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Ⅳ型和Ⅴ型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与肾组织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边琪 刘志红 +5 位作者 胡伟新 秦卫松 郑春霞 陈惠萍 曾彩虹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目的:观察Ⅳ型与Ⅴ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肾组织淋巴细胞亚群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52例(男性11例,女性41例,年龄18~55岁)初治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根据2003年IS... 目的:观察Ⅳ型与Ⅴ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肾组织淋巴细胞亚群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52例(男性11例,女性41例,年龄18~55岁)初治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根据2003年ISN/RPS病理分型标准经肾活检确诊为Ⅳ型(n=32)和Ⅴ型(n=20),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0+细胞)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与计数,计算CD4+/CD8+比值。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同时检测30例Ⅳ型和11例Ⅴ型LN肾组织CD4、CD8、CD20和CD68免疫组化染色,取10例移植肾供肾活检标本作为正常肾组织对照。从中再选取20例(Ⅳ型和Ⅴ型各10例)行CD4和Foxp3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比较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与正常对照的差别,分析Ⅳ型和Ⅴ型之间外周血和淋巴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的变化特点。进一步分析Ⅳ型和Ⅴ型LN肾组织淋巴细胞亚群,特别是Treg以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差异和临床病理联系。结果:活动性Ⅳ型、Ⅴ型LN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外周血CD4+细胞比例、计数和CD4+/CD8+细胞比值及Treg细胞显著降低,CD8+细胞及CD20+细胞明显升高(P<0.01)。Ⅳ型与Ⅴ型相比:(1)外周血CD4+细胞比例[(25.9±6.86)%vs(31.0±7.59)%,P<0.05]、计数[(288±173)个/μlvs(420±165)个/μl,P<0.01]和CD4+/CD8+比例降低更明显(0.74±0.31vs1.06±0.57,P<0.05);(2)外周血CD20+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但Ⅴ型CD20+细胞计数升高较Ⅳ型明显[(185±136)个/μlvs(268±179)个/μl,P<0.05];(3)Treg细胞比例[(0.82±0.4)%vs(1.31±0.7)%,P<0.05]和计数[(8.19±4.26)个/μlvs(17.5±10.0)个/μl,P<0.01]Ⅳ型降低更明显。CD4+细胞比例和计数与AI呈负相关(r分别为-0.281和-0.380,P<0.05),CD4+/CD8+细胞比值与SLEDAI呈负相关(r=-0.307,P<0.05)。Treg细胞比例和计数与SLEDA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1(P<0.01)和-0.480(P<0.01),与肾组织AI呈负相关(r为-0.325和-0.473,P<0.01)。肾组织免疫组化见Ⅳ型肾间质浸润的CD4+、CD8+、CD20+和CD68+细胞均高于Ⅴ型病例,其中肾小管浸润的CD20+细胞Ⅳ型明显高于Ⅴ型(119.3±89.7vs36.0±36.0,P<0.01),肾小球内浸润的CD68+细胞显著高于Ⅴ型(12.4±8.8vs1.7±2.31,P<0.01)。正常肾组织不表达Foxp3+Treg细胞,绝大多数Foxp3表达于CD4+细胞,LN中CD4+Foxp3+Treg细胞主要位于肾间质,Ⅳ型LNCD4+Foxp3+Treg细胞明显高于Ⅴ型(27.6±18.0vs2.8±5.0,P<0.01)。结论:Ⅳ型LN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例和Treg细胞数量较Ⅴ型明显降低,Ⅳ型LN肾组织T、B淋巴细胞,特别是调节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较Ⅴ型明显升高,提示不同病理类型LN的免疫发病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对骨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0
2
作者 马欣 杨建军 +3 位作者 苏中宏 王永光 贾真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脂用于骨科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 50例ASA Ⅰ~Ⅱ级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5例。Ⅰ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脂100mg;Ⅱ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生理盐水20ml。分别记录术后1、2、4、6...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脂用于骨科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 50例ASA Ⅰ~Ⅱ级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5例。Ⅰ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脂100mg;Ⅱ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生理盐水20ml。分别记录术后1、2、4、6、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24h曲马多用量和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术后1、2、4、6h VAS Ⅰ组均低于Ⅱ组(P〈0.05),术后24h Ⅰ组的曲马多用量(275.8±45.5)mg低于Ⅱ组的(310.5±57.2)mg(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除尿潴留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Ⅰ组与Ⅱ组在Ⅲ级和Ⅳ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脂用于骨科手术超前应用,能减少术后的曲马多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提高镇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脂 曲马多
