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质量提升的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嵇艳 李勤 +1 位作者 谭译 杨积德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12期180-182,共3页
苏州市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时期,生态质量指数(EQI)取代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成为评估生态质量提升的指标,新的指标对苏州市来说极具挑战性。本文聚焦新的评价指... 苏州市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时期,生态质量指数(EQI)取代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成为评估生态质量提升的指标,新的指标对苏州市来说极具挑战性。本文聚焦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了解苏州市生态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从而巩固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质量指数 生态空间连通度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项目环境监理实践研究——以苏州市某化工厂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伟 沈桢 +1 位作者 陈晓雪 张建荣 《环保科技》 2016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苏州市某化工厂污染土壤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环境监理工作不同阶段的控制要点;对环境监理过程中水泥厂的选择、长距离运输风险、开挖场地异味气体的影响控制等难点和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水泥窑 协同处置 环境监理 污染场地
下载PDF
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金萍 金文龙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1期202-204,共3页
自2008年《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实施以来,太湖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目标(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苏州市吴中区地处太湖流域下游,在享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州生态涵养发展... 自2008年《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实施以来,太湖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目标(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苏州市吴中区地处太湖流域下游,在享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等战略机遇的同时,也承担更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本文分析吴中区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科学的建议,以期为吴中区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综合治理 水环境 吴中区
下载PDF
苏州市生态环境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
作者 俞黎明 李勤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5期156-158,共3页
生态环境现代化是苏州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生态现代化理论为基础,参考苏州市各项规划和创建工作的指标体系及标准,选择确定了苏州市生态环境现代化指标体系7大类28项指标和指标值。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 生态环境现代化是苏州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生态现代化理论为基础,参考苏州市各项规划和创建工作的指标体系及标准,选择确定了苏州市生态环境现代化指标体系7大类28项指标和指标值。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评分方法计算综合指数值判断苏州实现生态环境现代化所处的阶段。通过计算各项指数现状值可知,苏州现处在生态环境现代化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 生态环境现代化 指标体系 对策
下载PDF
浅析苏州市“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总体思路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勤 陈默 周维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6年第7期22-24,共3页
文章分析苏州"十二五"期间存在的环境问题,明确"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改善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质量为核心,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建成较为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目标,并提出了绿色发展全过程治污减排,打... 文章分析苏州"十二五"期间存在的环境问题,明确"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改善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质量为核心,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建成较为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目标,并提出了绿色发展全过程治污减排,打好治水、控霾、净土三大战役,强化生态空间保护,加强综合管控降低重点领域环境风险,推进生态环保制度改革,全面增强环境监管能力等方面的主要任务,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更好更快地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总体思路
下载PDF
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迁移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晓娟 孙欣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的迁移具有不确定性,难以进行精准模拟,因此提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迁移模拟方法。结合研究区地质和水文条件,划定地下水数值模拟范围,并根据其构建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数学模型实现边界与含... 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的迁移具有不确定性,难以进行精准模拟,因此提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迁移模拟方法。结合研究区地质和水文条件,划定地下水数值模拟范围,并根据其构建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数学模型实现边界与含水层概化处理。结合概化结果实施网格剖分并生成研究区的三维网格模型,并以三维网格模型和Visual Modflow为基础,模拟了铬、铅的迁移过程,实现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污染物迁移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模拟1000天、1460天、7300天后铬、铅的迁移过程,可以为危险废物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填埋场 模拟范围 地下水污染 边界概化 含水层概化
下载PDF
苏州市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史永松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1期63-65,共3页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苏州市各地区的工业废水量、工业化学需氧量、工业氨氮、工业二氧化硫、工业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等6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六种主要污染...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苏州市各地区的工业废水量、工业化学需氧量、工业氨氮、工业二氧化硫、工业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等6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六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的全市平均水平为15.08。然后分别计算各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潜力,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存在区域间差异。最后提出促进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强度 区域差异 减排潜力
