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手足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培吉 马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6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多学科协作诊治的教学查房模式在手足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问题。方法选取在本科室学习的外科学专业规培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多学科协作诊治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基于多学科协作诊治的教学查房模式在手足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问题。方法选取在本科室学习的外科学专业规培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多学科协作诊治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收集并分析两组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教学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新型教学模式的总体教学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揭示疾病每个发展阶段的治疗重点以及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学生建立起规范、全面的诊疗意识并有效提高综合能力水平,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教学模式 规范化培训 手足外科 教学查房 临床教学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手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培吉 张勇 赵家举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943-2944,共2页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临床工作的起点,是专业学习和临床技能训练的重要一环,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择并有效地实施教学[1]。近年来,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深化医学教育改革。
关键词 外科临床教学 PBL教学模式 应用 临床技能训练 医学教育改革 教育工作者 医学生 临床工作
下载PDF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鞘瘤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凯龙 王培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评价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鞘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2010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周围神经鞘瘤16例。结果本组1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其中1例术后2周内部分手指感觉麻木,短时间内恢复。随访1~4年,无1例复发。结论周围... 目的评价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鞘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2010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周围神经鞘瘤16例。结果本组1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其中1例术后2周内部分手指感觉麻木,短时间内恢复。随访1~4年,无1例复发。结论周围神经鞘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完整切除肿瘤,保护神经的连续性,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技术 周围神经
下载PDF
VEGF/Akt信号通路在骨折大鼠愈合中作用机制及对炎症因子IL-6、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振华 左志城 +1 位作者 周聚普 赵家举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6-700,共5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骨折大鼠愈合中的作用机制及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按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1...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在骨折大鼠愈合中的作用机制及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按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其中假手术组行假手术,模型组与对照组建立大鼠股骨骨折模型,对照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经慢病毒转染高表达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4 w后通过四点断裂实验分析愈合后股骨的力学参数,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成骨标记物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IL-6与TNF-α水平,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股骨标本病理学变化,通过RT-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VEGF与p-Akt水平,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骨痂组织中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IL-6、TNF-α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骨折部位承受的最大力及韧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外周血中BALP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IL-6与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骨折部位能观察到广泛的新骨生成,且骨组织中VEGF、p-Akt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骨痂组织中eNOS与p-Ak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IL-6与TNF-α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激活VEGF/Akt信号通路能促进骨折大鼠的愈合,且能够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骨折愈合 白细胞介素(IL)-6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下载PDF
经皮微创跖筋膜松解联合跟骨减压治疗跖筋膜炎12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伟 秦建忠 +3 位作者 周聚普 张勇 蒋涛 张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跖筋膜松解联合跟骨减压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1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跖筋膜炎足跟内侧经皮做一小切口,微创下行跖筋膜松解,切断跖筋膜内侧1/2,同时在足跟压痛点处以2.0 mm克...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跖筋膜松解联合跟骨减压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1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跖筋膜炎足跟内侧经皮做一小切口,微创下行跖筋膜松解,切断跖筋膜内侧1/2,同时在足跟压痛点处以2.0 mm克氏针垂直跟骨骨面钻孔,进行局部减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American Orthopaedic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 Ankle-Hindfoot,AOFAS-AH)评分及足与踝预后量表(Foot and Ankle Outcome Scale,FAOS)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12例术后随访6~12个月,(9.2±1.7)月。VAS评分由术前(7.9±0.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5±0.2)分(P=0.000)。AOFAS-AH评分由术前(48.9±1.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2.5±0.7)分(P=0.000)。FAOS评分由术前(42.2±0.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82.6±1.1)分(P=0.000)。结论经皮微创跖筋膜松解联合跟骨减压术可有效缓解保守治疗无效的跖筋膜炎症状,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痛症 跖筋膜炎 减压
