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民族历史关系研究的领路人——访原西南民族大学校长赵心愚教授
1
作者 李太本 贡布多加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共9页
赵心愚先生是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原西南民族大学校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出版《纳西族与藏族关系史》等十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 赵心愚先生是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原西南民族大学校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出版《纳西族与藏族关系史》等十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各级各类项目多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多名。其著作《纳西族与藏族关系史》《西藏地方志研究》《清季民国康区藏族文献辑要》等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曾多次荣获省部级奖项,其中包括一等奖三项。文章以赵心愚教授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围绕其长期康藏研究经历和学术成果进行了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民族史 赵心愚 纳西族 藏族 康藏研究
下载PDF
关于藏族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以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尕藏卓玛 《社科纵横》 2012年第2期169-171,共3页
当今社会丰富多样的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出手阔绰的消费群体。其中,藏族大学生更为特殊,他们年龄较小,大部分来自偏远的农牧区,第一次走出家门,更是走向独立生活的过程,到了校园... 当今社会丰富多样的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出手阔绰的消费群体。其中,藏族大学生更为特殊,他们年龄较小,大部分来自偏远的农牧区,第一次走出家门,更是走向独立生活的过程,到了校园才接触新的消费环境。为此,难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消费现象,如:出现无计的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及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多等现象时有发生。笔者根据对西南民族大学藏学院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发110份、收回100份)和个别访谈(67人/次)的方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后,对藏族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法提出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大学生 消费观
下载PDF
贵州黔南州传统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立辉 张友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2,112-115,共10页
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乡村聚居区在传统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意义的认知有待提升;政府对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刚性规划缺... 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乡村聚居区在传统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意义的认知有待提升;政府对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刚性规划缺失;开发的民族特色村寨功能单一;黔南少数民族传统特色文化的总体情况呈现复兴、衰退和变异并存;民族特色文化精品的培育顶层支撑不足;民族特色村寨开发与传统民族文化融合度不够;对传统特色老旧民宅价值认识不足。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着力提升黔南州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开发格局,争取纳入国家改革试验规划;其二,抓住大数据与智慧乡村建设的时机,率先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示范;其三,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构建"民族特色村寨资源资本化金融服务平台";其四,探索乡村房屋租赁权跨区域流通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农民的物权收益;其五,加大民族特色村寨品牌建设力度,增加特色村寨旅游产品附加值;其六,完善村寨文化资源资产化经营监管体系,构建村寨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色村寨 黔南州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五个认同”关系研究 被引量:164
4
作者 郎维伟 陈瑛 张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1,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以中国各民族为统一的前途和命运共同体的自觉自知性意识,核心内容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种自觉自知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代表集体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以中国各民族为统一的前途和命运共同体的自觉自知性意识,核心内容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种自觉自知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代表集体的认同,能动地表现为理性、合法地建构这种认同。厘清二者的关系和内涵,就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概念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认同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核心内容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法与四川民族地区水电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庄万禄 陶亚舒 段晓慧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5-61,共7页
民族区域自治法虽然在指导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其部分只有原则性规定的条款缺乏可实际操作的实施细则,在全国统一税收、财政、国家投资和行政区划这种条块分割的经济体制下,民族自治区域如何实现经济“自主”的权... 民族区域自治法虽然在指导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其部分只有原则性规定的条款缺乏可实际操作的实施细则,在全国统一税收、财政、国家投资和行政区划这种条块分割的经济体制下,民族自治区域如何实现经济“自主”的权利?在四川民族地区的水电资源开发中,事实上存在损害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利益的问题;外来大资本开发民族地区的优质资源,少数民族群众如何参与分享?如何把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这些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法 资源开发 补偿机制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造纸遗产的保护初探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建世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21,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藏、傣、纳西、白、彝、瑶、侗、苗、布依、土家族的一些地方还有传统的手工造纸。它们分属于抄纸法和浇纸法两大技术体系。在同一体系内,有共同的基本技术,也有本地的一些特殊技术,生产出具有自己地方性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藏、傣、纳西、白、彝、瑶、侗、苗、布依、土家族的一些地方还有传统的手工造纸。它们分属于抄纸法和浇纸法两大技术体系。在同一体系内,有共同的基本技术,也有本地的一些特殊技术,生产出具有自己地方性特点的纸张。从发展演变的层面看,由于受到现代工业生产纸张的冲击,传统手工造纸衰退严重。在精选最具特色的工艺作为遗产加以保护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更具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如适度补贴、收储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手工造纸遗产 保护
下载PDF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协同演进动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向琳 郑长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97,共4页
