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4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对葡萄酒产品的认知状况及消费倾向——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甲贵 戴亮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7,共3页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对葡萄酒产品认知及消费倾向如下:①大学生对葡萄酒产品基本知识了解较少;②多数大学生喜欢甜型葡萄酒的口感,对于干型葡萄酒的口感接受程度普遍较低;③大学...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对葡萄酒产品认知及消费倾向如下:①大学生对葡萄酒产品基本知识了解较少;②多数大学生喜欢甜型葡萄酒的口感,对于干型葡萄酒的口感接受程度普遍较低;③大学生普遍接受的葡萄酒价格应该在15元左右;④多数学生有兴趣了解并期望饮用葡萄酒,葡萄酒的保健价值很受关注;⑤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葡萄酒会走进寻常百姓家;⑥大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葡萄酒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研究 葡萄酒产品 消费倾向 大学生 认知状况
下载PDF
党员和非党员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比分析——基于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调查
2
作者 宋西德 《魅力中国》 2012年第29期112-112,共1页
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名非党员本科生,50名党员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党员和非党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的动力因素、学习热点、对待考试态度、参加集体活动等六个方面的异同,从而提出要加强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 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名非党员本科生,50名党员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党员和非党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的动力因素、学习热点、对待考试态度、参加集体活动等六个方面的异同,从而提出要加强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好的做好学生素质培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党员 学习状态 模范带头作用
下载PDF
西北地区红葡萄酒颜色微观量化分类与宏观量化分级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运奎 范舒悦 +1 位作者 张煜 陶永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9-386,共8页
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175款干红葡萄酒样品的CIELAB颜色特征,基于红葡萄酒颜色可视化表征方法,对供试酒样进行了颜色的微观量化分类和宏观量化分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酒样的颜色特征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和区分度,表明酒样颜色具有多样性、... 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175款干红葡萄酒样品的CIELAB颜色特征,基于红葡萄酒颜色可视化表征方法,对供试酒样进行了颜色的微观量化分类和宏观量化分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酒样的颜色特征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和区分度,表明酒样颜色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具备微观量化分类和宏观量化分级的基础;将175款干红葡萄酒的色调、色度和明度这3个颜色特征属性分别划分为5个类别,共得到供试酒样的125个微观颜色类别,可应用于酒样颜色特征的描述、传递与比较等;进一步基于人对红葡萄酒颜色的感官倾向构建了红葡萄酒颜色品质的宏观量化分级方法,该方法将供试酒样划分为6个宏观颜色级别,相比于其他的分类和分级方法,本文的微观量化分类和宏观量化分级方法具有客观、简便、分级效果明显,易于标准化和数字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葡萄酒 CIELAB 颜色品质 量化分类 量化分级
下载PDF
新旧世界葡萄酒质量表达演变及形成
4
作者 杨和财 房玉林 安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0,共9页
