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大开发与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建构 被引量:6
1
作者 周伟洲 王曙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103,共8页
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样,其共同的主要特征是其变异性和稳定性,这种变异性与稳定性的辩证统一则是其发展的基本规律。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之进入到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西部大开发... 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样,其共同的主要特征是其变异性和稳定性,这种变异性与稳定性的辩证统一则是其发展的基本规律。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之进入到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过程,而正在转型的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反过来对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建设以巨大的推动。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转型与建构,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和坚持保护西北少数民族传统的多元文化。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变异、发展和创新,不仅是任何民族文化的变异性所决定的,而且也是构建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西北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自然灾害与农业生产——以明代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吕卓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3-328,338,共7页
目的揭示明代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对今天的历史借鉴作用。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历史文献和实际考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明代西北地区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发生年次最多、对农业生产危害也最严重的是旱蝗灾... 目的揭示明代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对今天的历史借鉴作用。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历史文献和实际考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明代西北地区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发生年次最多、对农业生产危害也最严重的是旱蝗灾害,往往形成重饥荒年。结论史为今鉴,明代西北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区域人民的抗灾经验,对今天西北地区的防灾抗灾工作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农业生产 明代西北
下载PDF
《西安历史地理研究》简评
3
作者 吕卓民 吴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172,共2页
吴宏岐教授新著《西安历史地理研究》,2006年7月由西安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55万字,堪称鸿篇巨著。这部书不仅是有关西安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是酝酿已久的长安学建立、发展方面的一件大事。吴宏岐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 吴宏岐教授新著《西安历史地理研究》,2006年7月由西安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55万字,堪称鸿篇巨著。这部书不仅是有关西安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是酝酿已久的长安学建立、发展方面的一件大事。吴宏岐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从事西安历史地理研究,并不断有研究成果问世。今日略作统计,目前已至少有近20篇有关西安的研究文章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这部新著就是作者对自己近20年来有关西安历史地理问题研究的一个总结,也可以说是作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炼而成的一部结晶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 西安 地图出版社 研究成果 作者 年代
下载PDF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的新发展——评《西汉城市体系的空间演化》
4
作者 陈跃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8-688,共1页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肖爱玲先生专著《西汉城市体系的空间演化》,是西汉城市地理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该书不仅把历史城市地理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而且对城市史研究也作了有益探索。全书分为6章,分别为“绪论”、“西汉城市发展时空...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肖爱玲先生专著《西汉城市体系的空间演化》,是西汉城市地理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该书不仅把历史城市地理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而且对城市史研究也作了有益探索。全书分为6章,分别为“绪论”、“西汉城市发展时空特征”、“西汉城市性质与职能”、“西汉城市等级研究”、“西汉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研究”、“西汉城市发展演变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理 空间演化 城市体系 中国历史 西汉 空间发展模式 城市发展 商务印书馆
下载PDF
多元与一体的调适——以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文利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文章从三个方面即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的区别、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近代中华民族一体认同的结合,来概括探究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中华民族一体认... 文章从三个方面即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的区别、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近代中华民族一体认同的结合,来概括探究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中华民族一体认同的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西北 少数民族 多元文化 中华民族
下载PDF
渭北西汉帝陵的营建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颜永杰 徐卫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1-825,共5页