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战略,"全面"体现出区域发展的均衡性,而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则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自身发展角度出发,为分析发展效率及其发展路径选择提供有益借鉴。... 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战略,"全面"体现出区域发展的均衡性,而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则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自身发展角度出发,为分析发展效率及其发展路径选择提供有益借鉴。分析结果表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效率与公平程度整体较高,但大多地区未达到生产有效前沿,重庆和宁夏存在产业内部结构问题,甘肃需要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整个地区并不存在公平效率关系的两难窘境,适度的公平水平成为高效率的充分条件,但高效率并不能改变公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民族地区 基尼系数 DEA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初共产党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 被引量:5
8
作者 秦和平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6,106,107,108,共9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共产党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了治理,其主要途径有:解放军进驻,维护安定,作为治理的保障;派遣中央访问团,传达中央政府的关怀,宣传共同纲领,争取及团结少数民族,构建新型的关系;建立民族自治区或联合政权,实行...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共产党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了治理,其主要途径有:解放军进驻,维护安定,作为治理的保障;派遣中央访问团,传达中央政府的关怀,宣传共同纲领,争取及团结少数民族,构建新型的关系;建立民族自治区或联合政权,实行区域自治,改变旧的管理体制;开展抗美援朝等运动,向少数民族宣传爱国主义,树立祖国观念,形成并增强中华民族一家人的共同意识;选拔、培养及任用民族干部,管理本民族事务;进行民主改革,完成对所有制的改造,开展民主建政,统一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 治理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下载PDF
四川民族地区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风 陶斯文 《西北人口》 CSSCI 2010年第3期68-72,共5页
本文以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为例,分析了四川民族地区人口流动的成因、意义与困境;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发展存在互动关系,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是缓解人口流动困境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四川 民族地区 人口流动 困境 城市化 路径
下载PDF
中国民族理论本土化与费孝通研究民族的思想维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郎维伟 文晓波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16-22,共7页
中国民族理论本土化建构包含三个层次,费孝通的学术成果作为第三层次是对中国民族理论本土化的贡献,而且为第二层次理论的顶层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费孝通作为民族研究领域的大师级学者,他从历史、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研究中国民族,提出... 中国民族理论本土化建构包含三个层次,费孝通的学术成果作为第三层次是对中国民族理论本土化的贡献,而且为第二层次理论的顶层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费孝通作为民族研究领域的大师级学者,他从历史、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研究中国民族,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边区开发和民族共同繁荣的理论、民族"文化自觉"的理论等学术成果。这些成果与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范畴完全契合,将其视为中国民族理论本土化的组成部分是可以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理论本土化 费孝通 民族思想
下载PDF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乐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1,共7页
民族主义已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研究热点,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都或多或少的提及爱国主义。有学者认为民族主义就是爱国主义;有人认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有人认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时而重合时而不同;更多的学者对待... 民族主义已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研究热点,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都或多或少的提及爱国主义。有学者认为民族主义就是爱国主义;有人认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有人认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时而重合时而不同;更多的学者对待这两个词汇不作辨析,含混使用。面对此种状况,本文试图对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关系的研究做一简单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 关系
下载PDF
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毅 张帆 《当代经济》 2011年第11期94-96,共3页
有效地解决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是关系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因此深入探讨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民族地区贫困的特征、成因、解决方案、措施和政策等几方面内容出发,对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 有效地解决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是关系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因此深入探讨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民族地区贫困的特征、成因、解决方案、措施和政策等几方面内容出发,对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客观全面地认识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贫困问题 述评
下载PDF
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先导产业发展构想及政策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艳霞 刘果 罗颖 《民族学刊》 2011年第2期76-81,88,共6页
大力发展旅游先导产业是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政治安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是响应中央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各级会议精神和优惠政策的有力手段;是把握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和经济... 大力发展旅游先导产业是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政治安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是响应中央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各级会议精神和优惠政策的有力手段;是把握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和经济转型机遇,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受益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建设,实现社会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了2011年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先导产业发展战略构想和发展政策举措,大胆提出了设置"四川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改革试点区"、成立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发展领导小组与旅游协会、设立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打造四川民族地区旅游投融资平台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民族地区 旅游先导产业 民族旅游 西部大开发
下载PDF
脱贫摘帽后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慧娟 陈赖嘉措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8-34,共7页
2020年在脱贫阶段目标实现后,持续的减贫任务仍将继续伴随。立足于脱贫后民族地区的现状,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转型需求也将发生转向,作为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典型模式,景区拉动、全域乡村、旅游商品、“三变”也各有其可持续推进的要点。产... 2020年在脱贫阶段目标实现后,持续的减贫任务仍将继续伴随。立足于脱贫后民族地区的现状,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转型需求也将发生转向,作为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典型模式,景区拉动、全域乡村、旅游商品、“三变”也各有其可持续推进的要点。产业融合、社区参与、能人带动、吸引投资、政策倾斜是推进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模式 旅游扶贫路径 民族地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习惯法对民族地区产权制度发展的影响及其优化路径研究