下载PDF
每日目标化管理模式联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跟腱断裂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高莉敏 张颖 张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每日目标化管理模式联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跟腱断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60例行跟腱修复手术的跟腱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跟腱修复... 目的探讨每日目标化管理模式联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跟腱断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60例行跟腱修复手术的跟腱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跟腱修复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按照快速康复计划建立护理路径并结合每日目标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与口渴评分及患肢肿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口渴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肢肿胀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和肌肉萎缩发生率分别为3.33%(1/3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目标化管理联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跟腱断裂围术期护理中有明显优势,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早期离床活动,降低术后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进行目标化管理有利于护士精准执行,能够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日目标化管理 快速康复护理 护理路径 跟腱断裂 围术期 优质护理
下载PDF
脉冲法与传统直冲法对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管道堵塞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小妹 顾翠霞 朱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88,共2页
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外科,特别在骨科各种类型伤口的处理上,其有利于促进肉芽及上皮组织的生长,发挥抑菌的功能,达到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1]。引流通路堵塞是VSD应用中最常见及最棘手的... 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外科,特别在骨科各种类型伤口的处理上,其有利于促进肉芽及上皮组织的生长,发挥抑菌的功能,达到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1]。引流通路堵塞是VSD应用中最常见及最棘手的问题[2]。为了预防VSD堵管的问题,临床上常采用冲洗管道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冲管方式 堵管率
下载PDF
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皮瓣蒂部不同处理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6
8
作者 江波 王培吉 赵家举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皮瓣蒂部不同处理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39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肤缺损,术中根据皮瓣血运情况,采用不同的蒂部处理方法转移皮瓣。蒂部创面直接缝... 目的探讨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皮瓣蒂部不同处理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39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指背神经筋膜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肤缺损,术中根据皮瓣血运情况,采用不同的蒂部处理方法转移皮瓣。蒂部创面直接缝合8例。蒂部带皮蒂10例,蒂部创面全厚皮片植皮21例.其中包括蒂部创面直接缝合及带皮蒂皮瓣发生血运障碍后,采用蒂部皮片植皮分别为4例和5例。结果39例皮瓣均成活。4例皮瓣其中蒂部创面直接闭合2例,蒂部单纯带皮蒂2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明显肿胀并出现水疱,经抽吸水疱减张及小切口放血后皮瓣转为红润。术后随访5~8个月,皮瓣外形、手指功能均较满意。结论根据术中皮瓣血运情况.采用不同蒂部处理方式的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能明显降低皮瓣肿胀及血管危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指背神经 修复 缺损
下载PDF
应用肌膜瓣包裹、羊膜管预置聚乳酸-羟基乙酸微丝模拟周围神经再生微环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秦建忠 王培吉 王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3093-3096,共4页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部位的微环境状况是影响神经再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周围神经损伤后,良好的神经再生微环境有利于保护受损神经元、促进轴突的有效再生。目的:应用肌膜瓣包裹、羊膜管预置聚乳酸-羟基乙酸微丝,充填大鼠自体周围神经组织...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部位的微环境状况是影响神经再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周围神经损伤后,良好的神经再生微环境有利于保护受损神经元、促进轴突的有效再生。目的:应用肌膜瓣包裹、羊膜管预置聚乳酸-羟基乙酸微丝,充填大鼠自体周围神经组织浆模拟周围神经再生微环境,探讨其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10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2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标准组3组,每组10只,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正常对照侧。取健康、足月、顺产的新鲜胎儿羊膜(产妇知情同意)制备羊膜基质膜。用医用Vicryl缝线和羊膜基质膜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微丝桥接物。方法:大鼠切除坐骨神经6.0mm,自然回缩建立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实验组采用带蒂肌膜瓣、人羊膜管预置Vicryl微丝并充填大鼠自体坐骨神经组织浆;对照组采用单纯人羊膜管充填大鼠自体坐骨神经组织浆;标准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主要观察指标:术后8,12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胫前肌湿质量、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及神经电生理学检测。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标准组肌萎缩有所恢复,对照组则恢复不明显。实验、标准组患侧胫前肌色泽红润,饱满富有弹性;对照组色泽相对较暗,弹性度较差。术后8,12周3组胫前肌恢复率组间比较,术后12周3组有髓神经纤维总数、截面积,神经移植体血管数和血管截面积组间比较,以及小腿三头肌复合肌动作电位幅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标准组神经纤维再生质量最佳,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肌膜转位、羊膜管预置聚乳酸-羟基乙酸微丝,并填充大鼠自体周围神经组织浆导管能较好的模拟周围神经再生之微环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但与自体神经移植尚有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羊膜 神经再生 许旺细胞 组织构建
