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控制保护建筑“葑湄草堂”的现代维修
1
作者 孙晓鹏 《智能城市》 2016年第8期216-219,共4页
文章在对"葑湄草堂"现状分析调研基础之上,依据历史建筑的维修思想、维修原则和模型,整理与探讨了"葑湄草堂"的维修实践,总结了维修中的不足与积极意义。
关键词 原状保护 现代维修 添加 改善 替换
下载PDF
基于融入场所环境思想的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索——以中科院地理信息和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建筑设计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胜松 陈蓓 《世界建筑》 2023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地域文化和建筑逐渐被吞噬。本文以批判的态度,从现代的普适性和传统的地域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在地域性建筑设计实践中验证地域建筑现代化设计策略和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地域性建筑设计 地域文化 批判创新
下载PDF
苏州失地农民城镇化满意度及影响机理研究——以马浜花园为例
3
作者 范凌云 《城乡规划》 2017年第2期110-111,共2页
在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及外向型经济的大力推动下,苏州社会经济加速转型,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截至2015年末,苏州城镇化率已达到74.9%,位居全国前列;但学术界对苏州城镇化的模式普遍存在“质疑”,指出其“只长骨头不长肉”“富GDP... 在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及外向型经济的大力推动下,苏州社会经济加速转型,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截至2015年末,苏州城镇化率已达到74.9%,位居全国前列;但学术界对苏州城镇化的模式普遍存在“质疑”,指出其“只长骨头不长肉”“富GDP不富民”,城镇化在“量”上得到了提高,但是“质”并不高,普遍呈现出半城市化的特征,影响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苏州 失地农民 满意度 花园 机理 社会经济 外向型经济
下载PDF
苏州怡园植物香景营造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雯 金荷仙 +1 位作者 晏海 刘晓东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9-144,共6页
中国古典园林在长期的造园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香景营造经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香景营造风格.以19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30年代初的苏州怡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书籍绘画对其植物香景进行解读.首先分析怡园植物,结合传统香文化背景,对其主... 中国古典园林在长期的造园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香景营造经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香景营造风格.以19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30年代初的苏州怡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书籍绘画对其植物香景进行解读.首先分析怡园植物,结合传统香文化背景,对其主要香景植物进行梳理;其次,选取园中典型香景,根据香景植物与园林空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其营造方式;进而从多角度解读怡园香景的审美特征,挖掘古典园林香景的营造特点,为现代香景植物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香景 怡园 营造方式 审美特征
下载PDF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现状研究——以吴歌为例
5
作者 王松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第8期49-50,共2页
本文以吴歌为例,从体系、政策、资金、基地等方面总结了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成功做法,并分析了在传承模式、传播方式、非遗本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健全模式、丰富宣传、生产性保护等六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机制 吴歌
下载PDF
设计关键技术在地下空间整合设计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曹承凯 孙康成 刘皆谊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0期204-208,共5页
面对日趋复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要设计关键技术来解决新形态地下空间的设计需求。从设计关键技术于地下空间整合设计的应用中可发现,设计关键技术对地下空间整合设计具有扩大地下空间要素的整合规模、贯彻地下空间整合理念、清晰掌... 面对日趋复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要设计关键技术来解决新形态地下空间的设计需求。从设计关键技术于地下空间整合设计的应用中可发现,设计关键技术对地下空间整合设计具有扩大地下空间要素的整合规模、贯彻地下空间整合理念、清晰掌握整合设计的相关信息三个层面的影响,且已将其运用在地下空间与结合周边区域更新改造的整合、以轨道站为核心的地上地下一体化整合设计、地下综合体与周边区域的整合设计等地下空间项目中。文章指出地下空间整合设计不能只是使用其软件,还需要进行设计思路与工作模式两方面调整,才能真正发挥设计关键技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整合设计 设计关键技术 应用策略
下载PDF
苏南“工业村”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雷诚 葛思蒙 范凌云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7期16-25,共10页
现代苏南乡村发展缘于"苏南模式”时期,大规模乡村工业化所形成的大量工业村影响至今,厂村交错、空间破碎,是东部发达地区"厂村并进"的典型代表,工业村转型发展成为新时期苏南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苏南乡村工业... 现代苏南乡村发展缘于"苏南模式”时期,大规模乡村工业化所形成的大量工业村影响至今,厂村交错、空间破碎,是东部发达地区"厂村并进"的典型代表,工业村转型发展成为新时期苏南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苏南乡村工业化发展和工业村演化历程分析,比较了厂村混杂型、相邻型和分离型三种典型工业村的特征;从宏观区域层面分析工业村分布机理特征,从微观层面剖析了苏南工业村发展的现实困境。针对性提出产村融合理念,构建苏南工业村振兴策略框架,通过在镇域层面构建产村一体化单元,推进乡村工业用地整合优化;在村落层面建构产村融合振兴策略,突出服务设施复合、环境景观契合、社会网络融合,建立厂村治理协同机制,探索产村共建共治路径,助推苏南乡村的再次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化 产村融合 工业村 乡村振兴 苏南
