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物探方法解译表层岩溶带空间结构特征研究——以广西平果市果化镇生态试验基地坡径流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永亮 刘振宇 +5 位作者 章程 吴秋菊 邬健强 张伟 甘伏平 韩凯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8,共10页
表层岩溶带是岩溶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其结构的解译对表层岩溶带水循环特征及岩溶水调蓄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和地质雷达法),对平果市果化镇生态试验基地坡径流场的表层岩溶带空间结... 表层岩溶带是岩溶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其结构的解译对表层岩溶带水循环特征及岩溶水调蓄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自然电位法和地质雷达法),对平果市果化镇生态试验基地坡径流场的表层岩溶带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探测解译。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数据和自然电位数据反演,获得坡径流场若干电阻率断面和极化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解译了3处强径流带发育的空间位置;通过地质雷达影像图划分了表层岩溶带发育深度。此外,坡径流场地西北侧有深部岩溶裂隙发育,向东南地势逐渐走低,岩溶裂隙也逐渐向面上扩大。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电位法是探测岩溶含水构造的有效方法,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可有效解译强径流带的空间发育位置,而地质雷达法可高分辨地探测表层岩溶带的发育厚度和浅部岩溶裂隙的发育情况;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自然电位法的综合应用能有效探测表层岩溶带的结构特征,是解译表层岩溶带厚度和探测强径流带空间分布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表层岩溶带 空间结构 地质雷达 高密度电阻率 自然电位
下载PDF
广西环江凹陷深部岩溶缝洞充填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董红琪 张庆玉 +4 位作者 梁嘉鹏 淡永 梁彬 聂国权 季少聪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8-846,837,共10页
深部岩溶是碳酸盐岩地区深部油气资源勘探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深部岩溶发育期次的确定是岩溶储层地质的技术难题。广西环江凹陷在页岩气钻井中发现大量深部溶洞且充填物丰富多样,成为深部岩溶发育期次研究的良好素材。文章对HD1-4钻井揭... 深部岩溶是碳酸盐岩地区深部油气资源勘探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深部岩溶发育期次的确定是岩溶储层地质的技术难题。广西环江凹陷在页岩气钻井中发现大量深部溶洞且充填物丰富多样,成为深部岩溶发育期次研究的良好素材。文章对HD1-4钻井揭露的深部岩溶缝洞充填物及地表岩溶缝洞充填物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揭示出环江地区的4种不同岩溶环境:同生期或准同生期岩溶环境、表生期大气淡水岩溶环境、中浅埋藏岩溶环境、深埋藏或热液岩溶环境,环江地区深部岩溶发育为4期不同岩溶环境叠加的效果,主要受到热液岩溶环境和大气淡水岩溶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深部岩溶 古环境 岩溶期次 环江凹陷
下载PDF
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征与水资源保障对策 被引量:13
3
作者 夏日元 卢海平 +3 位作者 曹建文 赵良杰 王喆 栾崧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9-1153,共15页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地区干旱缺水等问题异常突出,岩溶地下水赋存和分布的复杂,开发利用率低,基于多年调查研究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征,研讨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方法】基于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地... 【研究目的】中国南方岩溶地区干旱缺水等问题异常突出,岩溶地下水赋存和分布的复杂,开发利用率低,基于多年调查研究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征,研讨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方法】基于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地下水系统类型、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的叠置性和时空分布不均性分析,提出南方岩溶区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结果】南方岩溶区可从以下三方面充分发挥地下水资源安全保障作用,一是掌握地下水赋存分布规律,发挥分散供水和应急供水作用;二是加强调蓄工程建设,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三是建立与生态重建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结论】南方岩溶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复杂,具有表层带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与管道流系统、岩溶大泉系统以及分散排泄地下水系统多种类型,规模大小不一,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在垂向上具有叠置性,水空分布严重不均;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在地球科学系统论的指导下,查明岩溶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因地制宜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系统 水资源特征 可持续利用 保障对策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岩溶区 中国南方
