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灵长类动物保护的成就与挑战
1
作者 李保国 张河 +21 位作者 李明 蒋学龙 范朋飞 周江 郭松涛 齐晓光 李进华 路纪琪 夏东坡 崔亮伟 向左甫 周岐海 黄志旁 黄乘明 肖文 胡慧建 周智鑫 陈明勇 黎大勇 范朋来 杨寅 潘汝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5-766,共12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中国实施了包括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在内的多种生态保护措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某些地区的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该研究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尽管大多数灵长类物种的栖息地有所改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长,但许多物种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包括种群数量的减少。例如,缅甸金丝猴、东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等物种由于分布范围有限和种群数量极少,仍然特别脆弱。科学数据的缺乏以及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挑战。此外,蜂猴、倭蜂猴、印支灰叶猴、肖氏乌叶猴和戴帽叶猴等物种的详细种群监测数据仍然缺乏,这严重阻碍了针对这些物种保护管理政策的制定。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迫切需要开展专门的灵长类动物调查,实行跨境保护和区域合作,建立全面系统的数据库平台,对灵长类生物学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此外,加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也至关重要。这些综合、系统的工作将为中国灵长类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动物 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破碎化 生境修复 保护策略
下载PDF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兽冲突现状调查
2
作者 陈兴 石宗坤 +2 位作者 文丽容 张晋东 周材权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0期9-16,共8页
全球范围内,人兽冲突现已经成为保护生物学家亟需解决的重大挑战。为了解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兽冲突现状,以提出科学的缓解人兽冲突方案,本研究于2024年1月在与保护区接壤的梅林、白家湾、高卓营和永红四个乡镇通过问卷调查... 全球范围内,人兽冲突现已经成为保护生物学家亟需解决的重大挑战。为了解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兽冲突现状,以提出科学的缓解人兽冲突方案,本研究于2024年1月在与保护区接壤的梅林、白家湾、高卓营和永红四个乡镇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对其人兽冲突情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1)受访的4个乡镇11个村庄共386户农户中有281户遭遇过人兽冲突,人兽冲突发生率为73%,事件主要发生在保护区周边8 km范围以内。(2)冲突类型主要包括破坏庄稼(90.36%)、掠食牲畜(25.36%)和攻击人类(1.07%)。破坏庄稼的兽类有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野猪(Sus scrofa)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掠食牲畜的兽类有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黑熊(Ursus thibetanus)、藏酋猴、野猪。(3)受访村共253户农户有农作物损失的情况,损失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25.56%,有17户获得赔偿;70户农户有家畜被捕食的情况,有1户获得赔偿;攻击人类事件发生过3起,受害者未获得任何赔偿。(4)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来源以及财产损失情况是影响农户对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关键因素。上述结果为保护区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当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人兽冲突 生态补偿 藏酋猴 野猪
下载PDF
自然公园游客投喂野生动物的意愿、态度与行为研究——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3
作者 吴艳丽 刘影 张晋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随着自然保护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投喂野生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在各景区屡见不鲜,然而此举会带来诸多危害。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对游客投喂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意愿、态度与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景区... 随着自然保护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投喂野生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在各景区屡见不鲜,然而此举会带来诸多危害。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对游客投喂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意愿、态度与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景区投喂现象常见,多发生在生态猴区和雷洞坪,游客投喂的食物种类繁多;(2)有投喂意愿的游客较多(55.81%),其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低于无投喂意愿的游客;(3)支持投喂的游客较多(66.11%),其受教育年限低于不支持投喂的游客,游客投喂态度与意愿之间具有明显地一致性;(4)男性、年龄小、受教育年限低、为了看藏酋猴、有投喂意愿或支持投喂的游客更容易向藏酋猴投喂食物;(5)向受访者科普给藏酋猴投喂食物的危害和风险后,其投喂态度及劝阻他人投喂的意愿发生了明显转变,支持投喂者比例从66.11%下降至19.93%,愿意劝阻他人投喂者比例从6.31%上升到35.22%。本研究旨在为自然生态类景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参考建议,以促进人与野生动物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 游客 投喂野生动物 意愿与态度
下载PDF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占域模式及其季节性变化
4