下载PDF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动物模型制作及血浆β-葡聚糖检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3
作者 吕沛华 赵蓓蕾 +1 位作者 施毅 文昱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成年SD大鼠50只,雌雄各25只随机分成肺部曲霉感染组、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健康组、真菌口咽部定植组,每组10只,通过气管插管分别滴入...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成年SD大鼠50只,雌雄各25只随机分成肺部曲霉感染组、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健康组、真菌口咽部定植组,每组10只,通过气管插管分别滴入各种病原菌混悬液,建立大鼠肺部真菌感染和细菌感染模型,经鼻腔和口咽部滴入法分别将烟曲霉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混悬液接种于大鼠建立真菌口咽定植模型。结果肺组织病理学检查:8只烟曲霉和6只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大鼠肺组织见曲霉菌丝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孢子,10只细菌感染大鼠肺组织呈急性炎症改变,定植组和健康组大鼠肺组织光镜下无明显异常;-βD葡聚糖检测结果:烟曲霉感染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大鼠血浆β-葡聚糖浓度分别为(34.1±12.8)pg/ml和(32.4±14.2)pg/ml,两组比较P>0.05,细菌感染组、健康组和定植组大鼠血浆β-葡聚糖浓度分别为(11.7±5.2)pg/ml(、12.2±5.5)pg/ml和(12.8±6.7)pg/ml,3组之间两两比较均P>0.05;烟曲霉感染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健康组、定植组分别比较均P<0.01。结论气管内动物接种法可以成功复制肺部真菌感染模型;肺部真菌感染大鼠血浆β-D葡聚糖水平明显升高,G试验方法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浓度可作为肺部真菌感染的一个诊断指标,以20 pg/ml为诊断阈值敏感性、特异性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真菌感染 Β-D-葡聚糖 诊断 大鼠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生存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谢红浪 刘志红 +2 位作者 季大玺 徐斌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01-407,414,共8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89-01-01至2007-08-01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共83例,回顾性统计分析以下参数:...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89-01-01至2007-08-01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共83例,回顾性统计分析以下参数:(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肾脏病病程;(2)HD治疗之前存在的慢性并发症,计算伴随疾病指数;(3)开始HD治疗时的病情:包括治疗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尿量、尿蛋白定量、体重指数以及急性并发症等;(4)HD充分性及血管通路等;(5)预后和转归:计算长期生存率,分析近期和远期死亡的原因及其影响其长期生存的因素等。结果:(1)83例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1.60±11.58)岁(中位数62岁),60岁以上者占57.83%。糖尿病病程为(13.46±8.33)年(1~39,中位时间12年),肾脏病病程仅为(3.27±3.25)年(0.1~17,中位时间2.5年)。(2)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24.10%),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2.89%)和心律失常(6.02%);主要脑血管并发症为脑梗塞(14.46%),脑出血(1.20%)和老年痴呆(1.20%)。Charlson并发症指数为(4.86±0.98)分。(3)急性并发症:开始透析治疗之前,51.81%合并急性左心衰/肺水肿,26.51%合并肺部感染,9.64%合并心包积液。治疗前平均血清肌酐(701.0±230.7)μmol/L,血清白蛋白(34.51±6.06)g/L,血红蛋白(7.56±1.64)g/L。(4)透析充分性:34例透析时间为12h/wk,49例为13.5h/wk,Kt/V分别为1.44±0.37和1.53±0.35,单次透析磷下降率分别为(52.45±12.41)%和(58.37±11.82)%(P<0.05)。(5)血管通路:23例患者(27.71%)多次行血管通路手术,13例患者(15例次)置入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6)长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估计平均存活时间为(80.32±11.59)月(95%可信区间为57.59~103.1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5)%和(68±7)%,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46±9)%和(33±10)%。短期存活组(≤3年)在开始HD治疗前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比例较高,死于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比例也较高,而长期存活组(>3年)治疗前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比例较低,但死于感染/脓毒症和恶性肿瘤的患者比例较高。