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核医学医师的自我继续教育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定德 厉红民 +4 位作者 罗朝学 李前伟 刘开元 谢来平 张海港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56-757,共2页
关键词 核医学专业 继续教育 青年医师 短期学习班 知识更新周期 学术交流会 科学知识 教育发展 医疗专业 医科院校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典型表现2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定德 李前伟 +3 位作者 厉红民 谢来平 罗朝学 刘广元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137-1138,共2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8例核素骨显像呈不典型表现的病例,分别进行病理活检,或X线、CT、MRI检查,或定期复查核素骨显像等进行随访,评价随访结果.结果 (1)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病例中,有肿瘤病史者骨转移...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8例核素骨显像呈不典型表现的病例,分别进行病理活检,或X线、CT、MRI检查,或定期复查核素骨显像等进行随访,评价随访结果.结果 (1)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病例中,有肿瘤病史者骨转移的阳性率为22.4%(47/210),无肿瘤病史者骨转移的阳性率为7.9%(3/38),二者相差显著(P<0.01);(2)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中,好发部位的骨转移阳性率为30.5%(29/95),非好发部位则为19.4%(7/36),二者相差显著(P<0.01);(3)60.4%(150/248)的骨显像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是通过补充X线、CT、MRI检查或随访而最终明确诊断的;(4)28.0%(10/48)的不典型表现病例随访3个月时病灶无明显变化而6个月或12个月后病灶明显扩大或出现新的病灶.结论肿瘤骨转移非好发部位或无肿瘤病史患者的放射性异常浓聚灶也须高度重视,必要时考虑'双癌';应密切结合X线、CT、MRI检查综合分析;骨显像随访时间一般应为3~6个月以上,必要时可超过1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不典型表现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肿瘤核素显像及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程绍钧 李前伟 +2 位作者 李忠俊 王源 黄定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以荷人膀胱癌、胆管癌小鼠为模型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KDR、整合素αvβ3 受体在肿瘤的核素显像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①复制荷人膀胱癌小鼠模型 ,观察 13 1I anti VEGF的放射免疫显像 ;②将荷瘤小鼠分为实验... 目的 以荷人膀胱癌、胆管癌小鼠为模型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KDR、整合素αvβ3 受体在肿瘤的核素显像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①复制荷人膀胱癌小鼠模型 ,观察 13 1I anti VEGF的放射免疫显像 ;②将荷瘤小鼠分为实验组、非标记抗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探讨 13 1I anti KDR的放射免疫治疗 ;③建立荷人胆管癌小鼠模型 ,观察12 5I RGD 4CY的受体显像。结果 ①免疫组化结果示膀胱癌组织高表达VEGF及KDR蛋白 ,而正常组织极低水平表达 ;②13 1I anti VEGF、13 1I anti KDR及 12 5I RGD 4CY在各组织中均具有较高的T/NT ;③ 13 1I anti KDR的放射免疫治疗示实验组与非标记抗体对照组均能明显抑制膀胱癌的生长 ,但前者作用快且抑制率明显高于后者 ;④放射自显影示 12 5I RGD 4CY在肿瘤组织中浓聚影最强 ,肺、颈部及其它软组织呈低水平分布。结论 13 1I anti VEGF、13 1I anti KDR可较好地显示膀胱癌 ,并明显抑制其生长 ,12 5I RGD 4CY可望成为一有效的肿瘤αvβ3 受体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免疫治疗 放射免疫显像 受体显像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KDR αvβ3受体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脾显像观察保脾术后的脾功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厉红民 黄定德 +1 位作者 陈杰 刘广元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539-1540,共2页
目的 应用放射性核素脾显像评价保留性脾手术后的脾功能。方法 应用热变性红细胞法和胶体法观察自体脾移植和肝硬化脾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脾功能。结果 术后 3个月可观察到自体脾移植组 2 8/ 2 9例自体移植脾存活 ,脾大部切除组 18例残... 目的 应用放射性核素脾显像评价保留性脾手术后的脾功能。方法 应用热变性红细胞法和胶体法观察自体脾移植和肝硬化脾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脾功能。结果 术后 3个月可观察到自体脾移植组 2 8/ 2 9例自体移植脾存活 ,脾大部切除组 18例残脾显像清晰。结论 放射性核素脾显像是直接观察保留性脾手术后脾成活、功能和形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热变性红细胞 植酸钠胶体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示踪法对多肽VEGF125-136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定德 罗朝学 +4 位作者 刘广元 郑磊 陈杰 李前伟 程绍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746-1748,共3页