作者 许兴如 郭艳 +4 位作者 陈黎 周天祥 杨华林 程跃红 王彬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95,共11页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是西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受胁雉类,目前对该物种占域模式及其影响因子的季节性变化尚缺乏了解。本研究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森林(海拔1500~3000 m)内分层抽样49个1 km...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是西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受胁雉类,目前对该物种占域模式及其影响因子的季节性变化尚缺乏了解。本研究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森林(海拔1500~3000 m)内分层抽样49个1 km×1 km的网格,共布设52台红外相机,累计监测29943个相机日,红腹角雉独立探测647次。占域模型结果显示:繁殖季(4—8月)红腹角雉占域率为0.71、探测率为0.33,倾向于选择阴坡,占域率随距最近公路距离、坡度、乔木平均胸径、草本盖度增加而降低,随海拔和天敌相对多度指数增加而升高;非繁殖季(9月至次年3月)红腹角雉的占域率为0.57、探测率为0.32,占域率随坡度、距最近公路距离和家畜相对多度指数增加而降低,随海拔、乔木平均胸径和灌木均高增加而升高。占域模式影响因子的季节性差异,表明红腹角雉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的栖息地需求和面临的外部压力变化,建议保护区开展红腹角雉保护工作时考虑其资源需求和威胁来源的周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角雉 占域模式 影响因子 捕食风险 人为干扰
下载PDF
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兽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被引量:17
5
作者 赵定 吕鑫平 +4 位作者 吴勇 庞德洪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3,共11页
物种编目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对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资料至关重要。2016年4月-2018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布设169个相... 物种编目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对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资料至关重要。2016年4月-2018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布设169个相机监测位点,覆盖109个公里网格,共计31 148个相机日,共获得照片27 402张,视频19 621段,物种拍摄记录数16 696份,独立有效记录数2 845次,共鉴定出野生鸟兽7目20科51种,其中兽类4目13科22种,鸟类3目7科2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1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7种、鸟类5种;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6种,近危(NT)物种3种。兽类中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在历年的监测结果中均最高,而鸟类中最高的是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共计33种鸟兽物种在历年监测中均被拍摄到,有12种仅在其中2年监测中被拍摄到,有6种仅在其中1年监测中被拍摄到。本研究为保护区成立以来首次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野生鸟兽物种的监测记录,为更新本底物种编目及后续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积累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相对多度指数 网格占有率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对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的初步监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政 代军 +7 位作者 陈娇 张洪 汤晓波 鄢蜀歧 严勇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32,共12页
2008年4月—2017年12月,在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布设290台次红外相机,累计19084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识别出兽类4目12科18种,鸟类6目14科41种,包括4种国家一级和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中华斑羚Naemorhed... 2008年4月—2017年12月,在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布设290台次红外相机,累计19084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识别出兽类4目12科18种,鸟类6目14科41种,包括4种国家一级和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和野猪Sus scrofa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为兽类前5位;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和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为鸟类前5位。同时记录到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灰翅鸫Turdus boulboul、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灰眶雀鹛Alcippe davidi、灰头雀鹛Fulvetta cinereiceps和黄嘴栗啄木鸟Blythipicus pyrrhotis 6种保护区新记录。不同海拔和植物群落类型下,单个相机位点获得的鸟类物种数无显著差异,而兽类物种数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海拔:χ^(2)=23.784,df=3,P<0.001;不同植物群落类型:χ^(2)=18.938,df=3,P<0.001)。整体上看,中间海拔段(1700~2700 m)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拍摄到的兽类物种数较多。保护区不同功能区中的兽类与鸟类物种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兽类:χ^(2)=1.029,df=2,P=0.598;鸟类:χ^(2)=0.528,df=2,P=0.768)。本研究为保护区积累了重要的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沟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兽类 鸟类 相对多度指数 网格占有率
