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论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被引量:3
1
作者 黎庶 黄辉 +5 位作者 汪正清 胡晓梅 饶贤才 陈炜 金晓琳 陈志瑾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1年第7期593-595,共3页
自学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之一。自学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效果,也关系着他们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结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就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具... 自学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之一。自学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效果,也关系着他们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结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就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具体途径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方法 自学能力
下载PDF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被引量:16
2
作者 汪正清 黎庶 +3 位作者 谭银玲 朱军民 胡晓梅 程小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年第3期226-228,共3页
探讨改革微生物学教学的方法、手段及效果.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学课程内容,灵活运用"问题式"、"讨论式"、"学导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寓法于文,文法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取得了... 探讨改革微生物学教学的方法、手段及效果.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学课程内容,灵活运用"问题式"、"讨论式"、"学导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寓法于文,文法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质量 改革 微生物学教学 多媒体网络 课程内容 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 教学效果 讨论式 学导式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七年制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7
3
作者 汪正清 黎庶 +2 位作者 陈炜 胡廷徽 陈志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2年第3期216-217,共2页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对临床医学七年制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较系统改革.使实验课形成一门独立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课,在微生物学理论课上完后集中授课;增删...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对临床医学七年制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较系统改革.使实验课形成一门独立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课,在微生物学理论课上完后集中授课;增删重组实验内容,压缩印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内容;实验课强调预习,材料尽量让学生自己准备,自己规划安排实验.教员加强实验指导,随时纠正操作上的错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求写出论文式实验报告;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探索性实验,对确实合理而且有意义的课题,学校给予一定的资助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效果初步证明,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可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下载PDF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晓梅 汪正清 +4 位作者 黄建军 丛延广 黎庶 朱军民 陈志瑾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实验考试是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多年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建立了一套实验考试模式,主要从实验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标本、平时实验课表现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以评价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考试 教学效果
下载PDF
课堂知识,课后延伸——记本科生《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课堂活动 被引量:1
5
作者 饶贤才 袁文常 胡晓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0期2517-2518,共2页
第一课堂知识的传授是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而第二课堂教学则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 第一课堂知识的传授是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而第二课堂教学则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近年来,我教研室针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特点,精心组织并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实践效果证明第二课堂教学以其内容上的新颖性和形式上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课堂知识在课后得到有效延伸,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淋球菌感染的微生物学诊断 被引量:6
6
作者 潘绍武 张邦燮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2年第2期63-65,共3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淋球菌的基本诊断手段与其原理以及快速诊断方法的最新进展与评价。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目前,淋病约占全球性病病例的3/4,我国淋病发病率亦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为了进行有效的防治,控制其蔓延,进行准确、及时的微生物... 本文着重介绍了淋球菌的基本诊断手段与其原理以及快速诊断方法的最新进展与评价。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目前,淋病约占全球性病病例的3/4,我国淋病发病率亦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为了进行有效的防治,控制其蔓延,进行准确、及时的微生物学诊断十分必要,现将这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一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球菌 微生物学诊断
下载PDF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及其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泽生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97年第5期16-19,22,共5页
90年代发展起来的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以不经过杂交瘤,甚至不经过免疫而直接用个体细胞从基因水平构建抗体库,并从同一库中筛选多种特异性抗体。这项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应用,已在抗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表现... 90年代发展起来的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以不经过杂交瘤,甚至不经过免疫而直接用个体细胞从基因水平构建抗体库,并从同一库中筛选多种特异性抗体。这项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应用,已在抗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抗体库技术 医学微生物学
