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王晓蕊 骆嵩 +3 位作者 邹良玉 屈洪党 崔雪 赵玉洁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5-1033,共9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eosinophil-to-monocyte ratio,EMR)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11例接受...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eosinophil-to-monocyte ratio,EMR)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1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 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个月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组和预后不良(mR S评分>2分)组,根据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 og i sti c回归分析评估EMR与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对E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的预测准确率进行比较。依据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EMR组与低EMR组,分析EMR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MR(OR 0.406,95%CI 0.277~0.597,P<0.001)与AI S静脉溶栓患者的不良预后独立相关。ROC曲线显示EMR的AUC为0.773(95%CI 0.711~0.836,P<0.001),优于NLR、PLR,最佳截断值为0.435,灵敏度为90.2%,特异度为55.8%。高EMR组(81例)的预后不良率(P<0.001)和死亡率(P=0.009)与低EMR组(130例)相比均降低。结论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中,较低的EMR与3个月不良预后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静脉溶栓 预后
下载PDF
胰淀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廖旗荣 杨红岩 +4 位作者 卢静 刘雅婷 马琳秋 侯明亮 周华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67-2474,共8页
目的探讨胰淀素[也称为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对APP/PS1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APP/PS1小鼠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 目的探讨胰淀素[也称为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对APP/PS1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APP/PS1小鼠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IAPP组,每组10只。IAPP组小鼠腹腔内注射0.5μmol/L的IAPP,每日1次,AD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PBS。2组小鼠干预时间均为10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小鼠脑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生化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以及Aβ42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AD组相比,IAPP组小鼠平台潜伏期减少(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探索隐藏平台时间均增加(P<0.01),小鼠游泳速度无明显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与AD组相比,IAPP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数目较多,排列整齐(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AD组相比,IAPP组小鼠海马组织Aβ蛋白降低(P<0.01)。与AD组相比,IAPP组小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1)。与AD组相比,IAPP组小鼠超微结构观察到神经元线粒体结构较为清晰、空泡化减少,微管、微丝排列较为整齐。与AD组相比,IAPP组小鼠p-PI3K/PI3K、p-Akt/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结论胰淀素能够减少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并且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胰淀素 PI3K/AKT通路 氧化应激 炎症水平
下载PDF
不同舌骨上肌群加强训练方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刘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0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行不同舌骨上肌群加强训练方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各45例的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行不同舌骨上肌群加强训练方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各45例的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对照组给予基于舌骨上肌群的标准Shaker训练法,研究组给予基于舌骨上肌群的下颏抗阻力(CTAR)训练法。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电视透视检查吞咽试验(VFSS)运动学参数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较对照组低,VFS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舌骨上移幅度、舌骨前移幅度及甲状软骨上移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Shaker训练法和CTAR训练法均可使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获得良好改善,但CTAR训练法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生活质量更优,实践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舌骨上肌群 下颏抗阻力训练法 吞咽检查
下载PDF
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李莹莹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究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64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32例行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纳入常规组,32例常规... 目的:探究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64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32例行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纳入常规组,32例常规基础护理同时行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纳入个性组,统计分析2组护理成效。结果:个性组临床治疗优良率93.75%高于常规组75.00%(P<0.05),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反应蛋白、焦虑与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医嘱遵从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辅以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改善、生理状况改善、并发症预防、临床疗效提升、遵医行为改善、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等存在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标准化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下载PDF
SOCS3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遗传易感性及进展的关系
5
