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脉冲光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屈欢欢 高妮 +2 位作者 李凯 党二乐 高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03-605,共3页
目的:分析强脉冲光改良的完美脉冲技术(AOPT)治疗模式下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强脉冲光3种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149例。治疗组采用血管滤光片(530~650 nm和900~1 200 n... 目的:分析强脉冲光改良的完美脉冲技术(AOPT)治疗模式下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强脉冲光3种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149例。治疗组采用血管滤光片(530~650 nm和900~1 200 nm);对照1组采用560~1 200 nm滤光片,对照2组采用590~1 200 nm滤光片。主要观察指标为毛细血管扩张严重程度、面部不适感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00%,对照1组和对照2组有效率分别为52.00%和59.18%。治疗后,3组患者毛细血管扩张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波段的强脉冲光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有效性不同,强脉冲光血管滤光片(530~650 nm和900~1 200 nm)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血管滤光片 毛细血管扩张 完美脉冲技术 治疗
下载PDF
1565 nm点阵激光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莉 高妮 +2 位作者 鲁美恒 李凯 高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94-497,共4页
目的:评价1565 nm M22-ResurFx非剥脱点阵激光(NAFL)联合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5年-2017年该院皮肤科收治的60例中度痤疮患者,将其分为3组:单独口服异维A酸组(20例);单独使用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组(20例);... 目的:评价1565 nm M22-ResurFx非剥脱点阵激光(NAFL)联合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5年-2017年该院皮肤科收治的60例中度痤疮患者,将其分为3组:单独口服异维A酸组(20例);单独使用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组(20例);联合治疗组(20例):口服异维A酸联合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3次。收集每次治疗前、后照片,并使用Visia和Antera 3D®系统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痤疮的改善程度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痤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联合治疗组改善最为明显。Visia和Antera 3D®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3组患者血红素、紫质及红色区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其中以联合治疗组改善最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过程,疼痛评分为(4.00±1.18)分。不良反应包括不同程度的肿胀、红斑、结痂和色素沉着,2~14 d后自行消退。治疗中未观察到瘢痕、水疱及肝功能和血脂异常。结论:异维A酸联合1565 nm M22-ResurFx NAFL治疗痤疮有效,可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 异维A酸
下载PDF
并发表皮囊肿的瘢痕疙瘩7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建红 高美艳 +1 位作者 赵涛 廖文俊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提高对并发表皮囊肿的瘢痕疙瘩的临床认识,为改进其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并发表皮囊肿的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表现、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该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多见,病史均较长,好发于胸部、腹部、... 目的:提高对并发表皮囊肿的瘢痕疙瘩的临床认识,为改进其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并发表皮囊肿的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表现、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该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多见,病史均较长,好发于胸部、腹部、背部及外生殖器。主要表现为瘢痕疙瘩反复破溃、流脓。其中41例患者术中可见表皮囊肿结构。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有完整表皮囊肿结构者62例,可见表皮囊肿炎症反应者37例。常规治疗同时彻底清除表皮囊肿,随访2~5年均未复发。结论:临床上病史较长,有反复破溃流脓的中、老年瘢痕疙瘩患者更易并发表皮囊肿。治疗中彻底清除表皮囊肿可减少其破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表皮囊肿 破溃
下载PDF
维生素D3衍生物对激素依赖性皮炎豚鼠CD8^+杀伤性T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罗莉 朱继锋 肖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4期2601-2604,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3衍生物对激素依赖性皮炎豚鼠CD8^+杀伤性T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48只激素依赖性皮炎豚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他克莫司组与维生素D3组,每组各16只。他克莫司组与维生素D3组给予他克莫司与1,25-二羟维生素D... 目的探讨维生素D3衍生物对激素依赖性皮炎豚鼠CD8^+杀伤性T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48只激素依赖性皮炎豚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他克莫司组与维生素D3组,每组各16只。他克莫司组与维生素D3组给予他克莫司与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模型组不给予治疗,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评价3组豚鼠总体疗效,比较3组豚鼠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皮肤油脂含量、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CD8^+杀伤性T细胞比率。结果治疗后4周,模型组、他克莫司组与维生素D3组的总有效率为12.5%、75.0%和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3组与他克莫司组治疗后4周的皮肤油脂含量[(86.94±0.26)、(76.70±0.40)μg/cm^2]、CD8^+杀伤性T细胞比率[(28.14±2.18)%、(21.09±2.01)%]高于治疗前和模型组[(66.34±7.40)μg/cm^2、(13.22±1.48)%],且维生素D3组高于他克莫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3组与他克莫司组治疗后4周的血清IL-6[(3.01±0.11)、(5.02±0.09)ng/L]与IL-8[(3.00±0.17)、(6.87±0.16)ng/L]含量低于治疗前和模型组[(9.17±0.14)、(11.67±0.84)ng/L],且维生素D3组低于他克莫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3衍生物在激素依赖性皮炎豚鼠的应用能提高CD8^+杀伤性T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利于增加皮肤油脂含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激素依赖性皮炎 维生素D3衍生物 CD8^+杀伤性T细胞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鼻部血管球瘤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荣利 李承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4-246,共3页