葡萄酒等级是全球葡萄酒行业的关注点。在旧世界葡萄酒等级表达中,产品等级不仅反映产品内在质量,还与具有质量风格的地理特征紧密相关;新世界葡萄酒等级表达中,葡萄酒地理特征仅表示产品来源真实性,葡萄酒质量以产品口感为基础并满足... 葡萄酒等级是全球葡萄酒行业的关注点。在旧世界葡萄酒等级表达中,产品等级不仅反映产品内在质量,还与具有质量风格的地理特征紧密相关;新世界葡萄酒等级表达中,葡萄酒地理特征仅表示产品来源真实性,葡萄酒质量以产品口感为基础并满足消费者消费偏好需求。葡萄酒官方等级分级具有从产区到列级酒庄的纵向化结构,葡萄酒等级分类具有从品种、年份到酒庄的横向化结构,前者分级以生产者视角下“为何分级”并同时聚焦分级内生形成关键要素,后者分类以消费者视角下“为何分类”并锚定产品质量的某一关键要素,两者之间关注点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给国际葡萄酒市场创造竞争空间,形成一种质量表达的实践共创、智慧共存的竞争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质量表达 葡萄酒等级 等级分类
下载PDF
ORP阶段性控制提高葡萄酒中链脂肪酸乙酯和高级醇含量研究
5
作者 靳国杰 王馨茹 +4 位作者 瞿嘉宁 何双 陈小敏 张瑞霞 杨华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2,共10页
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反映了发酵系统的氧化还原状态,与酵母代谢以及香气化合物合成密切相关,其水平在各酒精发酵阶段存在差异。为了实现ORP在不同发酵阶段的科学控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反映了发酵系统的氧化还原状态,与酵母代谢以及香气化合物合成密切相关,其水平在各酒精发酵阶段存在差异。为了实现ORP在不同发酵阶段的科学控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感官量化分析法在葡萄酒酒精发酵的不同阶段控制不同水平的ORP,观察酵母生长、香气化合物合成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48 h阶段ORP的变化对酵母活菌数和香气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远高于其他阶段。提高此阶段ORP有利于酵母生长和糖消耗,而较低ORP有利于香气化合物合成。与对照相比,0 mV(0~48 h)-自然条件(48~96 h)-自然条件(96 h至发酵结束)处理组可显著提高中链脂肪酸乙酯中的己酸乙酯、癸酸乙酯含量;0 mV-0 mV-60 mV处理组可显著提高乙酸酯含量;60 mV-0 mV-60 mV处理组可显著提高高级醇含量。0 mV-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处理增强了赤霞珠葡萄酒中红色水果香气和爱格丽葡萄酒花果类香气,并减弱了爱格丽葡萄酒的动物类气味。ORP的阶段性控制为葡萄酒发酵过程的精准调控提供了依据,为提高葡萄酒香气化合物含量以改善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氧化还原电位 阶段性控制 酒精发酵 香气化合物
下载PDF
用多酚类指标表征干红葡萄酒味感质量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鑫龙 张媛媛 +3 位作者 徐令斌 白雪冰 李爱华 陶永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1-289,共9页
采用葡萄酒多酚系列指标,构建味感质量预测模型,实现干红葡萄酒涩感和余味的客观量化。试验以宁夏和新疆的50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原料,利用常规方法检测样品总酸、挥发酸和pH值,采用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采用葡萄酒多酚系列指标,构建味感质量预测模型,实现干红葡萄酒涩感和余味的客观量化。试验以宁夏和新疆的50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原料,利用常规方法检测样品总酸、挥发酸和pH值,采用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分析总酚、花色苷、黄烷醇、黄酮醇、酒石酸酯含量,并以感官品评法量化干红葡萄酒的涩感和余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酚、花色苷、黄烷醇、黄酮醇等对涩感和余味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酒石酸酯对余味的影响较小,而总酸和pH值对供试干红葡萄酒的涩感没有显著影响(P>0.05)。感官品评量化结果显示,宁夏和新疆产区酒样的涩感得分为6.18和5.70,余味得分为5.37和4.85,供试酒样的涩感与余味质量良好,且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以多酚系列指标表征的涩感质量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的决定系数(r-square,R^(2))为0.83,余味模型的R^(2)为0.78,结果表明,总酚、黄烷醇、挥发酸、DPPH等指标对葡萄酒的涩感和余味贡献较大,黄酮醇和酒石酸酯主要影响葡萄酒的涩感,而花色苷、总酸和pH值则主要影响葡萄酒余味。研究得出,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设计的多酚系列指标可以较好地解析干红葡萄酒的味感质量,降低检测成本,具备表征和预测干红葡萄酒味感质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多酚物质 质量控制 涩感 余味 偏最小二乘回归
下载PDF
