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出游障碍性因素分析--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沈兴菊 李维纪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8年第6期574-576,共3页
以西南民族大学学生为例,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旅游愿望强烈、但出游率不高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约在校大学生群体出游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分别是经济因素、学习因素和心理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关键原因为经济不独立和学习压... 以西南民族大学学生为例,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旅游愿望强烈、但出游率不高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约在校大学生群体出游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分别是经济因素、学习因素和心理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关键原因为经济不独立和学习压力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解决的途径,为相关旅游行业拓展市场和开发旅游产品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出游 障碍性因素
下载PDF
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贵州郎德模式的成功实践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欣华 吴建国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3-199,共7页
旅游城镇化推进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贵州郎德上寨的村民因势利导,在顺应旅游城镇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作为村寨建设与旅游开发的核心价值贯彻始终,并发扬集体智慧,以工分制进行运营管理和利益分... 旅游城镇化推进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贵州郎德上寨的村民因势利导,在顺应旅游城镇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作为村寨建设与旅游开发的核心价值贯彻始终,并发扬集体智慧,以工分制进行运营管理和利益分成,保证了文化保护的持续性,在旅游城镇化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相关、互为因果的反馈机制——郎德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和旅游城镇化的系列现实矛盾,为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民族村寨文化 保护 传承 郎德模式
下载PDF
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郎德模式的成功实践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欣华 吴建国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8-74,共7页
在旅游城镇化推进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郎德上寨的村民因势利导,在顺应旅游城镇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作为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的核心价值贯彻始终,并发扬集体智慧,以工分制进行运营管理和利益分成... 在旅游城镇化推进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郎德上寨的村民因势利导,在顺应旅游城镇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作为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的核心价值贯彻始终,并发扬集体智慧,以工分制进行运营管理和利益分成,保证了文化保护的持续性,在旅游城镇化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相关、互为因果的反馈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和旅游城镇化的一系列现实矛盾,为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民族村寨文化 保护 传承 郎德模式
下载PDF
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
4
作者 阳宁东 鲍黎丝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8,140,共12页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非遗的活态化保护与创新性传承,也能够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强化民众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有利于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非遗的活态化保护与创新性传承,也能够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强化民众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有利于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成为增强国民精神动力的力量源泉,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本文从“家”的概念、认同基础、时代内涵和文化共同体四个方面对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精神内涵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筑的现实路径,包括遴选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内涵的非遗项目,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建非遗旅游情境中的多重文化叙事体系,凸显非遗项目的精神内涵以及宣传非遗旅游融合的综合效应,强化多元主体价值共创的家园意义等,以此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交融创新,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赋予新的动能和现实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旅游 深度融合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文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19
5
作者 钟洁 石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10,共2页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旨在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同时,计划明确部署“注入新内涵”“打造新线路”“发展新业态”...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旨在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同时,计划明确部署“注入新内涵”“打造新线路”“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主体”“用好新基地”5大主要任务。那么,当前中国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文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这条中国特色的实践道路究竟该怎么走?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 中华民族共同体 实践道路 价值与路径 高质量发展 旅游业 文化和旅游融合 大力推动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西南少数民族神山旅游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5
6
作者 沈兴菊 刘韫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4-59,共6页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神山数量多、类型多样、文化多元且生态良好,具有吸引旅游者的独特优势。在该区充分利用神山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发展旅游,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生态文明都有重要意义。但也有...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神山数量多、类型多样、文化多元且生态良好,具有吸引旅游者的独特优势。在该区充分利用神山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发展旅游,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生态文明都有重要意义。但也有个别地区的研究表明,在神山融入旅游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在神山融入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突出神山的文化特色,维护西南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减少与其他周边山体旅游资源的同质化,保障神山文化的特色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西南少数民族神山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保护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神山文化 旅游开发