下载PDF
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以寨底地下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杨 赵良杰 +2 位作者 潘晓东 夏日元 曹建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查清地下水资源量是科学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方法多样,计算过程不同,进而评价结果也存在差异。本文选择寨底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种不同的评价方法(总排泄量法、基流分割法... 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查清地下水资源量是科学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方法多样,计算过程不同,进而评价结果也存在差异。本文选择寨底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种不同的评价方法(总排泄量法、基流分割法、径流模数法、数值模型法)对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分析各方法的评价机理和流程,研究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讨论。结果显示:针对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基流分割法简单快捷,适用于枯季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在雨季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存在一定不足;总排泄量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准确,但资料获取难度大,且成本较高;数值模拟法运算高效,但需要大量的前期调查研究数据资料;径流模数法操作性较强,对岩溶山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参数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确定计算参数是水资源评价中的关键步骤,通过实测流量反推和灰色聚类法,可提高参数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地下水资源 西南岩溶区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广西岩溶景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韦跃龙 李成展 +3 位作者 陈伟海 罗劬侃 朱德浩 潘天望 《广西科学》 CAS 2018年第5期465-504,共40页
广西岩溶景观主要分布于桂东北、桂中、桂西北和桂西南地区,有峰丛、峰林、孤峰、丘陵、天生桥、石林、象形山、崖壁、洞穴及各类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地下河、穿洞、洼(谷)地、漏斗、坡立谷、盆地、地表河、峡谷、天坑、天窗、竖井、... 广西岩溶景观主要分布于桂东北、桂中、桂西北和桂西南地区,有峰丛、峰林、孤峰、丘陵、天生桥、石林、象形山、崖壁、洞穴及各类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地下河、穿洞、洼(谷)地、漏斗、坡立谷、盆地、地表河、峡谷、天坑、天窗、竖井、瀑布、泉、湖泊、湿地等类型齐全、形态典型的岩溶景观,囊括所有岩溶景观的类型。它们主要以中上寒武统至中三叠统的碳酸盐岩为物质基础,首先以地表河流域(如红水河、柳江、漓江等)为主线,其次以岩溶地貌区划特征为区域划分标准,然后以所处行政区和所处流域位置(如上、中、下游)为辅线,呈线状有序、集中分布于各典型岩溶景观区及岩溶景区/公园/景点内。它们或以峰丛-峰林,或以岩溶风景河段,或以天坑群,或以地下河天窗群,或以峰丛平原,或以洞穴,或以天生桥,或以跨国瀑布等为核心,组合成多个特色突出,形态优美、珍稀、雄伟、典型,且类型齐全的流域岩溶景观带,并形成独具广西特色的"岛链式"岩溶景观分布格局。它们是全球亚热带岩溶地貌及景观典型集中发育区和杰出范例,是目前世界上展现塔状峰丛-峰林、锥状峰丛、高峰丛深洼地、峰林/孤峰平原、洞穴、天坑、天窗、地下河、天生桥、岩溶风景河段、瀑布、崖壁等岩溶景观美景最杰出的代表地,堪称全球"洞穴天坑之窗,地下河天窗之王,天生桥瀑布之奇,风景河段之美,峰丛峰林之魂"。同时,自晚三叠世以来,广西各区域(即各岩溶孤岛)的碳酸盐岩地层相继出露地表,分别进入各自的岩溶地貌/景观形成演化时代,历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等不同方向、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岩溶过程,分别形成峰丛-峰林、地下河洞穴、天坑-天窗-天生桥等各类典型的岩溶景观;并按时间序列和区域分异特征,以广西各岩溶区以及它们内部各岩溶地带相互之间水力联系的演变及区域地壳的间歇性隆升为时间界限和主线,将广西岩溶的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初始阶段(晚三叠世以来,碳酸盐岩地层出露,不同岩溶区始于不同地质时期)→雏形阶段(分轴型离散岛屿式成景过程,不同岩溶区始于不同地质时期)→重要发育阶段(主轴型离散岛屿式,不同岩溶区始于不同地质时期;集合型岛屿式成景过程,中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现代岩溶阶段(全新世以来至今)等4大成景阶段,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成景过程、特征和机制,总体可概括为分轴型、主轴型、离散型、集合型等4种岛屿式成景机制,并将其成景模式归纳为"岛链式成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景观 形成演化分析 流域岩溶景观带 岛链式 广西
下载PDF
