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部位自体皮瓣即刻重建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雪惠 郑璇 陈月凤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腹直肌皮瓣(TRAM)和背阔肌皮瓣(LDMF)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即刻重建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17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采用TRAM即刻... 目的探讨腹直肌皮瓣(TRAM)和背阔肌皮瓣(LDMF)在乳腺癌术后乳房即刻重建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17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采用TRAM即刻重建(n=63)、对照组采用LDMF即刻重建(n=54),随访13~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重建乳房对称性、术后坏死或脂肪液化率、供区积液或感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TRAM皮瓣痛觉、触觉、两点辨别觉异常率低于LDMF皮瓣(P<0.05);TRAM皮瓣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为74.60%(47/63)、60.31%(38/63)低于LDMF皮瓣87.03%(47/54)、75.92%(41/54)(P<0.05);单因素分析糖尿病史、吸烟史、乳腺癌家族史、肿瘤直径、TNM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皮瓣来源是肿瘤复发转移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肿瘤直径≥4 cm、乳腺癌Ⅱ或Ⅲ期、病理类型为浸润性特殊型癌、淋巴结转移≥4个是乳腺癌重建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乳房重建应用TRAM皮瓣和LDMF皮瓣相比,TRAM能够加快神经感觉恢复,但可能增加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重建 立即重建 自体皮瓣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不同类型困难胆管结石中的诊疗体会 被引量:7
2
作者 林霖 屈振南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7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总管巨大结石、胆总管多发结石和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9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146例经ERCP治疗的困难...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总管巨大结石、胆总管多发结石和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9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146例经ERCP治疗的困难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n=43)结石直径>15 mm,B组(n=21)结石数量>10枚,C组(n=82)行上消化道重建。根据ERCP取石是否成功,分为取石成功组(n=106)和取石失败组(n=40),比较两组患者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取石成功率、结石残余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石直径和消化道重建方式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困难胆管结石患者ERCP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3组患者操作时间、平均插管次数、结石直径、残余结石和激光碎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困难胆管结石患者中,ERCP取石成功组与取石失败组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结石数目、消化道重建和是否首次ER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操作时间、插管次数、多发结石和消化道重建是困难胆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RCP取石在困难胆管结石患者中安全、可行,但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道 结石 消化道重建 并发症
下载PDF
近端胃癌患者胃裸区侵犯CT征象与术后中远期生存期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宋启龙 高鹏飞 张文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7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PGC)患者术前CT检查胃裸区(GBA)侵犯与术后中远期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经病理活检诊断为胃癌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评估GBA侵犯程度,分析螺旋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生存...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PGC)患者术前CT检查胃裸区(GBA)侵犯与术后中远期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经病理活检诊断为胃癌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评估GBA侵犯程度,分析螺旋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曲线分析术后中远期生存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胃癌患者近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螺旋CT诊断近端胃癌GBA区侵犯准确率为80.77%,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88,P<0.05)。术后随访3年,78例患者中死亡17例,生存61例,其中,胃膈韧带受累、膈肌受累及胃周脂肪受累是影响PGC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Logrank=3.395,Log rank=6.373,Logrank=39.16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T临床分期、GBA区淋巴结个数、跨壁受累、胃膈韧带受累、膈肌受累及胃周脂肪层为PGC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x^(2)=6.954,x^(2)=14.190,x^(2)=27.149,x^(2)=7.676,x^(2)=10.880,x^(2)=16.597,x^(2)=7.270;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跨壁受累、胃膈韧带受累、膈肌受累及胃周脂肪层受累为PGC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HR=1.286,HR=1.191,HR=1.072,HR=1.270,HR=1.046;P<0.05)。结论:PGC患者GBA区侵犯CT征象能够对患者术后中远期生存情况进行评估,为识别不良预后的高危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近端胃癌(PGC) 胃裸区(GBA)侵犯 CT征象 总生存率
下载PDF
十二指肠韧带样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錡和强 王少怡 +1 位作者 刘建平 聂凯 《腹部外科》 202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1例53岁男性病人,因“左侧腰背部疼痛伴腹胀1 d”于2021年9月12日收入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术前临床诊断“十二脂肠肿物性质待查”,经过多学科讨论后行十二指肠肿瘤切除+空肠减压性造瘘+空肠营养性造瘘术,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 1例53岁男性病人,因“左侧腰背部疼痛伴腹胀1 d”于2021年9月12日收入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术前临床诊断“十二脂肠肿物性质待查”,经过多学科讨论后行十二指肠肿瘤切除+空肠减压性造瘘+空肠营养性造瘘术,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十二指肠韧带样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韧带样瘤是一种交界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可生长在人体的各个位置,但生长在十二指肠却极其罕见。对于有症状、生长在不利部位的韧带样瘤应积极选择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情发展进一步选择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样瘤 十二指肠