没食子酸稳定‘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香气与色泽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帆 姜醒睿 +3 位作者 王凌云 张永刚 李爱华 陶永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2-1605,I0062,共15页
[目的]针对‘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贮藏期色泽和香气损失的问题,研究酿造过程中没食子酸处理对色泽与香气的提升效果,以优化桃红葡萄酒的护色增香工艺。[方法]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酿酒过程中分别在发酵前(Pr)、中(M)、后(Po)3个... [目的]针对‘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贮藏期色泽和香气损失的问题,研究酿造过程中没食子酸处理对色泽与香气的提升效果,以优化桃红葡萄酒的护色增香工艺。[方法]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酿酒过程中分别在发酵前(Pr)、中(M)、后(Po)3个时期添加200和300 mg·L^(-1)的没食子酸,发酵结束后贮藏6个月,然后利用HS-SPME-GC-MS对酒样香气物质进行分析,通过CIELab颜色空间参数(L^(*)、a^(*)、b^(*)、C^(*)ab、Hab、ΔE^(*)ab)和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色泽指标的测定,再结合感官品评分析不同处理对供试酒样香气特征的影响。[结果]在发酵后添加没食子酸处理的发酵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增加约16%,但两种添加浓度处理造成的差异不显著。发酵前添加没食子酸处理对供试酒样香气的保留起到积极作用,相比于对照组增加约65%-73%,而发酵中添加没食子酸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的稳定作用较小。感官品评结果显示,对于整体香气的影响,发酵后添加没食子酸有最优的葡萄酒香气改善效果,发酵前处理的添加效果优于发酵中处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揭示萜烯、脂肪酸、高级醇、乙酸酯和脂肪酸乙酯(回归系数>0.1)是‘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花香和柑橘香气(R2c>0.80且R2v>0.70)的重要贡献成分,其中脂肪酸乙酯和乙酸酯这两类果香酯类物质对其贡献更突出。色泽分析结果显示,发酵前添加没食子酸处理具有显著的护色作用,且200 mg·L^(-1)处理(Pr1)效果优于300mg·L^(-1)(Pr2),Pr1处理组酒样L^(*)值比对照降低0.58%,a^(*)值提高45.38%。另外,颜色表征结果显示,发酵前添加没食子酸处理增强了‘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的紫红色调,且200 mg·L^(-1)处理效果优于300 mg·L^(-1)。[结论]发酵前添加没食子酸处理对‘户太八号’桃红葡萄酒色泽稳定具有显著作用,且添加量为200 mg·L^(-1)的效果更好,而发酵后没食子酸添加处理对葡萄酒香气稳定性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葡萄酒 没食子酸 色泽 香气 酿酒工艺
下载PDF
外源多酚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发酵挥发性物质稳定与呈香的基质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慧颖 郑福静 +2 位作者 张煜 陶永胜 李运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80,共11页
探讨外源添加4种代表性多酚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发酵挥发性物质稳定与呈香的基质效应。以赤霞珠为原料酿造干红葡萄酒,在酒精发酵前添加单一外源的绿原酸、原儿茶酸、槲皮素和芦丁,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HS-SPME-GC-MS对发酵挥发性物质进行... 探讨外源添加4种代表性多酚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发酵挥发性物质稳定与呈香的基质效应。以赤霞珠为原料酿造干红葡萄酒,在酒精发酵前添加单一外源的绿原酸、原儿茶酸、槲皮素和芦丁,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HS-SPME-GC-MS对发酵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香气特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从酒样中共检出27种发酵挥发性成分,其中有12种成分的气味活性值(OAV)大于1.0。从总酯、乙酯、短链脂肪酸乙酯含量来看,绿原酸、原儿茶酸和槲皮素处理组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作用;从乙酸酯含量来看,处理组均呈现较好的稳定作用;从中链脂肪酸乙酯含量来看,仅有原儿茶酸处理组呈现较好的稳定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果香特征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强,尤其是绿原酸处理组。