下载PDF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调查初报 被引量:3
7
作者 方浩存 严合章 +3 位作者 王太强 李燎原 刘玉芳 黎大勇 《普洱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27-32,共6页
红外相机技术是监测兽类和鸟类的重要方法,为初步了解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多样性现状,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设置红外相机监测点60个,对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通... 红外相机技术是监测兽类和鸟类的重要方法,为初步了解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多样性现状,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设置红外相机监测点60个,对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49个有效相机位点拍摄的照片可辨认哺乳类有3目6科8种,鸟类有6目13科18种。在哺乳类中花面狸(Pagumalarvatataivana)和小麂(Muntiacusreevesi)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鸟类中紫啸鸫(Myophonuscaeruleus)和虎斑地鸫(Zootheradauma)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通过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的初步调查,补充保护区本底资料,及时发现问题,为今后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动态、活动节律等长期监测工作建立基础,也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监测 鸟兽多样性
下载PDF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兽类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华林 郑天才 +3 位作者 尼玛降措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24-34,共11页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计88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共计6 031个有效相机日,共获得野生兽类照片8 708张,视频423段,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照片8...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计88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共计6 031个有效相机日,共获得野生兽类照片8 708张,视频423段,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照片8 508张,视频403段,独立有效记录1 237次,共准确识别出野生兽类5目11科23种。其中,食肉目最多,有10种;其次是偶蹄目,有9种;而啮齿目、灵长目和兔形目均较少,仅分别有2种、1种和1种。被列为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10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2种,"近危(NT)"等级的有3种,"易危(VU)"等级的有5种。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RAI=11.95;SO=75.00%)、白唇鹿(Przewalskium albirostris, RAI=3.93;SO=37.50%)、岩羊(Pseudois nayaur, RAI=1.04;SO=21.59%)、野猪(Sus scrofa, RAI=0.96;SO=26.14%)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RAI=0.71;SO=23.86%)的相对多度指数和位点占有率均居于兽类物种的前5位。本次调查获得了该保护区内珍贵的野生动物红外影像资料,初步了解了该保护区野生兽类的种类、相对多度、分布以及干扰因子等情况。本研究为保护区1991年成立以来首次利用红外相机开展监测研究,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掌握保护区野生兽类多样性及分布现状等本底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保护区后续的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积累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多样性 相对多度 位点占有率
下载PDF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6
9
作者 曾敏 马永红 +1 位作者 沈文涛 黄雪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10-115,共6页
海拔梯度包含了多种环境因子梯度效应,对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能够了解生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揭示物种多样性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为了更好地了解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本文对... 海拔梯度包含了多种环境因子梯度效应,对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能够了解生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揭示物种多样性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为了更好地了解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本文对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区系以及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和区系平衡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在热量、水分和中间膨胀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呈偏峰分布格局;随着海拔的升高,热带成分占比下降,温带成分占比上升,区系平衡点出现在海拔1300 m左右,温度是影响植物区系平衡点海拔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区系成分 海拔梯度
下载PDF
四川康定县风铃草属植物的资源分布及生存现状分析
10
作者 包志远 杨在君 +2 位作者 廖明莉 周梦霞 彭正松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8年第2期60-64,共5页
