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胸心脏手术术后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6
1
作者 殷亮 王志农 +4 位作者 王毅峰 王文涛 纪广玉 杨新伟 徐志云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849-85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术后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BM、VIP、CNKI、PubMed和Elsevier数据库,纳入1995~2008年间国内外关于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并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术后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BM、VIP、CNKI、PubMed和Elsevier数据库,纳入1995~2008年间国内外关于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并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包括2个随机对照试验和6个队列研究,共1204例患者,其中微创手术组492例,传统开胸手术组7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组在体外循环时间[WMD=16.45,95%CI(2.56,30.35),P=0.02]、胸腔闭式引流量[WMD=-132.63,95%CI(-208.53,-56.72),P=0.0006]和住院时间[WMD=-1.22,95%CI(-2.14,-0.30),P=0.009]上都明显低于传统开胸手术组,但主动脉阻断时间[WMD=0.47,95%CI(-1.35,2.29),P=0.61]和手术时间[WMD=26.67,95%CI(-8.91,62.25),P=0.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相比传统手术疗效更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开胸 心脏外科 疗效 Meta分析
下载PDF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胸心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冠鑫 刘小鸿 +4 位作者 韩林 李白翎 赵志青 沈洪兴 徐志云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1期189-192,共4页
胸心外科中的教学是交互性高、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绩效质量,本文结合胸心外科教学的特点、交互学习的特点,提出了胸心外科中的交互式学习模式,并对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反思意见,以便为胸心外科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 胸心外科中的教学是交互性高、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绩效质量,本文结合胸心外科教学的特点、交互学习的特点,提出了胸心外科中的交互式学习模式,并对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反思意见,以便为胸心外科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胸心外科 应用模式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发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和忠 张宝仁 +5 位作者 邹良健 徐志云 梅举 王尔松 王连才 王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 评价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效果。 方法 对11例风湿性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严重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和三尖瓣置换术 ;首次手术二尖瓣置换术 5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 6... 目的 评价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效果。 方法 对11例风湿性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严重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和三尖瓣置换术 ;首次手术二尖瓣置换术 5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 6例 ,在首次手术中均曾行三尖瓣成形术 ,其中 8例为 Kay法 ,3例为 De Vega法。再次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对不需处理三尖瓣以外心内病变者 ,选择右侧前外侧切口 ,其余选择胸骨正中切口。行三尖瓣成形术 6例 ;三尖瓣置换术 5例 ,其中 3例为机械瓣 ,2例为生物瓣 ,术后对有肾功能不全者行腹膜透析和床旁血液透析。 结果 术后肾功能不全 6例 ,肝功能不全 5例 ,肺功能不全 3例 ,7例患者治愈出院 ;术后死亡 4例。 结论 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发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者 ,外科手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人工瓣膜置换术 术后 三尖瓣关闭不全 外科治疗 三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成形术
下载PDF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陆方林 徐志云 +5 位作者 邹良建 梅举 张宝仁 韩林 王志农 王连才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72-973,共2页
关键词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外科治疗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术后并发 粥样硬化 治疗经验 手术治疗 文献报道 心血管
下载PDF
胸外科护理示范基地带教老师的遴选与培训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伟英 沈美芳 +2 位作者 孙燕 黄燕 苏传芹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索胸外科护理示范基地带教老师的遴选和培训。方法专家访谈确定带教老师的基本条件与培训内容,培训遴选出来的带教老师,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确定了带教老师的基本条件与培训内容,教学效果满意。结论护理示范基地带教老师的... 目的探索胸外科护理示范基地带教老师的遴选和培训。方法专家访谈确定带教老师的基本条件与培训内容,培训遴选出来的带教老师,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确定了带教老师的基本条件与培训内容,教学效果满意。结论护理示范基地带教老师的严格遴选和规范培训保证了专科护士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护理示范基地 教学管理 带教老师 遴选 培训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韩继彪 邹良建 陈和忠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85-286,共2页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心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行再次二尖瓣置换术和主动脉瓣置换术,植入适当大小的机械瓣;术前、术后均进行内科治疗。结果本组近期死亡6例,其中3例...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心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行再次二尖瓣置换术和主动脉瓣置换术,植入适当大小的机械瓣;术前、术后均进行内科治疗。结果本组近期死亡6例,其中3例患者死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毒血症及中毒性休克,3例死于术后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15例,随访时间5个月至13年,远期再发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其中2例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2例经内科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射血分数>0.45),9例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未发现瓣周漏。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应早期诊断、适时手术和内外科联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瓣膜置换术后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室功能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杨烽 徐激斌 +4 位作者 徐志云 宋智钢 韩林 陆方林 邹良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不同程度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左心室功能对此类患者外科手术风险及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14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其...