作者 李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05-609,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的SOCS3基因多态性,并探讨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美国国家卒中量表(NIHSS),将310例ACI病人分为轻度和中重度。根据入院后7 d的NIHSS评分将病人进一步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根据SOCS3基因rs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的SOCS3基因多态性,并探讨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美国国家卒中量表(NIHSS),将310例ACI病人分为轻度和中重度。根据入院后7 d的NIHSS评分将病人进一步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根据SOCS3基因rs8064821的测序结果,检测到CC、CA和AA三种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及其对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病人SOCS3基因rs8064821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为CC(161例)、CA(127例)和AA(22例),频率分别为51.93%、40.97%和7.10%。中重度组病人的CC基因型比例低于轻度组,CA、AA基因型比例高于轻度组(P<0.01)。与非进展组相比,进展为神经功能缺损的病人CC基因型比例较低,CA和AA基因型比例较高(P<0.01)。结论:CA和AA基因型是皖北地区ACI病人SOCS3基因rs8064821位点的主要基因型,携带CA和AA基因型的病人更易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SOCS3基因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ASPECT评分联合NL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郝佳妮 许娟娟 骆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探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机械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经过机械取栓治疗的AIS-LVO病人临床资料,根据90 d mRS分数分为预后... 目的:探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机械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经过机械取栓治疗的AIS-LVO病人临床资料,根据90 d mRS分数分为预后良好组(n=32)和预后不良组(n=52)。比较2组临床、影像和实验室基本资料。分析术前ASPECT评分和术后NLR与机械取栓病人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关系及其预测病人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在后循环闭塞、术前NIHSS评分、术后NLR、症状性颅内出血方面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术前ASPECT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SPECT评分降低、术后NLR升高、症状性颅内出血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术后NLR联合ASPECT评分预测AIS-LVO病人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AUC为0.913,高于ASPECT评分和术后NLR单独预测结果(AUC分别为0.768、0.888,P<0.05)。结论:术前ASPECT评分降低、术后NLR升高、症状性颅内出血与AIS-LVO病人机械取栓不良预后有关,术前ASPECT评分联合术后NLR可较好的预测不良预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下载PDF
气道廓清技术联合体外震动排痰仪在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汤俊 路信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4期75-79,共5页
目的:探析气道廓清技术联合体外震动排痰仪应用于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析气道廓清技术联合体外震动排痰仪应用于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气道廓清技术,观察组给予气道廓清技术联合体外震动排痰仪干预。比较两组的咳痰评分、呼吸困难程度[呼吸困难指数量表(mMRC)]、肺部感染情况[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7、14 d后,观察组咳痰评分和mMR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观察组CPIS各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震动排痰仪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排痰,减轻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干预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 气道廓清技术 体外震动排痰仪 肺部感染
下载PDF
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组织环状RNA的差异表达谱及相关ceRNA构建
8
作者 马琳秋 侯明亮 +5 位作者 李金平 杨红岩 廖旗荣 李小雄 洪文娟 周华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环状RNA(circRNA)的差异表达谱,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明确circRNA在AD发生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大脑中circRNA的差异表达,对差异circ...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环状RNA(circRNA)的差异表达谱,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明确circRNA在AD发生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大脑中circRNA的差异表达,对差异circ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随机选取的5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构建circRNA-miRNA-mRNA,进行AD靶基因功能预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52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28个上调,24个下调。GO和KEGG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的亲本基因主要参与神经系统发育、蛋白质结合、RNA运输、调控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和Hippo信号通路。生物学信息分析成功构建circRNA-miRNA-mRNA的竞争性内源(ceRNA)网络,显示这些靶基因富集的功能可能通过小分子结合、浆膜、cAMP信号通路和Rap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AD模型小鼠大脑中存在多种差异表达的circRNA,这些差异基因可能通过circRNA-miRNA-mRNA调节网络参与AD发生的分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环状RNA 微小RNA circRNA-miRNA-mRNA调节网络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
9
作者 张扬 黄晴 +5 位作者 李婷婷 桑道乾 马雅丽 王娇娇 潘伟杰 宋楚儿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预测模型,以期有效识别PSCI发生的高风险人群,降低发病风险。方法:选择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3-11月收治的143例新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 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预测模型,以期有效识别PSCI发生的高风险人群,降低发病风险。方法:选择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3-11月收治的143例新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于治疗后随访3~6个月,根据病人MMSE评分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分析PSCI的影响因素,并使用ROC分析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冠心病史、NIHSS评分高、入院时mRS评分高、D-二聚体水平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OC分析显示,NIHSS、D-二聚体、mRS评分、冠心病史以及上述四个指标联合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641、0.700、0.583、0.733。结论: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PSCI预测模型,NIHSS、D-二聚体、冠心病史和入院时mRS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PSCI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且联合预测的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不同CYP2C19基因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对比
10
作者 叶静静 孙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3289-329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于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常规接受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并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目的:对比分析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于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常规接受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并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快代谢型组(n=41)、中代谢型组(n=42)、慢代谢型组(n=17),比较三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三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快代谢型组最低(P<0.05);三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中0~1分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快代谢型组所占比例最高(P<0.05);治疗2周后,三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快代谢型组最低(P<0.05);出院1年后,快代谢型组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中代谢型组和慢代谢型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不同CYP2C19基因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快代谢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最好,血液流变学改善效果最佳,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依达拉奉右莰醇 CYP2C19基因型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预测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无改善
