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杆菌发酵添加太子参的培养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作者 张余 赵生月 +4 位作者 王颖颖 叶祖云 阮少江 刘盛荣 何丽君 《现代食品》 2024年第9期187-196,共10页
目的:优化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太子参的培养基,为太子参资源的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以菌体密度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对菌体细胞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培养基组分,通过正交试验确... 目的:优化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太子参的培养基,为太子参资源的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以菌体密度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对菌体细胞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培养基组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的中心点,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培养基组成;利用优化培养基发酵并测定发酵液(冻干粉)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太子参水提物适合作为植物乳杆菌发酵的培养基成分;响应面法优化的培养基为麦芽糖29.7 g·L^(-1)、酵母粉27.5 g·L^(-1)、太子参水提物7.6 g·L^(-1)和MgSO40.5 g·L^(-1),优化条件下菌体密度达到1.11×10^(8)CFU·mL^(-1);优化培养基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于未发酵培养基(对照),低于MRS培养基发酵液(参照),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值高于对照和参照。结论:太子参水提物可作为植物乳杆菌发酵的优良培养基成分,提高菌体密度;植物乳杆菌发酵可提高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太子参 中药发酵 响应面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太姥山药用种子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凯良 陈勇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太姥山脉位于福建宁德东部.经过采样调查,其药用种子植物有115科341属478种.其中,优势科(≥10种)有11个,仅占总科数的9.57%,含135属,208种,分别占属、种总数的39.59%、43.51%.太姥山药用种子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植物区系较复杂,优势类群... 太姥山脉位于福建宁德东部.经过采样调查,其药用种子植物有115科341属478种.其中,优势科(≥10种)有11个,仅占总科数的9.57%,含135属,208种,分别占属、种总数的39.59%、43.51%.太姥山药用种子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植物区系较复杂,优势类群较明显.根据用途和功效可归为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散瘀消肿,治跌打损伤、治蛇伤、驱虫,滋补强壮,止泻收敛和解暑等类.其中畲族青草药有133种,占总种数的27.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太姥山脉 宁德
下载PDF
福鼎槟榔芋软腐病病原菌侵染机理研究
3
作者 陈丽华 林志斌 +2 位作者 颜嘉琪 郑艺靖 阙玉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0049-0052,共4页
福鼎槟榔芋因其独特外形和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种植过程中软腐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产量。槟榔芋软腐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目前侵染机理并不明确。本研究以患病的槟榔芋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梯度稀释涂布法、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学... 福鼎槟榔芋因其独特外形和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种植过程中软腐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产量。槟榔芋软腐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目前侵染机理并不明确。本研究以患病的槟榔芋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梯度稀释涂布法、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学特征等方法分离到软腐病菌病原菌,并开展盆栽试验,探究槟榔芋软腐病侵染芋头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预期吻合,在离体和活体回接试验,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盆栽试验发现,在槟榔芋顶芽和球茎机械损伤处,进行菌悬液伤口注射和流水灌溉处理,均会导致芋植株出现软腐病症,同时病原菌通过流水灌溉也会入侵根块组织,但病状相较于伤口入侵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芋 软腐病 侵染机理
下载PDF
无患子种仁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建烟 刘超兰 +1 位作者 刘伟 陈爱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28,共7页
以无患子种仁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优化无患子种仁油的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无患子种仁油的主要成分,并分析其种仁油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min,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5和... 以无患子种仁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优化无患子种仁油的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无患子种仁油的主要成分,并分析其种仁油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min,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5和粒径为0.3~0.4mm,在此条件下无患子种仁的油脂得率为45.23%;各因素对种仁油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时间>温度>料液比>粒径。分析表明无患子种仁油主要由C16~C20的脂肪酸组成,其主成分为油酸、顺-11-二十碳烯酸、花生酸、亚油酸。无患子种仁油的皂化值为190.24mg/g、酸值为6.75mg/g、碘值为107.70g/100g、DPPH清除率为69.29%,其理化性质优良。该工艺提取效果好,且油脂理化性质优良,适用于无患子种仁油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成分 理化性质 抗氧化