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在西江中下游岩溶区找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贻祥 黄奇波 +5 位作者 覃小群 韩凯 肖琼 苗迎 杜成亮 贺德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4-697,共14页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讨以自然电场法为主导、辅以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西江中下游岩溶石山地区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中寻找岩溶地下水的成功应用效果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类电法(如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面核磁共振法、激发极化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等)受电网、通信网络等人为电磁场干扰较严重;高密度电法抗人为电磁场干扰的能力较强,信噪比较高,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且易受炭泥质灰岩、岩溶矿产等良导电岩矿体的干扰。自然电场法利用岩溶地下水运移引起的富水岩溶地质结构自然极化特征,自然电场异常与动态地下水的补给与运移状态关系较密切,自然电场法与基于探测目的体导电特性的高密度电法联作寻找溶洼区浅层地下水可起到方法互补、相互印证、提高探测分辨率与精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电场法 高密度电法 岩溶洼地 浅层岩溶水 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岩溶湿地地下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示范 被引量:3
7
作者 樊连杰 邹胜章 +2 位作者 卢海平 裴建国 卢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494-496,共3页
会仙岩溶湿地是我国目前已知中低纬低海拔岩溶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湿地。湿地内地下水资源丰富,生物群落众多,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会仙岩溶湿地正面临着水资源干枯、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挑战,... 会仙岩溶湿地是我国目前已知中低纬低海拔岩溶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湿地。湿地内地下水资源丰富,生物群落众多,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会仙岩溶湿地正面临着水资源干枯、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挑战,本文从提高湿地地下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方式上进行探讨,研究结果为湿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湿地 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广西典型岩溶水系统环境中222Rn的分布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郭芳 韦丽琼 姜光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294-4299,共6页
放射性同位素氡222是来源于地层中铀衰变生成的惰性元素.由于其半衰期只有3.82d,且其活度在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差异显著,近年来氡在水文学中的应用日渐兴起.但^(222)Rn在岩溶环境中的分布和行为特征少有研究.以广西三个典型岩溶水系统为例... 放射性同位素氡222是来源于地层中铀衰变生成的惰性元素.由于其半衰期只有3.82d,且其活度在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差异显著,近年来氡在水文学中的应用日渐兴起.但^(222)Rn在岩溶环境中的分布和行为特征少有研究.以广西三个典型岩溶水系统为例,研究^(222)Rn在包气带、非饱和带和饱水带中的浓度分布和指示意义.发现^(222)Rn在上部包气带中的活度不足500Bq/m^(3),但在非饱和带中有局部异常高区,与局部小地质构造的分布有关.在饱水带中,地下水的滞留时间、不同地下水组分的混合和氡运移的距离等是导致^(222)Rn活度差异的原因.管道介质的^(222)Rn活度比裂隙介质的高;含水介质土壤覆盖层大的比土壤浅薄的普遍高.在大型岩溶水系统的排泄区,地下水补给河流,河流也可能短暂反补地下水,由于地下水和河流^(222)Rn的差异显著,^(222)Rn可能成为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研究的理想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环境 ^(222)Rn 地下水 水文过程 地下水-地表水的相互作用
下载PDF
岩溶及水动力对鸡尾山滑坡影响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易连兴 李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3-592,共10页
鸡尾山特大型滑坡是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一种独特的大型岩质斜坡失稳模式,它得到工程地质等领域极大重视,从滑坡成因和机理、滑坡启动以及运动过程、堆积物分布、次生灾害等方面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对于滑坡结构面和滑... 鸡尾山特大型滑坡是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一种独特的大型岩质斜坡失稳模式,它得到工程地质等领域极大重视,从滑坡成因和机理、滑坡启动以及运动过程、堆积物分布、次生灾害等方面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对于滑坡结构面和滑动面方面认为:垂直结构面由两组构成,水平滑动面则为软弱夹层。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样品测试、综合分析等方法,查明了滑坡区岩溶及裂隙发育特征、软弱夹层及其下伏瘤状灰岩分布特征、岩溶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发现了大量瘤状灰岩块石分布于滑坡堆积体中;深入讨论了岩溶与滑坡垂直结构面、水平滑动面的关系。主要结论:(1)存在3组垂直结构面,它们对应由3组构造裂隙经过长期溶蚀侵蚀作用后形成;(2)部分滑动面已经越过软弱夹层、进入或越过瘤状灰岩,因此,滑动面主要由顺层岩溶、岩层间弱胶结、软弱夹层等条件控制;(3)岩溶地下水对滑坡孕灾过程中垂直结构面、以及水平滑动面起到扩张作用,在滑坡启动期无水动力作用。本文研究对鸡尾山滑坡成因分析及研判有一定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尾山滑坡 岩溶石山 垂直岩溶 顺层岩溶 水动力