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不同程度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左心室功能对此类患者外科手术风险及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14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其分为3组(LVEF<35%组,LVEF35%~45%组和LVEF45%~55%组),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患者手术并发症、死亡率及术后早期左心室重构、收缩功能变化等情况。结果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不同程度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术前心功能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低心排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LVEF<35%组的术后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18.5%比9.1%、2.7%,P<0.05);各组术后早期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及左心室LVEF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F<35%组:(61.4±16.2)mm比(78.2±14.9)mm,LVEF35%~45%组:(62.2±10.8)mm比(64.4±13.1)mm,LVEF45%~55%组:(54.6±12.1)mm比(60.4±12.3)mm;LVEF:LVEF<35%组:36.4%±9.2%比27.3%±4.4%,LVEF35%~45%组:44.6%±13.3%比40.2%±2.7%,LVEF45%~55%组:52.3%±10.4%比50.5%±3.0%,均为P<0.05]。结论对于左心室功能严重减退(LVEF<35%)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外科治疗风险较大,围术期死亡率较高,但采取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案,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室功能障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WebQuest在八年制医学生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铁军 李冰 卞亚红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年第3期303-306,共4页
介绍了在医学八年制胸外科临床教学中实施网络探究学习模式的方法,并对该学习模式的设计、实施及评价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WEBQUEST教学模式 八年制 临床教学 教学设计 应用
下载PDF
合并恶液质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9
作者 张波 王志农 +2 位作者 徐志云 张广福 梁家立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9期547-548,共2页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源性恶液质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6年 42例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4例( 9 .5 2 % ) ,2 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 ,3 8例患者出院时肝脾明显缩小 ,食...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源性恶液质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6年 42例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4例( 9 .5 2 % ) ,2 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 ,3 8例患者出院时肝脾明显缩小 ,食欲好转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及肝、肾功能正常。随访 10个月~ 6年 ,心功能恢复至Ⅰ级 2 4例 ,Ⅱ级 14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围术期营养支持 ,正确地选择好手术时机 ,加强术中处理 ,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恶液质 瓣膜置换 围手术期
下载PDF
非特异性胸痛患者运动试验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变化
10
作者 黄鑫 张丽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以非特异性胸痛(ACP)患者运动负荷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值的变化,间接推断其是否存在心脏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ACP患者33例,健康正常人17例和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6例,均进行运动平板试验,... 目的:探讨以非特异性胸痛(ACP)患者运动负荷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值的变化,间接推断其是否存在心脏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ACP患者33例,健康正常人17例和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6例,均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并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1小时、24小时进行血清cTnI浓度、CK值和LDH值的测定。结果:ACP组中运动试验阳性者及冠心病心绞痛组患者运动后1小时及24小时血清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1及P<0.05),提示ACP组运动试验阳性者可能存在心脏微血管病变;ACP组中运动试验阴性者运动前、后血清cTnI浓度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在冠心病心绞痛组患者中,运动试验后1小时血清cTnI浓度随患者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且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P患者运动负荷前后血清cTnI值的检测有助于间接推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微血管病变,且其升高程度可以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血清 运动试验 非特异性 ACP 心肌肌钙蛋白Ⅰ 胸痛 微血管病变 冠心病心绞痛 心脏
下载PDF
1例同期行胸腺瘤切除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11
作者 顾晖 张伟英 《现代护理》 2004年第11期1073-1073,共1页
关键词 胸腺瘤切除术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技术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心脏粘液瘤新的分型探讨——附复发性心脏粘液瘤二例报告及国内文献复习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志刚 徐志云 +2 位作者 邹良建 徐激斌 宋智钢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分析心脏粘液瘤复发原因,探讨其新的临床分型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0月和2004年12月分别收治的2例心脏粘液瘤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3岁和42岁。使用维普全文数据库系统,检索关键词为心脏粘液瘤的文献,复... 目的分析心脏粘液瘤复发原因,探讨其新的临床分型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0月和2004年12月分别收治的2例心脏粘液瘤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3岁和42岁。使用维普全文数据库系统,检索关键词为心脏粘液瘤的文献,复习国内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14年间所发表的有关粘液瘤患者外科治疗的大组报告(随访时间大于4年)和复发个案报道。结果复习大组报道的粘液瘤1969例,其中复发60例,复发率为3.0%;粘液瘤复发个案报道15例。数据分析结果:单蒂复发率为3.0%(3/99),多蒂为35.7%(5/14);多腔室分布复发率为41.7%(5/12)和33.3%(3/9);复发间隔时间平均4.1年;多次复发9例(12.0%),最多4次;复发时恶变1例;再手术率64.0%(32/50);有家族及遗传倾向的6例(8.0%)。我们将心脏粘液瘤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类。典型粘液瘤指肿瘤起源于房间隔卵圆窝附近、单蒂、局限于左心房、无基因异常证据的粘液瘤;非典型粘液瘤包括家族性、多点多腔室分布、左心房非常规位置起源、有明确基因异常、病理提示有恶性倾向的粘液瘤。结论多点、多腔室分布和左心房非常规位置起源的非典型心脏粘液瘤更易复发,术后需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粘液瘤 复发 基因异常