OAV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绿原酸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酒的酸果味、草莓味、乳香味;原儿茶酸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酒的香蕉味、草莓味、青苹果味和甜果味。可见,在酒精发酵前添加一定浓度的绿原酸、原儿茶酸等多酚,可有效保留葡萄酒中的发酵香气物质,显著增强葡萄酒的果香特征。本研究明确了葡萄酒呈香的多酚基质效应,为葡萄酒增香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葡萄酒 多酚 香气 气相色谱-质谱法 果香酯类物质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菌剂对葡萄园土壤、果实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慧珍 张齐 +4 位作者 高邦牢 缪成鹏 王群力 惠竹梅 王雪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充分发挥有机肥效应并有效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_(1))、100%有机肥(O_(1))、100%有机肥+菌剂(O_(1)B)、60%化肥+40%有机肥(C_(0.6)O_(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_(0.6)O_(... 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充分发挥有机肥效应并有效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_(1))、100%有机肥(O_(1))、100%有机肥+菌剂(O_(1)B)、60%化肥+40%有机肥(C_(0.6)O_(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_(0.6)O_(0.4B))6个处理,除CK外,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含量一致,研究不同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园土壤养分、果实及葡萄酒基本理化性质以及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土壤环境因子与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酿酒葡萄的科学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O_(1)和C_(0.6)O_(0.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30.22%和70.65%、27.45%和31.37%、10.10%和20.11%、438.93%和491.60%。与C_(1)处理相比,有机肥配施菌剂处理(O_(1)B、C_(0.6)O_(0.4B))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01.30%和104.78%、27.45%和47.06%、13.58%和23.12%、2.23%和15.81%。有机肥配施菌剂可显著提升葡萄园土壤肥力;与CK相比,C_(0.6)O_(0.4B)处理的葡萄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糖酸比分别提高了4.93%、10.35%和49.78%;葡萄酒酒度提高了6.67%、总酸含量降低了7.93%;果皮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26.98%和19.56%,葡萄酒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11.13%和56.98%;冗余度分析和Spearman相关系数表明,酿酒葡萄果实和葡萄酒品质指标的变化与土壤环境因子(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密切相关,证实了生物菌剂和有机肥共施可提高酿酒葡萄品质。综合比较,施用有机肥及菌剂可以改善土壤性状及酿酒葡萄品质,进而提高葡萄酒口感和色泽品质,其中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菌剂(C_(0.6)O_(0.4B))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微生物菌剂 土壤 赤霞珠 葡萄酒品质 单体花色苷
下载PDF
有机酸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提酯增香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令君 张煜 +1 位作者 吴璐璐 李运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5-162,共8页