目的探讨VEGF125-136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99Tcm对VEGF125-136进行间接标记。测定6只家兔静脉注射37MBq99Tcm-VEGF125-136后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的放射性浓度,用DAS软件编制放射性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药代动力学... 目的探讨VEGF125-136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99Tcm对VEGF125-136进行间接标记。测定6只家兔静脉注射37MBq99Tcm-VEGF125-136后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的放射性浓度,用DAS软件编制放射性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99Tcm-VEGF125-136的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7%,99Tcm-VEGF125-136在家兔体内的代谢符合三室模型,快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5.327±2.351)min,慢分布相半衰期(t1/2β)为(26.446±6.502)min,消除相半衰期(t1/2γ)为(304.41±216.811)min,转运速率常数K10、K12、K21、K31及K13分别为(0.047±0.034)、(40.65±68.54)、(0.111±0.058)、(0.111±0.058)min-1及(0.002±0.004)min-1,清除率(CL)为(4.00±1.00)ml/min。结论VEGF125-136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模型,且血液清除快而周边血管丰富的组织停留时间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VEGF 锝放射性同位素 药代动力学 家兔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胃黏膜G细胞数量和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范玉林 杨建民 +2 位作者 罗元辉 郭德玉 刘广元 《胃肠病学》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根除H.pylori能否阻止或逆转胃黏膜萎缩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通过观察CAG患者H.pylori根除前后胃黏膜G细胞数量和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变化,探讨H.pylori感染对胃黏膜G...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根除H.pylori能否阻止或逆转胃黏膜萎缩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通过观察CAG患者H.pylori根除前后胃黏膜G细胞数量和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变化,探讨H.pylori感染对胃黏膜G细胞数量及其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H.pylori阳性的CAG患者进行了根除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3个月后分别行胃镜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H.pylori根除前后胃窦黏膜G细胞数量和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31例H.pylori感染的CAG患者在根除治疗3个月后进行了复查,根除率为77.4%。G细胞数量和血清胃泌素含量随胃黏膜萎缩程度的加重而逐渐显著减少(P<0.01)。轻度萎缩组H.pylori根除后G细胞数量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升高的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中、重度萎缩组H.pylori根除后减少的G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胃泌素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CAG患者根除H.pylori后胃黏膜G细胞数量及其合成、分泌胃泌素的功能可出现恢复性变化,可能有助于阻断CAG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胃泌素 细胞数量 幽门螺杆菌 萎缩性胃炎患者 根除后 含量 H.PYLORI感染 慢性萎缩性胃炎 放射免疫分析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 胃黏膜萎缩程度 根除治疗 胃窦黏膜G CAG 致病因素 分泌功能 胃镜检查 上升趋势 治疗前
下载PDF
胆囊动力学变化对胆囊结石形成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厉红民 李前伟 刘广元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222-1223,共2页
目的 探讨生理条件下胆囊动力学变化与胆囊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37只家兔随机分为 3组 :(1)对照组 13只 ,饲以标准饲料 ;(2 )成石组 14只 ,饲料中加入 1.2 %胆固醇 ;(3)防石组 10只 ,在与成石组相同条件下 ,加入能促进胆囊收缩... 目的 探讨生理条件下胆囊动力学变化与胆囊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37只家兔随机分为 3组 :(1)对照组 13只 ,饲以标准饲料 ;(2 )成石组 14只 ,饲料中加入 1.2 %胆固醇 ;(3)防石组 10只 ,在与成石组相同条件下 ,加入能促进胆囊收缩的红霉素。 4周后各组行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胆囊动力学分析 ,检测结石形成率 ,测定胆汁中胆固醇浓度。结果 第 1~ 3组生成结石者分别为 0只、12只和 0只 ,第 2组与第 3组胆汁中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第 1组 ,而第 2组各时相排胆分数及排胆率明显低于第 1组和第 3组。结论 胆囊排空障碍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肝胆显像 胆囊排空 胆囊结石 动力学
下载PDF
整合素α_vβ_3放射性配体^(99)Tc^m-TP1326的制备及其正常兔显像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查林 冯世斌 +6 位作者 郑磊 黄定德 罗朝学 陈杰 谢来平 厉红民 李前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制备99Tcm-TP1326,鉴定其理化性质,研究其在兔体内的示踪动力学及组织器官分布特点。方法化学合成制备GA(D)GG-Aba-RGD-4CK(TP1326),并以氯化亚锡为还原剂进行99Tcm标记,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率;采用体外稳定性实验、血清蛋白结合实验及... 目的制备99Tcm-TP1326,鉴定其理化性质,研究其在兔体内的示踪动力学及组织器官分布特点。方法化学合成制备GA(D)GG-Aba-RGD-4CK(TP1326),并以氯化亚锡为还原剂进行99Tcm标记,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率;采用体外稳定性实验、血清蛋白结合实验及油/水分配实验鉴定标记物的理化性质;测定标记物经健康大耳兔静脉注射后不同时相血液放射性浓度,利用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判断其最佳房室模型,并得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经健康兔耳缘静脉注射99Tcm-TP1326,SPECT动态显像,观察主要组织器官的放射性分布变化。结果 99 Tcm-TP1326的标记率为(95.86±0.83)%,比活度为(38.62±0.32)TBq/mmol。室温放置4 h后放化纯度为(91.76±2.75)%;柱层析未见蛋白结合放射峰;油/水分配系数为-(1.76±0.06)。99Tcm-TP1326在健康兔体内动力学符合权重为1/c的二室模型,t1/2α、t1/2β分别为(3.115±0.771)、(76.978±22.460)min。SPECT显像示血池影消退迅速,放射性主要经肾脏清除,肠道、胃区、颈部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脑呈低放射性本底。结论 99Tcm-TP1326标记方法简便,标记率高,体内外稳定性好,动力学特性优良,血液清除快,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肿瘤αvβ3受体分子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VΒ3 放射性核素锝 标记 示踪动力学 显像