15
作者 文晓波 《北方经济》 2015年第3期76-78,共3页
在漫长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受到地理环境、宗教道德、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影响,逐渐形成了符合民族自身实际的习惯法,它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殊地位,对少数民族群体价值观、财富观和消费观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尽管... 在漫长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受到地理环境、宗教道德、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影响,逐渐形成了符合民族自身实际的习惯法,它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殊地位,对少数民族群体价值观、财富观和消费观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尽管习惯法是符合少数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内生秩序,它也不可避免地像很多历史性产物一样具有合理性和时滞性的双重性质。一方面,民族地区的习惯法承担了维系社会秩序、培养社会角色、传递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等满足少数民族传统需要的重要角色,延续了少数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另一方面,习惯法保护或调整民族地区以家庭、家族、家支乃至村落为主体的财产所有权制度,反对或不支持个人成为财产所有权的主体并独立拥有财产或自由支配财产,这无疑对民族地区产权制度的发展产了很强的制约性作用。因此,在研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习惯法“双刃剑”角色对现代产权制度建构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产权制度 习惯法 制度发展 财产所有权制度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路径 优化
下载PDF
习惯法对民族地区产权制度发展的影响及其优化路径研究
16
作者 文晓波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5年第3期35-39,43,共6页
习惯法是民族地区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现代产权界定制度、配置制度、运营制度和保护制度具有较强的制约性作用,阻碍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然而,维系习惯法的“情理”、“服从”原则也是优化产权制度的重要因素。因此,... 习惯法是民族地区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现代产权界定制度、配置制度、运营制度和保护制度具有较强的制约性作用,阻碍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然而,维系习惯法的“情理”、“服从”原则也是优化产权制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既要充分认识到习惯法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也要假借其积极作用和正面效应,通过产权制度移植、产权制度变迁和产权制度重构等路径,实现民族地区产权制度的优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习惯法 两面性 产权制度 优化路径
下载PDF
习惯法对民族地区产权制度发展的影响及其优化路径研究
17
作者 文晓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习惯法是民族地区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现代产权界定制度、配置制度、运营制度和保护制度具有较强的制约性作用,阻碍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然而,维系习惯法的"情理"、"服从"原则及其既得利益者,也是优化... 习惯法是民族地区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现代产权界定制度、配置制度、运营制度和保护制度具有较强的制约性作用,阻碍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然而,维系习惯法的"情理"、"服从"原则及其既得利益者,也是优化产权制度的重要素材和优势。因此,既要充分认识到习惯法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也要假借其积极作用和正面效应,通过产权制度移植、产权制度变迁和产权制度重构等路径,实现民族地区产权制度的优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习惯法 产权制度
下载PDF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特点的社会学审视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涛 孙德朝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25,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分析描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特点。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深入剖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个人局限性与社会结构公众认识的差距,进一步深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径为:跳出民族志研究的横向坐标,融入民族史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分析描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特点。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深入剖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个人局限性与社会结构公众认识的差距,进一步深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径为:跳出民族志研究的横向坐标,融入民族史研究的纵向坐标,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播路径和文化交融上的聚焦点;积聚和辐射的均衡是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研究的最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研究特点 社会学 社会学想象力
下载PDF
产业融合背景下四川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茂县坪头羌寨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莞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4-99,共6页
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村寨的乡村旅游和产业融合不仅是深化全域旅游的关键步骤,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茂县坪头羌寨为例,通过对村民进行的乡村旅游感知调查,利用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方法,深入分... 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村寨的乡村旅游和产业融合不仅是深化全域旅游的关键步骤,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茂县坪头羌寨为例,通过对村民进行的乡村旅游感知调查,利用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产业融合背景下四川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影响效应,总结出村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感知要素体系。结论显示,村民对乡村旅游的经济受益感知较强,对农旅融合形式感知强烈,对融合环境感知明显。提高旅游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加强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将有利于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乡村旅游 产业融合 村民感知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社区增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福春 吴建国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6期234-235,共2页
文章通过对曼听村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进行考察,发现发展乡村旅游的社区中存在普遍的去权现象。面对这种去权,居民为了经济利益采取了一些针对政府和旅游企业的抗争措施,但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国家、非政府组织、社会工作者和... 文章通过对曼听村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进行考察,发现发展乡村旅游的社区中存在普遍的去权现象。面对这种去权,居民为了经济利益采取了一些针对政府和旅游企业的抗争措施,但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国家、非政府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学者应该共同采取一些措施,帮助社区实现增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旅游 社区 增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