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输血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丹 刁荣华 +3 位作者 王世春 徐小敏 张强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8-1029,共2页
目的 分析本院近10年来血浆制剂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4~2013年收治入院有输注血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将10年数据分为2组,对照组为2004~2008年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94 226例,实验组为2009~2013... 目的 分析本院近10年来血浆制剂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4~2013年收治入院有输注血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将10年数据分为2组,对照组为2004~2008年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94 226例,实验组为2009~2013年病毒灭活血浆500 138例,观察2组间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数为31和49例;平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是0.15%。结论 临床输注的病毒灭活血浆制剂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病毒灭活血浆 临床应用 安全性
下载PDF
血小板裂解液的制备及生物学效应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世春 黄梅莓 +2 位作者 张强 范娅涵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制备高含量细胞因子的血小板裂解液(PL)。方法采用反复冻融法[-80℃~37℃冻融3次(冻24 h/次)]和超声法(285 W,每次超声处理5 s停止5 s,共10次)处理10份单采血小板制剂(30 m L/份),ELISA法对细胞因子,血小板衍生长因子(PDGF... 目的制备高含量细胞因子的血小板裂解液(PL)。方法采用反复冻融法[-80℃~37℃冻融3次(冻24 h/次)]和超声法(285 W,每次超声处理5 s停止5 s,共10次)处理10份单采血小板制剂(30 m L/份),ELISA法对细胞因子,血小板衍生长因子(PDGF)-AA、PDGF-A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检测,同时将2种方法制备的PL按10%比例加入常规培养基DMEM/F12培养第5代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传至第7代细胞增殖情况,并与FBS液培养(组)比较。结果血小板保存3 d后制备成的PL各因子含量均升高,0 d浆与3 d浆相比,PDGF-AA(ng/m L)为0.071±0.024 vs 2.494±0.326,PDGF-AB(pg/m L)为36.079±15.54 vs 5 866.572±859.31,PDGF-BB(pg/m L)为33.258±21.23 vs 641.69±80.58;VEGF165(pg/m L)为26.661±5.42 vs 122.652±10.59;TGF-β1(pg/m L)为55.556±6.16 vs 3 930.022±827.68(P〈0.05或〈0.01)。超声法可释放更高含量的细胞因子,3 d反复冻融组与3 d超声组比较,PDGF-AA(ng/m L)为0.095±0.025 vs 1.28±0.236,PDGF-AB(pg/m L)为12 424.746±3 738.03 vs 19 610.987±10 430.26;PDGF-BB(pg/m L)为5 429.184±1 824.53 vs8 397.039±611.93;VEGF165(pg/m L)为128.379±46.69 vs 374.552±32.48;TGF-β1(pg/m L)为8 820.789±1 755.45 vs 14 686.780±7 164.89(P〈0.05或〈0.01)。结论反复冻融法和超声法均能有效释放血小板内的细胞因子;超声法处理血小板能释放更高含量的细胞因子,可替代FBS用于细胞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裂解液 细胞因子 反复冻融 超声 FBS液 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
下载PDF
1种新型血细胞处理仪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世春 王甜甜 +5 位作者 陈艺心 王泽蓉 张强 黄梅莓 孟强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3-655,共3页
目的评价南格尔血细胞处理仪BBS926的主要性能指标。方法分别以ACP215全自动血液细胞处理系统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和手工制备洗涤红细胞为对照组,NGL BBS 926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为试验组,按照GB18469-2012版《... 目的评价南格尔血细胞处理仪BBS926的主要性能指标。方法分别以ACP215全自动血液细胞处理系统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和手工制备洗涤红细胞为对照组,NGL BBS 926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和洗涤红细胞为试验组,按照GB18469-2012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获得的产品进行外观,血容量,白细胞残留数,血红蛋白含量,上清FHb含量,体外溶血率,甘油的残余量,细菌污染等指标检测。结果 ACP215组和NGL BBS926实验组制备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上清中FHb含量分别为(0.28±0.07)g/L和(0.40±0.16)g/L,溶血率分别为(0.13±0.02)%和(0.34±0.20)%,2者间差异具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优于试验组,但均满足国家标准。手工组和NGL BBS 926获得的洗涤红细胞HGb含量分别为(56.78±7.75)g和(50.64±3.82)g,上清FHb含量分别为(0.32±0.18)g/L和(0.62±0.42)g/L,溶血率分别为(0.08±0.05)%和(0.17±0.11)%,2者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优于试验组,但均满足国家标准。结论该处理仪所制备的血细胞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且具自动化、高效、避免污染等优点,可用于临床血细胞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处理仪 悬浮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