下载PDF
^(99)Tc^m标记多肽VEGF125-136及其生物学分布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定德 李前伟 +2 位作者 刘广元 谢赣丰 程绍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60-1662,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99Tcm标记小分子多肽VEGF125-136的方法,并研究标记物的生物学分布。方法在合成多肽的过程中直接完成多肽VEGF125-136与双功能螯合剂MAG3的偶联,然后采用正交设计探讨99Tcm的最佳标记条件,并研究标记物稳定性和小鼠... 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99Tcm标记小分子多肽VEGF125-136的方法,并研究标记物的生物学分布。方法在合成多肽的过程中直接完成多肽VEGF125-136与双功能螯合剂MAG3的偶联,然后采用正交设计探讨99Tcm的最佳标记条件,并研究标记物稳定性和小鼠体内分布。结果①简化了偶联步骤,提高了偶联产率;②最佳标记条件下标记率约78%,经HPLC纯化后放化纯度>95%,且在室温条件下稳定性好;③99mTc-VEGF125-136-MAG3在正常小鼠的血液中清除较快,在肾、肝中摄取较高。结论以MAG3为螯合剂用99Tcm标记VEGF125-136有良好的标记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生物分布 放射性核素
下载PDF
甲状腺显像和功能测定在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厉红民 李前伟 罗朝学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546-1547,共2页
目的 评价甲状腺显像和功能测定在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1例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甲状腺显像、甲状腺摄13 1I率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 )、总甲状腺素 (TT4)血清学测定。结果 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T... 目的 评价甲状腺显像和功能测定在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1例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甲状腺显像、甲状腺摄13 1I率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 )、总甲状腺素 (TT4)血清学测定。结果 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TT3 、TT4明显增高 ,摄13 1I率明显降低 ,有典型“分离现象”者占 86 .3% ;甲状腺显像异常者高达 90 .2 %。结论 核医学检查的“分离现象”是诊断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方法。甲状腺显像不仅能反映甲状腺组织的功能和形态 ,还能显示其受累范围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显像 摄^131I率 功能测定 临床诊断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厉红民 李前伟 +3 位作者 黄定德 罗朝学 谢来平 陈杰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131-1132,共2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ECT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PET/CT显像与99mTc-MDPECT全身骨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结果26例肿瘤患者18...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ECT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PET/CT显像与99mTc-MDPECT全身骨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结果26例肿瘤患者18F-FDG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有17例患者发现骨转移45处;在99mTc-MDPECT全身骨显像中,有20例患者发现骨转移77处。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99mTc-MDPECT全身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99MTC-MDP ECT 骨转移 全身骨显像
下载PDF
^(18)F-FDGPET/CT显像在113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厉红民 李前伟 +2 位作者 黄定德 郑磊 谢来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1-61,64,共2页
目的评价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CT扫描融合显像(PET/CT)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1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所有患者病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结果18F-FDG PET... 目的评价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CT扫描融合显像(PET/CT)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1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所有患者病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发现113例患者恶性肿瘤及转移病灶387处;PET和CT均有肯定诊断的转移病灶306个。CT还独立发现91例患者的良性病灶296处。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及肿瘤转移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PET/CT 肿瘤 转移灶 诊断
下载PDF