Cox模型分析发现,开始透析时≤50岁、BMI22.1~26.0、透析时间13.5h/wk和并发症较少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更高。结论:本组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高,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68%、46%和33%。导致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心脑血管并发症和感染/脓毒症。患者开始治疗时的年龄、慢性并发症、体重指数及透析时间等因素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并发症 死亡原因 长期生存率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缬沙坦浓度 被引量:9
5
作者 徐燕丰 曹文 +1 位作者 林欣 凌树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6-588,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测定血浆中缬沙坦浓度。方法 色谱柱 :LichrospherC18高效液相柱 ;流动相 :0 0 1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pH 3 1)∶乙腈 =5 3∶4 7(V/V) ,流量 1 0ml·min-1;检测器 :荧光检测 ,激发波长2 6...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测定血浆中缬沙坦浓度。方法 色谱柱 :LichrospherC18高效液相柱 ;流动相 :0 0 1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pH 3 1)∶乙腈 =5 3∶4 7(V/V) ,流量 1 0ml·min-1;检测器 :荧光检测 ,激发波长2 6 5nm ,发射波长 378nm。血浆样品经盐酸酸化 ,乙酸乙酯萃取 ,分离有机相 ,氮气吹干 ,流动相溶解后进样。结果 缬沙坦保留时间为 12 5min ,分离良好 ;标准曲线在 5 9~2 36 0 μg·L-1范围内呈线性 ;日间RSD为 5 94 %~ 8 4 1% ,日内RSD为 2 83%~ 7 0 7% ,回收率为 81 13%± 5 2 6 %。选择住院高血压病人 15例 ,每日口服缬沙坦胶囊 80mg ,分别于第 4、7d测定其稳态峰、谷浓度 ,谷浓度为 (16 5 99±6 0 2 2 ) μg·L-1,峰浓度为 (5 2 6 90± 337 0 6 ) μg·L-1。结论 该法灵敏、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监测 血浆 高血压病人 药物效应
下载PDF
微型多血管炎肾损害的预后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伟新 刘春蓓 +5 位作者 唐政 俞雨生 王庆文 陈惠萍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19-425,430,共8页
目的 :分析微型多血管炎 (MPA)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人肾存活率 ,探讨影响存活率的因素。  方法 :1994年 12月至 2 0 0 3年 12月明确诊断为MPA的患者 6 0例 ,其中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 (49± 13 5 )岁 ,病程 1~ 14 4个月 ... 目的 :分析微型多血管炎 (MPA)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人肾存活率 ,探讨影响存活率的因素。  方法 :1994年 12月至 2 0 0 3年 12月明确诊断为MPA的患者 6 0例 ,其中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 (49± 13 5 )岁 ,病程 1~ 14 4个月 (中位 2 8个月 ) ,除肾脏损害外 ,均有一个以上肾外器官受累。所有患者行肾活检 ,对肾组织病理活动指数 (AI)和慢性指数 (CI)进行半定量积分。分析人肾存活率及影响人肾存活率的因素。  结果 :①入院时4 0例 (6 6 7%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 ,SCr 4 81 2 3± 2 89 71μmol/L ,2 7例 (45 % )需透析治疗 ,肾活检病理显示新月体比例 16 7%~ 96 2 % (5 8 9± 32 0 ) % ,半数患者见间质血管炎 ,平均CI 5 36± 2 6 1。②人存活 :在随访 1~ 15 5个月 (中位 12个月 )间 ,共 13例 (2 1 7% )死亡 ,10例于确诊后一年内 [(3 6± 2 2 )个月 ) ]死亡 ,死因为肺出血 (4例 )、感染 (3例 )、尿毒症 (2例 )和心衰 (1例 )。 1年和 3年存活率分别为 76 8%、71 1% ,ANCA阳性组存活率显著低于ANCA阴性组 (1年存活率 6 7 6 %vs 10 0 % ,P =0 0 0 0 9)。年龄≥ 5 0岁、入院即需透析治疗是一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③肾存活 :4 5例接受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激素联合环磷酰胺 ) 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多血管炎 肾损害 预后 病理特点
下载PDF
一步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检测中国人N-乙酰化酶基因型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冰 李金恒 +1 位作者 黄晶 曹晓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建立简化的一步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ASA),研究中国人N-乙酰化酶(NAT2)多态性等位基因的分布。方法用一步法直接检测215名中国健康人NAT2 *5,*6,*7等位基因。结果一步法测定结果与两步法一致。215名健康中国人NAT2 *5,*6,*7 3种突变... 目的建立简化的一步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ASA),研究中国人N-乙酰化酶(NAT2)多态性等位基因的分布。方法用一步法直接检测215名中国健康人NAT2 *5,*6,*7等位基因。结果一步法测定结果与两步法一致。215名健康中国人NAT2 *5,*6,*7 3种突变型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3.3%,24.6%和10.0%。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野生型纯合子、杂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分别为85,96和34人,分别占39.5%,44.7%和15.8%。结论一步法测定NAT2基因准确、方便,为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 检测 中国人 N-乙酰化酶基因型 基因分型