下载PDF
岩溶特色,文化传承:广西凤山下牙地质文化村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文强 廖如松 +1 位作者 李成展 潘天望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1期479-481,共3页
下牙村地处广西西北部河池市凤山县,位于桂西北典型的高峰丛地貌区,村内有大型洞穴大厅、特色岩溶湖泊、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以及以洞穴盲鱼、千年古树为代表的优良生态环境。民族文化方面有壮族、瑶族少数民族文化、红色革命... 下牙村地处广西西北部河池市凤山县,位于桂西北典型的高峰丛地貌区,村内有大型洞穴大厅、特色岩溶湖泊、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以及以洞穴盲鱼、千年古树为代表的优良生态环境。民族文化方面有壮族、瑶族少数民族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长寿养生文化。下牙村通过将岩溶资源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全面促进地质文化村建设发展与科普研学,努力打造成为西南岩溶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文化村 岩溶资源 民族文化 乡村旅游
下载PDF
负压水动力场对岩溶滑坡的作用——以威宁猴场滑坡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连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1-698,共8页
我国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裸露岩溶山区,受极端气候变化和大规模人类工程活动的持续影响,特大岩溶滑坡频发;80%以上滑坡的发生与地下水有密切关系。当前,地下水对滑坡影响作用的研究主要针对非岩溶区,对于岩溶山区则相对研究较少,岩... 我国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裸露岩溶山区,受极端气候变化和大规模人类工程活动的持续影响,特大岩溶滑坡频发;80%以上滑坡的发生与地下水有密切关系。当前,地下水对滑坡影响作用的研究主要针对非岩溶区,对于岩溶山区则相对研究较少,岩溶山区特大滑坡失稳机理和新型成灾模式理论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本文以贵州省威宁县猴场岩溶石山大型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滑坡区域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与分析,结合Google卫星图像对比,取得主要结论:(1)滑坡区灰岩与下伏碎屑岩接触带岩溶强发育,接触带上的岩溶空间以及煤层采空区是岩层下沉或滑坡基本影响因素;(2)滑坡区后缘垂直裂隙是由褶皱构造所形成经后期营造和本次扰动叠加作用后形成大型拉裂缝,这些裂缝是导致不同区域岩层失稳下沉或滑坡的另一个基本影响因素;(3)提出和建立负压水动力场对滑坡或岩层下沉的影响作用新型成灾模式,对西南岩溶石山滑坡成因研究,以及提升岩溶山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场滑坡 岩溶石山 负压水动力场 新型成灾模式
下载PDF
广西岩溶区灌木林地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祥飞 李衍青 刘鹏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6-1116,共11页
文章对广西7个典型岩溶石山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凌云县、东兰县、河池市金城江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桂林市雁山区)、63个灌木林地样方土壤及环境因子进行取样和调查,研究典型岩溶区土壤和凋落物有机碳(C)、全氮(N)和... 文章对广西7个典型岩溶石山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凌云县、东兰县、河池市金城江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桂林市雁山区)、63个灌木林地样方土壤及环境因子进行取样和调查,研究典型岩溶区土壤和凋落物有机碳(C)、全氮(N)和全磷(P)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灌木林地0~40 cm土壤C、N、P平均值分别为31.90 g·kg^(-1)、3.95 g·kg^(-1)和2.65 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40.13%、41.46%、65.24%;C/N、C/P、N/P平均值分别为8.10、14.82、7.80,变异系数分别为14.88%、48.78%和41.33%;0~20 cm土壤C/N、C/P、N/P值略高于20~40 cm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壤C/N、C/P和N/P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土壤养分元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土壤养分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凋落物N、P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凋落物C/N显著负相关;土壤P含量与海拔显著正相关,土壤C/N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年平均降水量与土壤C、P呈中等负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与土壤C、C/N、C/P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N呈正相关关系。广西岩溶区土壤和凋落物均具有低碳高磷的特征,凋落物氮、磷是影响岩溶灌丛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重要因子,年均温升高会促进土壤N增加,降低土壤C/N,年均降水量增加会降低土壤C、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化学计量 土壤 凋落物 灌木林