目的探究有机酸对葡萄酒发酵香气物质的组成与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原料进行酿造试验,在酒精发酵前分别进行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乳酸4种不同有机酸添加处理,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目的探究有机酸对葡萄酒发酵香气物质的组成与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赤霞珠酿酒葡萄为原料进行酿造试验,在酒精发酵前分别进行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乳酸4种不同有机酸添加处理,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发酵香气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香气特征通过专业品评小组进行量化评价。结果酒样共检测出18种酯类物质,其中有6种成分的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大于1.0;有机酸处理可以增加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酯类物质整体含量;苹果酸处理显著提高了酒样中乙酸酯的含量,乳酸、苹果酸处理显著增加了短链脂肪酸乙酯的含量。进一步对各酯类物质的OAV分析发现,乳酸、苹果酸处理显著增加了多种酯类的OAV。结论在酒精发酵前添加一定浓度的乳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可以有效保留葡萄酒中的酯类香气物质,尤其是乙酸酯和短-中链脂肪酸乙酯等果香酯类物质的含量,有效增强葡萄酒的花香、果香和乳香等香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葡萄酒 有机酸 酯类物质 基质效应 增香
下载PDF
葡萄枝条堆肥化处理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涂倩 丁维康 +5 位作者 黄燕萍 李媛媛 刘世秋 闵旭武 郑长华 袁春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7,共9页
为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葡萄枝条制成的堆肥施入葡萄园后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选用8 a生‘黑比诺’葡萄为试材,将100%粉碎葡萄枝条(GB)、70%粉碎葡萄枝条+30%羊粪(GM1)、50%粉碎葡萄枝条+50%羊粪(GM2)、30%粉碎葡萄枝条+70%羊粪(GM3)、100%... 为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葡萄枝条制成的堆肥施入葡萄园后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选用8 a生‘黑比诺’葡萄为试材,将100%粉碎葡萄枝条(GB)、70%粉碎葡萄枝条+30%羊粪(GM1)、50%粉碎葡萄枝条+50%羊粪(GM2)、30%粉碎葡萄枝条+70%羊粪(GM3)、100%羊粪(SM)制成的堆肥施入葡萄园,并以不添加堆肥处理(CK)作为对照。在施肥1 a后取葡萄果实酿造葡萄酒,测定葡萄和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颜色及香气物质,并对葡萄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使用堆肥1 a后,堆肥处理显著增加了黑比诺葡萄酒的酒精度、总酚、总花色苷、总黄烷-3-醇和总类黄酮的含量,其中酒精度和可滴定酸均表现为GM3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分别提高了16.5%和24.03%。在颜色上堆肥处理增加了黑比诺葡萄酒的颜色饱和度。对香气物质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堆肥处理的黑比诺葡萄酒中主要的差异香气物质为异戊醇,其次是乙酸乙酯、1-丙醇和苯乙醇,且添加葡萄枝条的堆肥处理提高了黑比诺葡萄酒中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和辛酸乙酯的含量。感官质量表明,堆肥处理的黑比诺葡萄酒的涩感、苦味和甜味强度均增强,在口感和平衡性上优于CK组。本研究为葡萄枝条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提高葡萄酒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枝条 堆肥 葡萄酒 香气 颜色
下载PDF
地理标志对国内葡萄酒消费动机的唤醒与激励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泽山 杨和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5,共7页
研究和把握消费者消费动机,是从根源上解决当前国内葡萄酒产品消费动力不足问题的关键方法。该研究利用动机唤醒理论与双因素理论,搭建地理标志与葡萄酒消费动机之间的桥梁,研究地理标志对葡萄酒消费者消费动机的唤醒与激励机制。结果表... 研究和把握消费者消费动机,是从根源上解决当前国内葡萄酒产品消费动力不足问题的关键方法。该研究利用动机唤醒理论与双因素理论,搭建地理标志与葡萄酒消费动机之间的桥梁,研究地理标志对葡萄酒消费者消费动机的唤醒与激励机制。结果表明,地理标志从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个维度的差异影响葡萄酒消费;地理标志通过影响葡萄酒的“有效刺激物”,从视觉、嗅觉、味觉、精神等方面刺激消费者的唤醒状态,引导消费者产生消费动机;在双因素理论视角下,地理标志通过影响葡萄酒的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减小制约消费者的约束力或增大消费者的内在驱动力来激励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国内葡萄酒消费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 消费动机 双因素理论 动机唤醒 激励机制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不同红葡萄品种与葡萄酒花色苷组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雨陶 何怀华 +2 位作者 曹圆 曾青青 张振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2,共6页