在标本查询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康定县内九个地点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分析了康定县内风铃草属植物的资源分布以及生存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康定县内分布的风铃草属植物种类共有四种,分别为: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l.)、灰毛... 在标本查询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康定县内九个地点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分析了康定县内风铃草属植物的资源分布以及生存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康定县内分布的风铃草属植物种类共有四种,分别为: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l.)、灰毛风铃草(Campanula cana Wall.)、钻裂风铃草(Campanula aristata Wall.)、藏滇风铃草(Campanula modesta Hook.f.et Thoms.)。此外,康定县内风铃草属植物的生存现状有如下特点:植物生长点少且集中;地处高海拔,受人畜干扰大;伴生物种的差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调查 康定县 风铃草属 资源分布 生存现状
下载PDF
我国特有植物菱叶凤仙花的繁育系统及其与同属植物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祎 郭银巧 王琼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47-457,共11页
菱叶凤仙花(Impatiens rhombifolia)是我国特有植物,研究其田间种群的繁育系统并同其他同属植物进行比较,有助于阐明该种传粉过程、花部进化以及物种狭域分布的特有原因。通过对菱叶凤仙花田间种群的开花物候、花部特征、传粉者、花粉... 菱叶凤仙花(Impatiens rhombifolia)是我国特有植物,研究其田间种群的繁育系统并同其他同属植物进行比较,有助于阐明该种传粉过程、花部进化以及物种狭域分布的特有原因。通过对菱叶凤仙花田间种群的开花物候、花部特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交配系统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菱叶凤仙花雄蕊先熟,传粉者为三条熊蜂(Bombus trifasciatus),盗蜜者为短头熊蜂(B.breviceps),其余访花者为中华蜜蜂(Apis cerana)、小豆长喙天蛾(Macroglossum stellatarum),花粉胚珠比约为11443,杂交指数为4。人工授粉实验中,不去雄套袋和去雄套袋的坐果率分别为5%和0,自然授粉、人工异交和人工自交的坐果率分别为86%、89%和76%。通过分析同属植物的繁育系统共性,发现包括菱叶凤仙花在内的36种凤仙花属植物均可异交,其中30%属于高度异交或专性异交,70%为自交亲和,自交亲和中有24%可以自动自交,只有1种凤仙花以自交为主不需要传粉者,且无近交衰退。总之,菱叶凤仙花是自交亲和的异交植物,具有低比率的自动自交能力,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包括菱叶凤仙花在内的凤仙花属植物大多都以混合式交配系统为主,可以更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仙花属 繁育系统 花粉胚珠比 套袋实验 杂交指数 混合式交配系统
下载PDF
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利用生境的特征比较
12
作者 周世强 Vanessa HULL +4 位作者 张晋东 刘巅 谢浩 黄金燕 张和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19,共11页
为了探讨放牧家畜影响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主食竹资源的内在驱动因素,以便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随机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方面,分析了它们利用... 为了探讨放牧家畜影响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主食竹资源的内在驱动因素,以便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随机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方面,分析了它们利用生境的异同。结果表明:从植物群落特征来看,乔木层物种丰度、灌木层盖度、主食竹的种群特征(盖度、密度、地径和株高)等指标,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之间具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野生大熊猫利用生境的乔木层物种丰度17.38株,灌木层盖度75.31%,主食竹的盖度为56.32%、种群密度48.87 culms·m^(−2)、地径6.03 mm和株高143.48 cm,放牧家畜利用生境的乔木层物种丰度29株,灌木层盖度93.20%,主食竹的盖度为89.20%、种群密度66.54 culms·m^(−2)、地径3.82 mm和株高59.68 cm,而其余指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就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而言,大熊猫利用生境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科属种数量都多于放牧家畜生境,前者为乔木层17科25属41种、灌木层29科49属91种,后者乔木层9科10属14种、灌木层17科26属38种;两者利用生境的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较低,乔木层仅为0.196、灌木层为0.245;但比较两者植物群落共有种的重要值指数,仅灌木层的3种树种两者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其他木本植物都无明显的差异。从而说明放牧家畜主要影响大熊猫栖息地的灌木层结构和主食竹种的种群特征,致使野生大熊猫主动回避被放牧家畜干扰的区域、调整其活动空间和栖息地的范围。因此,合理规划家畜放养区域、严格控制家畜种类和数量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区管控放牧干扰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放牧家畜 利用生境 植物群落 群落组成
下载PDF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社会结构研究
13
作者 刘星宇 彭振中 +5 位作者 朱必清 曹鹤舰 夏万才 费汉榄 邹书珍 黎大勇 《普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2021年7月到2023年2月,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采用扫描取样法和野外跟踪观察法对川金丝猴习惯化群进行了社会结构的研究。2021年7月初到2021年8月底习惯化群由155只个体组成:包括20只成年雄性,62只成年雌性,13只亚成年雌性,8... 2021年7月到2023年2月,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采用扫描取样法和野外跟踪观察法对川金丝猴习惯化群进行了社会结构的研究。2021年7月初到2021年8月底习惯化群由155只个体组成:包括20只成年雄性,62只成年雌性,13只亚成年雌性,8只亚成年雄性,35只青少年猴以及17只婴幼猴。一雄多雌家庭单元(OMU)大小平均(12.00±3.85)只(N=11),全雄单元(AMU)大小为23,成年个体与未成年个体比为1.12:1。单因数方差分析表明:在白河、唐家河、秦岭、神农架4个川金丝猴社群中各年龄性别组中,成年雌性数量存在差异(成年雌性组:DF=3,F=3.655,P=0.024)。在研究期间共观察到7次OMU组成的变化,2次OMU迁出习惯化群。研究表明:白河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好,非常适合川金丝猴的栖息和繁衍;参与单元演替个体数量多,演替形式多样,对深入了解川金丝猴的社会结构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社会结构 一雄多雌家庭单元 全雄单元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巴河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怡萱 万佳璐 +4 位作者 张杰铭 李斐 张绍斌 秦强 张富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58-467,共10页