下载PDF
桂林市会仙岩溶湿地水资源特征及有效调控
13
作者 黄奇波 邹胜章 +6 位作者 覃小群 陈学军 代俊峰 焦友军 李腾芳 莫凌云 宋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2-732,762,共12页
会仙湿地是“漓江之肾”,对漓江补水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但湿地水资源调蓄功能较弱,严重制约了湿地功能的发挥。本研究以会仙湿地为示范区,对湿地核心区狮子岩地下河系统和睦洞湖分散排泄系统流量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观测,并实... 会仙湿地是“漓江之肾”,对漓江补水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但湿地水资源调蓄功能较弱,严重制约了湿地功能的发挥。本研究以会仙湿地为示范区,对湿地核心区狮子岩地下河系统和睦洞湖分散排泄系统流量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观测,并实施水资源调控措施。结果表明:会仙湿地岩溶含水层对大气降雨具有一定的调蓄作用,但调蓄功能较弱,雨季后若连续2个月无降雨地下河基本断流;会仙河通过桂柳古运河补给睦洞湖,补水效果取决于会仙河大坝的蓄水高度,当会仙河大坝蓄水高度小于149.25 m时,会仙河无法对湿地进行有效补水,对该大坝重修可增加对睦洞湖湿地的补水效果。针对狮子岩地下河系统具有管道集中径流、流量大、水量充足的特征,在地下河采取了上游“蓄”和“引”,中游“堵”,下游“拦”的三级调控工程使地下河水位从出口到八仙湖段1 km范围内提高70 cm,可缩短狮子岩地下河溶洞湿地低水位期1个月以上。针对睦洞湖分散排泄系统地下水具有分散排泄的特征,采取出口“拦”的水资源调控技术,成功将出口水位抬高30 cm,核心区水位抬高10~20 cm,使睦洞湖湿地低水位期推迟2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仙岩溶湿地 蓄水高度 地下河系统 分散排泄系统 桂林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溶蚀差异实验研究
14
作者 罗文军 季少聪 +3 位作者 刘曦翔 淡永 梁彬 聂国权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2-1321,共10页
近年来,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发现,其含气储层主要位于灯四段,储层岩石类型以藻凝块白云岩、藻砂屑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为主。为了研究该地区灯影组白云岩的溶蚀差异,本文采用岩石切片和薄片同时进行溶蚀实验的方... 近年来,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发现,其含气储层主要位于灯四段,储层岩石类型以藻凝块白云岩、藻砂屑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为主。为了研究该地区灯影组白云岩的溶蚀差异,本文采用岩石切片和薄片同时进行溶蚀实验的方法,实验过程中定时记录实验数据,对灯影组白云岩的溶蚀速率、表面形貌和微观特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既有溶蚀量化指标——溶蚀速率,又能直观掌握溶蚀特征及溶蚀后的孔隙结构变化。溶蚀实验结果表明:(1)所有样品的溶蚀启动速率均较高,随溶蚀时间增加,溶蚀速率呈现大幅度衰减并趋于稳定;(2)不同样品的溶蚀速率有明显差异,藻叠层白云岩、藻砂屑白云岩溶蚀速率最高,藻凝块白云岩次之,藻叠层硅质白云岩溶蚀速率最低;(3)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反应时间内样品的微观溶蚀特征,发现沿粒间、晶间孔隙以及微裂隙溶蚀程度较高;(4)灯影组藻白云岩储层发育可能与藻间白云石的溶蚀作用有关。通过溶蚀实验,掌握了研究区不同白云岩的溶蚀差异,进而对预测优质储层分布、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灯影组 白云岩 溶蚀实验 溶蚀机理 碳酸盐岩储层
下载PDF
贵州省碧云湖岩溶渗漏水文地质条件与渗漏管道位置识别
15
作者 曾洁 潘晓东 +3 位作者 任坤 刘伟 彭聪 郑智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08,共8页
查找岩溶区湖泊水库渗漏通道是岩溶区湖库建设和渗漏灾害治理的“卡脖子”问题。文章以碧云湖为例,分析湖区周边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示踪试验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确定了碧云湖渗漏水文地质条件和渗漏主管道位置,并通过钻探验证。结果表明... 查找岩溶区湖泊水库渗漏通道是岩溶区湖库建设和渗漏灾害治理的“卡脖子”问题。文章以碧云湖为例,分析湖区周边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示踪试验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确定了碧云湖渗漏水文地质条件和渗漏主管道位置,并通过钻探验证。结果表明,碧云湖渗漏主要为岩溶管道型,渗漏点和地下河管道主要发育在靠近八步复式向斜轴的部位,位于物探测线测点540 m处,管道深约40 m,渗漏段相对较窄,灌浆堵漏可行。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地形地貌条件和地球物理探测结果,建议在水库下游方向的物探测线开展帷幕灌浆,以测点540 m为中心向两边灌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云湖 岩溶渗漏 水文地质 渗漏管道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下载PDF