下载PDF
基于文化创意的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钟洁 刘兴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63-66,共4页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由于旅游商品不仅是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一种重要经济来源,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民族文化载体。因此,本文着眼于从文化创意的视角探讨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问题,旨在探...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由于旅游商品不仅是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一种重要经济来源,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民族文化载体。因此,本文着眼于从文化创意的视角探讨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问题,旨在探讨如何在旅游商品开发中融入民族文化创意元素,以增强原有商品的吸引力与附加值,从而推动我国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 民族地区 旅游商品
下载PDF
生态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廷中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68-71,共4页
生态旅游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旅游的旅游方式,它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涵,以民族文化为重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而民族文化的保护也能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保护 生态旅游 发展
下载PDF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价值及其策略——以中国西北之魂——“花儿”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全利 张世均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2-65,共4页
被称为我国西北之魂的"花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社会学等自身价值。"花儿"以其分布地域广、历史悠久、特点鲜明、价值丰富成... 被称为我国西北之魂的"花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社会学等自身价值。"花儿"以其分布地域广、历史悠久、特点鲜明、价值丰富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原生态、文化、宗教、会议商务等旅游价值,但在开发"花儿"时应该准确把握其形象定位、开发策略和宣传营销策略,才能做到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 旅游开发 策略
下载PDF
泸沽湖民族文化旅游舞台真实性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小伍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52-54,共3页
随着旅游的发展,泸沽湖民族文化旅游取得较大发展,泸沽湖旅游中的"舞台真实"成为旅游人类学家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借助西方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的舞台真实理论,从东道主与游客的角度,探析泸沽湖民族文化旅游的舞台真实性... 随着旅游的发展,泸沽湖民族文化旅游取得较大发展,泸沽湖旅游中的"舞台真实"成为旅游人类学家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借助西方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的舞台真实理论,从东道主与游客的角度,探析泸沽湖民族文化旅游的舞台真实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沽湖 舞台真实 民族文化旅游
下载PDF
浅析文化旅游能否成为民族地区发展新契机——以“花灯艺术”为资源的秀山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洋芃 《现代商业》 2017年第34期47-48,共2页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与文化,二者与生俱来就是相伴相生、互推发展的关系。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也成为很多旅游目的地探索的新发展方向。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自来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并且一直得到国家的大力复...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与文化,二者与生俱来就是相伴相生、互推发展的关系。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也成为很多旅游目的地探索的新发展方向。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自来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并且一直得到国家的大力复兴和保护,但它却一直得不到大众的重视和关注,也很难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柱。本文以重庆秀山花灯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例,浅析能否通过文化旅游这一新兴模式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山花灯艺术 文化旅游 旅游资源 民族地区
下载PDF
从清代地方志看中缅边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以瑞丽市为例
12
作者 张莎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227-228,238,共3页
地方志记载了一地的自然景观与社会概况,是地域文明的重要传承,它对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地方志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而云南省瑞丽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可立足于旧方志,深入挖掘旧志中所蕴含的旅游资源,开发特... 地方志记载了一地的自然景观与社会概况,是地域文明的重要传承,它对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地方志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而云南省瑞丽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可立足于旧方志,深入挖掘旧志中所蕴含的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文化,推动现代化和传统化协调发展,提升中缅边境旅游的吸引力,促进瑞丽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旅游 方志 历史文化资源 瑞丽市
下载PDF
旅游对恩施土家族居民民族认同感的影响——基于个人生活史的视角 被引量:9
13
作者 薛熙明 覃璇 唐雪琼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3期27-35,共9页
民族认同感是族群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认同呈现出多维度和不同方向的发展轨迹。文章通过对一位土家族青年女性个人生活史的记录,分析了在旅游发展进程中族群个体的民族认同感的演化过程,发现旅游对民... 民族认同感是族群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认同呈现出多维度和不同方向的发展轨迹。文章通过对一位土家族青年女性个人生活史的记录,分析了在旅游发展进程中族群个体的民族认同感的演化过程,发现旅游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在于:旅游引致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民族文化的"势位";旅游产品创造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景观;文化旅游的发展使民族认同的层次不断深化;民族旅游的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将误导民族认同的方向。研究将为民族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感 旅游影响 民族文化 个人生活史 恩施土家族
下载PDF
基于包容性绿色发展视域的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路径转向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沈涛 朱勇生 吴建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29,共6页