下载PDF
动静脉转流术在手指末节脱套样离断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培吉 周忠良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动静脉转流的方法再植手指末节脱套性断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12指脱套性断指采用逆行再植顺序,应用动静脉转流的方法重建血液循环。结果12例再植11例成活,术后随访6~14个月,手指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良好。... 目的探讨应用动静脉转流的方法再植手指末节脱套性断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12指脱套性断指采用逆行再植顺序,应用动静脉转流的方法重建血液循环。结果12例再植11例成活,术后随访6~14个月,手指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找不到可供吻合静脉的末节脱套伤断指,应用动静脉转流的方法再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套伤 显微外科 动静脉转流术 断指再植
下载PDF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聚普 王培吉 +2 位作者 江波 赵家举 张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 介绍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7月—2014年7月,对20例手部末节指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后应用加压螺钉进行内固定,并观察其疗效. 结果 全部患者进行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末节指... 目的 介绍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7月—2014年7月,对20例手部末节指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后应用加压螺钉进行内固定,并观察其疗效. 结果 全部患者进行术后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末节指骨骨折均已愈合,无骨不连发生,无指甲畸形. 结论 应用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固定牢固,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加压螺钉 末节指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2
作者 易男 王培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报道采用手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17指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者,应用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皮瓣面积:1.5cm×1.5cm-3.1... 目的报道采用手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17指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者,应用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皮瓣面积:1.5cm×1.5cm-3.1cm×3.6cm。结果17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伤指外形与正常指相近,皮瓣弹性、色泽良好。指腹饱满而不臃肿.质地柔软,有排汗功能,两点辨别觉达5-9mm。结论指侧方皮支血管链皮瓣一期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疗程短,效果好,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此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等优点.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 皮瓣: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新上岗护士护理操作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瑶琴 蒋银芬 《现代护理(上旬版)》 2007年第8期2094-2095,共2页
目的探讨新上岗护士护理操作培训的方法。方法拟定护理操作培训需求调查表,调查新上岗护士67名。结果87.5%的新上岗护士在操作上存在困难,95.31%的护士认为操作培训重要,190%的护士认为全部操作需要进行示范,96.87%的护士认... 目的探讨新上岗护士护理操作培训的方法。方法拟定护理操作培训需求调查表,调查新上岗护士67名。结果87.5%的新上岗护士在操作上存在困难,95.31%的护士认为操作培训重要,190%的护士认为全部操作需要进行示范,96.87%的护士认为需要情景模拟,67.19%的护士要求培训地点在临床。操作上存在困难的原因有:18.75%的护士操作中的沟通交流存在困难,14.06%的护士对仪器设备的操作不熟悉,23.44%的护士操作的流程不熟悉,9.38%的护士对流程中的重点掌握不好,34.37%的护士认为在工作中练习的机会很少。结论编写适合本院的护理操作手册、急救流程手册;基础护理操作考核;专科护理操作培训;建立院内进修制度;急救技术的专项培训;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仪器使用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上岗 护理操作 调查分析 对策
下载PDF
60例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2
14
作者 宋小姝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96-297,共2页
目的总结60例应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6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后加强体位管理、注重健康教育及疼痛护理,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结果本组60例中皮瓣完全成活53例,... 目的总结60例应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6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后加强体位管理、注重健康教育及疼痛护理,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结果本组60例中皮瓣完全成活53例,7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外形良好,伴色素沉着,无明显臃肿,四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后加强体位管理、恒定室温,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严密细致的皮瓣血运观察及护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移植 术后护理
下载PDF
国产PDLLA可吸收定位螺钉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培吉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PDLLA可吸收定位螺钉治疗手部掌骨、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08年12月对126例手部不同部位的掌骨、指骨骨折患者应用国产PDLLA可吸收定位螺钉进行骨折内固定,术后观察其骨折移位、切口及骨折愈合等情况...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PDLLA可吸收定位螺钉治疗手部掌骨、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08年12月对126例手部不同部位的掌骨、指骨骨折患者应用国产PDLLA可吸收定位螺钉进行骨折内固定,术后观察其骨折移位、切口及骨折愈合等情况。结果术后123例伤12一期愈合,3例伤口经换药后痂下愈合。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3.6个月,无肿胀、渗出或感染发生,无1例骨折再移位,均获骨性愈合,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国产PDLLA可吸收定位螺钉应用于手部掌骨、指骨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是一种可取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骨折 指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可吸收材料