从历史地理和环境变迁的视角考察渭北西汉帝陵的营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汉在渭北营建了9座帝陵及5个陵邑,改变了相关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口密度,从而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研究结论认为,渭北西汉帝陵的营建及其陵邑... 从历史地理和环境变迁的视角考察渭北西汉帝陵的营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汉在渭北营建了9座帝陵及5个陵邑,改变了相关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口密度,从而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研究结论认为,渭北西汉帝陵的营建及其陵邑的兴起促使了一个人文地理区域"五陵原"的形成;帝陵的营建及其陵邑的兴起对于相关地区的植被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在客观上又使得局部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得以改善;陵邑中巨大的人口压力促使了成国渠的兴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帝陵 自然环境 互动影响
下载PDF
周公“天下之中”建都理论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久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29,共8页
西周初年,围绕营建洛邑,周公提出并阐发了"天下之中"的概念,建构了我国古代第一个建都理论。"天下之中"建都理论,具有丰富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对中国古代都城选址乃至空间规划布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q... 西周初年,围绕营建洛邑,周公提出并阐发了"天下之中"的概念,建构了我国古代第一个建都理论。"天下之中"建都理论,具有丰富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对中国古代都城选址乃至空间规划布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下之中"建都理论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和文化观念,还影响了中国数千年间的政治伦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中” 建都理论 文化内涵 观念意义
下载PDF
新疆塔塔尔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海霞 马文超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3,共3页
新疆塔塔尔族传统体育文化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既有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共性;又有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塔塔尔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塔塔尔族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和民族交往的功能,对于塔塔尔... 新疆塔塔尔族传统体育文化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既有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共性;又有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塔塔尔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塔塔尔族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和民族交往的功能,对于塔塔尔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塔塔尔族 传统体育文化
下载PDF
寺庙里的女人——20世纪民主改革前西藏尼僧的生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晶 《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旧西藏社会中的尼僧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其组成既有贵族,也有平民。她们存在的原因在贵族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平民则是一种生存选择。大部分尼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低,是西藏社会中最弱势的人群。
关键词 生存状态 尼僧 西藏 民主改革 20世纪 女人 寺庙 生活方式 生存选择 经济地位 社会地位 贵族 平民
下载PDF
死亡学视域中的佛教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海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0-153,共4页
从新兴研究领域——死亡学视角出发,历史与现实结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佛教死亡观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指出佛教是中国思想中死亡理论最丰富的学说,为世界现有各大哲学流派和宗教派别中惟一能与现代死亡学全方位接轨的理论体... 从新兴研究领域——死亡学视角出发,历史与现实结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佛教死亡观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指出佛教是中国思想中死亡理论最丰富的学说,为世界现有各大哲学流派和宗教派别中惟一能与现代死亡学全方位接轨的理论体系;佛教死亡观是对儒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死亡观的承接和拓展;佛教死亡观由知识体系和超越体系两部分构成;佛教死亡观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死亡观 死亡学 生死视域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洛阳古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久昌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35,共9页
洛阳古都研究在学界向来受到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洛阳古都研究成果丰富,精彩纷呈。从学术史角度比较全面地总结和评述这方面已有的学术成果,指出其不足,对洛阳古都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洛阳 古都 研究综述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西藏地方政府的自然灾害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晶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7-33,共7页
西藏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经常发生地震、雪灾、冰雹和水灾。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本文试图通过近代西藏地方政府的灾害应对策略,反映西藏地方政府运作机制、对待自然灾害的态度以及减灾手段。
关键词 西藏地方政府 自然灾害 应对策略
下载PDF
铁勒拔野古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静 李青分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16,共8页