下载PDF
结合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8
8
作者 韩宁波 赵建宁 +4 位作者 张勇 何劼 卢翔 王金良 郭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6611-6616,共6页
背景:通过制备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支架来提高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结合率,将脂肪干细胞种植于该支架材料上后直接种植于体内,可避免体外诱导过程,缩短组织工程构建的时间。目的:探索结合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支架与脂肪... 背景:通过制备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支架来提高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结合率,将脂肪干细胞种植于该支架材料上后直接种植于体内,可避免体外诱导过程,缩短组织工程构建的时间。目的:探索结合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支架与脂肪干细胞复合修复兔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软骨组织工程体外和体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于2007-09/2008-07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和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动物试验中心完成。材料:分离培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行体外扩增培养至第3代,达到一定数量后接种于结合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支架上得到细胞支架复合物。方法: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膝全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选取一侧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实验组),其中15只另一侧植入结合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支架(单纯支架组),余15只另一侧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于12周取材,从大体和组织学方面观察软骨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缺损区大部分被修复,缺损区被软骨组织充填,组织学检查提示形成典型的透明样软骨结构。而单纯支架组多不完全充填,其本为纤维组织状物覆盖,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软骨修复。空白对照组无明显修复。结论:结合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肝素化胶原/壳聚糖支架与脂肪干细胞复合能较好修复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胶原/壳聚糖 支架 TGF-β1 肝素化 软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洛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AT_(1a)mRNA、AT_(1b)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伟新 凌树森 曹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目的 观察洛沙坦对大鼠肾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亚型AT1a mRNA、AT1b mRNA表达的调控。方法 改进传统的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实验模型制作方法 ,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QRT PCR)方法对AT1a ... 目的 观察洛沙坦对大鼠肾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亚型AT1a mRNA、AT1b mRNA表达的调控。方法 改进传统的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实验模型制作方法 ,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QRT PCR)方法对AT1a mRNA、AT1b mRNA进行定量。结果 ①以丝线细钢丝代替银夹可以成功构造大鼠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②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 ,模型组大鼠心脏指数明显高于前者 (P <0 0 5 ) ;而治疗组大鼠心脏指数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③肾性高血压形成后 ,模型组大鼠心肌AT1amRNA下降 ,而洛沙坦治疗后治疗组AT1b mRNA显著上升 (P <0 0 5 )。结论 洛沙坦有降压作用 ,也能逆转肾血管性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 ,洛沙坦对AT1亚型mR NA的调控差异 ,提示洛沙坦可能对AT1a和AT1b有受体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心肌肥厚 血管紧张素Ⅱ-1型 受体拮抗剂 洛沙坦
下载PDF
黄芪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樊忠民 刘光陵 +1 位作者 夏正坤 高远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0期740-742,共3页