下载PDF
经右腋下微创直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8
13
作者 乔帆 陆方林 +4 位作者 崔勇 刘小刚 赵立波 薛清 徐志云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7期528-530,共3页
目的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我们共完成79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sJ,JL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年龄6个月至12岁,平均(7.4±3.3)岁,体重6.5-4... 目的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我们共完成79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sJ,JL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年龄6个月至12岁,平均(7.4±3.3)岁,体重6.5-42.0(17.8±8.7)kg。其中房间隔缺损19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5例;室间隔缺损55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部分房室管畸形5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在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右侧第3肋间腋中线与第5肋间腋前线之间,皮肤切VI长度3.5-6.0(4.7±1.3)12111,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单纯房间隔缺损采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室缺及三尖瓣成形。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1例因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体外循环时间(63.4±18.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7.6±14-3)min,术后24h胸腔引流40-130(85.3±26.5)ml。68例患者术后未输血。全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右腋下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安全、可靠,可减少用血量,术后切口隐蔽美观,患儿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椎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氧的供需关系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志农 朱家麟 +2 位作者 张宝仁 郝家骅 陈如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5期273-277,共5页
本文观察了42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患者,术后早期氧耗(VO2I)的动态变化以及氧供(DO2I)、氧摄取率(O2ER)和心脏指数(CI)的变化对它的影响。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至肺动脉,用... 本文观察了42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患者,术后早期氧耗(VO2I)的动态变化以及氧供(DO2I)、氧摄取率(O2ER)和心脏指数(CI)的变化对它的影响。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至肺动脉,用于血液动力学的监测。根据热稀释法原理测定心输出量;在测定前,同时抽取动脉及混合静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VO2I、DO2I、O2ER均根据Fick氏公式计算而得。结果显示:①瓣膜替换术后早期VO2I明显增加,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②其增加主要是通过O2ER的升高得以实现,与DO2I呈非依赖性关系;③术后24小时后,CI明显增加,DO2I相应增加;而VO2I无显著增加,O2ER亦回落至正常范围并维持一平台,提示DO2I和VO2I在术后24小时后已趋于平衡。本文还就VO2I升高的原因及O2ER增高的机制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耗量 血液动力学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肌顿抑致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诊治经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崔勇 陆方林 +1 位作者 徐激斌 徐志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肌顿抑的识别、诊断,以及由此导致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期间4例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出现心肌顿抑导致LCOS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肌顿抑的识别、诊断,以及由此导致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期间4例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出现心肌顿抑导致LCOS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女性,年龄35~54岁,平均年龄46.75岁。术前左心室大小、收缩功能均基本正常,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3.5~6.3 cm,射血分数(EF)49%~61%;2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4例患者均在术后早期(14~40 h、平均26 h)出现无明确原因的LCOS,给予大剂量肾上腺素[0.10~0.15μg/(min.kg)]治疗无效而改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4例患者IABP支持时间为7~12 d(平均8.5 d),3例痊愈,1例因肺部感染于术后28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7 d后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经腹膜透析治疗2周后痊愈。结论心肌顿抑可出现在术前心功能良好,手术经过顺利的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由心肌顿抑导致的术后早期LCOS,及时应用IABP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改善重要脏器循环,有助于左心室渡过心肌顿抑期,恢复收缩功能,是成功救治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肌顿抑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成人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8
16
作者 纪广玉 徐志云 +4 位作者 王志农 邹良建 唐昊 张浩 张宇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法洛四联症(TOF)患者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探讨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共收治年龄≥14岁TOF患者149例,其中男78例,女71例;年龄14~53岁,平均年龄26.3岁。有20例患者先行主肺... 目的分析成人法洛四联症(TOF)患者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探讨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共收治年龄≥14岁TOF患者149例,其中男78例,女71例;年龄14~53岁,平均年龄26.3岁。有20例患者先行主肺动脉分流术,再行根治术;129例行一期根治术。右心室流出道拓宽38例,跨瓣补片107例,同种主动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4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为4.0%(6/149),4例为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为严重肾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1例,灌注肺10例,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9例,严重心律失常7例,再次开胸止血术7例,再次气管内插管6例,室间隔缺损残余漏5例(再次手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经皮介入封堵2例),肾功能衰竭2例。术后随访134例,随访率93.7%(134/143);随访时间3~102个月(47.2±28.6个月)。晚期死亡2例,1例于术后12个月因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1例术后29个月猝死。发生室间隔缺损残余漏1例(2mm小缺损),患者活动和生活正常;肺动脉瓣跨瓣压差大于40mmHg4例,重度肺动脉瓣反流2例;未发现三尖瓣中重度反流。随访期间生存132例,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21例,Ⅱ级11例。结论由于长期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和缺氧,成人TOF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术前应全面评估,术后积极治疗并发症,对左心室和肺动脉发育不良的患者应先行分流术;成人TOF根治术后近期和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成人 外科治疗 远期疗效