下载PDF
55~60周岁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 被引量:20
4
作者 宋娜丽 阮潜瑛 +6 位作者 刘奇 李晨晨 陈寒梅 陈敏 刁荣华 王珊 王世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1,287,共5页
目的探讨55~60周岁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期间的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45名,将其分为3组,A组为18~30周岁的献血者,B组为31~54周岁的献血者,C组为55~60周岁... 目的探讨55~60周岁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期间的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45名,将其分为3组,A组为18~30周岁的献血者,B组为31~54周岁的献血者,C组为55~60周岁的献血者,每组各15名。对比分析3组献血者的捐献前血常规、献血中献血反应观察、单采血小板产品质量、输注患者体内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及止血效果观察。结果 3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无献血不良反应,3组献血者血常规比较,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随年龄组增大而增大,且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7±0.61 fl vs 8.71±1.21 fl,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单采血小板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现行《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单采血小板制剂输注患者体内后疗效比较,每组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增加值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C组与A组的血小板增加值和CCI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5~60周岁的献血者定期献血是安全的,其血液质量符合我国现行《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输注患者体内可有效改善患者止凝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60周岁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 献血反应
下载PDF
ABO血型不合的血小板输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建君 赵树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9期2761-2763,共3页
在临床输血中,输注ABO不相合的红细胞(RBC)会导致严重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临床上主要采用ABO同型RBC输注;ABO非同型RBC和血浆输注在临床很少采用。紧急情况下可以供者RBC与患者血浆血型相合或大量血浆输注时与患者RBC血型相... 在临床输血中,输注ABO不相合的红细胞(RBC)会导致严重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临床上主要采用ABO同型RBC输注;ABO非同型RBC和血浆输注在临床很少采用。紧急情况下可以供者RBC与患者血浆血型相合或大量血浆输注时与患者RBC血型相合,而不管患者体内抗A或抗B的存在。血小板输注时ABO相合的重要性一直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1]。我国要求按照血小板ABO同型输注,对于单采血小板,可不考虑血型,优先考虑是否与受血者RBC血型相合[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血小板 输血 安全
下载PDF
血小板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世春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9-651,共3页
血小板在止凝血、炎症发生、伤口愈合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血小板蛋白质组学研究是了解这些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手段。目前已鉴定出4 000余种血小板蛋白质,它们属于各种亚蛋白组,如血小板膜及骨架蛋白组、血小板源性微粒,... 血小板在止凝血、炎症发生、伤口愈合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血小板蛋白质组学研究是了解这些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手段。目前已鉴定出4 000余种血小板蛋白质,它们属于各种亚蛋白组,如血小板膜及骨架蛋白组、血小板源性微粒,或来自静息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或病理条件下蛋白组学的变化。明确血小板活动过程中蛋白组学的变化对血小板体外生成、血小板贮存损伤、相关疾病早期诊断和筛选药物的治疗靶点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蛋白组学 静息血小板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疾病