下载PDF
太子参三倍体种质培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何绿洪 苏志杭 +2 位作者 缪霖辉 陶心想 叶祖云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71-174,207,共5页
开展太子参二倍体和四倍体种质之间的人工杂交授粉,进行杂交种子的种胚离体诱导培养和组培株系的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太子参二倍体和四倍体种质之间的杂交,花朵大部分败育,能接蒴果的花朵不到20%.以柘参1号(2x)为母本、柘参3号(4x... 开展太子参二倍体和四倍体种质之间的人工杂交授粉,进行杂交种子的种胚离体诱导培养和组培株系的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太子参二倍体和四倍体种质之间的杂交,花朵大部分败育,能接蒴果的花朵不到20%.以柘参1号(2x)为母本、柘参3号(4x)为父本的杂交,F1代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植株,以柘参3号为母本、柘参1号为父本的杂交,F1代只有四倍体植株.研究首次获得太子参三倍体新种质(2n=3x=48),为丰富太子参种质资源及其多倍体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杂交 种胚培养 染色体 三倍体
下载PDF
巴戟天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倪建成 卢柱华 +3 位作者 莫舒云 连增维 阮少江 叶祖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研究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化学成分。方法巴戟天甲醇提取物采用MCI-GEL、RP-C_(18)、Sephadex LH-20、硅胶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 目的研究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化学成分。方法巴戟天甲醇提取物采用MCI-GEL、RP-C_(18)、Sephadex LH-20、硅胶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D-fructofuranose-β-D-fructofuranose-1,2′∶2,6′-dianhydride(1)、蔗糖(2)、蔗果三糖(3)、耐斯糖(4)、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5)、水晶兰苷(6)、京尼平苷酸(7)、6-O-表-乙酰基鸡屎藤次苷(8)、光泽汀-3-O-β-D-樱草糖苷(9)、虎刺醇-3-O-β-D-樱草糖苷(10)。结论化合物1、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太子参连作效应及其微生物菌肥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潘慧青 张炎达 +2 位作者 王振华 王新 叶祖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45-48,56,共5页
太子参连作效应的发生与发展对其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因而探寻中药材太子参连作障碍有效的消减策略与方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太子参连作和太子参微生物菌肥文献内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综述了... 太子参连作效应的发生与发展对其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因而探寻中药材太子参连作障碍有效的消减策略与方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太子参连作和太子参微生物菌肥文献内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综述了太子参连作效应及其形成因素、太子参连作对根际土壤菌群的影响与变化、微生物菌肥在太子参连作中的应用和太子参微生物菌肥作用机理,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太子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连作障碍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菌肥
下载PDF
基于ISSR和RAPD标记的太子参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史辉 陈美霞 +1 位作者 李萍萍 叶祖云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4-73,共10页
为探究太子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多态性(ISS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标记对来自不同产地的10个太子参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和16条RAPD引物在10个太子参种质中分别获得101... 为探究太子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多态性(ISS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标记对来自不同产地的10个太子参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和16条RAPD引物在10个太子参种质中分别获得101、8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NPL)分别为58、63个,多态性位点频率(PPL)分别为57.37%、70.32%。基于ISSR标记的太子参种质间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多态性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1.5737、1.3443、0.3532、0.5297。基于RAPD标记的太子参种质间的Na、Ne、H和I的平均值分别为1.7032、1.4181、0.3549、0.5321。综合2种标记的GS为0.668~0.911。综合2种标记的聚类结果表明,当GS为0.780时,10个太子参种质可聚为4组,聚类分析结果与太子参种质的地理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ISSR RAPD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太子参提取物促透明质酸透皮吸收作用研究
9
作者 蒋畅 赵立 +2 位作者 张继州 阚永军 胡娟 《生物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06-211,共6页