下载PDF
浅谈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在苏州市环境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丁黄达 杨倩 《科技信息》 2007年第29期312-312,247,共2页
通过对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简介,并简单阐述了系统在某中等城市中的应用。作者在这里通过近几年几个大气污染因子在某中等城市在线仪监测数据的比对,进一步说明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在某城市环境中的应用与推广,以及系统应... 通过对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简介,并简单阐述了系统在某中等城市中的应用。作者在这里通过近几年几个大气污染因子在某中等城市在线仪监测数据的比对,进一步说明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在某城市环境中的应用与推广,以及系统应用对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连续 自动监测系统 城市环境 应用与推广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乐晖 金文龙 陈亢利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5-732,共8页
基于生态弹性力、承载媒体的支撑力和承载对象的压力3个方面,选取气候条件、水文情况、地物覆被、资源供给、环境治理、社会发展、资源耗损、环境污染、人口压力和经济增长10个影响因素,构建了包含35项指标的长三角地区生态承载力指标体... 基于生态弹性力、承载媒体的支撑力和承载对象的压力3个方面,选取气候条件、水文情况、地物覆被、资源供给、环境治理、社会发展、资源耗损、环境污染、人口压力和经济增长10个影响因素,构建了包含35项指标的长三角地区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评价因子的主、客观权重,以苏州市为例,开展生态承载力评价和障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2011—2018年的生态承载力指数总体趋势平稳,承载力水平处于中承载状态;生态弹性力子系统经历了弱稳定—高稳定—中稳定的演变过程,承载媒体的支撑力子系统经历了低支撑—中支撑—较强支撑—中支撑的演变过程,承载对象的压力子系统经历了较低压—中压—较高压的演变过程。结合苏州市生态承载力障碍因子分析发现,承载媒体的支撑力是苏州市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层,因素层中主要障碍因子有水文情况、环境治理和环境污染,指标层中主要障碍因子有工业烟尘排放量、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研究成果客观反映了苏州市生态承载力状况,对苏州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可为长三角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AHP-PCA法 指标体系 障碍因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浅析苏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总体思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维 《江西建材》 2021年第5期221-222,共2页
文中分析了苏州"十四五"期间存在的环境问题,明确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目标和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 总体思路
下载PDF
苏州市平江片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洁 李勤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12期3-5,共3页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正在全社会不断落实。近年来,苏州市平江片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正在全社会不断落实。近年来,苏州市平江片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本文在对平江片区生态文明建设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惠民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规划 平江片区 苏州
下载PDF
苏州市阳澄湖地区氟污染来源及管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松华 周静 武瑾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期40-42,共3页
指出了苏州市阳澄湖饮用水源地2017年氟化物浓度指标个别月份接近标准值,为了确保水源地供水安全,调查了苏州市阳澄湖地区地表水氟污染情况,针对地表水体中氟污染来源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以期为管理部门氟污染管控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氟化物 阳澄湖 管控
下载PDF
苏州市重要河湖生态资源调查及水生态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茜芸 王飞华 《环境科技》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通过调查苏州市太湖湖体及重点通湖河道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结构和资源状况,评价太湖湖体水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以上水体的水华爆发风险较低,各调查点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密度分布范围分别为180.2~6905.9 i... 通过调查苏州市太湖湖体及重点通湖河道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结构和资源状况,评价太湖湖体水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以上水体的水华爆发风险较低,各调查点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密度分布范围分别为180.2~6905.9 ind./L,1.392×10^(6)~9.342×10^(7)L-1,280~4080 ind./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处于“轻污染~中污染”;浮游藻类与底栖动物质量指数评级为“中~一般”,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级为“良”;太湖湖体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评级为“中”,需进行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调查 初级生产力 浮游生物 底栖动物 水生态评价
下载PDF
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措施探究
14
作者 谭译 李勤 《中国高新科技》 2022年第23期103-104,共2页
文章首先提出苏州市开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背景以及苏州生态环境质量面临的挑战,然后详细阐述改善苏州水生态环境质量措施,主要包括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加强水污染源防控治理、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最后对提出的措施进行总结,... 文章首先提出苏州市开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背景以及苏州生态环境质量面临的挑战,然后详细阐述改善苏州水生态环境质量措施,主要包括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加强水污染源防控治理、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最后对提出的措施进行总结,为我国其他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质量 水环境 改善措施
下载PDF