目的 :通过测定黄芪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R)的影响 ,以探讨黄芪治疗肾病的免疫机制。 方法 :ELISA法测定血清IL 2、血清和尿可溶性IL 2R ,PAP四层法测定肾间质中表达IL 2R的细胞。 结果 :实... 目的 :通过测定黄芪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L 2R)的影响 ,以探讨黄芪治疗肾病的免疫机制。 方法 :ELISA法测定血清IL 2、血清和尿可溶性IL 2R ,PAP四层法测定肾间质中表达IL 2R的细胞。 结果 :实验 4周时 ,治疗组血IL 2及尿IL 2R明显低于肾病组 (P <0 .0 5 ) ,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肾病组肾间质中表达IL 2R的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 (P <0 .0 5 )。多因素相关分析提示 ,黄芪治疗 4周时 ,血IL 2水平与尿蛋白、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血清清蛋白呈负相关(P <0 .0 5 ) ;尿IL 2R与尿蛋白呈正相关 (P <0 .0 5 ) ;肾间质中表达IL 2R的细胞数与血IL 2及血IL 2R呈正相关(P <0 .0 5 )。 结论 :黄芪可能通过IL 2及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阿霉素肾病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2受体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术中皮质和头皮脑电监测对手术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志俊 史继新 +11 位作者 杭春华 田蕾 潘颢 孙康健 谢韡 樊友武 潘云曦 马驰原 李杰 李劲松 王汉东 成惠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皮质和头皮脑电联合监测在前循环动脉瘤术中对手术策略的影响,以及患者术后因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发生缺血事件的情况。方法对行开颅手术的52例患者(58个前循环颅内动脉瘤)同时进行术中皮质和头皮的脑电监测。前者用于监测载瘤... 目的探讨皮质和头皮脑电联合监测在前循环动脉瘤术中对手术策略的影响,以及患者术后因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发生缺血事件的情况。方法对行开颅手术的52例患者(58个前循环颅内动脉瘤)同时进行术中皮质和头皮的脑电监测。前者用于监测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可能的皮质缺血,后者用于监测麻醉药物对脑电影响。综合分析术中双相脑电变化对手术决策及患者术后病情的影响。结果对52例患者中的40个动脉瘤的41支主要动脉采用了临时阻断,其中34例皮质和头皮脑电均无明显改变,18例患者的19支动脉临时阻断后,皮质脑电出现明显抑制,头皮脑电无明显变化。在皮质脑电明显变化的18例患者中,发生术后阻断载瘤动脉相关缺血事件9例,其中永久神经功能障碍5例。脑电信息影响手术策略19次,其中因皮质脑电明显变化改变吻合方式1例,预防性去骨瓣减压2例,采用分次阻断7例,快速夹闭7例,另有2例阻断30min皮质脑电无明显变化而安全永久性闭塞载瘤动脉。52例中有1例因未充分理解脑电明显变化信息而行术后二次手术。结论前循环动脉瘤术中阻断载瘤动脉时,皮质和头皮脑电联合监测可实时监测局部皮质血流,为手术决策提供参考。重视并理解脑电提供的信息,可以减少阻断血管相关并发症及避免复杂的血管重建、二次手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监测 手术中 脑电描记术
下载PDF
靶向TNF-α的反义寡核苷酸治疗人工关节磨损微粒诱导的骨溶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瑞 郭亭 +4 位作者 曾晓峰 周利武 董磊 张峻峰 赵建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单次皮下注射靶向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SO)治疗人工关节磨损微粒诱导的骨溶解的作用,探讨用于防治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小鼠颅... [目的]研究单次皮下注射靶向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SO)治疗人工关节磨损微粒诱导的骨溶解的作用,探讨用于防治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小鼠颅骨建立微粒诱导的骨溶解的动物模型,分为5组:第1组为假手术组,第2组为阳性对照组,第3组为低剂量治疗组,第4组为高剂量治疗组,第5组在第四组处置的基础上再次给予TNF-α。通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颅骨表面骨吸收陷窝的数量并测量其面积,通过抗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来观察破骨细胞并进行计数,通过定量试剂盒对TRAP的活性进行定量研究。同时采用RT-PCR和ELISA的方法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靶向TNF-α的ASO可以显著下调靶基因的表达,对微粒诱导的骨溶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骨吸收陷窝的数目与面积以及破骨细胞的数量均较阳性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定量研究显示TRAP的活性也有明显的下降。这种改变与ASO的用量呈明显的依赖性,高剂量组的治疗结果接近于假手术组。再次给予TNF-α可以逆转这种抑制效果。[结论]靶向炎症因子TNF-α的反义核酸通过抑制TNF-α表达,抑制了由微粒诱导的骨溶解。为防治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松动提供了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核酸 骨溶解 松动 关节置换 TNF—α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的监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志俊 史继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566-569,共4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EEG 预警标准 临时阻断 皮质下 运动传导通路 术中神经电生理 皮质电极 后循环动脉瘤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对内毒素诱导的核因子kappaB及其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嵇晴 张利东 +1 位作者 贾宏彬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观察内毒素腹腔感染大鼠肠道炎性细胞因子及其核因子kappaB(NF kappaB) 的变化,探讨不同剂量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内毒素(LPS)5mg/kg建立 脓毒症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5mg/kg腹... 