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配合物M(trp)_2(8-hq)[M=Sb(Ⅲ),Bi(Ⅲ)]的合成、表征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5
1
作者 钟国清 陈明剑 +1 位作者 蒋琪英 张志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1-286,共6页
在甲醇中用三氯化铋或三氯化锑分别与L-色氨酸(Htrp)和8-羟基喹啉(8-Hhq)合成了三元配合物M(trp)2(8-hq)[M=Sb(Ⅲ),Bi(Ⅲ)]。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对三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热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对XRD数据进行了... 在甲醇中用三氯化铋或三氯化锑分别与L-色氨酸(Htrp)和8-羟基喹啉(8-Hhq)合成了三元配合物M(trp)2(8-hq)[M=Sb(Ⅲ),Bi(Ⅲ)]。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对三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热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对XRD数据进行了指标化,结果表明:2种三元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Sb(trp)2(8-hq)的晶胞参数为:a=1.9322nm,b=2.3938nm,c=1.8736nm,β=99.981°;Bi(trp)2(8-hq)的晶胞参数:a=1.8938nm,b=1.6168nm,c=1.0482nm,β=95.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配合物 锑(Ⅲ) 铋(Ⅲ) L-色氨酸 8-羟基喹啉
下载PDF
刚果红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光谱法和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兴明 费丹 +4 位作者 黎泓波 于婷婷 胡亚敏 杨定明 丁立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102,共6页
在生理pH下,采用光谱法、电化学、化学热力学和粘度法等方法,利用中性红作分子探针,研究了刚果红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方式,获得了结合比、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函数值。结果表明,刚果红与DNA之间以嵌插方式发生作用。刚果红与DNA之间的结... 在生理pH下,采用光谱法、电化学、化学热力学和粘度法等方法,利用中性红作分子探针,研究了刚果红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方式,获得了结合比、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函数值。结果表明,刚果红与DNA之间以嵌插方式发生作用。刚果红与DNA之间的结合比为n(CR)∶n(DNA)=1∶1,结合常数为K 25℃=4.50×103L/mol。25℃时,ΔrHm=7.04×104J/mol,ΔrSm=305.88 J/(mol.K),ΔrGm=-2.08×104J/mol。刚果红与DNA之间的作用为熵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果红 鲱鱼精DNA 作用方式 分子探针
下载PDF
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氧化铈 被引量:4
3
作者 庄稼 朱达川 +2 位作者 迟燕华 杨定明 涂铭旌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75-77,共3页
采用氯化铈和草酸在低热条件下进行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制备出前驱体草酸铈Ce2(C2O4)3·10H2O,通过热重和差热分析后,在400℃下分解该前驱体2h;分解产物经XRD,SEM和TEM分析测试,确认获得了粒度在80nm以下、表面形貌为球形、结构为... 采用氯化铈和草酸在低热条件下进行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制备出前驱体草酸铈Ce2(C2O4)3·10H2O,通过热重和差热分析后,在400℃下分解该前驱体2h;分解产物经XRD,SEM和TEM分析测试,确认获得了粒度在80nm以下、表面形貌为球形、结构为立方晶系的黄色CeO2。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CeO2纳米粉体,具有简单、易行、效果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 氧化铈 纳米粉体
下载PDF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被引量:6
4
作者 白进伟 钟国清 +3 位作者 杨定明 胡文远 蒋琪英 胡亚敏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28,共3页
根据理工类高等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特点,结合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实验条件,从合理设置实验、减少试剂用量、取代有毒试剂、回收利用等方面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实践,使大部分实验实现了绿色化。减少了废渣、废液... 根据理工类高等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的特点,结合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实验条件,从合理设置实验、减少试剂用量、取代有毒试剂、回收利用等方面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实践,使大部分实验实现了绿色化。减少了废渣、废液、废气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实验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有效地绿色化学实践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改革 绿色化学
下载PDF
锑(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空间立体化学 被引量:6
5