下载PDF
华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强度标准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9
17
作者 王斌 徐志云 叶小飞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6期361-366,共6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探讨华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标准。方法:以瓣膜术后的总体抗凝标准和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单瓣置换的抗凝标准为研究对象,检索相关文献,对入选文献按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系统评价,将总体抗凝标准分为A、B两组:A组的...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探讨华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标准。方法:以瓣膜术后的总体抗凝标准和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单瓣置换的抗凝标准为研究对象,检索相关文献,对入选文献按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系统评价,将总体抗凝标准分为A、B两组:A组的平均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B组平均目标INR>2.0。结果:27篇文献纳入研究,共包括5609例患者。A组血栓栓塞率较B组高(RR=4.3,P<0.01),但出血和总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RR=0.41,P<0.01;RR=0.67,P<0.01)。在抗凝目标INR≤2.0的亚组分析中,主动脉瓣置换组经抗凝治疗后血栓栓塞率较二尖瓣置换组更低(RR=0.40,P<0.01),而出血和总事件发生率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R=1.08,P>0.05;RR=0.86,P>0.05)。结论: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华人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以达到INR≤2.0较为有利,建议将抗凝标准控制在INR1.5~2.0。主动脉瓣单瓣置换术后理想的INR范围在1.5~1.8,二尖瓣单瓣置换术后INR在1.8~2.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 机械瓣膜置换 国际标准化比值 华法林
下载PDF
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切除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和忠 邹良建 +5 位作者 徐志云 梅举 张宝仁 赵杰 王家林 侯铁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方法.方法1994年6月~2003年5月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切除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4例,其中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全部病人均选择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切除肿瘤.结果4例肿瘤均全部切除,症状均... 目的探讨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方法.方法1994年6月~2003年5月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切除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4例,其中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全部病人均选择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切除肿瘤.结果4例肿瘤均全部切除,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病人均能正常生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一期切除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肿瘤 纵隔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方法 胸外科手术方法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成素改善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盛东 刘晓红 +3 位作者 白辰光 袁扬 龚德军 徐志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成素促进慢性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并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的有效性。方法置Ameriod环建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血管生成素腺病毒组,空病毒组,对照组。分别心内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成...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成素促进慢性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并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的有效性。方法置Ameriod环建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血管生成素腺病毒组,空病毒组,对照组。分别心内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成素基因、空病毒和生理盐水。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核磁心肌灌注成像、病理学观察等评价血管生成素的治疗效果。结果置环后的猪均为有效的动物模型。注射血管生成素的缺血心肌模型侧支血管增生明显,血管计数增加,Rentrop分数、面积变化分数改善,梗死区缩小,缺血区血管密度增高尤其是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增加,凋亡细胞减少、细胞之间的黏附性增加。结论腺病毒介导的血管生成素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使局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血管生成素类 腺病毒科 转染 基因疗法
下载PDF
风湿性三尖瓣器质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20
作者 房毓庆 郝家骅 +3 位作者 张宝仁 徐志云 朱家麟 邹良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63-264,共2页
目的 根据三尖瓣不同类型病变 ,探讨对三尖瓣器质性病变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 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分析 ,依据不同病理改变决定手术方式 ,行三尖瓣器质性病变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 5 3例。以瓣环扩大、瓣叶... 目的 根据三尖瓣不同类型病变 ,探讨对三尖瓣器质性病变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 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分析 ,依据不同病理改变决定手术方式 ,行三尖瓣器质性病变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 5 3例。以瓣环扩大、瓣叶增厚、关闭不全为主的患者采用改良 Kay法或节段性 De Vega成形术 ;交界粘连融合以狭窄为主则切开交界融合 ,切开处以小垫片缩环 ,交界对拢缝合使前后瓣组成统一瓣 ;成形失败者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 采用改良 Kay法或节段性 De Vega成形术 43例 ,切开粘连交界对拢缝合 5例 ,置换生物瓣 1例 ,机械瓣 4例。术后早期死亡 3例。随访 5 0例 ,随访时间 5个月~ 9年 ,随访率为 94% ,其中 1例 5年后死于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无反流 41例 ,轻至中度反流 8例。心功能恢复到 ~ 级 44例 , 级 5例。 结论 三尖瓣器质性病变绝大部分均可采用瓣膜成形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病变 三尖瓣成形术 三尖瓣置换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