目的:采用体外透皮扩散试验探究太子参提取物对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方法:利用改良型Franz扩散池考察HA的体外经皮渗透量变化,通过单位面积累计透过量及透皮吸收系数评价太子参提取物对HA透皮吸收的促进... 目的:采用体外透皮扩散试验探究太子参提取物对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方法:利用改良型Franz扩散池考察HA的体外经皮渗透量变化,通过单位面积累计透过量及透皮吸收系数评价太子参提取物对HA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在体外透皮吸收实验中,透明质酸的单位面积累计透过量随时间变化线性递增,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与传统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月桂氮酮相仿,太子参提取物对HA的透皮吸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结论:本研究对太子参提取物促HA透皮吸收作用进行了分析探索,为太子参在功能性护肤产品中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透明质酸 透皮吸收
下载PDF
宁德师范学院校园种子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凯良 杜庆杭 +2 位作者 冉胡保 王梦瑶 蔡幸婷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8-92,共5页
了解宁德师范学院校园种子植物的种类和资源概况,为优化校园环境和植物融合教学提供参考,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查阅资料等方法,对校园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初步鉴定出宁德师范学院校园现有种子植物203种,隶属81科168属;其中,栽... 了解宁德师范学院校园种子植物的种类和资源概况,为优化校园环境和植物融合教学提供参考,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查阅资料等方法,对校园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初步鉴定出宁德师范学院校园现有种子植物203种,隶属81科168属;其中,栽培植物有48科98属128种,野生植物有33科70属75种;乔木73种,灌木43种,草本79种,藤本8种.资源植物中,药用植物有61科120属133种,药用植物种类较丰富,以清热解毒类最多.其他常见植物资源有观花植物、食用植物、材用树种和环境保护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资源 校园植物 植物教学 宁德师范学院
下载PDF
闽东青草药羊蹄基源鉴定与药用方式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俊华 曲佳佳 +2 位作者 刘凯良 罗佳敏 黄诗雨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羊蹄为闽东民间常用青草药.其基源植物为蓼科(Polygonaceae)羊蹄(Rumex japonicas)及其同属近缘植物.笔者进行野外调查,搜集相关资料,通过性状和显微观察对闽东羊蹄的基源植物进行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羊蹄不同利用方式下的药效试验... 羊蹄为闽东民间常用青草药.其基源植物为蓼科(Polygonaceae)羊蹄(Rumex japonicas)及其同属近缘植物.笔者进行野外调查,搜集相关资料,通过性状和显微观察对闽东羊蹄的基源植物进行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羊蹄不同利用方式下的药效试验.研究表明:闽东青草药羊蹄的基源植物主要为羊蹄(R. japonicus),酸模(R. acetosa)和齿果酸模(R. dentatus);羊蹄对癣病治疗确实有效,根对牛皮癣、顽癣等类似皮肤病效果较明显.羊蹄药膏易取材,成本低,具有医药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蹄 药材基源 药膏 药用植物
下载PDF
太子参叶斑病菌 Phoma sp.FJZR01固体发酵代谢产物研究
12
作者 倪建成 范永飞 +3 位作者 王泽榕 阮少江 陈美霞 叶祖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176-179,共4页
为了解太子参叶斑病菌Phoma sp.FJZR01的固体发酵代谢产物,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RP-C_(18)柱色谱和正相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叶片穿刺法测定化合物对太子参叶片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从菌株FJZR01固体发酵代... 为了解太子参叶斑病菌Phoma sp.FJZR01的固体发酵代谢产物,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RP-C_(18)柱色谱和正相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叶片穿刺法测定化合物对太子参叶片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从菌株FJZR01固体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结构鉴定分别为3-氯-4-羟基苯乙酸(1)、3-氯-4-羟基苯乙酰胺(2)、flemingipanic acid(3)、腺苷(4)、乙基α-D-吡喃葡萄糖苷(5)、甘露醇(6)。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太子参叶斑病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系首次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3-氯-4-羟基苯乙酸(1)在1 mg/mL对太子参叶片造成明显的毒害作用,形成组织坏死状叶斑,与田间发病症状相似。目前尚未有关于3-氯-4-羟基苯乙酸(1)致病性相关报道,是一种新发现的真菌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叶斑病菌 固体发酵代谢产物 3-氯-4-羟基苯乙酸
下载PDF
一种槟榔芋疫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13
作者 董晓菲 王同帅 +1 位作者 匡云波 叶祖云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8-173,216,共7页