作者 沈娟 蒋琪英 钟国清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含锑(Ⅲ)配合物涉及到许多化学及生物化学的过程,特别是它的一些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杀菌等生物功能,其空间结构的多样性也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本文按照含O供电子配体,含N供电子配体和含S供电子配体分类,系统地综述了各类锑(Ⅲ... 含锑(Ⅲ)配合物涉及到许多化学及生物化学的过程,特别是它的一些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杀菌等生物功能,其空间结构的多样性也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本文按照含O供电子配体,含N供电子配体和含S供电子配体分类,系统地综述了各类锑(Ⅲ)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表征手段,介绍了锑(Ⅲ)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晶体学参数和配位环境中孤电子对空间化学活性,展望了锑的生物无机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Ⅲ)配合物 合成 空间立体化学
下载PDF
脱氧核糖核酸与刚果红化学反应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迟燕华 庄稼 +1 位作者 薛其彬 李克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1,共5页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在pH4.56的Tris缓冲溶液中脱氧核糖核酸(DNA)与刚果红(GGH)相互作用。生成的紫色配合物最大吸光度差ΔA在600nm,反应前后吸收光谱变化明显,反应体系对比度好。在此波长下测得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41...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在pH4.56的Tris缓冲溶液中脱氧核糖核酸(DNA)与刚果红(GGH)相互作用。生成的紫色配合物最大吸光度差ΔA在600nm,反应前后吸收光谱变化明显,反应体系对比度好。在此波长下测得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41×105L·cm-1·mol-1,最大结合数n=32,最低检出限为c=8.04×10-8mol·L-1等。研究了体系的酸度、温度、时间等基本反应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物质对反应体系的干扰状况。离子强度的改变对体系的吸光度有一定影响。探讨了小分子物质与DNA作用的方式及二者的分子结构、分子构象及电子云分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刚果红 UV光谱法
下载PDF
非化学化工专业基础化学实验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廷红 霍冀川 何平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12期153-153,95,共2页
文章探讨了建立非化学化工专业现代基础化学实验体系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建立一整套有别于传统的、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模式,是适应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非化学化工 基础化学实验体系 模式
下载PDF
5′-鸟苷酸与茜素红S的反应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
8
作者 迟燕华 戴世琨 +2 位作者 庄稼 王小川 黄奕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8-801,共4页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茜素红S(ARS)与5′鸟苷酸(5′GMP)在pH4.80的弱酸性缓冲溶液中生成络合物的结合反应。与试剂比较,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红移92nm,测得络合物和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3×104L·mol-1·cm-1;最大结合数n...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茜素红S(ARS)与5′鸟苷酸(5′GMP)在pH4.80的弱酸性缓冲溶液中生成络合物的结合反应。与试剂比较,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红移92nm,测得络合物和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3×104L·mol-1·cm-1;最大结合数n=10;浓度线性范围0.2~16mg/L;检出限为6.1×10-8mol/L。研究了ARS与5′GMP是分子间作用力的结合反应,并对时间、温度、离子强度对结合反应的影响,以及无机物、生物物质对反应体系的干扰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苷酸 分析化学 茜素红S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结合反应 UV-VIS 分子间作用力 最大吸收峰 最大结合数 络合物 缓冲溶液 线性范围 离子强度 干扰情况 反应体系 生物物质 弱酸性 光谱法 MOL 检出限 ABS 无机物 时间
下载PDF
苏木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兴明 黎泓波 +2 位作者 胡亚敏 杨定明 费丹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6,共7页
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苏木素(HE)与DNA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苏木素与DNA发生作用生成了复合物.其结合比nHE∶nDNA=3∶1,22℃时苏木素与DNA的结合常数K=5.96×104L/mol.同时研究了酸度、盐效应和温度等对苏木... 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苏木素(HE)与DNA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苏木素与DNA发生作用生成了复合物.其结合比nHE∶nDNA=3∶1,22℃时苏木素与DNA的结合常数K=5.96×104L/mol.同时研究了酸度、盐效应和温度等对苏木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确定了苏木素与鲱鱼精DNA之间为混合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素 吖啶橙 DNA 作用方式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核黄素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胡亚敏 王兴明 +2 位作者 费丹 董发勤 丁立生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45-1251,共7页