岩溶碳汇原理、过程与计量
16
作者 曹建华 杨慧 +5 位作者 黄芬 张春来 张连凯 朱同彬 周孟霞 袁道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8-376,共19页
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由陆地生物碳循环(植物光合作用驱动)和岩溶碳循环(碳酸盐岩溶解风化驱动)两部分组成。岩溶碳循环与陆地生物碳循环存在协同作用,岩溶碳循环过程对陆地淡水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岩溶碳汇主要发生在岩溶和生物紧密... 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由陆地生物碳循环(植物光合作用驱动)和岩溶碳循环(碳酸盐岩溶解风化驱动)两部分组成。岩溶碳循环与陆地生物碳循环存在协同作用,岩溶碳循环过程对陆地淡水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岩溶碳汇主要发生在岩溶和生物紧密联系的植物根系土壤岩石相互融合的表层岩溶带,在快速交互的地下水系统和地表水系统中发生迁移转化过程。当前流域岩溶碳汇计量存在至少3个方面的问题:(1)全岩溶流域中来源于碳酸盐岩的碳和来源于大气/土壤中的碳比例不清;(2)部分岩溶流域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风化溶解产生碳汇的量如何区分;(3)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生产的内源有机碳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外源有机碳的贡献大小如何。建议岩溶碳汇计算要以流域为单元,通过确定流域边界,查明地质结构,分析土地覆被配置,揭示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影响的主控因子,建立反演和正演模型,估算流域岩溶和生物碳汇的贡献,填补岩溶碳汇服务价值评估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碳汇 岩溶碳循环 碳迁移转化 碳汇计量 模型构建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的典型岩溶区生态治理分区
17
作者 胡兆鑫 罗为群 +2 位作者 蒋忠诚 吴泽燕 汤庆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1-671,703,共12页
文章以广西平果果化石漠化生态修复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成因-结果”模型选取7个指标建立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通过单参数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贡献率,分... 文章以广西平果果化石漠化生态修复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成因-结果”模型选取7个指标建立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通过单参数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贡献率,分析造成研究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微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脆弱生态系统脆弱性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36.43%、33.90%、18.91%、9.34%和1.43%,造成研究区生态系统轻度、中度脆弱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和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研究区生态系统重度、极度脆弱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退化。依据评价结果,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结合坡度、地块面积等条件,划定生态治理分区并制订相应治理措施。其中,封山育林区应禁止一切人为破坏活动;人工造林区可在植被盖度较低的地块种植阳性树种,在植被群落高度较高、盖度适中的地块种植中性和阴性树种;林下种植区可引进赤苍藤、金银花等特色经济植物;草地改良区可引进桂牧一号、菊苣草、甜象草等优质牧草;园地改造区可在现有经果林下套种赤苍藤、金银花等矮杆经济作物;特色经济植物种植区可引进赤苍藤、树仔菜等常绿经济植物;退耕还林区因地制宜造林种草;矿山修复区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复垦复绿;非治理区保持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生态治理分区 果化示范区 环境退化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岩溶塌陷监测预警试验研究
18
作者 潘宗源 戴建玲 +6 位作者 文日海 蒙彦 蒋小珍 马骁 白冰 吴远斌 张心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6-1178,共13页
岩溶塌陷是土体损伤孔洞发育并最终导致盖层失稳的动力地质过程,故查明土体损伤特征及演化过程是提出有效监测预警方法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声发射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对岩溶塌陷形成过程展开模型试验,甄别与筛选声发射关键信号特征,并... 岩溶塌陷是土体损伤孔洞发育并最终导致盖层失稳的动力地质过程,故查明土体损伤特征及演化过程是提出有效监测预警方法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声发射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对岩溶塌陷形成过程展开模型试验,甄别与筛选声发射关键信号特征,并建立其与岩溶塌陷的响应机制。试验结果表明:(1)大雨条件下岩溶塌陷的形成演化过程里,覆盖层深部声发射信号振铃计数较浅部增大6.78~6.89倍,幅度增大1.02~1.12倍,能量扩大了4.45~16.60倍。