报告1例鼻部血管球瘤患者女,56岁。鼻尖部红色结节1年,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细胞体积小,形态圆形、大小一致,胞质嗜酸性,细胞无明显异形性及核分裂象。肿瘤血管丰富,瘤细胞簇状围绕于血管周,间质可见黏液沉积,可见成... 报告1例鼻部血管球瘤患者女,56岁。鼻尖部红色结节1年,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细胞体积小,形态圆形、大小一致,胞质嗜酸性,细胞无明显异形性及核分裂象。肿瘤血管丰富,瘤细胞簇状围绕于血管周,间质可见黏液沉积,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免疫组化示: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阿辛蓝染色均为阳性,中央血管内皮细胞CD31(+),神经纤维S-100蛋白散在阳性。结合临床诊断为:血管球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下载PDF
穿通性环状肉芽肿
6
作者 杨枫 高继鑫 +1 位作者 刘宇 马翠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2-334,共3页
报告1例少见的穿通性环状肉芽肿。患者女,39岁。双手背、右侧手腕及左侧肘部丘疹3年,累及右足背及双耳1年。皮疹渐增大、增多,形成溃疡,偶有瘙痒。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破溃,真皮浅层可见栅栏状肉芽肿结节,结节中央纤维蛋白样坏死,并... 报告1例少见的穿通性环状肉芽肿。患者女,39岁。双手背、右侧手腕及左侧肘部丘疹3年,累及右足背及双耳1年。皮疹渐增大、增多,形成溃疡,偶有瘙痒。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破溃,真皮浅层可见栅栏状肉芽肿结节,结节中央纤维蛋白样坏死,并可见变性胶原及纤维蛋白坏死物质穿通表皮。诊断:穿通性环状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肉芽肿 穿通性
下载PDF
基础研究可圈可点 新型药物展现曙光——2016年皮肤病学进展回顾
7
作者 王刚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7年第4期12-13,共2页
基础研究进展 2016年,皮肤科学基础研究主要涉及银屑病、白癜风、黑色素瘤等常见及重要的皮肤科疾病,涵盖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进步。
关键词 皮肤病学 药物 皮肤科疾病 分子生物学 科学基础 黑色素瘤 银屑病 白癜风
原文传递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尖锐湿疣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与皮损局部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免疫失衡的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文文 王玉珍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7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与皮损局部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免疫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收治的224例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并根据复发情...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及与皮损局部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免疫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收治的224例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并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Th1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构建预测复发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模型及Th1/Th2细胞因子的预测价值。结果文化程度、IL-2、IFN-γ、TNF-α是复发的保护因素,饮酒、性伴侣数量、性伴侣伴有CA、经常熬夜、IL-4、IL-6、IL-10是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2;IL-2、IFN-γ、TNF-α、IL-4、IL-6、IL-10联合预测复发的AUC为0.890。结论文化程度、饮酒、性伴侣数量、性伴侣伴有CA、经常熬夜及皮损局部Th1/Th2免疫失衡均与CA复发有关,联合检测皮损局部Th1/Th2细胞因子有望成为量化预测CA复发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复发 影响因素 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免疫失衡 相关性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外用他克莫司乳膏联合中药面膜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
9
作者 翟佳 张承丽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S0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外用他克莫司乳膏联合中药面膜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CD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CDD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外用他克莫司乳膏,每天2次。观察组患者加... 目的探讨外用他克莫司乳膏联合中药面膜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CD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CDD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外用他克莫司乳膏,每天2次。观察组患者加用自制中药面膜,每日2~3次,其余时间涂抹保湿霜,每天1~2次。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疹、皮肤丘疹、皮肤肿胀、干皱感、皮肤瘙痒、灼烧感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用他克莫司乳膏联合中药面膜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CDD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他克莫司乳膏 中药面膜 激素依赖性皮炎 疗效
下载PDF
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外伤后瘢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0
作者 屈欢欢 王莉 +2 位作者 王媛丽 李凯 高琳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0年第6期529-533,共5页
