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脊膜瘤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宝龙 杨大为 +5 位作者 李玉斌 张海垠 马智慧 张龙 刘银凤 于俊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562-563,共2页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经验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脊膜瘤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脊柱外科技术与神经外科技术相结合手术治疗脊膜瘤的临床优势。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大部分切除2例。出院时痊愈19例,好转4例,无变化2例。随...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经验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脊膜瘤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脊柱外科技术与神经外科技术相结合手术治疗脊膜瘤的临床优势。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大部分切除2例。出院时痊愈19例,好转4例,无变化2例。随访6个月~3年,2例复发。结论将脊柱外科技术与神经外科技术结合,可降低脊膜瘤手术风险,提高脊膜瘤手术全切率,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广大神经外科医生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膜瘤 神经外科 脊柱外科
下载PDF
翼点入路在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宝龙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8期579-580,共2页
目的 介绍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与颅底病变临床应用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经翼点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病例。结果 多数病例获得良好恢复 ,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率为 82 % ,18例脑动脉瘤夹闭成功。术后 3例出现动眼... 目的 介绍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与颅底病变临床应用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经翼点入路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病例。结果 多数病例获得良好恢复 ,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率为 82 % ,18例脑动脉瘤夹闭成功。术后 3例出现动眼神经损害 ,偏瘫 2例 ,死亡 0例。结论 翼点入路可对前、中颅底 ,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 ,适用蝶骨嵴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Willis环的动脉瘤等颅底外科手术。掌握该入路的显微外科技术 ,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神经外科 手术入路 翼点入路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脊髓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宝龙 郝亮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66-26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肿瘤显微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显微手术脊髓肿瘤31例,手术切开椎板采取半椎板及全椎板切开复位固定技术,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分离切除脊髓肿瘤。结果脊髓不同部位的肿瘤采取不同的显微... 目的探讨脊髓肿瘤显微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显微手术脊髓肿瘤31例,手术切开椎板采取半椎板及全椎板切开复位固定技术,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分离切除脊髓肿瘤。结果脊髓不同部位的肿瘤采取不同的显微手术方式,全切率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改善显著。结论脊髓肿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安全,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联合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老年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张龙 杨大为 +1 位作者 揣瑞宇 王桂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2期2450-2454,共5页
目的分析眶上外侧入路联合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老年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7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分析眶上外侧入路联合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老年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7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7)、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联合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肿瘤切除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量表]、内分泌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水平、并发症,随访2年,记录两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16.42±12.53)mL,高于对照组[(92.15±9.32)mL],手术时间为(75.83±9.12)min,长于对照组[(66.47±7.26)min],术后住院时间为(7.14±1.76)d,短于对照组[(12.57±2.8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切除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MBI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MBI评分为(82.45±3.12)分,高于对照组[(67.38±4.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催乳素、ACTH、生长激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催乳素、ACTH、生长激素水平分别为(132.09±14.52)、(33.39±5.28)、(10.33±1.94)μg/L,均低于对照组[(154.36±16.87)、(42.04±8.30)、(14.68±3.2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低于对照组(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眶上外侧入路联合神经导航系统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内分泌激素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系统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眶上外侧入路 老年 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 并发症
下载PDF
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外科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晓波 杨大为 陈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829-831,共3页
颅脑创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疾病,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是其显著的病理特点。颅脑创伤的发生率占全身创伤的第2位,而致死率和致残率却在全身创伤中排在第1位,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头皮损伤、颅骨损伤、面神经损伤、脑损伤等复合存在... 颅脑创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疾病,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是其显著的病理特点。颅脑创伤的发生率占全身创伤的第2位,而致死率和致残率却在全身创伤中排在第1位,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头皮损伤、颅骨损伤、面神经损伤、脑损伤等复合存在。有研究显示:"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5.04%,是颅脑损伤后造成面瘫的首要原因,危害非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颅脑创伤 手术疗效观察 颅骨损伤 颅脑损伤 神经外科 头皮损伤 面神经减压术 颅脑伤 危重疾病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兴河 冯三平 +5 位作者 韩志光 李起超 华红果 韩莹 赵建华 冯继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9期2913-291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治疗为试验组,脑室外引流术治疗34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低于...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治疗为试验组,脑室外引流术治疗34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复查脑CT,计算血肿清除率,试验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清除率>90%(基本完全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动态监测2组脑CT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血肿体积均明显缩小,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但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预后优良率为70.83%,死亡率为4.17%;对照组分别为46.67%、10%,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预后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出血 高血压 神经内镜
下载PDF