在暴雨条件下,覆盖层深部声发射信号振铃计数较浅部增大14.85倍,幅度增大1.51倍,能量扩大了213.39倍;(2)大雨试验工况下是以土洞扩展并失稳破坏的蠕变破坏型岩溶塌陷,暴雨试验工况下是土层整体错断坍塌的压剪断裂型岩溶塌陷,不同塌陷类型的声发射信号特征有明显差异;(3)岩溶塌陷过程中会出现土体滑移、层面错动、孔洞发育和塌陷四类信号波形,信号波形释能幅值、上升与下降时间、波形持续时间等与岩溶塌陷演化过程土体变形密切相关;(4)岩溶塌陷过程中声发射频谱信号波形为高频窄脉冲,其中土体滑移、层面错动、孔洞发育和塌陷等四类信号频域能量分别集中在50 kHz和20 kHz左右的高频区段;(5)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与覆盖层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和土体位移的变化过程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在土体变形与塌陷时会导致声发射振铃计数增加或突发性跃迁现象,因此证明声发射技术用于岩溶塌陷监测预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降雨条件 声发射 信号特征 监测预警
下载PDF
亚热带季风区边缘坡立谷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外源水的增汇效应:以广西马山县清波河流域为例
19
作者 张春来 杨慧 +2 位作者 黄芬 邱成 朱同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7-386,共10页
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促进了岩溶碳汇的发生,受外源水补给的边缘坡立谷是岩溶区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强烈的区域,对该区不同类型水的水化学特征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岩溶固碳作用规律的认识。本文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主要... 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促进了岩溶碳汇的发生,受外源水补给的边缘坡立谷是岩溶区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强烈的区域,对该区不同类型水的水化学特征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岩溶固碳作用规律的认识。本文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主要离子比值等多种方法,对亚热带典型边缘坡立谷的河流水化学特征、成因及其碳汇效应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边缘坡立谷的河水类型主要有外源水、外源水补给的地表河、外源水补给岩溶地下河和岩溶地下水等,其总离子浓度呈递增趋势,岩溶地下水的Ca 2+浓度平均值为91.06 mg/L,分别是外源水补给地下河水、外源水补给地表水和外源水的2.3、4.3和12.4倍,其中外源水补给的地表河水化学离子浓度变化较大;(2)外源水进入岩溶区后,Ca 2+和HCO-3浓度逐渐升高,方解石饱和指数逐渐偏正。在亚热带季风区大量降雨导致的水循环加快的情况下,外源水对碳酸盐岩具有较强的侵蚀性;但外源水无论以补给岩溶地下河还是以地表水进入岩溶区后,其与碳酸盐岩的反应时间或接触面积不足,影响了岩溶碳汇增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坡立谷 水化学 岩溶碳汇 外源水 增汇
下载PDF
岩溶断陷盆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水时空分布 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锐 张陶 +3 位作者 蒲俊兵 李建鸿 王赛男 陈金珂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57,共8页
云南蒙自岩溶断陷盆地作为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对其土壤水文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揭示是土壤保护和植被恢复的必要条件。通过在盆地、坡面、高原面设置高分辨率长期监测站,探讨云南蒙自岩溶断陷盆地不同地貌部位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 云南蒙自岩溶断陷盆地作为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对其土壤水文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揭示是土壤保护和植被恢复的必要条件。通过在盆地、坡面、高原面设置高分辨率长期监测站,探讨云南蒙自岩溶断陷盆地不同地貌部位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分布有两大趋势,一是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二是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2)土壤含水量雨季高于旱季,但土壤水变异程度的年内季节差异较小,属于弱变异及中等程度变异,表明研究区土壤水分的年内波动较为和缓,对植被的生长恢复有利。(3)盆地土壤水受前期土壤水分条件影响,在全年的变异程度强于坡面及高原面。同时受土壤质地及孔隙度等影响,盆地及高原面的下层土壤水分变异低于上层土壤。(4)各监测点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与降水变化的一致性较高,说明降水是影响该区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土壤质地、植被、裸岩等因素的差异,盆地与降水之间的一致性要优于坡面及高原面。总之,云南蒙自岩溶断陷盆地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水分在土壤质地、植被及降水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具有显著且规律的时空变化,这将有助于指导盆地的植被复建以及水资源调配工作,为岩溶断陷盆地的石漠化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 时空异质性 土壤质地 降水 植被 裸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