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东地区77222例抗-HCV检测结果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阮章元 陈琼 赵延婷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目的了解闽东地区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性别、年龄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HCV感染阳性率平均为0.2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29%和0.26%,未... 目的了解闽东地区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性别、年龄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HCV感染阳性率平均为0.2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29%和0.26%,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分别为0.07%、0.30%和0.23%,2010年至2012年,HCV感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2013年略有增高。结论 HCV感染者性别、年龄分布有一定规律,可为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抗-HCV 感染 分布
下载PDF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敏 陈娟 +1 位作者 缪小花 肖爱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6期118-119,共2页
目的分析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行输血治疗的23 3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53例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输血不良... 目的分析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行输血治疗的23 3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53例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类型、危险因素。结果 23 327例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3例(0. 23%),其中发热反应33例(62. 26%)、过敏反应20例(37. 74%);血浆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之后依次为红细胞、机采血小板、冷沉淀,冷沉淀最低;2组危险因素分析,观察组输注血浆类几率高于对照组,而输注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冷沉淀类几率低于对照组,而输血次数≥3次、发送血至开始输血时间间隔≥0. 5 h几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输血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多为过敏、发热等轻度不良症状,产生原因主要与输血次数、输血类型及发血至开始输血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发生率 相关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缪小花 陈娟 +2 位作者 吴春梅 肖爱平 郑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4期149-151,共3页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输血提供一定的依据,确保输血安全。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4 h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血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6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记录其输血前后的...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输血提供一定的依据,确保输血安全。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4 h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血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6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记录其输血前后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输血后的FIB、Pa均低于输血前,输血后TT、APTT、PT、INR指标均高于输血前(P<0.01)。输血后的Hct、HGB均高于输血前,PLT低于输血前(P<0.01)。结论患者接受大量输血后,其血小板发生稀释性减少的可能性较大,在输血过程中需及时监测人体各指标,若血小板指标<50×10~9/L时,及时补充血小板,避免因血小板指标较低引发凝血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凝血功能 大量输血
下载PDF
全院级用血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卓星 刘丽英 +3 位作者 冯燕 何晓熙 阮章元 黄成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用血(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级以上的电子病历系统评价的重要环节。方法以输血科工作业务流程以及临床医疗质量控制过程中有关输血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研发,... 目的用血(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级以上的电子病历系统评价的重要环节。方法以输血科工作业务流程以及临床医疗质量控制过程中有关输血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研发,从而实现输血管理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避免了人工可能产生的差错,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输血科日常的工作效率。结果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系统采用C/S体系结构,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 Advanced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Oracle,工作站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XP,支持Windows10,开发工具为Power Builder9.0。结论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重新开发设计了智能化"全院级用血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基于集成平台、数据中心,实现将用血信息管理系统和LIS、HIS、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物资耗材系统、电子病历EMR、手术麻醉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并将腕带及一维、二维条形码技术应用到血液标识、扫描核对等环节,从而实现输血医嘱的闭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血信息管理系统 血液闭环管理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液Lp-PLA2、hs-CRP及D-二聚体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琼 吴敏校 +1 位作者 陈宏斌 阮章元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64-165,168,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血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检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2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Lp-PLA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血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检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2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Lp-PLA2、hs-CRP、D-二聚体及各项生化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各项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Lp-PLA2、hs-CR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Lp-PLA2、hs-CRP及D-二聚体与心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r=0.873、0.782、0.674,P<0.05)。结论 Lp-PLA2、hs-CRP及D-二聚体检测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C反应蛋白质 D-二聚体
下载PDF
福安地区孕妇产前母婴传播性疾病标志物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娟 左娟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754-756,共3页