在B-R缓冲溶液中,以吖啶橙(AO)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核黄素(RF)与DNA的相互作用.在pH值为7.25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RF与DNA发生作用生成了复合物,其结合比为nRF:nDNA=5:1,28℃时RF与DNA的结合常数K=2.53×106L/mol;并运用双倒数法求得RF... 在B-R缓冲溶液中,以吖啶橙(AO)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核黄素(RF)与DNA的相互作用.在pH值为7.25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RF与DNA发生作用生成了复合物,其结合比为nRF:nDNA=5:1,28℃时RF与DNA的结合常数K=2.53×106L/mol;并运用双倒数法求得RF与DNA相互作用的ΔrHθm为-6.06×104J/mol,ΔrSθm为-78.70J/(mol·K),28℃时的ΔrGθm为-3.69×104J/mol.同时通过粘度法、盐效应和Scatchard法等研究了RF与DNA的作用方式,确定了在该实验条件下RF与鲱鱼精DNA之间主要为沟面和静电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吖啶橙 鲱鱼精DNA 作用方式
下载PDF
固相反应两步法制备纳米CeO_2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庄稼 迟燕华 +3 位作者 吴修贤 杨定明 朱达川 涂铭旌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1-646,共6页
采用H2C2O4·2H2O和Ce(NO3)3·6H2O进行了低热固相反应。第一步合成前驱物Ce2(C2O4)3·10H2O,第二步加入模板剂NaCl,于800℃进行热分解反应。对分解产物进行了XRD测定和SEM,TEM分析。结果表明,得到了表面形貌为短节状、粒... 采用H2C2O4·2H2O和Ce(NO3)3·6H2O进行了低热固相反应。第一步合成前驱物Ce2(C2O4)3·10H2O,第二步加入模板剂NaCl,于800℃进行热分解反应。对分解产物进行了XRD测定和SEM,TEM分析。结果表明,得到了表面形貌为短节状、粒度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平均粒径在90nm左右的纳米粉体,同时对制备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纳米氧化铈 前驱物 模板剂 反应机制 稀土
下载PDF
纳米Ni_(0.5)Zn_(0.5)Fe_2O_4铁氧体的制备及电磁损耗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庄稼 陈学平 +1 位作者 迟燕华 刘燕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用NH4HCO3与FeCl3·6H2O、Zn(NO3)2·6H2O、Ni(NO3)2·6H2O进行室温固相反应制得Fe(OH)3、Zn3(OH)4CO3·H2O、Ni3(OH)4CO3·4H2O混合前驱物,先经微波加热,再热分解制得纳米粉体。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 采用NH4HCO3与FeCl3·6H2O、Zn(NO3)2·6H2O、Ni(NO3)2·6H2O进行室温固相反应制得Fe(OH)3、Zn3(OH)4CO3·H2O、Ni3(OH)4CO3·4H2O混合前驱物,先经微波加热,再热分解制得纳米粉体。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XRD、SEM和TEM对分解产物进行了表征,获得了形貌为球形、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度为62nm、尖晶石结构的纳米Ni0.5Zn0.5Fe2O4复合铁氧体粉体。经测试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后,发现该纳米铁氧体粉体在100~1800MHz内具有良好的电损耗和磁损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氲体 固相反应 微波加热 电磁损耗
下载PDF
骨螺紫及其铜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萍 迟燕华 +4 位作者 庄稼 王晗 陈亮 柳旭 董发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09-1515,共7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人血清白蛋白(HSA)与骨螺紫(Mx)及其铜配合物(Mx-Cu2+)的相互作用.根据荧光猝灭数据,二元体系与三元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在Cu2+存在下,HSA与Mx之间...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人血清白蛋白(HSA)与骨螺紫(Mx)及其铜配合物(Mx-Cu2+)的相互作用.根据荧光猝灭数据,二元体系与三元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在Cu2+存在下,HSA与Mx之间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明显加大,结合两个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可知,在三元体系中,Cu2+与Mx形成配合物后再与HSA发生作用;根据F rster能量转移理论,求得Mx及Mx-Cu2+与HSA上氨基酸残基间的距离分别为r=2.82 nm和r=2.53 nm,三元体系能量转移效率E′大于二元体系E,说明Cu2+在结合作用中可能起到了能量转移介质的作用;对Δλ=60 nm时的同步荧光光谱的分析表明,在Mx及Mx-Cu2+作用下,HSA色氨酸残基的微区构象发生了变化,色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极性增加;运用FTIR技术定量测定了HSA与Mx及Mx-Cu2+作用后二级结构的变化,发现2个体系中HSA二级结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α-螺旋结构明显减少约8%,β-折叠也减少约1%,而β-转角和无规卷曲分别增加了约6%和4%.说明对HSA二级结构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是Mx,它与HSA的结合使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部分展开,二级结构从α-螺旋和β-折叠向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转变,分子结构的松散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螺紫及其铜配合物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二级结构