测定大肠癌腹腔渗液中癌胚抗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念绪 马宏敏 +1 位作者 蒲永东 生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为了研究腹腔渗液中癌胚抗原(CEA)与大肠癌病理变化的关系,指导对大肠癌的治疗。对40例大肠癌手术前、手术中取外周血及术中腹腔渗液测定CEA,与大肠癌的病理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腹腔渗液中CEA的含量与肿瘤侵犯肠管的... 为了研究腹腔渗液中癌胚抗原(CEA)与大肠癌病理变化的关系,指导对大肠癌的治疗。对40例大肠癌手术前、手术中取外周血及术中腹腔渗液测定CEA,与大肠癌的病理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腹腔渗液中CEA的含量与肿瘤侵犯肠管的深度、有否淋巴结转移、肿瘤生长的部位有明显相关性,关腹前CEA的值也较开腹后升高,提示腹腔渗液中的CEA主要是通过癌细胞直接分泌到腹腔。一旦癌肿侵及浆膜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移则明显升高,此时如果施行有效的治疗可能降低或防止腹腔转移,提高生存率。我院采用高温、低渗腹腔灌洗化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腹腔渗液 癌胚抗原 测定
下载PDF
门静脉血癌胚抗原对预测大肠癌肝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念绪 马宏敏 +1 位作者 詹新恩 兰智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6-196,共1页
门静脉血癌胚抗原对预测大肠癌肝转移的价值孙念绪,马宏敏,詹新恩,兰智国外有人采用测定胆汁癌胚抗原(CEA)帮助诊断小的隐匿性肝转移灶.但胆汁CEA测定干扰因素多,需对胆汁进行特殊处理,不但操作繁琐,而且胆汁中的CEA... 门静脉血癌胚抗原对预测大肠癌肝转移的价值孙念绪,马宏敏,詹新恩,兰智国外有人采用测定胆汁癌胚抗原(CEA)帮助诊断小的隐匿性肝转移灶.但胆汁CEA测定干扰因素多,需对胆汁进行特殊处理,不但操作繁琐,而且胆汁中的CEA已被肝脏降解,不能准确反映其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肝转移 癌胚抗原 门静脉
下载PDF
^125I标记融合蛋白TAP-SSL5在健康大耳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房兆飞 龚丽莎 +5 位作者 胡厚源 李前伟 曲小龙 程彦 宋治远 张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145-2148,共4页
目的研究125I标记的抗炎抗凝双效融合蛋白TAP-SSL5单次静脉注射后在健康日本大耳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固相氧化法(Iodogen法)将Na125I直接标记于TAP-SSL5,由耳缘静脉给每只大耳兔注射18.5×103kBq的125I-TAP-SSL5,分别... 目的研究125I标记的抗炎抗凝双效融合蛋白TAP-SSL5单次静脉注射后在健康日本大耳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固相氧化法(Iodogen法)将Na125I直接标记于TAP-SSL5,由耳缘静脉给每只大耳兔注射18.5×103kBq的125I-TAP-SSL5,分别于注射后1.5、3、5、10、30、60、120、240、480 min采血,称量并测定放射性计数(Counts per minute,cpm),换算为血液放射性浓度,经DAS软件分析得出最佳房室模型及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纸层析法测得125I-TAP-SSL5的标记率为(67.32±9.91)%,放射化学纯度为(91.62±3.22)%,比活度为(30.2±4.4)TBq/μmol;TAP-SSL5在大耳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权重为1的二室模型,分布相半衰期(t1/2α)及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别为(0.08±0.04)h和(4.97±0.75)h,清除率(Clearance,CL)为(0.015±0.011)ml/h,一室向二室转运常数(K12)为(6.651±3.642)/h,二室向一室转运常数(K21)为(4.072±1.737)/h。结论125I-TAP-SSL5在健康大耳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权重系数为1的二室模型,自体清除率缓慢,可保证与组织有更多的结合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样蛋白-5 蜱抗凝血肽 融合蛋白 药代动力学 放射性核素标记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黎海涛 王健 +5 位作者 陈伟 黎川 厉红民 陈霖 张永克 李中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8-720,共3页
目的探讨PET/CT全身显像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测定标准摄取值,SUV)对经PET/CT全身显像的63例恶性肿瘤进行分析,观察恶性肿瘤病灶的影像学特点,并将PET和CT各自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PET/CT全身显像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测定标准摄取值,SUV)对经PET/CT全身显像的63例恶性肿瘤进行分析,观察恶性肿瘤病灶的影像学特点,并将PET和CT各自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PET与CT共同观察到恶性肿瘤51例(80·9%);PET单独观察到9例(14·2%);CT单独观察到3例(4·8%)。CT观察到良性病灶24例30处(38·1%)。恶性病灶表现为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明显增高的斑点状或团块状类圆形浓集影,平均SUV值为(5·35±1·34);良性病灶平均SUV值为(2·02±0·59)(P<0·05)。3例CT单独发现的恶性肿瘤病灶无明显放射性摄取增高表现。CT能对恶性病灶的部位、形态和病理学特征,以及对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侵犯清晰显示。结论PET/CT对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病灶的探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断层显像 恶性肿瘤
下载PDF
放射性骨显像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雪晖 谢肇 +4 位作者 许建中 李前伟 黄定德 陈杰 谢来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77-779,共3页
目的观察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时复合了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及成骨情况。方法自体骨髓通过不同方法的体外培养,分别获得EPCs及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脱钙骨基质(DBM)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 目的观察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时复合了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及成骨情况。方法自体骨髓通过不同方法的体外培养,分别获得EPCs及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脱钙骨基质(DBM)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评价术后不同时期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进程及成骨情况。结果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术后3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于正常对照。术后2、4、8周,各组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4周和8周时达到峰值,实验组在各个时相点均高于自身对照及阴性对照组。术后12周,各组均开始下降,其中延迟相结果显示:实验组与自身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均高于阴性对照组。术后16周,血池相结果显示:实验组低于自身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延迟相结果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修复过程中的血管化及成骨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EPCs可以促进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加速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血管化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下载PDF
