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穆晓颖 路博 +1 位作者 戴馨 杨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95-198,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眼部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R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是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血管生成因子。目前家族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眼部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R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是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血管生成因子。目前家族成员有7个,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VEGF-F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这些配体通过激活酪氨酸激酶受体,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和VEG-FR-2来引发一系列生理活动,并进一步加速DR的病程进展。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是目前治疗DR的有效措施,通过与VEGF特异性结合,可明显消退视网膜新生血管,减轻黄斑水肿。常用的抗VEGF药物包括贝伐单抗、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等。但抗VEGF药物半衰期较短,需要在一定时间后再次注射,长期反复应用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现将抗VEGF治疗D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多形式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红霞 王清 王伟伟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6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多形式化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表法”规范化分组处理,划分为对照组(实行...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多形式化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表法”规范化分组处理,划分为对照组(实行常规健康教育)与观察组(实行多形式化健康教育模式),各纳入45例。观察对比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入院须知、白内障基础知识、手术配合、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掌握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大幅度升高,且观察组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实行多形式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显著提高健康知识认知度,并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强化治疗依从性,继而实现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干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式 健康教育模式 老年性白内障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焦虑抑郁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穆晓颖 姜涛 +1 位作者 路博 张颖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4198-4207,共10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规律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后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的变化,分析DRIL与视功能的相关性,以及抗VEGF药物对DRIL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将2021-10/2022-10我院收治的DR患者23例30只眼...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规律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后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的变化,分析DRIL与视功能的相关性,以及抗VEGF药物对DRIL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将2021-10/2022-10我院收治的DR患者23例3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患眼均行3 + PRN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以6个月为随访时间。治疗前根据黄斑区直径1 mm内DRIL长度将患眼分为DRIL ≤ 500 μm组和 DRIL > 500 μm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资料的差异,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DRIL长度、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椭圆体带(EZ)断裂长度等参数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分析治疗后1、3、6个月DRIL与BCVA、CMT、ZE断裂长度的相关性。结果:DRIL长度、CMT和EZ断裂长度在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存在差异(P 500 μm组(P < 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方法显示,治疗1、3、6个月的随访中DRIL与logMAR BCVA呈相关性(r = 0.556、0.576、0.461, P < 0.05),并且相较于CMT和EZ断裂长度而言,相关性更强,且均为正相关。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可以改善DR患者DRIL。DRIL相较CMT及EZ与视功能的关联性更强,可能是BCVA改善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 康柏西普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眼病的免疫学治疗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杨静 王清 杨朝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3-266,共4页
免疫相关性眼病是影响青壮年视力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包括眼部肿瘤、葡萄膜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等。这些疾病治疗困难,预后差,是眼科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免疫治疗正在成为眼病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 免疫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 葡萄膜炎 角膜移植 甲状腺相关眼病
下载PDF
内眦赘皮横“V”形切除治疗特发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鲁英 郑盼盼 +3 位作者 崔京卫 王清 戴馨 王勇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评价内眦赘皮横“V”形切除治疗儿童内眦赘皮伴特发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眼科对30例内眦赘皮伴特发性下睑内翻的患儿,以内眦角在赘皮皮肤表面的投影点为“V”字尖端,上... 目的 评价内眦赘皮横“V”形切除治疗儿童内眦赘皮伴特发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眼科对30例内眦赘皮伴特发性下睑内翻的患儿,以内眦角在赘皮皮肤表面的投影点为“V”字尖端,上下睑赘皮的起点为两角的“V”形区,对“V”形区皮肤行全层切除,并分离切除皮下白色筋膜样组织,并行病理学分析,松解内眦韧带周围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缝合皮肤切口,形成新的内眦角。对术后内眦角形态、睫毛朝向及瘢痕形成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30例患儿(60只眼)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内眦角成形自然,睑内翻及倒睫完全矫正。结论 内眦赘皮横“V”形切除可起到矫正下睑内翻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特发性下睑内翻 横“V”形切除
原文传递
横“V”形内眦赘皮全层切除联合重睑成形术初步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清 崔京卫 +3 位作者 杨静 张劲松 毕双双 王勇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横"V"形内眦赘皮全层切除法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治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单睑合并有内眦赘皮的患者设计以原内眦角在赘皮表面的投影点为尖端,上下睑赘皮的起点为两脚的"V"形区,并进行全层切... 目的探讨横"V"形内眦赘皮全层切除法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治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单睑合并有内眦赘皮的患者设计以原内眦角在赘皮表面的投影点为尖端,上下睑赘皮的起点为两脚的"V"形区,并进行全层切除矫正内眦赘皮,同时联合重睑成形术。结果 48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38个月,内眦形成自然,上下方切口皮肤愈合良好,无明显的瘢痕形成,效果满意。结论横"V"形内眦赘皮全层切除的方法是伴内眦赘皮重睑手术内眦开大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不仅能增加睑裂长度,还增加了睑裂宽度,且术后瘢痕不明显,手术操作更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重睑成形术 横“V”形切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