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兴河 冯三平 +5 位作者 韩志光 李起超 华红果 韩莹 赵建华 冯继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1期3292-3295,共4页
目的研究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5例,采用骨孔或小骨瓣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内镜组) 50例,骨瓣开颅显微镜下经侧裂手术治疗(显微镜组) 55例,观察2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内镜治疗组... 目的研究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5例,采用骨孔或小骨瓣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内镜组) 50例,骨瓣开颅显微镜下经侧裂手术治疗(显微镜组) 55例,观察2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内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显微镜组,血肿清除率高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内镜治疗组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肾衰竭、脑功能衰竭、继发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显微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内镜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逐渐好转,NIHSS评分有降低趋势,其中术后2周开始内镜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6个月后,内镜组失访2例,显微镜组失访3例。内镜组患者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内镜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微创,安全,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底节出血 神经内镜
下载PDF
显微外科条件下鞍区肿瘤入路的选择 被引量:3
8
作者 冯继 佟晓光 +5 位作者 赵建华 杨宗德 于俊华 苏国良 周建云 杨勇 《河北医学》 CAS 2000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 :评价治疗鞍区肿瘤常用的各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并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 4 1例鞍区常见肿瘤 ,从手术显露范围、全切率等不同角度评价各种手术入路的效果。结果 :翼点入路的改良翼点入路能够取代一些创... 目的 :评价治疗鞍区肿瘤常用的各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并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 4 1例鞍区常见肿瘤 ,从手术显露范围、全切率等不同角度评价各种手术入路的效果。结果 :翼点入路的改良翼点入路能够取代一些创伤较大的入路 ,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已成为最常用的手术入路。结论 :结合各类肿瘤的临床特点 ,尤其是肿瘤与邻近结构、生长方向的关系 ,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并与显微外科技术有机结合是取得最好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手术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宝龙 郝亮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84-85,F0003,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技术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对35例经CT扫描和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扩张鼻道后,沿中鼻甲找到蝶窦开口,沿蝶窦开口向下切开鼻中隔黏膜,充分打开蝶窦前壁,咬除蝶...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技术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对35例经CT扫描和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扩张鼻道后,沿中鼻甲找到蝶窦开口,沿蝶窦开口向下切开鼻中隔黏膜,充分打开蝶窦前壁,咬除蝶窦黏膜,暴露鞍底、双侧视交叉隆起、颈内动脉隆起及斜坡,对上述结果辨认清楚后,用磨钻打开鞍底,形成1cm大小骨窗,穿刺除外动脉瘤及证实定位准确后,用钩刀剪开硬膜,用取瘤镊及环形刮匙切除肿瘤。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恢复随访结果,讨论总结鼻蝶入路的解剖标志、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结果全切30例,近全切5例。20例术后激素水平好转,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19例,脑脊液鼻漏6例。31例视力好转,1例出现颈内动脉损伤,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时间短,创伤小,手术风险小,肿瘤全切率高,患者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显微镜检查 治疗应用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继 佟晓光 +2 位作者 周益民 赵建华 周建云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显微外科切除脑动静脉畸形10例体会
11
作者 周益民 冯继 +1 位作者 肖庆 杨大伟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5期369-370,共2页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疗效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患者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黄艳丽 张海垠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患者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94例SI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均给予依达拉奉等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疗...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患者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94例SI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均给予依达拉奉等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疗法,疗程14d,比较两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变化,随访两组并发症和治疗6月时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第1d两组NDS评分和血清VEGF水平升高,对照组血肿体积增加(P<0.05),治疗第7d和第14d两组血肿体积、NDS评分及血清VEGF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1、7、14d血肿体积、NDS评分以及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6月两组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HICH有利于降低血清VEGF水平和促进血肿吸收,同时减轻神经损伤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依达拉奉 局部亚低温 神经损伤 认知功能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用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应用效果及对血清MMP-9和IGF-1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韩莹 陈兴河 +2 位作者 王永恒 赵锦程 吴磊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PA)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P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PA)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P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观察组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联合应用3D打印技术,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效果、围术期指标、视力改善情况、MMP-9和IGF-1水平,以及鼻腔功能的鼻气道阻力(NAR)、T&T嗅觉测试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肿瘤切除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86,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0、11.438、11.842,P<0.05);术后3 d、7 d时观察组血清MMP-9和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26、4.985,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NAR及T&T嗅觉测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59、8.436,P<0.05);两组视力视野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用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可提高肿瘤切除效果,优化手术操作,减少创伤,有利于减轻疼痛,改善嗅觉功能与视力视野,并能降低血清MMP-9、IGF-1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PA)切除术 3D打印技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4
作者 张龙 揣瑞宇 +2 位作者 王桂林 田宇 杨大为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9期999-1008,共10页