目的观察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外伤后瘢痕的疗效,探讨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外伤后瘢痕的最佳时间。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面部外伤后瘢痕患者100例[男39例,女61例,年龄9个月至56(25.87... 目的观察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外伤后瘢痕的疗效,探讨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外伤后瘢痕的最佳时间。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面部外伤后瘢痕患者100例[男39例,女61例,年龄9个月至56(25.87±12.36)岁],用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共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为1个月。根据患者面部外伤后瘢痕形成时间进行分组,分为≤3 d组、4~21 d组、22~90 d组、91~180 d组、181~365 d组5组,每组20例,分别由医师及患者或患儿监护人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瘢痕分别位于额部12例、颞部17例、鼻部8例、面颊33例、口周19例、下颏11例。5组患者治疗后医师及患者对其瘢痕总体评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9.488,9.072,6.204,7.855,5.812,11.459,11.168,5.272,7.628,4.790,均P<0.001),其中≤3 d组治疗前、治疗后医师总体评估分值分别为(4.70±1.56)分、(1.30±0.80)分,与4~21 d组的治疗前、治疗后医师总体评估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明显优于22~90 d组、91~180 d组、181~365 d组(Z=-2.721,-2.549,-3.663,P<0.01);治疗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外伤后瘢痕安全、有效,疗效与瘢痕干预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外伤后 激光 早期干预 非剥脱点阵激光 1565 nm
原文传递
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阳子 张荣利 +3 位作者 张倩 景焕 高琳 李凯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2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TX-A)皮内注射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接受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30例,男4例,女26例,年龄23~42(31±6)岁。将患...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TX-A)皮内注射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接受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30例,男4例,女26例,年龄23~42(31±6)岁。将患者分为两组,均给予BTX-A皮内微滴注射,其中BTX-A低浓度组患者每个点注射约0.25 U,BTX-A高浓度组每个点注射约0.5 U。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进行医师红斑评估量表(CEA)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进行玫瑰痤疮标准分级系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均可显著降低CEA评分,但BTX-A高浓度组患者CEA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起效时间更短,且疗效持续时间更长。治疗后,两组患者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烧灼感、刺痛感评分以及玫瑰痤疮标准分级系统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高浓度组t=5.00、5.93、4.10、2.74、12.37;低浓度组t=6.17、4.12、2.87、2.81、7.88;均P<0.05),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改善更显著(t=2.02、2.31、2.15、2.56,P<0.05)。两种治疗方式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皮内注射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有效,高浓度组疗效更好、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肉毒杆菌毒素类 A型 疗效比较研究 皮内注射 浓度
原文传递
低能量调Q激光与氨甲环酸注射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婷 刘艳 +2 位作者 杨枫 程娴 宋璞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观察低能量调Q激光与氨甲环酸真皮内注射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133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激光组(n=66)和氨甲环酸真皮内注射组(n=67)。激光组治疗光参数为脉宽4 ns,能量... 目的观察低能量调Q激光与氨甲环酸真皮内注射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133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激光组(n=66)和氨甲环酸真皮内注射组(n=67)。激光组治疗光参数为脉宽4 ns,能量密度1.2~1.5 J/cm^(2),共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时间1个月;氨甲环酸组使用真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100mg/ml,5ml,1次/4周,共治疗3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色素沉着情况(post-acne hyperpigmentation index,PAHPI)、黑色素指数(melanin index,MI)、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不良反应情况等差异,并由患者采用整体评估量表(patient’s global assessment scale,PGAS)对自身痤疮和炎症后色素沉着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末次治疗后1个月,激光组和氨甲环酸组PAHPI分别为(8.42±1.7)分和(8.80±2.1)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PAHPI情况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激光组和氨甲环酸组活跃痤疮病变指数分别为6.61±1.5,6.48±1.6,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活跃痤疮病变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两组EI分别为299.9±27.5,301.6±21.5;MI指数分别为241.0±29.0,251.3±29.6,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黑色素指数和红斑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间M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光组PGAS评分情况:0分10例、1分26例;氨甲环酸组PGAS评分情况:0分8例、1分25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95%患者治疗时有轻微疼痛感,皮肤出现红斑,不良反应在2周内消退。结论低能量点阵激光与氨甲环酸真皮内注射治疗均能改善痤疮后色素沉着,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氨甲环酸 痤疮后色素沉着指数 黑色素指数 红斑指数
原文传递
线状和漩涡状痣样过度黑素沉着病1例
13
作者 王莉 李春英 +1 位作者 王刚 坚哲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3年第1期64-64,共1页
病例患者,女,11岁。因全身褐色斑片11年,于2018年8月14日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就诊。患者出生1周后背部即出现大小不等的褐色斑片,逐渐发展累及面部及四肢,褐色斑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扩大,并排列成条纹状或漩涡状,无自觉症状。父母健... 病例患者,女,11岁。因全身褐色斑片11年,于2018年8月14日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就诊。患者出生1周后背部即出现大小不等的褐色斑片,逐渐发展累及面部及四肢,褐色斑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扩大,并排列成条纹状或漩涡状,无自觉症状。父母健康,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近亲结婚 褐色斑 第四军医大学 条纹状 线状和漩涡状痣样过度黑素沉着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