选用8个欧亚种酿酒葡萄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对不同品种红葡萄及葡萄酒中花色苷进行分析,探究其组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红葡萄及葡萄酒间基本理化指标及花色苷组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8个供试葡萄品种中均... 选用8个欧亚种酿酒葡萄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对不同品种红葡萄及葡萄酒中花色苷进行分析,探究其组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红葡萄及葡萄酒间基本理化指标及花色苷组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8个供试葡萄品种中均检测到五类花色苷,根据甲基化和酰化程度分为9种单体花色苷,赤霞珠、马瑟兰和西拉葡萄果皮和葡萄酒中单体花色苷总含量较高且酒样颜色较深,媚丽和美乐果皮中的花色苷含量较低且酒样颜色较浅。马瑟兰、赤霞珠和西拉葡萄果皮中花翠素类花色苷含量较高,尤其是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分别为(35.33±0.29)mg/g、(24.68±0.94)mg/g和(27.07±0.01)mg/g,美乐和媚丽葡萄果皮和葡萄酒中花色苷修饰程度显著低于马瑟兰、赤霞珠和西拉(P<0.05)。结果显示,马瑟兰、赤霞珠和西拉葡萄花色苷含量高、其葡萄酒颜色好且在陈酿过程中更稳定,可作为着色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葡萄 品种 葡萄酒 花色苷 组分特性
下载PDF
不同果胶酶处理对户太八号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萃异 刘辉 +3 位作者 张碧颖 黄佳骏 石侃 刘树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4,共7页
为探究不同果胶酶种类和添加量对户太八号葡萄酒整体品质的影响,以户太八号为原料酿造干红葡萄酒,研究3种商业果胶酶(HC、EX-V、RF)在不同添加量(20 mg/L、40 mg/L、60 mg/L和80 mg/L)下对户太八号葡萄出汁率、葡萄酒澄清度、理化指标... 为探究不同果胶酶种类和添加量对户太八号葡萄酒整体品质的影响,以户太八号为原料酿造干红葡萄酒,研究3种商业果胶酶(HC、EX-V、RF)在不同添加量(20 mg/L、40 mg/L、60 mg/L和80 mg/L)下对户太八号葡萄出汁率、葡萄酒澄清度、理化指标、甲醇含量、颜色和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果胶酶EX-V添加量为20 mg/L时,葡萄酒整体品质较好,葡萄酒的pH值、酒精度、挥发酸等指标无显著性影响(P>0.05),且甲醇含量满足GB/T 15037—2006《葡萄酒》标准要求,同时显著提高了葡萄的出汁率、葡萄酒的澄清度(P<0.05);由于总花色苷含量的提高,显著改善了葡萄酒颜色,具体表现在显著提高了色彩饱和度(C^(*)_(ab)值)、红色调(a^(*)值)(P<0.05),显著降低了黄色调(b^(*)值)(P<0.05);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基于重要挥发性香气物质(OAV>0.1)可以区分不同果胶酶处理葡萄酒样。研究表明,添加20 mg/L果胶酶EX-V能显著提高户太八号葡萄酒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太八号葡萄酒 果胶酶 香气成分 颜色 出汁率
下载PDF
遮阳网颜色和宽度对‘马瑟兰’葡萄果实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李磊 谷威杰 +3 位作者 苏旺春 陈可钦 张克坤 房玉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5-1364,共10页
【目的】炎热产区栽培的酿酒葡萄糖积累过快而有机酸降解严重,考察遮阳网对该区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为解决葡萄品质不协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贺兰山东麓田间定植主栽酿酒葡萄‘马瑟兰’为材料,从转色期至采收期,... 【目的】炎热产区栽培的酿酒葡萄糖积累过快而有机酸降解严重,考察遮阳网对该区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为解决葡萄品质不协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贺兰山东麓田间定植主栽酿酒葡萄‘马瑟兰’为材料,从转色期至采收期,在葡萄两侧搭建不同宽度(1.0,0.6 m)和颜色(黑、红、白色)的遮阳网,测定成熟期葡萄和葡萄酒的糖组分、有机酸、酚类物质含量。【结果】(1)1.0 m红色遮阳网显著降低了葡萄果实含糖量,显著抑制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中有机酸降解;(2)遮阳网能够提高葡萄果实中总类黄酮含量,降低其总单宁、总花色苷和总黄烷三醇含量;(3)遮阳网降低了葡萄酒中总花色苷含量,0.6 m黑色遮阳网提高了葡萄酒总单宁、总酚、总类黄酮和总黄烷三醇含量。【结论】遮阳网宽度对葡萄果实和葡萄酒糖酸含量调节效果更好,而遮阳网颜色对葡萄果实和葡萄酒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含量提高效果更佳,应结合具体葡萄生产目标选择遮阳网颜色和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阳网 酿酒葡萄 可溶性糖 有机酸 酚类物质 花色苷
