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转型期村民对教育的期望亟待重塑——基于西北地区Z县刘村的质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炎欣 刘金苑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6,共6页
受社会转型和制度变革的挑战和冲击,村民对教育的期望分化严重,村民崇学尚教的教育向心力和教育支撑力逐渐式微。重塑村民对教育的期望在现代性发展中愈益严峻和迫切,需要村民、学校和制度建设的多方位协同:重塑村民对教育期望的社会基... 受社会转型和制度变革的挑战和冲击,村民对教育的期望分化严重,村民崇学尚教的教育向心力和教育支撑力逐渐式微。重塑村民对教育的期望在现代性发展中愈益严峻和迫切,需要村民、学校和制度建设的多方位协同:重塑村民对教育期望的社会基础在于村民转变传统观念,认同和接纳社会转型带来的变革,更新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文化基础在于村小学变革图强,寻求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学校办学的软实力,赢得村民的信任;制度基础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教育发展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均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村民的教育期望 重塑
下载PDF
以探究与行动超越“碎片化”的教育理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稳东 刘旭东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5,61,共7页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理论是完整的、个人化的和变化发展的,它以探究为发展逻辑,这是教育的实践本性所致。"碎片化"的教育理论是一个历史呈现的过程,它使教育研究脱离教育情境、消解教育实践的丰富性,逐渐偏离了原点、疏离了生...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理论是完整的、个人化的和变化发展的,它以探究为发展逻辑,这是教育的实践本性所致。"碎片化"的教育理论是一个历史呈现的过程,它使教育研究脱离教育情境、消解教育实践的丰富性,逐渐偏离了原点、疏离了生活,且出现了人文关怀缺失和研究无根基的现象。其中,本质主义的教育思维对行动的桎梏、原子论的思维方法对行动完整性的割裂和技术范式对行动多样性的限制是其主要成因。为了克服"碎片化"的教育理论的痼疾并让理论生发意义,就要求教育理论积极关注实践变革,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教育理论的品质;以行动为导向,重视个人化的教育理论;回归生活世界,深度挖掘教育的探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 学科化 教育理论 教育研究
下载PDF
国际教育外援视野中的学校发展计划
3
作者 陶剑灵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3-48,共6页
学校发展计划是一种分权式学校制度变革的理念和方法,源于英国,强调学校的自主发展。自200 0年以来,经由国际教育外援项目,连续十余年在我国大规模实验和推广,引起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深刻变革的今天,对其理论... 学校发展计划是一种分权式学校制度变革的理念和方法,源于英国,强调学校的自主发展。自200 0年以来,经由国际教育外援项目,连续十余年在我国大规模实验和推广,引起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深刻变革的今天,对其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外援项目中学校发展计划的内涵、缘起、运行模式、制定方法的回顾、梳理和反思,客观评述了学校发展计划的价值和在我国实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发展计划 学校制度 学校变革 参与式方法
下载PDF
乡村教师阶层分化及其社会文化后果 被引量:26
4
作者 高小强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2,共4页
从现有的一些区分社会阶层的标志和特征来看,作为整体的乡村教师正经历着一次社会分层,具体表现为乡村教师的农民化和市民化。他们的消费行为、文化品位与生活方式差异逐渐拉大,从而强化了这种阶层差异。同时,随着乡村社会城市化步伐的... 从现有的一些区分社会阶层的标志和特征来看,作为整体的乡村教师正经历着一次社会分层,具体表现为乡村教师的农民化和市民化。他们的消费行为、文化品位与生活方式差异逐渐拉大,从而强化了这种阶层差异。同时,随着乡村社会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化教师为市民化教师所取代的趋势更加明显。这一趋势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后果是,市民化乡村教师乡村精英的身份焦虑与文化危机并未消除反而有所加剧;同时,乡村学校的文化走向完全意义的一元化不可避免,而市民"统治"的实现将最终宣告乡村教育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阶层分化 社会文化后果
下载PDF
和谐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实践诉求 被引量:2
5
作者 卢尚建 肖正德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79,共4页
和谐教学是课程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和谐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具有人本性与主体性、全面性与整体性、差异性与独特性、协调性与动态性等特征。在实践层面上,和谐教学以人的整体、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价... 和谐教学是课程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和谐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具有人本性与主体性、全面性与整体性、差异性与独特性、协调性与动态性等特征。在实践层面上,和谐教学以人的整体、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遵循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顺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营造安全自由的和谐课堂和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和谐教学 和谐发展
下载PDF
城市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该向何处去 被引量:2
6
作者 司成勇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9-21,共3页
城市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在新世纪我国初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城市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主要有吞并式、合并式和拆并式等几种模式。在调整过程中出现了规模与质量、效益与公平、学校与学生、条件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与矛盾,必须加... 城市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在新世纪我国初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城市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主要有吞并式、合并式和拆并式等几种模式。在调整过程中出现了规模与质量、效益与公平、学校与学生、条件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与矛盾,必须加强对城市小学布局结构的科学研究和整体规划,加强相应的制度与法规建设,加强规范化的管理,以促进该项工作健康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小学布局结构 布局结构调整 教育发展 整体规划 科学研究 法规建设
下载PDF
城乡中小学结构布局变化的比较与反思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小强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7,共4页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发达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结构布局呈现出新的特征。城市大力推动小班化教育以促进学校内部结构的优化;农村则通过布局调整以实现规模化办学的目标。不可忽视的结果是"小班共识"成为城...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发达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结构布局呈现出新的特征。城市大力推动小班化教育以促进学校内部结构的优化;农村则通过布局调整以实现规模化办学的目标。不可忽视的结果是"小班共识"成为城市拒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制度屏障,而"规模效益"理论则成为农村学校维持大班额教学的"科学依据"。农村儿童不论是留守在农村还是迁徙进城市,其不公平的境遇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城市推行的小班化教育要具有包容性,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应以小班精神为指引,只有这样,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才有望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中小学 学校结构布局 小班化教育 规模效益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新型乡土人才培养:时代使命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3
8
作者 许纯洁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5,共6页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新型乡土人才是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如何培养乡村振兴需要的新型乡土人才是民族地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研究民族地区高校乡土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和实现路径对于...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新型乡土人才是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如何培养乡村振兴需要的新型乡土人才是民族地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研究民族地区高校乡土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和实现路径对于该地区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 新型乡土人才培养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中国科学教育的文化使命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嘉毅 梁永平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6年第1期51-55,共5页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描述功能、本体规范功能、外向规范功能、“形而下”功能和“形而上”功能。在科学教育中,负载民族文化的主体很容易选择科学的描述态文化因子和物态文化因子,而忽视和排斥观念态文化因子。所以,科学文化在中国...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描述功能、本体规范功能、外向规范功能、“形而下”功能和“形而上”功能。在科学教育中,负载民族文化的主体很容易选择科学的描述态文化因子和物态文化因子,而忽视和排斥观念态文化因子。所以,科学文化在中国传承的主要文化使命就突出地表现为强化科学本质观教育,传承科学的“形而上”因子。这一文化使命表现为强化科学本质观教育,传承科学的“形而上”因子。这一文化使命实现的关键是科学教育中科学文化传承的质量。根本途径是,科学教育工作者通过反思科学的本质,逐渐识别科学文化中的观念态因子,通过反思自我文化或本土文化的观念,意识到科学文化中观念态文化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改造自我观念,从而在其教学行为中加以积极主动的渗透,以推动科学文化在中国的深层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文化传承 文化使命
原文传递
教师个体的课程意识:存在与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菲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课程意识 教师个体 教育教学活动 “自上而下” 校本课程 课程改革 教学大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