下载PDF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体外扩增生成红系集落并构建红系祖细胞株的研究
7
作者 孟强 王世春 +4 位作者 王甜甜 陈艺心 张强 黄梅莓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 PSCs)分化成为红系祖细胞并构建稳定的红系祖细胞株。方法采用与滋养层细胞共培养的方式,添加10 ng/m L的TPO、5 U/m L的EPO、25 ng/m L的SCF、5 ng/m L的Flt-3、20 ng/m L的IL-3的诱导因子,诱导hi PSCs分化... 目的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 PSCs)分化成为红系祖细胞并构建稳定的红系祖细胞株。方法采用与滋养层细胞共培养的方式,添加10 ng/m L的TPO、5 U/m L的EPO、25 ng/m L的SCF、5 ng/m L的Flt-3、20 ng/m L的IL-3的诱导因子,诱导hi PSCs分化成为红系集落,构建稳定的红系祖细胞株;倒置显微镜观察获得的细胞株形态,瑞氏染色并计数,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 hi PSCs诱导构建的红系祖细胞株遗传性状稳定并可长期传代,细胞呈集落样生长,外观上与正常红系祖细胞无差异。分类计数构建的红系祖细胞株比例(%):P0与P5代细胞为84.90±4.93 vs 72.20±6.24(P<0.05);流式检测,hi PSCs诱导构建的红系祖细胞株细胞表面标志物CD235a阳性率(%)表达:P0与P5代细胞为3.02±0.75 vs 5.87±0.37(P<0.05)。结论诱导hi PSCs生成的红系祖细胞株在表面标志继承性和遗传性状方面都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红系集落 红系祖细胞株 滋养层细胞共培养 体外扩增 诱导因子
下载PDF
构建三维培养体系诱导脐血干细胞向血小板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甜甜 王世春 +3 位作者 林放 孟强 陈艺心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5-1080,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壳聚糖-明胶支架和旋转培养系统(RCCS)构建三维培养体系(3D)培养脐血干细胞向血小板分化效果。方法支架构建: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明胶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特征;细胞培养:免疫磁珠分选脐血CD34+细胞并在自制支架结合... 目的探讨利用壳聚糖-明胶支架和旋转培养系统(RCCS)构建三维培养体系(3D)培养脐血干细胞向血小板分化效果。方法支架构建: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明胶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特征;细胞培养:免疫磁珠分选脐血CD34+细胞并在自制支架结合RCCS的培养系统中培养,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对分化所得血小板作形态及功能鉴定,并与二维培养体系(2D)的培养结果比较。结果成功构建壳聚糖-明胶支架:浓度为0.5%,预冻温度为-30℃,孔径为(86±21)μm、吸水率为(87.62±10.19)%、孔隙率为(92.56±1.12)%,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该系统诱导培养CD34+d5增殖(87.02±4.35)倍,而2D培养增值(20.78±5.03)倍(P<0.05);培养至21 d收集的类血小板颗粒在镜下观察具有正常的血小板形态特征,黏附功能良好,黏附率为(43.05±1.93)%,2D为(41.37±1.06)%(P>0.05);经凝血酶诱导后可发生聚集;细胞膜CD62p表达的阳性率为(73.82±1.01)%,2D为(75.26±2.57)%(P>0.05)。结论壳聚糖-明胶支架和RCCS系统构建的3D培养有利于脐血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和向血小板的诱导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三维培养体系 壳聚糖-明胶 旋转培养系统 CD34+细胞 血小板 体外实验
下载PDF
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血小板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世春 黄梅莓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79-1282,共4页
人类多能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二者均可以在体外无限增殖及实现向巨核系分化,从而产生血小板,现已成为研究血小板生成的有力工具,尤其是特定疾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更是研究血小板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的重要工具... 人类多能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二者均可以在体外无限增殖及实现向巨核系分化,从而产生血小板,现已成为研究血小板生成的有力工具,尤其是特定疾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更是研究血小板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的重要工具。随着血小板体外培养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种基因相关的血小板疾病发病机制可以得到明确。此外,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血小板也可作为临床用血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血小板 体外生成 血小板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