目的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并发急性脑积水(acute hydrocephalus,AHC)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4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的临床... 目的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并发急性脑积水(acute hydrocephalus,AHC)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4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比例,将aSAH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是否发生AHC分为AHC组和非AHC组,训练集用于构建AHC风险预测模型,验证集用于验证AHC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验证风险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共纳入1062例aSAH患者,其中324例患者发生AHC,发生率为30.51%。训练集、验证集分别有患者744、31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60岁[OR=3.067,95%CI(1.710,5.499)]、破入脑室[OR=7.039,95%CI(3.792,13.068)]、Fisher分级为IV级[OR=3.371,95%CI(1.335,8.514)]、Hunt-Hess分级为IV级[OR=6.198,95%CI(2.218,17.324)]和高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OR=1.746,95%CI(1.581,1.928)]是aSAH患者发生AH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动脉瘤位于前循环[OR=0.397,95%CI(0.199,0.790)]是aSAH患者发生AHC的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95%CI)分别为0.950(0.932,0.967)和0.969(0.955,0.982);校准曲线显示“预测AHC概率”和“实际AHC概率”吻合;决策曲线均提示AHC风险预测模型临床净获益高于“全部”临床净获益。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年龄≥60岁、破入脑室、Fisher分级与Hunt-Hess分级为IV级和高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aSAH患者AHC的发生风险,本研究构建的AHC预测模型可为早期识别AHC提供便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破入脑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15
15
作者 冯三平 赵建华 +1 位作者 陈兴河 冯继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8期2759-2760,共2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对40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70ml,双侧瞳孔未散大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早期行翼点后小骨窗开颅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清除...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微创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对40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70ml,双侧瞳孔未散大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早期行翼点后小骨窗开颅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术。结果术后24h内CT复查,血肿清除达80%以上34例,清除不足70%3例,术后再出血3例;6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良好30例(75%),中重残8例(15%),死亡2例(5%)。结论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彻底,便于止血,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基底节区出血首选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裂-岛叶入路 基底节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高血压
下载PDF
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兴河 冯三平 +5 位作者 赵锦程 韩莹 华红果 王永恒 吴磊 赵建华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5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5),对照组行单支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观察组行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比较2组术后栓塞情况,随访6... 目的探讨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5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5),对照组行单支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观察组行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比较2组术后栓塞情况,随访6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判断其预后。结果观察组动脉瘤Ⅰ级栓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影像学结果显示观察组不显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评分结果提示,观察组预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能够提高颅内宽颈动脉瘤致密栓塞率,降低复发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双支架 LVIS支架 弹簧圈栓塞
下载PDF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0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大为 冯继 +2 位作者 于俊华 詹美玉 周益民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9期664-665,共2页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局麻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头端送入动脉性瘤腔,用GDC逐步将瘤腔填塞直至满意。术前、术中、术后造影对比。结果10例动脉瘤均栓塞成功,栓塞完全。术后2周痊愈出院,...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局麻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头端送入动脉性瘤腔,用GDC逐步将瘤腔填塞直至满意。术前、术中、术后造影对比。结果10例动脉瘤均栓塞成功,栓塞完全。术后2周痊愈出院,临床症状消失。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种安全、疗效可靠、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可脱性铂金弹簧圈 介入性治疗 血管内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 电解式可脱弹簧圈 临床效果 导引导管 痊愈出院 临床症状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华征 华红果 +1 位作者 杨亚茹 王自玲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449-1451,共3页
颅内动脉瘤是由脑动脉局部血管发生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其病因尚未阐明,多在脑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及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临床护理路径 自护能力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 介入 常见病因 脑动脉
下载PDF
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兴河 冯三平 +5 位作者 赵锦程 韩莹 华红果 王永恒 吴磊 赵建华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384-388,共5页
目的探讨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颈内动脉床突段和后交通段,椎动脉大型动脉瘤共22例,应用双LVIS支架栓塞12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0例,统计动脉瘤致密栓塞程度,术中动脉瘤破裂率,支架内血... 目的探讨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颈内动脉床突段和后交通段,椎动脉大型动脉瘤共22例,应用双LVIS支架栓塞12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0例,统计动脉瘤致密栓塞程度,术中动脉瘤破裂率,支架内血栓率,动脉瘤复发率,载瘤动脉是否狭窄。结果 22例动脉瘤,应用LVIS支架致密栓塞率93.3%(10/12),术中动脉瘤破裂率8.3%(1/12),载瘤动脉通畅率100%,术中支架血栓率8.3%(1/12);enterprise支架致密栓塞率90%(9/10),载瘤动脉通畅率100%,术中动脉瘤破裂率10%(1/10),术中支架血栓率10%(1/10)。随访0.5~5年2组动脉瘤均未见复发,载瘤动脉均未见狭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1.67%、9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能够提高颅内大型动脉瘤致密栓塞率,降低复发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动脉瘤 双支架 LVIS支架 enterprise支架 弹簧圈 栓塞
下载PDF
胆红素及糖化血红蛋白与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磊 庞燕 +5 位作者 尹博文 汪洋 韩莹 华红果 陈兴河 赵建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177-5179,共3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 目的探讨胆红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1年随访是否再次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4例)和非再狭窄组(38例)。对比2组胆红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再狭窄组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结合胆红素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1.15±2.16)μmol/L、(9.18±1.55)μmol/L、(2.08±0.43)μmol/L、(8.33±0.43)%,而非再狭窄组分别为(13.34±2.18)μmol/L、(10.38±1.71)μmol/L、(3.08±0.38)μmol/L、(6.88±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血压及糖尿病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相关。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偏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过高、高血压及糖尿病均是导致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糖化血红蛋白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再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