下载PDF
“香山帮”绿色营造思想与历史人文地理学脉络
8
作者 孙晓鹏 《创新科技》 2016年第7期45-48,共4页
传统"香山帮"营造具有朴素的绿色特征。研究从自然地理环境、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中国的特殊政治环境等历史人文地理学角度,缕析"香山帮"绿色营造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规律,希望为探索"香山帮"绿色营造... 传统"香山帮"营造具有朴素的绿色特征。研究从自然地理环境、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中国的特殊政治环境等历史人文地理学角度,缕析"香山帮"绿色营造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规律,希望为探索"香山帮"绿色营造思想的"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山帮” 营造 绿色 人文 历史 地理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苏南城镇产镇融合发展策略研究——以常州市金坛区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雷诚 张丹 范凌云 《小城镇建设》 2017年第4期22-28,共7页
苏南城镇是中国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缩影,产业和城镇的发展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生态桎梏,亟需探索产镇融合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本文基于生态文明视域,在理论上讨论了产镇融合发展的生态内涵。结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案例研究,从四个阶段分... 苏南城镇是中国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缩影,产业和城镇的发展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生态桎梏,亟需探索产镇融合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本文基于生态文明视域,在理论上讨论了产镇融合发展的生态内涵。结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案例研究,从四个阶段分析了苏南城镇"产城"发展和要素变化的历程。在深入剖析苏南城镇产城发展的问题及根源基础上,建立"四位一体"产镇融合的发展框架,并从"以生态产业聚合为经济驱动、以多元城镇功能整合为人居特色、以社会生态融合提升民生质量、以环境生态复合为发展基础"四个方面提出了苏南城镇产镇融合发展策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城镇 产镇融合 策略 生态
下载PDF
创建具有先进居住文化的小城镇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云霞 吴峰 《山西建筑》 2008年第13期45-47,共3页
探讨了先进居住文化理念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在对小城镇的居住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具有先进居住文化的小城镇,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从而使人民的生活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先进居住文化 人居环境 规划
下载PDF
运用空间叙事营造场景的地下空间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皆谊 杨陈婷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655,共9页
空间叙事体系藉由时空空间梳理、叙事框架的建构、主题的表达,能让空间形成秩序与逻辑,并强化用户对于空间的认知。本文以我国台湾地区大安森林公园站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例,分析其如何从空间叙事主题构建、叙事要素选取、核心区的场... 空间叙事体系藉由时空空间梳理、叙事框架的建构、主题的表达,能让空间形成秩序与逻辑,并强化用户对于空间的认知。本文以我国台湾地区大安森林公园站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例,分析其如何从空间叙事主题构建、叙事要素选取、核心区的场景塑造、空间叙事的场景分布、叙事路径组织、延伸至外部的叙事强化等6个方面将空间叙事应用在地下空间的场景营造。同时,归纳出此方式能让大安森林公园站具有主题更为明确突出、形成与其他空间的逻辑与联系性、形成与城市要素的一体化发展等三方面与其他轨道站不同的优势,并能提供生活圈一个全天候活动的公共空间。最后指出,空间叙事营造场景会是我国地下空间设计的一种新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轨道站点 空间叙事 场景
下载PDF
基于多元主体的城市更新实施模式比较及优化策略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诚 王玲 +2 位作者 申磊 曹惠敏 范凌云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2期79-83,共5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后半程,各大城市陆续开展城市更新实践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更新实施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短板,城市更新实施问题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两方面已成为我国城市更新研究重点。因此,该文以北京、深圳、台湾...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后半程,各大城市陆续开展城市更新实践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更新实施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短板,城市更新实施问题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两方面已成为我国城市更新研究重点。因此,该文以北京、深圳、台湾地区等地区城市更新实践为例,基于多元主体视角剖析城市更新实施内涵和要素构成,对我国城市更新实施模式进行分类比较,评析不同更新实施模式的得失,并借鉴性提出城市更新实施优化策略,从而为推进城市更新战略和因地制宜实施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 城市更新实施 模式 比较 策略
下载PDF
基于公共空间建构的地下特色街区开发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皆谊 程元泽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5-333,共9页