为探究巴河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驱动因子,于2020年3月对该河流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调查河段共采集浮游植物7门40属44种(含变种);浮游植物密度介于0.05×10^(5)~2.29×10^(5)ind.·L^(-1),... 为探究巴河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驱动因子,于2020年3月对该河流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调查河段共采集浮游植物7门40属44种(含变种);浮游植物密度介于0.05×10^(5)~2.29×10^(5)ind.·L^(-1),平均为0.74×10^(5)ind.·L^(-1);生物量介于0.03~1.74 mg·L^(-1),平均为0.41 mg·L^(-1);其中甲藻门(Pyrrophyta)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最高。(2)该河段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优势度指数大于0.02的有L O、MP、W2、X1、Y、C、E共7个功能群,其中L O功能群优势度最高,为0.506。(3)该河段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平均为53.43,除S1样点,其余均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基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巴河的水质评价结果为中度污染。(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总氮、颗粒态总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叶绿素a、颗粒态总磷是影响巴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功能群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功能群 冗余分析 甲藻水华 富营养化
下载PDF
贵州省梅花草属植物分布新记录2种
15
作者 杨彩霞 马永红 +1 位作者 李苗 舒渝民 《贵州科学》 2023年第3期33-35,共3页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对标本资料的研究,确定叙永梅花草(Parnassia rhombipetala B.L.Chai)和鸡心梅花草(P.crassifolia Franch.)为贵州省分布新记录。凭证标本存放于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BJFC)和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SITC)。
关键词 贵州省 虎耳草科 卫矛科 梅花草科 新记录
下载PDF
转录组分析番茄矮化突变体dwt的相关基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倩 杨军 +4 位作者 陈卫英 文国琴 杨鹏 李正国 邹建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4-141,共8页
为了挖掘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株高发育调控相关基因,本文以樱桃番茄Micro Tom及其矮化突变体dwt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和表达水平分析筛选鉴定到15个与株高发育调控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TCH4-like1、TCH4-like2、ABAR7、ABAR10... 为了挖掘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株高发育调控相关基因,本文以樱桃番茄Micro Tom及其矮化突变体dwt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和表达水平分析筛选鉴定到15个与株高发育调控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TCH4-like1、TCH4-like2、ABAR7、ABAR10、PP2C7、PP2C13和PR1等基因的表达异常,从而影响BRs、ABA和SA信号途径,并抑制番茄的生长,进而导致dwt番茄矮化。同时,ABAR7、ABAR10、PP2C7、PP2C13、PR1等基因与WRKY33、MPK3基因共同影响MAPK信号途径,从而调控dwt突变体矮化性状的形成。另外,peroxidase-like1、peroxidase-like2和peroxidase-like3等基因的表达受到强烈抑制,从而影响dwt木质素合成,并促成dwt的矮化特征形成。结果可为番茄株高发育调控中关键调控基因的鉴定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为番茄矮化育种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矮化 转录组测序 激素
下载PDF
濒危植物水青树叶的表型性状变异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珊 甘小洪 +4 位作者 憨宏艳 许宁 侯正扬 陈杨 邓晓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7-697,共11页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水青树叶表型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并从遗传和环境适应角度探讨其致濒机制,为其天然种群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的90个个体的17个叶形态及其表皮...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水青树叶表型性状的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并从遗传和环境适应角度探讨其致濒机制,为其天然种群的有效保护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的90个个体的17个叶形态及其表皮微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叶表型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水青树17个叶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17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6.69%,种群内的变异(31.83%)大于种群间的变异(28.85%),种群内变异是水青树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3)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CV)为12.56%,变异幅度为4.17%26.25%;(4)水青树叶表型变异与年均日照时数、7月均温及年均降雨量等环境因子有关,变异呈现出随经度、纬度、海拔的梯度渐变规律;(5)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聚类,可将14个水青树天然种群分为3大类。[结论]水青树天然种群间叶表型分化处于中等水平,种群内变异程度较低,其对环境的适应范围缩减,适应能力较差,这可能是导致水青树濒危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便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青树 表型变异 叶形态性状 叶表皮微形态性状 天然种群