下载PDF
干红葡萄酒涩感质量的多维表征及其效果分析
16
作者 谭方岱 何英霞 +2 位作者 刘葭玥 李爱华 陶永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4342-4355,共14页
【目的】综合考虑涩感的时间依赖性、口腔感觉的亚品质属性以及品评员即时面部表情,设计干红葡萄酒涩感分析方法,为涩感质量的多维表征提供方法学支撑。【方法】干红葡萄酒的涩感时间依赖性采用时间强度法表征涩感的最大强度(Imax)、感... 【目的】综合考虑涩感的时间依赖性、口腔感觉的亚品质属性以及品评员即时面部表情,设计干红葡萄酒涩感分析方法,为涩感质量的多维表征提供方法学支撑。【方法】干红葡萄酒的涩感时间依赖性采用时间强度法表征涩感的最大强度(Imax)、感知速率(Vi)、消解速率(Vd)、整体响应强度(AUC)和感知持续时间(Ttot);涩感的干燥、粗糙和褶皱等亚品质通过选择合适项分析法(CATA)和动态主导型感官属性法(TDS)表达;饮用愉悦度试验基于面部表情分析技术表征。以甘肃、宁夏和新疆产区27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样品为试材,表征涩感的强度、亚品质特征以及感知愉悦度差异。【结果】3个产区酒样的涩感差异主要体现在涩感Imax、Vd以及AUC上,相比甘肃和新疆,宁夏酒样的涩感Imax、AUC和Vd最大。干燥、麻木、粗糙、褶皱、生青和颗粒6种亚品质的选择频率超过50%,是供试酒样涩感的主要属性。涩感多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得出,3个产区的干红葡萄酒涩感亚品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粗糙、褶皱和干燥感上。干红葡萄酒涩感过高的Vi、Vd,过高的粗糙和麻木感会降低品评员的积极情绪,而颗粒感通常会导致高兴和惊讶的表情出现。供试酒样涩感多元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得出,本研究设计的涩感多维表征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酒样涩感区分能力。宁夏酒样有较高的Imax、AUC、Vi和Vd,粗糙、褶皱、干燥和麻木感更明显;新疆酒样的颗粒感较强,Imax、AUC、生青和麻木感较弱,饮用的舒适度较好;甘肃酒样拥有最强的生青感和最弱的粗糙优势率。【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干红葡萄酒多维表征方法能够具象、细致地表征产品涩感的多样性,较为科学地评价涩感的差异,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涩感 时间-强度分析 动态主导型感官属性分析 即时面部表情分析
下载PDF
基于智能感官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中国三产区市售马瑟兰葡萄酒感官特征总结与差异分析
17
作者 王悦 葛谦 +4 位作者 张静 马婷婷 房玉林 李彩虹 孙翔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261,I0006-I0008,共12页
为增进了解中国不同产区马瑟兰葡萄酒的感官特征,采用电子鼻和电子眼对中国3个产区(河北、宁夏和山东)马瑟兰市售酒的智能感官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化合物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为增进了解中国不同产区马瑟兰葡萄酒的感官特征,采用电子鼻和电子眼对中国3个产区(河北、宁夏和山东)马瑟兰市售酒的智能感官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化合物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河北地区马瑟兰葡萄酒b^(*)值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宁夏地区具有最高的a^(*)值和最低的L^(*)值。马瑟兰葡萄酒总体呈现了随着年份变老而黄色调(b^(*)值)增加和亮度(L^(*)值)提高的颜色老化现象。不同地区电子鼻响应值雷达图轮廓具有相同的特点,传感器S2对马瑟兰葡萄酒的响应值最高且S1响应值最低。河北地区轮廓与山东区分最明显。马瑟兰样品共检测出100种挥发性化合物,以酯类和醇类为主。β-大马烯酮和癸酸乙酯是所计算的气味活度值最大的挥发性物质。花香、甜香和果香是3个地区马瑟兰葡萄酒中主要的香气特征。基于挥发性物质含量的线性判别分析可以实现地区之间的明显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瑟兰 市售酒 电子鼻 香气 智能感官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多样性研究
18
作者 刘佳禾 王蕊 +3 位作者 周叶丽 穆海彬 姜娇 刘延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78,共6页