模板法合成g-C_(3)N_(4)基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浩宇 刘成宝 +4 位作者 陈丰 钱君超 邱永斌 孟宪荣 陈志刚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62-4071,共10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新型非金属高聚物半导体,具有易于合成、无毒无害、耐酸碱腐蚀、环境亲和性好等性质。独特的层状结构赋予了其较高的比表面积,适中的禁带宽度给予了其较好的光催化性能,使得其在光催化领域受到了广...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新型非金属高聚物半导体,具有易于合成、无毒无害、耐酸碱腐蚀、环境亲和性好等性质。独特的层状结构赋予了其较高的比表面积,适中的禁带宽度给予了其较好的光催化性能,使得其在光催化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纯相g-C_(3)N_(4)存在着比表面积小、活性位点不足、载流子复合过快和氧化还原能力偏弱等缺点,制约了其光催化领域的有效应用。研究表明,使用模板诱导工艺对g-C_(3)N_(4)进行结构调控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综述了目前常用于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的模板法(即硬模板法、软模板法和生物模板法),扩展讨论了多相复合工艺的进展情况,并归纳总结了g-C_(3)N_(4)基材料在光催化降解、CO_(2)转化和制氢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相氮化碳 光催化 模板法诱导
下载PDF
苏州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学军 张仁泉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2年第2期5-9,共5页
介绍了苏州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的适用范围和基本特点 ,明确了领导小组、各监测小组及网络成员单位在系统中的职责 ,提出了系统的工作程序 ,建议开展应急监测能力培训 ,建立应急监测信息交流系统 ,实施例行监督检查 ,研制并定期... 介绍了苏州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的适用范围和基本特点 ,明确了领导小组、各监测小组及网络成员单位在系统中的职责 ,提出了系统的工作程序 ,建议开展应急监测能力培训 ,建立应急监测信息交流系统 ,实施例行监督检查 ,研制并定期更新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配置必要的应急监测仪器装备 ,加强与网络成员单位的合作 ,定期评审和改进应急监测系统 ,以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实例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监测系统 苏州市 环境监
下载PDF
苏州市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自评价工作开展的研究--以2020年度苏州市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为例
17
作者 谭译 嵇艳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第8期48-50,共3页
本文提出开展2020年度苏州市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自评价工作的背景,详细讲述了工作具体开展情况,主要包括确立工作目标、分析项目实施情况、评价项目管理成效。总结自评价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为各市... 本文提出开展2020年度苏州市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自评价工作的背景,详细讲述了工作具体开展情况,主要包括确立工作目标、分析项目实施情况、评价项目管理成效。总结自评价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为各市开展市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自评价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保专项资金 绩效自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CQDs/g-C_(3)N_(4)复合材料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志信 刘成宝 +5 位作者 郑磊之 陈丰 钱君超 邱永斌 孟宪荣 陈志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共10页
石墨氮化碳(g-C_(3)N_(4))在新能源开发和环境修复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纯g-C_(3)N_(4)存在的光吸收范围小、结晶度高、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和活性位点偏少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引入碳量子点(CQDs)构建复合相,可以增加g-C_(3)N_... 石墨氮化碳(g-C_(3)N_(4))在新能源开发和环境修复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纯g-C_(3)N_(4)存在的光吸收范围小、结晶度高、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和活性位点偏少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引入碳量子点(CQDs)构建复合相,可以增加g-C_(3)N_(4)的反应活性位点,加快其表面电荷的转移,抑制载流子的复合,从而提升其光催化活性。对CQDs的制备方法和原料来源,以及CQDs/g-C_(3)N_(4)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溶剂热法、煅烧法、自组装法)和光催化性能的提升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近年来CQDs/g-C_(3)N_(4)复合材料在氢气制取、污染物降解、抗菌方面的应用,最后对CQDs/g-C_(3)N_(4)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QDs/g-C_(3)N_(4)复合材料 合成方法 光催化性能 污染物降解 氢气制取 抗菌
下载PDF
苏州市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松华 周静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第1期163-165,共3页
以2009年为基准年,使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苏州市人为源的VOCs排放量,建立了苏州市分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9年苏州市VOCs排放量17.79万吨,其中工业源和移动源排放量最大,分别为10.15万吨和6.29万吨,生活源和生物质燃... 以2009年为基准年,使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苏州市人为源的VOCs排放量,建立了苏州市分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9年苏州市VOCs排放量17.79万吨,其中工业源和移动源排放量最大,分别为10.15万吨和6.29万吨,生活源和生物质燃料燃烧源的排放量分别为0.62万吨和0.73万吨。除移动源外(占比35%),金属制品制造、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的(涂装)VOCs排放量最大,占总排放量的20%,其次为塑料制品制造、轮胎制造、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合成材料,上述6个行业的VOCs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80%以上,是苏州市VOCs排放的重点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清单 重点行业
下载PDF
茎秆模板诱导合成g-C_(3)N_(4)/C及其光催化降解四环素研究
20
作者 徐杨 刘成宝 +6 位作者 曹一达 郑磊之 陈丰 钱君超 邱永斌 孟宪荣 陈志刚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93-5100,共8页
为解决残留在环境中的抗生素给生物带来的巨大危害和潜在威胁,以芦蒿茎秆(较高的纤维素含量)和豆芽茎秆(较低的纤维素含量)作为生物模板,利用茎秆表面凹凸不平的结构作为微反应空间来控制局部双氰胺量并作为结晶晶核,诱导合成薄片状石... 为解决残留在环境中的抗生素给生物带来的巨大危害和潜在威胁,以芦蒿茎秆(较高的纤维素含量)和豆芽茎秆(较低的纤维素含量)作为生物模板,利用茎秆表面凹凸不平的结构作为微反应空间来控制局部双氰胺量并作为结晶晶核,诱导合成薄片状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并考察其光催化降解四环素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测试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C_(3)N_(4)成功负载在生物炭基体的表面,并且薄片状g-C_(3)N_(4)在生物炭基上分散性较高、团聚体相较低。在模拟可见光照射30 min下,茎秆模板和双氰胺质量比为1:2时合成的g-C_(3)N_(4)/C对四环素(TC)表现出了较好的的降解效率,分别为31.7%和26.1%。循环四次后,ACN-2对TC的降解效率从31.7%下降到27.2%,表明材料的光催化循环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模板 石墨相氮化碳 光催化 四环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