目的 观察内毒素腹腔感染大鼠肠道炎性细胞因子及其核因子kappaB(NF kappaB) 的变化,探讨不同剂量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内毒素(LPS)5mg/kg建立 脓毒症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5mg/kg腹腔注射),LPS+PTX组 (LPS5mg/kg腹腔注射,PTX6.25、12.5、25、50、100mg/kg静脉注射),PTX组(PTX100mg/kg 静脉注射)。2h后放血处死动物,取肠道组织保存于液氮中备用。凝胶电迁移(EMSA)测定肠道的 NF kappaB活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白细胞介素 6(IL 6)、 白细胞介素 10(IL 10)的水平。结果 腹腔注射LPS可以增强肠道组织的NF kappaB活性,升高 组织TNF α、IL 6、IL 10水平,各剂量PTX都可以抑制肠道的NF kappaB活性,抑制TNF α、IL 6 的水平,但增强IL 10的释放,并与剂量相关。结论 PTX可以抑制LPS在体内的激活,其作用机制 可能与对NF kappaB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内毒素 诱导 核因子 kappaB 炎性因子 脓毒症
下载PDF
非培养方法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吕沛华 赵蓓蕾 施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84-287,共4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严重低下的患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化疗药物等的广泛应用,以及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使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念珠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严重低下的患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化疗药物等的广泛应用,以及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使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念珠菌、曲霉、新生隐球菌为主要致病菌。IFI的常规诊断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侵袭性
下载PDF
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给予高渗盐-羟乙基淀粉液的治疗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宏彬 嵇晴 +3 位作者 刘健 金毅 段满林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给予高渗盐-羟乙基淀粉液(HSH)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64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损伤模型,于伤后早期(伤后10min)和后期(伤后6h)分别经尾静脉注射HSH、生理盐水(4mg/kg),并据此分为四组,24h后...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给予高渗盐-羟乙基淀粉液(HSH)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64只,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损伤模型,于伤后早期(伤后10min)和后期(伤后6h)分别经尾静脉注射HSH、生理盐水(4mg/kg),并据此分为四组,24h后处死动物,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兰(EB)测定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对损伤区周围皮质调亡的影响。结果伤后10minHSH10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略高于NS10组,而皮层脑细胞调亡数明显低于NS10组(P<0.05);伤后6hHSH6组的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和皮层脑细胞调亡数均明显低于NS6组(P<0.05);HSH6组的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和皮层脑细胞调亡数均明显低于HSH10组(P<0.05)。结论脑损伤早期给予HSH会加重脑水肿,伤后6h给予HSH不会加重脑水肿;无论伤后早期还是晚期给予HSH均可减少皮层脑细胞调亡数,晚期给药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高渗盐-羟乙基淀粉液 脑水肿 调亡
下载PDF
小檗碱对腹腔暴露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谈善军 虞文魁 +5 位作者 林志亮 董翼 段开鹏 白小武 徐琳 李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腹腔暴露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剖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3 h后关腹,制作腹腔暴露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腹腔暴露组、小檗碱低剂量(100 mg/kg)干预组、中剂量(150 mg...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腹腔暴露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剖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3 h后关腹,制作腹腔暴露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即对照组、腹腔暴露组、小檗碱低剂量(100 mg/kg)干预组、中剂量(150 mg/kg)干预组和高剂量(200 mg/kg)干预组,每组6只。