目的通过对孕妇进行乙肝、梅毒、丙肝和艾滋相关感染标志物的产前检测,了解孕妇的感染情况。方法对门诊、住院7941例孕妇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梅毒抗体(抗-TP)、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丙肝抗体(抗-HCV)和艾滋抗体(... 目的通过对孕妇进行乙肝、梅毒、丙肝和艾滋相关感染标志物的产前检测,了解孕妇的感染情况。方法对门诊、住院7941例孕妇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梅毒抗体(抗-TP)、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丙肝抗体(抗-HCV)和艾滋抗体(抗-HIV)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7941例孕妇中HBs Ag、抗-TP、TRUST、抗-HCV和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9.81%、4.05%、1.81%、0.09%、0.03%,5种传染病项目的总阳性率为15.79%,HBs Ag和抗-TP阳性率偏高。结论孕妇产前检测传染性项目非常必要,利于及早发现传染病和减少母婴垂直传播,促进优生优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乙肝表面抗原 丙肝抗体 艾滋抗体 梅毒抗体
下载PDF
职业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晓熙 郭建峰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4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职业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该院接受职业健康体检的受检者20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清标本,对其乙肝五项标志物进行测定,并按照性别、年龄分别分组,观察不同性别、不... 目的分析职业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该院接受职业健康体检的受检者20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清标本,对其乙肝五项标志物进行测定,并按照性别、年龄分别分组,观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计算其各自的感染率。同时按照乙肝五项的不同模式进行分组计算,统计乙型肝炎肝硬化感染的主要模式。结果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2000名体检者经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共检出HBs Ag阳性120例,总阳性率为6.00%。男性体检者和女性体检者的HBs Ag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07%和4.79%,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检出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职业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较高,且表现出典型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健康体检 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对肺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娟 缪小花 +2 位作者 吴春梅 郑敏 王信国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对肺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恶性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30例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良性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和血栓弹...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对肺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恶性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30例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良性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参数,比较恶性组鳞癌患者和腺癌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结果:恶性组外周血FIB水平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Angel角、CI、MA值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值、R值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和腺癌患者Angel角、CI、K值、MA值及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凝血功能指标相比,血栓弹力图能更好地反映肺恶性肿瘤患者与肺良性结节患者机体凝血状态,但不同病理类型肺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恶性肿瘤 鳞癌 腺癌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评估价值
下载PDF
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生物学假阳性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娟 缪小花 +1 位作者 吴春梅 王信国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7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生物学假阳性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输血科就诊的老年患者7306例,均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生物学假阳性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输血科就诊的老年患者7306例,均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二者均阳性且CMIA的S/CO值≥10者265例,其余CMIA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进行验证。观察阳性率、假阳性率。计算CMIA的检测效能。结果7306例老年患者的初筛(CMIA+TRUST)阳性率为3.63%。419例的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复筛阳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89.02%、10.98%。60~69岁患者的CMIA单独检测阳性率、单阳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复筛比例高于70~79岁、≥8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患者的复筛阳性率低于60~69岁、70~79岁患者,假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IA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100.00%、99.31%、99.37%、0.69%、0。结论老年患者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易出现生物学假阳性情况,临床应进一步分析相关原因,以便在今后的检测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达到提到结果准确的目的,避免因误诊出现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生物学 假阳性
下载PDF
快速血浆反应试验和化学发光法在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的意义分析
10
作者 刘明华 何晓熙 卓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5期168-169,共2页
目的分析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和化学发光法在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38960例,分别进行RPR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将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作为金标准,比较... 目的分析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和化学发光法在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38960例,分别进行RPR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将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作为金标准,比较RPR、化学发光法单独检测与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RPR检测法阳性率(2.66%)与化学发光法单独检测阳性率(2.58%)相比(P>0.05)。RPR检测法联合化学发光法阳性率(7.01%)、敏感性(97.25%)、特异性(98.52%)、阴性预测值(98.02%)、阳性预测值(97.58%)均高于RPR检测法(92.14%、91.35%、91.15%、90.18%)及化学发光法单独检测(91.14%、90.36%、90.02%、90.32%,P<0.05)。结论RPR检测法联合化学发光法可显著提高梅毒检测阳性率,有助于患者及早接受针对性治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血浆反应试验 化学发光法 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