拔野古部为铁勒诸部之一,突厥文名称为Bayrqu,中文译写有拔野古、拔曳固、拔也古、拔野固、勃曳固、拔也固、杖曳固等。其部落发祥地在今蒙古高原地区,而活动足迹遍及漠北及山西、河北等广大中原地区。该部初臣属于突厥,后臣属于薛延... 拔野古部为铁勒诸部之一,突厥文名称为Bayrqu,中文译写有拔野古、拔曳固、拔也古、拔野固、勃曳固、拔也固、杖曳固等。其部落发祥地在今蒙古高原地区,而活动足迹遍及漠北及山西、河北等广大中原地区。该部初臣属于突厥,后臣属于薛延陀。薛延陀汗国灭亡后,拔野古举部内属,唐在其地置幽陵都督府,以其首领俟利发屈利失为都督。突厥复兴后,拔野古部再次臣属于突厥。开元四年(716),拔野古部脱离突厥,杀突厥默啜可汗,部分南迁唐境,被安置于大武军北。拔野古部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与突厥、薛延陀、回纥诸北方民族交织在一起,并和唐王朝展开了长期而密切的交往。拔野古部经济以游牧业为主,射猎业为补充,同时兼营少量农业;地丰草盛,产良马、精铁,物产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勒 拔野古部 俟利发屈利失 幽陵都督府
下载PDF
20世纪初拉萨外来居民生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晶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4-31,共8页
20世纪初,在西藏长居和客居的外来人大多居住在城市,特别是拉萨。拉萨的外来居民中主要有汉人、尼泊尔人和穆斯林。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大都从事商业和贸易活动,也有部分手工业者。在不同历史阶段,他们在拉萨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也不尽相同... 20世纪初,在西藏长居和客居的外来人大多居住在城市,特别是拉萨。拉萨的外来居民中主要有汉人、尼泊尔人和穆斯林。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大都从事商业和贸易活动,也有部分手工业者。在不同历史阶段,他们在拉萨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也不尽相同。虽然人口数量不大,但他们对拉萨,特别是西藏社会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20世纪初居住在拉萨的外来居民社会生活状态的研究,展示特定历史时期西藏社会生活构成的一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外来居民 生存状态
下载PDF
论晚清诸子学研究中“以西释子”的学术特色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虎 吴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3期38-42,共5页
在晚清诸子学研究中,由于西学的广泛传播、"西学中源"说的再次兴起和研究方法的内在需要,出现了"以西释子"的学术特色。其发展在晚清大致经历了从通过西学对诸子的再注解来发掘诸子中的自然科技,到阐发诸子中的现... 在晚清诸子学研究中,由于西学的广泛传播、"西学中源"说的再次兴起和研究方法的内在需要,出现了"以西释子"的学术特色。其发展在晚清大致经历了从通过西学对诸子的再注解来发掘诸子中的自然科技,到阐发诸子中的现代价值观念两个阶段,出现了一系列"以西释子"的学术专著。由于这一学术特色的出现,为中国近代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推动了西学的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促进了儒学独尊地位的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学 西学 以西释子 西学中源
下载PDF
清代东北地区灾害救助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114,共7页
认为清代东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其类型多样,发生频率日渐频繁,受灾范围逐渐增大,危害日益加剧。为救灾防灾,清廷和东北地方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采取诸多举措,构建社会救灾防灾体系,为最大程度减轻灾害和稳定灾区社会... 认为清代东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其类型多样,发生频率日渐频繁,受灾范围逐渐增大,危害日益加剧。为救灾防灾,清廷和东北地方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采取诸多举措,构建社会救灾防灾体系,为最大程度减轻灾害和稳定灾区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东北 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 灾害救助
下载PDF
赎罪的仪式——藏族驱邪魔习俗研究初步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作为西藏重要的节日习俗,20世纪50年代之前,二月“驱鬼”仪式在西藏全境都有实施。“驱鬼”仪式既是原始巫术遗存与宗教的结合,也是人们追求世俗娱乐的体现。与“驱鬼”有关的仪轨,还反映了西藏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藏族 赎罪仪式 “驱鬼”仪式 原始巫术 民间习俗 “替罪者” 狂欢节
下载PDF
评《中国北部边疆史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卓民 《西部蒙古论坛》 2013年第2期84-85,共2页
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反映该领域前沿研究状况的学术著作可以说是好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樊明方著《中国北部边疆史若干问题研究》,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该书所收的28篇论文对唐努乌梁海问题、外蒙古问题、《伊犁条约》修订问... 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反映该领域前沿研究状况的学术著作可以说是好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樊明方著《中国北部边疆史若干问题研究》,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该书所收的28篇论文对唐努乌梁海问题、外蒙古问题、《伊犁条约》修订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蒙古问题 清朝政府 唐努乌梁海 北部边疆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唐代交通史研究的重要发现——崤山南道临泉驿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健超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共3页
2010年9月29日,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官庄村西气东输工程洛宁气站施工现场,发现一块唐代石刻,石刻文字记载了唐僖宗乾符五年(879),平卢节度使杨损赴任途中经临泉驿,见裴某等及先祖杨於陵在临泉驿梁上的题诗。因岁月久远,诗文湮闇难于辨认... 2010年9月29日,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官庄村西气东输工程洛宁气站施工现场,发现一块唐代石刻,石刻文字记载了唐僖宗乾符五年(879),平卢节度使杨损赴任途中经临泉驿,见裴某等及先祖杨於陵在临泉驿梁上的题诗。因岁月久远,诗文湮闇难于辨认,杨损到洛阳后,让二弟河南尹杨授,刻石置于临泉驿垣墙上。通过对临泉驿刻石的考证,认为该刻石的发现填补了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历史史籍中对于临泉驿记载的缺失,同时指出安史之乱中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部将杀死的地点就在临泉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临泉驿刻石 临泉驿 史思明
下载PDF
古都西安的地理、历史和文化(二)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健超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6-70,共15页
三、周秦汉唐帝王陵墓关中的历代都城大都是土木建筑,改朝换代或农民起义,一把火,尽成灰烬。然而在都城不远的地下,还隐藏着模仿都城或宫殿的建筑,那就是历代帝王陵墓。
关键词 长安城 陪葬墓 丝绸之路 秦始皇陵 帝王陵墓 咸阳市 西安 西汉帝陵 陵园 富平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