基于旅游开发——贫困减缓——平等参与——生态保护四维关系,分析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禀赋特征和发展特点,认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面临边疆贫困、民族贫困、生态脆弱区贫困的三重约束,从地理位置看处于偏离发展中心的边缘区,从生态位看属于... 基于旅游开发——贫困减缓——平等参与——生态保护四维关系,分析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禀赋特征和发展特点,认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面临边疆贫困、民族贫困、生态脆弱区贫困的三重约束,从地理位置看处于偏离发展中心的边缘区,从生态位看属于生态脆弱区和生态多样性保护区,从经济发展位看为贫困度较深的弱后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作为该区域减贫脱困的重要方式必须权衡这些关系和问题,并提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应走包容性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精准旅游扶贫,推进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机会的均等化,制度增权于贫困人口,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绿色发展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 旅游扶贫 路径
下载PDF
第三空间:旅游凝视下文化表演的意义重解——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阳宁东 杨振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4,共8页
在旅游凝视力的作用下,专为游客生产的民族文化表演,通过对原生文化符号的选取、抽离、改造等不同建构方式,成为了族群传统文化与主流消费文化相遇及意义重生的空间。本文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在借用西方人文科学领域中&... 在旅游凝视力的作用下,专为游客生产的民族文化表演,通过对原生文化符号的选取、抽离、改造等不同建构方式,成为了族群传统文化与主流消费文化相遇及意义重生的空间。本文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在借用西方人文科学领域中"第三空间"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表演生成特征、功能价值、属性定位的分析,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重新阐释旅游语境中《高原红》的文化意义,指出旅游表演《高原红》所展示出的文化,既不同于主流大众文化也不同于民族传统文化,而是一种在自我与他者互动中杂糅生成的第三性异质文化,表现为民族传统文化自我的现代性表述与主动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旅游凝视 文化表演 九寨沟 藏羌歌舞表演 《高原红》
下载PDF
西部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7
16
作者 钟洁 皮方於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27,128,共8页
旅游业一直是西部少数民族村寨脱贫致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产业,也必将长期伴随着民族村寨乡村振兴发展的整个进程。本文在阐释乡村振兴、乡村全面振兴概念基础上,针对当前西部地区民族村寨发展面临的乡村衰落困境,提出旅游... 旅游业一直是西部少数民族村寨脱贫致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产业,也必将长期伴随着民族村寨乡村振兴发展的整个进程。本文在阐释乡村振兴、乡村全面振兴概念基础上,针对当前西部地区民族村寨发展面临的乡村衰落困境,提出旅游业能够促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探索分析中国特色的旅游业促进西部民族村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并按照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三步走”目标任务等一系列中央精神指导,尝试性提供旅游业促进西部民族村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国家公园门户社区旅游发展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美国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0
17
作者 沈兴菊 刘韫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29,126,共8页
国家公园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门户社区是进入国家公园的必经之路,从地理位置上看,很多门户社区都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国家公园的旅游活动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各国各地区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美国建立... 国家公园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门户社区是进入国家公园的必经之路,从地理位置上看,很多门户社区都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国家公园的旅游活动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各国各地区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美国建立国家公园门户社区和乡村建设的过程,分析了其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指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注重规划前置,加强民族社区参与;利用国家公园品牌价值,实现业态增值;挖掘民族文化,培育内生动力;人地联结,共创民族地方价值等建议,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建设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乡村振兴 门户社区 旅游发展
下载PDF
四川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钟洁 覃建雄 蔡新良 《民族学刊》 2014年第4期53-58,118-119,共8页
旅游资源开发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民族地区地方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然而过度的资源开发必将直接危及当地生态安全。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其民族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关系着长江流域以及整个国家的安全。本文从人与自然、... 旅游资源开发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民族地区地方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然而过度的资源开发必将直接危及当地生态安全。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其民族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关系着长江流域以及整个国家的安全。本文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探寻四川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生态安全保障机制,以期切实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民族地区 旅游资源 生态安全
下载PDF
成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特色──休闲度假与文化旅游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邓文 刘晓鹰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6年第1期95-96,共2页
介绍了成都近郊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自身具有的丰富资源和依靠蜀文化背景的优势,并结合目前旅游业的市场需求,提出了大力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和突出文化特色的建议,以及具体的旅游产品类型。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化 休闲 成都
下载PDF
四川民族村寨社区旅游社会冲突的调控机制研究——以甲居藏寨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钟洁 李如嘉 唐勇 《开发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68,共4页
社会转型加速期,四川作为我国西部一个重要的多民族大省,屡屡发生民族村寨社区居民与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内部以及社区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旅游社会冲突现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并严重阻碍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选择甲居藏寨为案... 社会转型加速期,四川作为我国西部一个重要的多民族大省,屡屡发生民族村寨社区居民与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内部以及社区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旅游社会冲突现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并严重阻碍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选择甲居藏寨为案例点,旨在正确认识四川民族村寨社区旅游社会冲突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寻旅游社会冲突的调控机制,以期推动四川乃至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社区参与 旅游 社会冲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