结论对于由寰枢椎骨折脱位、畸形、肿瘤及横韧带断裂等引起的寰枢椎不稳,应早期进行后路前路融合术.充分控制寰枢椎活动,精心准备植骨床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手术治疗 寰枢椎骨折脱位 横韧带断裂 寰枢椎融合术 神经系统症状 齿状突骨折 陈旧性骨折 颈后路手术 枕颈融合术 钛网融合器 前后路手术 前路融合术 原发肿瘤 寰椎椎弓 发育畸形 类风湿性 肿瘤病灶 椎间植骨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朝阳 黄琳珊 +4 位作者 王生淋 沈荣凯 陈飞 林建华 朱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特点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获得随访的45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发病部位、手术方式、Campanacci分级、病理性骨折、肺转移与骨巨细胞瘤复发率的相关性。结果脊柱骨盆骨巨细胞瘤的复发率较膝关节周围(P<0....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特点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获得随访的45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发病部位、手术方式、Campanacci分级、病理性骨折、肺转移与骨巨细胞瘤复发率的相关性。结果脊柱骨盆骨巨细胞瘤的复发率较膝关节周围(P<0.001)、桡骨远端(P=0.005)及其他部位(P<0.001)骨巨细胞瘤复发率高;Ⅲ级骨巨细胞瘤单纯刮除术后复发率高于扩大刮除术(P<0.001)以及瘤段或分块切除术(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单纯刮除术的CampanacciⅠ级、Ⅱ级、Ⅲ级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行扩大刮除及瘤段或分块切除术后的CampanacciⅡ级与Ⅲ级的骨巨细胞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巨细胞瘤复发病例肺转移率高于无复发病例肺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病理性骨折与无病理性骨折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影响骨巨细胞瘤的肿瘤外科边界,与术后复发率密切相关;复发病例的肺转移率明显升高;为改善骨巨细胞瘤患者预后,临床上骨巨细胞瘤手术应考虑足够的外科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术后复发 原因分析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组织的超微病理观察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振斌 叶君健 +3 位作者 谢其扬 胡志坚 陈莲云 梁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髓核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 ,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应用电镜技术 ,对 19例患者手术中取出的髓核组织进行详细的超微结构观察 ,并探讨其病变程度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1)软骨样细胞减少 ,多呈不同程度地退...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髓核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 ,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应用电镜技术 ,对 19例患者手术中取出的髓核组织进行详细的超微结构观察 ,并探讨其病变程度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1)软骨样细胞减少 ,多呈不同程度地退变、死亡 ,细胞外周致密颗粒增多 ,并与其退变程度成正相关。 2 )胶原原纤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融合、扭结或钙化 ,胶原纤维束间裂隙增大。斑块状扭结的数量与胶原原纤维的退变程度成正比。 3)弹力纤维数量减少 ,伴老化、变性。 4 )髓核退变程度与患者的年龄、病程成正相关 ,而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胶原原纤维的扭结和致密颗粒的数量是判断髓核退变程度的重要指标。多种因素诱发髓核组织多种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组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超微结构 病理
下载PDF
腰椎滑脱症后路手术及两种融合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陈鹏 叶君健 +3 位作者 林建华 许卫红 张文明 朱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9期751-752,共2页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疗效评价 后路手术 融合术 手术复位 融合法 内固定 治疗
下载PDF
鹿茸多肽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软骨表型诱导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修忠标 林建华 +1 位作者 吴朝阳 王日雄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通过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在特定培养液作用下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研究,探讨鹿茸多肽对其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3代兔MSCs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诱导组)、C组(鹿茸多肽组),并取兔的关节软骨作为D组(关... 目的:通过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在特定培养液作用下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研究,探讨鹿茸多肽对其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第3代兔MSCs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诱导组)、C组(鹿茸多肽组),并取兔的关节软骨作为D组(关节软骨组)。A、B、C 3组分别采用普通培养液、诱导培养液、含10 ug/m l鹿茸多肽的诱导培养液于离心管内进行培养,分别于1、2、3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生物化学和RT-PCR技术,对离心管内构建的软骨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功能状态的观察。结果:A组培养2周后,细胞团块逐渐崩解,无法进行HE染色。B、C组细胞团块除有轻度收缩外,呈白色半透明状,HE染色发现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表层细胞密度大。B、C组糖胺多糖(GAG)含量及Ⅱ型胶原mRNA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多,并以C组为著;各时间点B、C组与A组相比明显增多,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B组相比较多,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D组相比较少,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Cs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能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且鹿茸多肽对其定向软骨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虽然在体外可以构建出软骨组织,但其与关节软骨质量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间质干细胞 软骨 组织工程 细胞分化
下载PDF
鹿茸多肽对软骨表型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建华 修忠标 +1 位作者 吴朝阳 王日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鹿茸多肽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软骨表型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凋亡的影响,以优化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只,抽取其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核细... 目的通过观察鹿茸多肽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软骨表型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凋亡的影响,以优化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只,抽取其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核细胞,经体外分离、培养获得兔MSCs。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将其诱导分化软骨表型。将软骨表型化MSCs随机分成A组(空白对照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B组(IL-1β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加入100ngIL-1β;C组(鹿茸多肽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加入10μg/ml鹿茸多肽作用3d后再加入100ngIL-1β;D组(TGF-β1组)5%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加入10ng/mlTGF-β1作用3d后再加入100ngIL-1β。分别于培养24、48和72h后取样,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V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技术分析Caspase-3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Caspase-3蛋白酶活性。结果透射电镜观察B组24h后细胞核内染色质开始呈块状凝集,分布于核膜下,核膜不规则;48h后细胞核内染色质凝集加剧;72h后部分细胞内的核碎片凝集成凋亡小体。各时间点C、D组细胞结构改变相对滞后,且数量较少;A组细胞结构几乎无明显改变。各时间点B组MSCs凋亡率、Caspase-3mRNA表达及蛋白酶活性逐渐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与B组比较则逐渐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3参与MSCs凋亡,鹿茸多肽通过减少Caspase-3mRNA表达,并抑制其蛋白酶活性,阻止或逆转软骨表型化MS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多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表型 凋亡
下载PDF
骨肉瘤CD133 CD117 Ki-67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危险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金銮 林建华 +5 位作者 吴朝阳 蓝文彬 李祥 刘蔚楠 冯进益 王发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5-310,共6页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CD133、CD117及Ki-67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55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CD133、CD117和Ki-67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和术后无瘤生存期进行比...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CD133、CD117及Ki-67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55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CD133、CD117和Ki-67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和术后无瘤生存期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为20例骨软骨瘤。应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检验标准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骨肉瘤组织CD133、CD117、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的骨软骨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6、P=0.008、P<0.001);CD133或Ki-67蛋白阳性表达骨肉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及平均转移时间短于CD133或Ki-67蛋白阴性骨肉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Ki-67在外科分期和远处转移对骨肉瘤患者预后有影响,其中CD133是外科分期及远处转移而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CD133和Ki-67表达可能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骨 肉瘤干细胞 CDL33 CDll7 KI-6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