下载PDF
局部有效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小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有效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跟骨骨折的价值并总结其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1例(96足)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切口行局部有效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密切... 目的:探讨局部有效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跟骨骨折的价值并总结其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1例(96足)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切口行局部有效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密切观察患肢情况及切口加压包扎与负压引流的有效性,加强引流管、切口护理及术后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12~31 d,平均13.6 d。86例(91足)切口甲级愈合,占94.5%;3例(3足)出现皮缘轻度坏死;2例(2足)出现切口渗液。随访5~32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总体优良率达86.3%。结论:局部有效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技术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效果满意,可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精心的术后护理和合理的康复锻炼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术后 加压包扎 负压引流 护理
下载PDF
内镜下部分跖筋膜切除术治疗足底跖筋膜纤维瘤的初步疗效
17
作者 王颖 秦建忠 +1 位作者 宋小妹 李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部分跖筋膜切除术治疗足底跖筋膜纤维瘤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例足底跖筋膜纤维瘤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6~52岁,平均42.1岁。均为单侧,左侧6例、右侧2例。所有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内镜下部分跖筋膜切除术治疗足底跖筋膜纤维瘤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例足底跖筋膜纤维瘤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6~52岁,平均42.1岁。均为单侧,左侧6例、右侧2例。所有患者手术均在仰卧位下进行,术中在足内侧红白交界线上、跖筋膜纤维瘤两侧分别建立操作通道和观察通道。内镜下在跖筋膜纤维瘤周围清理并造腔后显露病灶,直视下行包含纤维瘤在内的扩大、部分跖筋膜切除术。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AOFAS-AH)评分,以及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局部疼痛症状均显著改善。术后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7.5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6.3±1.0分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8±0.8分,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45.5±6.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6.1±3.5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由术前的51.3±4.8分改善到末次随访时的83.5±5.0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未见跖筋膜纤维瘤复发。结论:内镜下部分跖筋膜切除术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足底跖筋膜纤维瘤的短期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筋膜 纤维瘤 内镜
下载PDF
1例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瑶琴 《现代护理》 2007年第02Z期435-436,共2页
神经纤维瘤是临床上常见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它发源于神经鞘细胞及间叶组织的神经内外衣的支持结缔组织,神经干和神经束端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既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于躯干,有时也出现于四肢及面部,以病变部位出现牛... 神经纤维瘤是临床上常见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它发源于神经鞘细胞及间叶组织的神经内外衣的支持结缔组织,神经干和神经束端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既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于躯干,有时也出现于四肢及面部,以病变部位出现牛奶咖啡斑为特点。我院2005年3月26日收治了1例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患者,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 护理
下载PDF
PCA泵经指屈腱鞘内给药预防和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
19
作者 周忠良 王培吉 董启榕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泵经指屈腱鞘内连续给药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56指断指再植患者应用PCA泵将罂粟碱和利多卡N经腱鞘内注入血管吻合口周围,观察术后血管痉挛发... 目的评价应用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泵经指屈腱鞘内连续给药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56指断指再植患者应用PCA泵将罂粟碱和利多卡N经腱鞘内注入血管吻合口周围,观察术后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再植40例56指全部成活,其中1例返回病房20min后发生血管痉挛,注入罂粟碱30min后缓解。结论利用PCA泵经指屈腱鞘在血管吻合口持续注入罂粟碱和利多卡因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痉挛 罂粟碱 利多卡因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军 王培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929-3933,共5页
背景:由创伤、感染、肿瘤切除以及某些先天性疾病等所导致的四肢骨缺损的治疗仍是骨科临床最常见、最棘手的一大难题。目的:文章综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复合人工骨的作用机制、局部基因治疗在治疗骨缺损中的应用。方... 背景:由创伤、感染、肿瘤切除以及某些先天性疾病等所导致的四肢骨缺损的治疗仍是骨科临床最常见、最棘手的一大难题。目的:文章综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复合人工骨的作用机制、局部基因治疗在治疗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01/2009-12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缺损修复相关的内容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缺损,人工骨,基因治疗"或"VEGF,Bone defect,Bone substitute,Gene therap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缺损修复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5篇文章进行综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增加血管渗透性和血管发生的特殊生长因子,在骨的生长、发育和重建中密切协调血管发生和骨发生的关系,而目前的人工骨材料只具有传导成骨的特性,所以改善人工骨材料中的血管生成可促进血运丰富骨组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缺损 人工骨 基因治疗 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