为探究贺兰山东麓产区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多样性变化,该研究对工业生产规模下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不同时期的酵母进行分离与鉴定,并表征酿酒酵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1513株酵母菌分别属于8属11种。其中... 为探究贺兰山东麓产区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多样性变化,该研究对工业生产规模下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不同时期的酵母进行分离与鉴定,并表征酿酒酵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1513株酵母菌分别属于8属11种。其中,梅氏接合酵母(Zygoascus meyerae)、黑酵母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在葡萄酒领域报道频率较低。大多数非酿酒酵母都只能在发酵初始阶段培养获得,仅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表现出了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与酿酒酵母共存至发酵后期。通过进一步对1106株酿酒酵母遗传多样性进行表征,获得了6种不同基因型的酿酒酵母。其中,基因型为V1的酿酒酵母在发酵的各阶段均存在,推测其可能为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体系的主导菌株。该研究较为系统地揭示了贺兰山东麓产区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体系中的酵母多样性及演替规律,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维欧尼 自然发酵 野生酵母 多样性 基因型
下载PDF
混菌发酵条件下酵母对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的去除研究
19
作者 刘圆圆 刘一辉 +3 位作者 李强 李华 刘满顺 王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4,共7页
为探究本土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及混菌发酵对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去除及机理,将其与3株非酿酒酵母(N、I、K)组合进行混菌发酵,比较不同组合对葡萄酒中OTA的去除情况;通过酵母胞内外产物及酵母细胞特性探究酵母... 为探究本土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及混菌发酵对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去除及机理,将其与3株非酿酒酵母(N、I、K)组合进行混菌发酵,比较不同组合对葡萄酒中OTA的去除情况;通过酵母胞内外产物及酵母细胞特性探究酵母对OTA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4株酵母的OTA耐受能力较好,混合发酵C-K组的OTA去除率(24.09%)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组红葡萄酒(C、C-N、C-I、C-K)酿造完成后OTA含量均处于安全范围,其中主发酵阶段OTA含量变化最大(47.41%~63.02%),其次为皮渣分离后和陈酿后;由于酿酒酵母C的细胞壁较厚(192.76 nm),对OTA吸附能力较强,因此其单独发酵时OTA的去除率高达63.02%。该研究探究了本土酿酒酵母及混菌发酵对葡萄酒中OTA的去除情况,为葡萄酒中OTA含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酿酒酵母 发酵 葡萄酒 赭曲霉毒素A去除
下载PDF
温度和还原糖对红葡萄酒总酚含量的影响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20
作者 李旭辉 赫润天 +3 位作者 张溥天 廖祖宋 张军翔 宋育阳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9,共7页
发酵温度和还原糖含量等因素影响酚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浸出及稳定性。本研究旨在探讨温度及还原糖对总酚浸出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10 L小规格(训练集)和5 t大规格(验证集)发酵试验相结合,设置不同发酵温度和还原糖含量... 发酵温度和还原糖含量等因素影响酚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浸出及稳定性。本研究旨在探讨温度及还原糖对总酚浸出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10 L小规格(训练集)和5 t大规格(验证集)发酵试验相结合,设置不同发酵温度和还原糖含量,并检测葡萄酒的总酚含量。结果显示,适当升温有助于增加总酚含量,而温度过高会影响酚类物质的稳定性导致其含量下降。还原糖通过影响发酵温度和酒精生成等因素间接影响总酚含量。以小规格试验数据为基础,大规格试验数据为验证,基于决策树回归、随机森林回归、极端梯度提升模型算法构建总酚含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极端梯度提升算法的模型表现最佳,R^(2)为0.88,RMSE为60.13,其对大规格发酵总酚预测误差为17.8%。本研究为红葡萄酒生产过程中总酚含量的预测和调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葡萄酒 温度 还原糖 总酚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