城市对于地下空间开发所关注的焦点,已由扩充商业容量转变为发掘其所具备的公共空间价值。苏州平泷路地下空间为了达成建构地下公共空间与特色街区的开发目标,针对特色街区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与对应影响因素的项目设计思路。为了确保... 城市对于地下空间开发所关注的焦点,已由扩充商业容量转变为发掘其所具备的公共空间价值。苏州平泷路地下空间为了达成建构地下公共空间与特色街区的开发目标,针对特色街区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与对应影响因素的项目设计思路。为了确保开发过程中,项目能确实发展为平江新城的公共活动平台,平泷路地下空间以设置专业沟通平台,坚持合理与科学化发展的方式作为核心策略。同时,在项目计划初期阶段,从区域开发的角度优化调整相关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商业策划阶段,藉由制订主题、调整空间业态与经营定位的方式,精准定位未来运营方向;在设计概念阶段,增设了文化活动空间,为城市文化活动的产生保留余地;在设计深化与施工阶段,对内部重要与竖向节点进行重点设计,使平泷路地下空间最终能成为一个舒适、安全与安心的城市步行环境。最后,指出以公共空间开发为主,结合空间主题与城市文化设计的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模式,能够创造出地下空间街区的特色,并建议此模式可作为我国未来开发地下空间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城市特色街区 开发策略
下载PDF
湿热气候条件下砌体结构材料热湿物性参数对热工计算的影响
14
作者 罗戴维 刘加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0-939,共10页
针对湿热气候地区高湿度对砌体结构隔热的不利影响,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四种不同砌体结构材料热湿物性参数:导热系数、蒸汽渗透系数和液态水扩散系数在动态热湿环境下的变化,从而分析热湿物性参数变化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的影响程度.... 针对湿热气候地区高湿度对砌体结构隔热的不利影响,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四种不同砌体结构材料热湿物性参数:导热系数、蒸汽渗透系数和液态水扩散系数在动态热湿环境下的变化,从而分析热湿物性参数变化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计算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湿传递对热工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大,传热量最多增加30%;导热系数变化对传热量影响的幅度在5%~10%;蒸汽渗透系数变化对传热量影响在3%以下;液态水渗透系数受室外计算条件影响,非雨天时,其值变化对传热量计算不大,雨天时,其值变化对传热量影响在30%以上.因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进行砌体结构围护结构的热工计算时,导热系数应视为材料含湿量的函数计算,蒸汽渗透系数可按常数计算,液态水扩散系数需要考虑雨天和非雨天分别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气候 砌体结构 导热系数 蒸汽渗透系数 液态水渗透系数 热工计算
下载PDF
浅谈苏南村镇文化创意产业孵化
15
作者 叶红 《江苏建筑》 2016年第6期4-6,共3页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小城镇尤其苏南村镇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苏南村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国内外对工业厂房的利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实践,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与运营,并对苏南村镇发展文...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小城镇尤其苏南村镇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苏南村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国内外对工业厂房的利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实践,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与运营,并对苏南村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文化创意产业 孵化 运营
下载PDF
“拆解”与“重组”——基于村落聚居空间自组织机理的撤迁并居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洪亘伟 刘志强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07,共6页
"撤村并居"和"迁村并点"作为一种他组织方式,与村落聚居空间自组织机理协同,将对重构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城乡空间格局发挥积极作用。城市化进程中村落聚居空间已由"形散而神不散"的耦合态转变为"... "撤村并居"和"迁村并点"作为一种他组织方式,与村落聚居空间自组织机理协同,将对重构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城乡空间格局发挥积极作用。城市化进程中村落聚居空间已由"形散而神不散"的耦合态转变为"形散且神散"的非耦合态,分析现代村落聚居的自组织机理及特征,提出通过拆解与重组村落既定空间评价标准、空间利益关系、空间单元及布局形态,构建循序渐进的撤迁并居机制,促进乡村人居环境内生变革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解 重组 村落聚居空间 自组织机理 撤迁并居
原文传递
西雅图环境宜居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雷诚 顾语琪 范凌云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6,共8页
作为跨尺度、多层次的网络结构,绿色基础设施(GI)积极追求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平衡,已成为当前改善人居环境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在解析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和应用类型的基础上,从规划目标、规划体系和实施管理三方面... 作为跨尺度、多层次的网络结构,绿色基础设施(GI)积极追求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平衡,已成为当前改善人居环境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在解析绿色基础设施理念和应用类型的基础上,从规划目标、规划体系和实施管理三方面对美国西雅图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和建设模式展开分析。西雅图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框架基于开放空间、雨水、交通、生物栖息地、节能技术体系五大要素,实施管理基于“政府领导—多方协同—公众参与”模式。通过梳理西雅图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应建构本土化的环境宜居型绿色基础设施发展模式,并从规划内容、实施方案、保障体系三个角度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环境宜居 建设模式 GI规划 西雅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