为提高槟榔芋产量和品质,探究槟榔芋疫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从福鼎槟榔芋疫病发病叶片的病斑中分离病原真菌,得到可疑菌株T5-1.经Koch’s法则证病、形态学和测序鉴定,初步证明其属于小孢根霉菌(Rhizopus microsporus).生物学特性研究发... 为提高槟榔芋产量和品质,探究槟榔芋疫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从福鼎槟榔芋疫病发病叶片的病斑中分离病原真菌,得到可疑菌株T5-1.经Koch’s法则证病、形态学和测序鉴定,初步证明其属于小孢根霉菌(Rhizopus microsporus).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其菌落正面为灰白色,反面为黄褐色,菌丝毛绒状延展,边缘整齐,黑色孢子囊.实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pH=5~9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为pH=6,培养温度在4~45℃时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芋 真菌 小孢根霉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樟芝-太子参双向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生月 吴小环 +4 位作者 姜春玲 张余 郑世仲 刘盛荣 叶祖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有效利用太子参根须副产物资源,提高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菌丝产量,促进活性成分合成。【方法】以太子参根须(粉末)作为培养基组分,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樟芝菌丝生长的关键成分,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成。【结果】... 【目的】有效利用太子参根须副产物资源,提高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菌丝产量,促进活性成分合成。【方法】以太子参根须(粉末)作为培养基组分,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影响樟芝菌丝生长的关键成分,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成。【结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粉、蛋白胨及KH2PO4对樟芝菌丝生长有重要影响,正交试验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太子参6 g·L^(−1),葡萄糖10 g·L^(−1),酵母粉4 g·L^(−1),蛋白胨6 g·L^(−1),KH_(2)PO_(4)1.5g·L^(−1)。利用优化培养基深层发酵,樟芝生物量达到4.73 g·L^(−1),与对照培养基及PDB培养基相比,胞内三萜含量分别提高2.75%和24.85%,胞外多糖分别提高161.11%和113.64%;发酵液中高密度无性孢子含量达1.8×10^(7)个·mL^(-1)。【结论】太子参适合作为樟芝双向液体发酵的药性成分,可有效促进樟芝菌丝生长、活性成分合成和无性孢子形成,是太子参根须副产物资源利用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太子参 正交试验 培养基优化 活性成分
下载PDF
4种方法脱除太子参BBWV和TuMV病毒的效果比较
15
作者 步洪松 王丁 +4 位作者 张馨月 周丹 郑生文 匡云波 叶祖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218,共6页
以太子参‘柘参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微茎尖培养、低温处理(2~4℃)结合微茎尖培养、超低温(-196℃)培养、种胚培养等4种方法对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和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的脱除效果,结果... 以太子参‘柘参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微茎尖培养、低温处理(2~4℃)结合微茎尖培养、超低温(-196℃)培养、种胚培养等4种方法对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和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的脱除效果,结果显示采用低温处理结合微茎尖培养,太子参成活率为64.7%,BBWV和TuMV的脱毒率分别为63.6%和31.8%;采用种胚培养的成活率为56.7%,对BBWV和TuMV的脱毒率均可达100%。病毒TuMV相较BBWV更难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花叶病毒 脱病毒方法 病毒检测
下载PDF
不同产地太子参芜菁花叶病毒CP基因的分离与序列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匡云波 叶炜 +3 位作者 李金辉 于静静 叶祖云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74-1979,共6页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8份太子参病叶样品进行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 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RT-PCR检测,从其中7份样品中扩增得到特异性目的条带,对所获得的13个克隆子序列进行下一步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得C...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8份太子参病叶样品进行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 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RT-PCR检测,从其中7份样品中扩增得到特异性目的条带,对所获得的13个克隆子序列进行下一步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得CP基因序列均为775 bp,存在36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总变异数为37个,部分点突变仅在某产地发现,可能存在重组;各地分离物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高,遗传漂变可能是造成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在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中,太子参Tu MV CP序列均聚类在World B组,并呈现一定的地域特异性。本研究为建立更有效的太子参Tu MV检测方法和针对性制定病毒病防控策略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TUMV CP RT-PCR 序列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福鼎槟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晓菲 林镇金 +3 位作者 刘盛荣 吴小蝶 季红 叶祖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1-176,共6页