下载PDF
重要病原微生物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志凯 戚中田 +1 位作者 胡福泉 杨瑞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综述国内外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提出未来军队病原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方法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和综述近5年来国内外在一些重要病毒(如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感病毒、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和细菌(... 目的综述国内外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提出未来军队病原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方法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和综述近5年来国内外在一些重要病毒(如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感病毒、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和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2型猪链球菌、鼠疫耶尔森菌、炭疽杆菌和幽门螺杆菌)及其所致传染病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传染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最重要的一类疾病。特别是近30年来,一些"新现传染病"和"再现传染病"造成的严重危害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人类对病原微生物认识的不断加深,对付病原微生物的手段也不断完善。结论 "十二五"期间,军队医学微生物学领域应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一批功能先进配套的科研基地和技术平台,组织申报和落实重大项目,取得一批具有原始创新和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在若干重大前沿、主流领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细菌 传染病
下载PDF
龋病相关微生物的致龋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健康 董文刚 +1 位作者 方舟 饶贤才 《医学综述》 2011年第8期1134-1137,共4页
龋病是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口腔内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龋病相关微生物在龋病病理变化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三大生物学特性:产酸与耐酸力、产糖能力和黏附能力。随着近年来龋病研究的日益深入,龋病相关分子机制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龋病是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口腔内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龋病相关微生物在龋病病理变化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三大生物学特性:产酸与耐酸力、产糖能力和黏附能力。随着近年来龋病研究的日益深入,龋病相关分子机制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微生物也被认为与龋病相关。现对主要龋病相关微生物的致龋性进行综述,以期对龋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产酸与耐酸力 黏附 致龋性
下载PDF
病原微生物的体内诱导基因及相关研究方法简介 被引量:1
10
作者 黎庶 胡福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0-354,共5页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宿主体内环境,病原微生物入侵宿主后常会调整自身基因表达,启动一系列在体外环境生存时非必需蛋白质的表达以确保其在宿主体内的存活、增殖甚至致病。这类仅在病原微生物进入宿主体内后才被诱导表达而在体外生长时不表...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宿主体内环境,病原微生物入侵宿主后常会调整自身基因表达,启动一系列在体外环境生存时非必需蛋白质的表达以确保其在宿主体内的存活、增殖甚至致病。这类仅在病原微生物进入宿主体内后才被诱导表达而在体外生长时不表达的独特基因称为体内诱导基因(in vivo induced gene,ivi gene)。大量研究表明,ivi gene往往与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和致病密切相关,是抗菌药物、诊断试剂及疫苗设计及研究的良好靶标。为找寻和鉴定病原菌的ivi gene,人们成功发展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依赖动物模型的信号标签突变技术(signature-tagged mutagenesis,STM)、体内表达技术(in vivo expres-sion technology,IVET)、差异荧光诱导技术(differential fluorescence induction,DFI)及不依赖感染动物模型的体内诱导抗原技术(in vivo induced antigen technology,IVIAT)等。本综述即针对ivi gene及其相关研究方法的原理、运用和优缺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诱导基因 信号标签突变技术 体内表达技术 差异荧光诱导技术 体内诱导抗原技术
下载PDF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胡福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2-402,共1页
关键词 微生物 基因组 进展
下载PDF
淡水鱼中的河弧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绍武 刘自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8-39,共2页
淡水鱼中的河弧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潘绍武解放军第十六医院检验科刘自才河弧菌(Vibriofluvialis)是一种能引起人类腹泻的病原菌。1975年Furniss等[1]首先发现,随后... 淡水鱼中的河弧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潘绍武解放军第十六医院检验科刘自才河弧菌(Vibriofluvialis)是一种能引起人类腹泻的病原菌。1975年Furniss等[1]首先发现,随后从欧、美、亚、非等洲20余个港湾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 河弧菌 腹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毒性分子-抗毒性分子系统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国利 胡福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毒性分子-抗毒性分子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s,TA systems)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细菌染色体、质粒以及古细菌基因组中。TA系统是由2个基因组成的操纵子,这2个基因分别编码稳定的毒性分子和不稳定的抗毒性分子。毒性分子总是蛋白质,抗... 毒性分子-抗毒性分子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s,TA systems)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细菌染色体、质粒以及古细菌基因组中。TA系统是由2个基因组成的操纵子,这2个基因分别编码稳定的毒性分子和不稳定的抗毒性分子。毒性分子总是蛋白质,抗毒性分子可能是蛋白质或RNA。因此,根据抗毒性分子的性质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将TA系统家族分为5种类型。Ⅰ型和Ⅲ型的抗毒性分子是RNA,能抑制毒性分子的合成或者与其隔离;II、IV和V型的抗毒性分子是蛋白质,能隔离、平衡毒性分子作用或抑制其合成。TA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研究表明,TA系统可能在细菌应激应答、程序化细胞死亡、多重耐药的形成、防止DNA入侵、稳定大基因组片段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分子-抗毒性分子系统 应激应答 程序化细胞死亡 多重耐药
下载PDF