下载PDF
区域淋巴结大小对胰头腺癌术后复发的影响
5
作者 魁国菊 黄江宾 +1 位作者 张文华 杨立民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608-613,共6页
目的探讨区域淋巴结平均直径大小对无淋巴结转移胰头腺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9例胰头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区域淋巴结平均直径预测... 目的探讨区域淋巴结平均直径大小对无淋巴结转移胰头腺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9例胰头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区域淋巴结平均直径预测肿瘤复发最佳界值,分析入组患者区域淋巴结平均直径及是否复发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3年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49例胰头腺癌患者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29)和无复发组(n=20),复发率为59.18%。ROC曲线分析发现,淋巴结平均直径预测肿瘤复发的最佳界值为0.635 cm,曲线下面积为0.82,敏感性为0.69,特异性为0.85。淋巴结平均直径增大与肿瘤直径≥2 cm(t=-2.12,P=0.040)、肿瘤中低分化(t=-2.24,P=0.013)、脉管侵犯(t=-3.47,P=0.001)、神经侵犯(t=-3.75,P<0.001)、被膜侵犯(t=-4.25,P<0.001)、肿瘤复发(t=-4.42,P<0.001)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χ^(2)=5.98,P=0.015)、肿瘤分期(χ^(2)=3.88,P=0.049)、肿瘤分化(χ^(2)=5.98,P=0.015)、脉管侵犯(χ^(2)=3.84,P=0.050)、被膜侵犯(χ^(2)=5.79,P=0.016)、淋巴结平均直径(χ^(2)=15.61,P<0.001)、术后化疗(χ^(2)=3.89,P=0.049)均与胰头腺癌患者术后3年肿瘤是否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OR=2.72,95%CI为1.46~11.28,P=0.016)、肿瘤中低分化(OR=2.22,95%CI为1.23~6.53,P=0.020)、被膜侵犯(OR=2.30,95%CI为2.19~8.91,P=0.017)、淋巴结平均直径≥0.635 cm(OR=7.93,95%CI为1.25~50.31,P=0.002)均是胰头腺癌患者术后3年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无淋巴结转移的胰头腺癌患者中,肿瘤直径≥2 cm、肿瘤中低分化、被膜侵犯和淋巴结平均直径≥0.635 cm是肿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区域淋巴结平均直径≥0.635 cm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可能性增大,可以作为术后评估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1684例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病情进展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宇凡 屈振南 陈宝坤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随访期间出现临床症状的影响因素,为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随访和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684例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分为进展组(n=173)和... 目的探讨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随访期间出现临床症状的影响因素,为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随访和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684例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分为进展组(n=173)和无进展组(n=1511),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684例患者随访期间内173例出现临床症状,发生率为10.3%。单因素分析发现进展组中女性、糖尿病、熬夜、饮食不规律、结石≤5 mm、结石多发、高脂血症患者比例高于无进展组(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饮食不规律、结石≤5 mm、多发结石是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出现临床表现的危险因素(P<0.05)。进展组中,74例(42.8%)胆囊结石数量增多、31例(17.9%)结石直径增大、19例(11.0%)结石数量增多且结石增大、49例(28.3%)结石数量和大小无变化;106例(61.3%)表现为胆囊炎、42例(24.2%)表现为胆管炎、25例(14.4%)表现为胆源性胰腺炎;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55例(89.6%)、拒绝手术治疗患者18例(10.4%)。结论糖尿病、饮食不规律、结石≤5 mm、多发结石是无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可以考虑早期手术治疗,避免出现严重临床表现,耽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源性胰腺炎 胆管炎
原文传递
胆囊息肉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进展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森 叶金宝 高鹏飞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PLG)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进展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就诊的627例PL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3例,女284例;年龄21~70岁,中位年龄42岁。同时收集2020年1...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PLG)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进展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就诊的627例PL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3例,女284例;年龄21~70岁,中位年龄42岁。同时收集2020年1月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所有入组人员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分析PLG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PLG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一般资料。根据随访情况,将PLG患者分为进展组和无进展组。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LG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27例PLG患者中,30~4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其次为40~50岁年龄段,分别为38.4%和34.8%;男性略高于女性,男女占比为1.21∶1;办公室职员占比最高,为58.4%;单发息肉占比略高于多发息肉,分别为53.3%、46.7%;息肉直径在1~6 mm内占比63.3%;非宽基底型息肉占88.4%。PLG患者糖尿病、肥胖、脂肪肝、血脂升高占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χ^(2)=13.646,21.567,17.758,19.04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宽基底型息肉、血脂升高、BMI升高、长期熬夜是PLG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66,3.367,4.124,2.373;P<0.05)。结论宽基底型息肉、血脂升高、BMI升高和长期熬夜是PLG进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息肉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