从福建省福鼎市田间患软腐病的槟榔芋球茎分离到菌株141108,经Koch′s法则验证及形态观察和分子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药物敏感性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菌株141108为福鼎槟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其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 从福建省福鼎市田间患软腐病的槟榔芋球茎分离到菌株141108,经Koch′s法则验证及形态观察和分子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药物敏感性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菌株141108为福鼎槟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其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相似度达99%;菌落为圆形、光滑湿润、乳白色、有臭味,革兰氏阴性杆状,有鞭毛,兼性好氧.该菌对四环素、氯霉素等10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在pH为5.0~10.0时均能生长,最适pH为7.0;在温度为4~45℃时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芋 软腐病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浙江蜡梅叶片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建烟 刘超兰 +3 位作者 李永裕 郜祥雄 吴芸芸 刘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29,共6页
以浙江蜡梅叶片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其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浙江蜡梅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120min,蒸馏时间240min,NaCl浓度0.5%,料液比1︰5,在此条件下其挥发油得率为1.48... 以浙江蜡梅叶片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其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浙江蜡梅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120min,蒸馏时间240min,NaCl浓度0.5%,料液比1︰5,在此条件下其挥发油得率为1.483%;各因素对其得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蒸馏时间>氯化钠浓度=料液比>浸泡时间。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蜡梅叶片挥发油主成分为桉叶油醇(19.26%)、樟脑(11.65%)、喇叭烯氧化物-(I)(9.10%)、芳樟醇(7.74%)、蛇麻烯(7.50%)等。浙江蜡梅叶片挥发油含量丰富,其成分主要为单萜及其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蜡梅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工艺优化 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系统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太子参抗Ⅱ型糖尿病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蒋畅 韩静 +1 位作者 赵立 胡娟 《海峡药学》 2021年第12期35-41,共7页
目的运用系统药理学方法筛选太子参抗Ⅱ型糖尿病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探讨太子参抗Ⅱ型糖尿病作用机制。方法 TCMSP、TCMID数据库筛选太子参活性成分,Drugbank、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并构建成分靶点集,... 目的运用系统药理学方法筛选太子参抗Ⅱ型糖尿病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探讨太子参抗Ⅱ型糖尿病作用机制。方法 TCMSP、TCMID数据库筛选太子参活性成分,Drugbank、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并构建成分靶点集,与DisGeNET、GeneCards、MalaCards、OMIM数据库中Ⅱ型糖尿病相关靶点取交集。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通过clusterProfiler进行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构建成份-靶点-通路网络图,Autodock Vina对候选化合物与核心靶标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太子参中筛选得到59个候选成分,相关靶点蛋白229个;筛选糖尿病相关靶点552个,韦恩映射得到63个交集基因,蛋白互作网络筛选6个关键靶标ALB、IL6、AKT1、TNF、PPARG、TP53,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结论太子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调节Ⅱ型糖尿病的作用特点,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信号通路等关联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系统药理学 分子对接 Ⅱ型糖尿病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冲泡条件对福鼎白茶茶汤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建烟 刘超兰 +1 位作者 刘伟 卓雄标 《中国茶叶》 2020年第3期38-43,共6页
以福鼎白茶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冲泡条件对其茶汤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冲泡温度、时间、次数能够显著影响福鼎白茶茶汤茶多酚含量,而不同因素对DPPH清除率的影响较不规律;茶汤茶多... 以福鼎白茶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冲泡条件对其茶汤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冲泡温度、时间、次数能够显著影响福鼎白茶茶汤茶多酚含量,而不同因素对DPPH清除率的影响较不规律;茶汤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冲泡温度方面显著正相关,而在冲泡时间和次数方面相关性较弱。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汤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冲泡温度>冲泡次数>冲泡时间,最高茶多酚含量(146.37 mg/g)的冲泡条件为:冲泡时间7 min、冲泡次数1次、冲泡温度100℃。各因素对DPPH清除率的影响顺序为: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冲泡次数,最高清除率(93.59%)的冲泡条件为90℃下冲泡5 min、冲泡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白茶 冲泡条件 茶多酚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