γ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SHP-2表达及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定德 陈杞 +1 位作者 韩玲 蔡建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258-1260,共3页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 2的表达及其功能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的变化情况 ,为进一步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入手研究辐射致癌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BALB c小鼠 3 3 6只分为癌变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 ,应用We...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 2的表达及其功能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的变化情况 ,为进一步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入手研究辐射致癌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BALB c小鼠 3 3 6只分为癌变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 ,应用Westernblot、免疫沉淀法及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各组SHP 2蛋白质的表达、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酶活性。结果 癌变组SHP 2蛋白的表达、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酶催化活性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未癌变组 (P<0 0 1)。结论 在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中 ,SHP 2蛋白的表达及其功能均明显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致癌 信号转导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小鼠 白血病
下载PDF
^(131)I治疗303例Graves病早期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朝学 黄定德 +1 位作者 刘开元 李前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5-637,共3页
目的探讨131I治疗甲亢早期动态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303例接受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分别进行了随访,了解其症状、体征及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 目的探讨131I治疗甲亢早期动态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303例接受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分别进行了随访,了解其症状、体征及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各激素值较治疗时均有明显变化,且差别都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新增6例突眼患者。303例患者中,249例(82.2%)痊愈,21例(6.9%)好转,24例(7.9%)出现甲低,9例(3.0%)无效。总有效率为97.3%,治愈率为90.1%。结论131I治疗甲亢经济、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Graves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放射性碘 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60)C0γ射线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福 蔡建明 +6 位作者 崔建国 黄定德 李百龙 杨平 闵锐 倪瑾 孙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35-439,共5页
目的:建立γ射线辐射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方法: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经总剂量22 Gy ^(60)Coγ射线分3次照射后进行传代培养,应用平板克隆实验、血清抗性实验、细胞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该细胞系恶性程度;裸鼠皮下... 目的:建立γ射线辐射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方法: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经总剂量22 Gy ^(60)Coγ射线分3次照射后进行传代培养,应用平板克隆实验、血清抗性实验、细胞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该细胞系恶性程度;裸鼠皮下种植辐射细胞检测其成瘤能力,成瘤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1)平板克隆实验表明照射细胞培养至35代后其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清抗性实验显示照射组细胞在第45代后克隆形成增加(P<0.01),而在照射后50代细胞软琼脂集落的形成能力明显增加(P<0.01),显示BEAS-2B细胞经辐射后出现了恶性转化。(2)皮下种植22 Gy 50代细胞的8只裸鼠50 d后1只成瘤,种植22 Gy 60代辐射细胞的8只裸鼠中有4只成瘤;成瘤组织病理检测及免疫组化证实为上皮细胞癌。结论:成功地建立了^(60)Coγ射线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恶性转化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