下载PDF
4种光响应曲线模型对3种十大功劳属植物的实用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钱一凡 廖咏梅 +2 位作者 权秋梅 陈兰英 黎云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6-720,共5页
运用4种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对3种十大功劳属植物的光响应数据进行拟合,提取了各光响应模型的主要特征参数并对比分析了各模型参数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对同一种十大功劳的光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存在着差异;同一模型对不同十大功... 运用4种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对3种十大功劳属植物的光响应数据进行拟合,提取了各光响应模型的主要特征参数并对比分析了各模型参数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对同一种十大功劳的光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存在着差异;同一模型对不同十大功劳的光响应曲线的拟合效果也不同;但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3种十大功劳光响应曲线的拟合效果最佳。因此,在研究植物的光响应时,应考虑光响应模型对植物的整体拟合效果,不能以某个参数作为衡量标准来选取最优的光响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响应曲线模型 十大功劳 模型拟合
下载PDF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活动时间分配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黎大勇 任宝平 +3 位作者 胡杰 和鑫明 李保国 李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3-231,共9页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端的响古箐(北纬27°37',东经99°22'),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一群数量约480只的滇金丝猴群的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共观察取样1609h,扫描个体数为260546...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端的响古箐(北纬27°37',东经99°22'),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一群数量约480只的滇金丝猴群的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研究期间共观察取样1609h,扫描个体数为260546。研究表明,响古箐滇金丝猴用38.8%的时间取食、27.4%的时间移动、20.9%的时间休息、12.9%的时间从事其他类型活动。滇金丝猴活动时间分配季节性差异明显。冬季,滇金丝猴的取食时间长于其他季节,达到41.5%;秋季,取食时间在全年最短(36.5%)。夏季的高温没有影响滇金丝猴的移动,它们移动的时间达到32.8%,高于其他3个季节。寒冷的冬季,响古箐滇金丝猴为了减少能量损失,用于休息的时间达到24.4%。秋季,滇金丝猴从事其他类型活动的时间(15.7%)多于另外3个季节。研究发现,绝对移动时间与昼长和月平均温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绝对休息时间与月平均温度呈负相关(r=-0.585,P=0.046),但降水量的多少与猴群各种活动时间分配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食物贡献率与滇金丝猴日活动时间分配也存在相关性。取食松萝比例与猴群移动时间呈负相关(r=-0.902,P<0.001),与休息时间呈正相关(r=0.860,P<0.001)。猴群取食树叶比例增加时,它们移动时间也随之增加(r=0.832,P=0.001)。夏季,滇金丝猴取食竹笋的比例增加时,猴群移动时间也明显增多。以上结果表明,滇金丝猴活动时间分配受食物资源状况、昼长季节性变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活动时间分配 季节性变化 月平均温度 昼长
下载PDF
7种川产淫羊藿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燕英 黎云祥 +2 位作者 权秋梅 廖兴利 成仙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2,共5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7种12居群的川产淫羊藿属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发现23个ISSR随机引物共扩增194条清晰条带,其中169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7.11%,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34 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0.314 4,S...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7种12居群的川产淫羊藿属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发现23个ISSR随机引物共扩增194条清晰条带,其中169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7.11%,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34 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0.314 4,Shannon多样性指数I=0.469 7,表明物种间遗传多样性丰富。7种川产淫羊藿属植物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53 2~0.748 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直观的显示出12份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并将其分为两类。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于川产淫羊藿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属 I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