小檗碱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于术前3 d和术后6 h每天给予一次相应剂量的小檗碱灌胃。对照组和腹腔暴露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给予等量的等渗盐水灌胃。术后24 h取血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并取末端回肠组织测定肠道FD4清除率,同时观察末端回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进行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腹腔暴露组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明显上升(P<0.05),肠道FD4清除率和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明显增加(P<0.05)。与腹腔暴露组比,各小檗碱干预组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有所下降,肠道FD4清除率和肠黏膜损伤Chiu's评分有所降低,以中、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小檗碱可减轻腹腔暴露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对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暴露 小檗碱 肠黏膜屏障 肠通透性 D-乳酸 动物
下载PDF
86例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仕林 梅举 +3 位作者 徐志云 张宝仁 朱家麟 郝家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3-224,227,共3页
目的:总结86例心脏粘液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心脏粘液瘤病例手术资料,左房粘液瘤58例,右房粘液瘤28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结果:86例均痊愈出院,同期行三尖瓣成形14例,三尖瓣与二尖瓣成形4例,二尖瓣置换4例。结... 目的:总结86例心脏粘液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心脏粘液瘤病例手术资料,左房粘液瘤58例,右房粘液瘤28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结果:86例均痊愈出院,同期行三尖瓣成形14例,三尖瓣与二尖瓣成形4例,二尖瓣置换4例。结论:术中应注意麻醉诱导与插管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径路,防止瘤体破碎、脱落造成栓塞,切除粘液瘤要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粘液瘤 原发性心脏肿瘤 治疗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文逵 施毅 江浩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我院呼吸科2008年收治1例HNL患者,结合文献报道477例共47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78例HNL可见于各年龄段,男女比例为0.88:1。临床表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我院呼吸科2008年收治1例HNL患者,结合文献报道477例共47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78例HNL可见于各年龄段,男女比例为0.88:1。临床表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占96.4%(325/337),发热占93.8%(436/465),可伴有肝肿大20.7%(61/294),脾肿大22.0%(68/309)和皮疹20.5%(87/425)。实验室检查:72.1%(305/423)一过性白细胞计数下降,27.6%(74/268)贫血,87.5%(309/353)血沉增快。7.6%(12/158)抗核抗体阳性,4.6%(3/65)抗DsDNA抗体阳性。17.0%(15/88)EB病毒IgM抗体阳性,50.0%(51/102)EB病毒IgG抗体阳性,4.5%(2/44)支原体抗体阳性,12.5%(5/40)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18.8%(3/16)巨细胞病毒IgC.抗体阳性,10.6%(13/123)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7.8%(19/244)复发。结论HNL可能为多种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自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长期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可复发,确诊需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KIKUCHI病 诊断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早期诊治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书丰 赵建宁 +1 位作者 周利武 任可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8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治疗原则以及保留假体清创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8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结果5例6膝感染在保留假体清创后得到控制,功能恢复良好,成功率为75%。结论全膝关节置...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治疗原则以及保留假体清创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8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结果5例6膝感染在保留假体清创后得到控制,功能恢复良好,成功率为7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急性感染的病例,对于那些假体稳定、全身状况较好的患者均应该尝试保留假体清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感染 保留假体 清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