11
作者 何通 叶明 时鹏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以及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对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无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以及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对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无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非糖尿病AIS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arly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ENI)定义为静脉溶栓后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下降≥8分或降至0~1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I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NLR以及TyG指数对早期神经功能无改善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22例非糖尿病AIS患者,男性90例(73.8%),年龄(64.43±9.59)岁,37例(30.3%)实现ENI。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odds ratio,OR)1.11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7~1.224;P=0.036]、NLR(OR 1.199,95%CI 1.001~1.437;P=0.048)以及TyG指数(OR 2.069,95%CI 1.009~4.244;P=0.047)较高是早期神经功能无改善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无改善的曲线下面积为0.682(95%CI 0.581~0.783;P=0.001),最佳截断值为3.44,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5.7%和57.6%;TyG指数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无改善的曲线下面积为0.648(95%CI 0.539~0.757;P=0.009),最佳截断值为8.785,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2.2%和74.1%。结论NLR和TyG指数对非糖尿病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无改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甘油三酯 葡萄糖 功能恢复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七叶皂苷钠片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骆嵩 王晓蕊 +1 位作者 马博 屈洪党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4期571-573,673,共4页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片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效果,探讨该方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片联合泼尼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效果,探讨该方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片。治疗30 d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House-Brackman(H-B)分级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基本痊愈9例(30.0%),显效10例(33.3%),有效9例(30.0%),无效2例(6.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基本痊愈7例(23.3%),显效9例(30.0%),有效6例(20.0%),无效8例(26.7%),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为(69.33±14.41)分,高于对照组[(61.63±9.4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H-B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片联合泼尼松可以促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改善,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泼尼松 七叶皂苷钠片
原文传递
外周血炎性因子IL-10、IL-32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
13
作者 吴梦琦 时鹏 +2 位作者 李倩倩 田家玲 李强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8期1325-1327,1363,共4页
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IL-10、IL-32水平测定以及认知功能及非运动症状的评估,分析IL-10、IL-32水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 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IL-10、IL-32水平测定以及认知功能及非运动症状的评估,分析IL-10、IL-32水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作为PD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IL-10、IL-32浓度水平;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和运动症状评价量表评估2组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及非运动症状;使用秩相关法分析外周血炎性因子IL-10、IL-32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结果PD组患者外周血中IL-10水平[136.60(117.05,169.70)pg/mL]高于对照组[110.90(92.15,129.50)pg/mL,P<0.01],PD组IL-32水平[32.35(28.83,37.68)pg/mL]高于对照组[21.80(20.60,23.35)pg/mL,P<0.01];PD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与MMSE[(20.68±6.33)分]评分及NMSS[(103.17±11.25)分]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PD患者外周血IL-32水平与MMSE评分及NM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PD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因子IL-10、IL-32水平较健康对照者高,并且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非运动症状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白介素-10 白介素-32 认知功能障碍 非运动症状
原文传递
NRP1在免疫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14
作者 孙雨欣 时鹏 年娣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41-547,共7页
神经纤毛蛋白(neuropilins,NRPs)是一种多功能非酪氨酸激酶表面糖蛋白,最初被定义为轴突引导和神经发育因子,调节神经系统发育。近年研究表明NRP1常在各种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达,其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在机体免疫应答、自身免疫性疾... 神经纤毛蛋白(neuropilins,NRPs)是一种多功能非酪氨酸激酶表面糖蛋白,最初被定义为轴突引导和神经发育因子,调节神经系统发育。近年研究表明NRP1常在各种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达,其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在机体免疫应答、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有望成为多种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文章就NRP1与其配体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毛蛋白-1 免疫调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