Q热立克次体相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况
14
作者 万泽生 张邦燮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0年第3期11-13,共3页
依赖于血清学方法进行确切诊断的Q 热立克次体,存在着相变异现象。新近的研究表明,两相Q 热立克次体在脂多糖的化学组成,膜蛋白的成份,以及DNA的酶切片段电泳图谱上存在差异。这些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相变异这一与Q 热立克次体诊断有... 依赖于血清学方法进行确切诊断的Q 热立克次体,存在着相变异现象。新近的研究表明,两相Q 热立克次体在脂多糖的化学组成,膜蛋白的成份,以及DNA的酶切片段电泳图谱上存在差异。这些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相变异这一与Q 热立克次体诊断有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热立克次体 分子生物学 相变异
下载PDF
Q热立克次体相变异的分子生物学
15
作者 职宁 俞树荣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6-59,共4页
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Q热立克次体相变异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立克次体表面大分子和DNA与相变异的关系,并介绍了有吴Q热立克次体相变异本质和机理的新观点。
关键词 Q热 立克次氏体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汪正清 黎庶 +9 位作者 谭银玲 朱军民 胡晓梅 饶贤才 程小星 胡福泉 安静 蹇锐 陈志瑾 万颖杰 《医学教育》 2005年第4期30-31,38,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及效果。采取的方法有:重组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学科的知识前沿,加强与学科课程间的横向联系,实验课教学相对独立,开设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课,构建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新体系等。同时,编写配套的教学... 本文旨在探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及效果。采取的方法有:重组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学科的知识前沿,加强与学科课程间的横向联系,实验课教学相对独立,开设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课,构建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新体系等。同时,编写配套的教学辅助教材。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受到教学督导组和广大学生以及同行专家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 改革
原文传递
噬菌体PaP3多糖解聚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贾鸣 胡晓梅 +2 位作者 孙卫忠 饶贤才 胡福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检测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多糖解聚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降解活性。方法经FITC-ConA/PI荧光双染色后,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多糖解聚酶处理前后PA3生物膜的形态变化,以测定多糖解聚酶对生物膜的降解活性;测定... 目的检测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多糖解聚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降解活性。方法经FITC-ConA/PI荧光双染色后,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多糖解聚酶处理前后PA3生物膜的形态变化,以测定多糖解聚酶对生物膜的降解活性;测定多糖解聚酶作用前、后铜绿假单胞菌对4种敏感抗生素(乳酸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头孢他啶、硫酸庆大霉素)的MIC、MBC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多糖解聚酶对抗生素的协同杀菌作用。结果FITC-ConA/PI荧光双染色结果显示,经重组多糖解聚酶处理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胞外多糖组分少而分散,包裹在胞外多糖组分里的细菌数量也大大减少,表明多糖解聚酶确实能够特异性的降解生物膜的胞外多糖组分。多糖解聚酶作用后四种抗生素相应的MIC、MBC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头孢他啶降低最为明显,表明多糖解聚酶对抗生素具有协同杀菌活性。结论重组噬菌体PaP3多糖解聚酶在体外可以特异性的降解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胞外多糖,有利于抗生素通透生物膜,作用于菌体,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PAP3 铜绿假单胞菌 多糖解聚酶 细菌生物膜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酶学消解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晓梅 贾鸣 +1 位作者 孙卫忠 胡福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36-536,共1页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新方 消解 酶学 生物学性状 胞外多糖 耐受性 抗菌素
下载PDF
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钟敏 温博海 +4 位作者 陈荣 陈炜 王易伟 王安容 钟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 (依R菌 )。方法 采用DNA自动测序仪 ,对菌株rpoB基因片段 ( 319bp)的序列进行分析 ;采用随机扩增DNA聚丙酰胺凝胶电泳 (RAPD PAG)指纹分型法 ,对菌株的DNA指纹进行分型 ;采用SDS...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 (依R菌 )。方法 采用DNA自动测序仪 ,对菌株rpoB基因片段 ( 319bp)的序列进行分析 ;采用随机扩增DNA聚丙酰胺凝胶电泳 (RAPD PAG)指纹分型法 ,对菌株的DNA指纹进行分型 ;采用SDS聚丙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法 ,对菌株的菌体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30株依R菌rpoB基因的突变率为 96 7% ( 2 9/ 30 ) ,37株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 (耐R菌 )为 81 1% ( 30 / 37) (P <0 0 1) ,依R菌和耐R菌的突变高发位点均为 5 31位( 37/ 5 9,6 3 2 % ;)密码子、突变 ,其次为 5 16位 ( 13/ 5 9,2 2 8% )和 5 2 6位 ( 7/ 5 9,12 3% ) ;依R菌和耐R菌两组菌株的DNA指纹结果可分为 5种类型 ,其中以Ⅱ型 ( 31/ 6 7,46 2 % )、Ⅰ型 ( 2 0 / 6 7,2 9 9% )和Ⅲ型 ( 13/ 6 7,19 4% )为主 ;3种主要类型的指纹在两组菌株中的分布无明显特殊性 ;依R菌在含R管和对照管中的菌体蛋白电泳图谱有 76 7% ( 2 3/ 30 )的不同 ,其在含R管中菌体蛋白表达丰富 ,且在分子量 310 0 0~ 43 0 0 0间有一宽带 ;37株耐R菌其两管的菌体蛋白电泳图谱各自均相同。结论 依R菌和耐R菌的基因型密切相关 ;依R菌的蛋白表达可依赖于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结核分枝杆菌 分子生物学 结核病 基因
原文传递
U6和H1双启动子载体用于RNAi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蹇锐 程小星 +2 位作者 彭涛 邓少丽 蒋静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6-29,31,共5页
为建立一条简便、有效的构建哺乳动物细胞随机RNAi文库技术路线 ,首先通过PCR将 1 9~ 2 1ntsiRNA编码序列及终止信号等元件引入U6启动子下游 ,再将该扩增产物定向克隆至H1启动子的下游。构建的双启动子载体中 ,U6和H1相对排列 ,均以其... 为建立一条简便、有效的构建哺乳动物细胞随机RNAi文库技术路线 ,首先通过PCR将 1 9~ 2 1ntsiRNA编码序列及终止信号等元件引入U6启动子下游 ,再将该扩增产物定向克隆至H1启动子的下游。构建的双启动子载体中 ,U6和H1相对排列 ,均以其间插入的靶序列为模板 ,分别转录出其正义和反义链 ,形成功能性siRNA。以EGFP和bcl 2为靶基因的实验表明 ,该方法构建的载体可有效地干扰相应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载体 反义 启动子 实验研究 bcl-2 靶基因 哺乳动物细胞 定向克隆 转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