下载PDF
亚甲基蓝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费丹 王兴明 +4 位作者 黎泓波 丁立生 胡亚敏 张欢 赵仕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3-448,共6页
以吖啶橙(AO)作为光谱探针,采用UV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亚甲基蓝(MB)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确定了在低浓度MB时,MB与DNA以嵌插方式作用;而在高浓度MB时,MB与DNA之间为混合作用方式.结合比n(MB)∶n(DNA)=10∶1,结合常数K26℃=2.46&#... 以吖啶橙(AO)作为光谱探针,采用UV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亚甲基蓝(MB)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确定了在低浓度MB时,MB与DNA以嵌插方式作用;而在高浓度MB时,MB与DNA之间为混合作用方式.结合比n(MB)∶n(DNA)=10∶1,结合常数K26℃=2.46×105L·mol-1,MB-DNA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70×106L·mol-1·cm-1.同时研究了酸度和温度等对MB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热力学研究推导了MB结合DNA为焓驱动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吖啶橙 鲱鱼精DNA 作用方式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与锌试剂作用机理的荧光法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蒋志强 迟燕华 +2 位作者 庄稼 毕欣颖 周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6-990,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锌试剂(ZCN)作用的机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280nm的光激发下能发射345nm的荧光(即λex=280nm,λem=345nm)。当BSA中加入适量的锌试剂(ZCN),BSA的荧光被部分猝灭。由Stern-Vo...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度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锌试剂(ZCN)作用的机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280nm的光激发下能发射345nm的荧光(即λex=280nm,λem=345nm)。当BSA中加入适量的锌试剂(ZCN),BSA的荧光被部分猝灭。由Stern-Volmer方程和双倒数曲线Lineweaver-Burk方程获得了反应的动态猝灭常数、静态猝灭常数,并对猝灭的类型做出了推断。通过计算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讨论了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计算了给体(BSA)与受体(ZCN)间距离r=5.07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67。证实了该体系的荧光猝灭是通过能量转移机制产生的单一静态猝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锌试剂 荧光猝灭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甲基百里酚蓝-钐(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兴明 黎泓波 +3 位作者 刘海萍 胡亚敏 丁立生 赵仕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115-2119,共5页
在pH=7.2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中性红(NR)作为光谱探针,采用UV光谱、FS光谱、粘度等方法研究了甲基百里酚蓝(MTB)与稀土金属离子钐[Sm(Ⅲ)]形成的配合物Sm(Ⅲ)(MTB)2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确定了Sm(Ⅲ)(MTB)2与鲱鱼精DNA之间有嵌... 在pH=7.2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中性红(NR)作为光谱探针,采用UV光谱、FS光谱、粘度等方法研究了甲基百里酚蓝(MTB)与稀土金属离子钐[Sm(Ⅲ)]形成的配合物Sm(Ⅲ)(MTB)2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确定了Sm(Ⅲ)(MTB)2与鲱鱼精DNA之间有嵌插作用方式存在,说明Sm(Ⅲ)(MTB)2金属配合物能使鲱鱼精DNA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百里酚蓝-钐(Ⅲ)配合物 中性红 鲱鱼精DNA
下载PDF
砷、锑、铋配合物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志朋 钟国清 蒋琪英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15-1323,共9页
合成新型砷、锑、铋的配合物并研究其构效关系与生物活性的作用机理,对于丰富生物无机化学内容、开发新的抗菌和治疗肿瘤的化学药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砷、锑、铋的化学性质,并综述了近年来砷、锑、铋的配合物在抗... 合成新型砷、锑、铋的配合物并研究其构效关系与生物活性的作用机理,对于丰富生物无机化学内容、开发新的抗菌和治疗肿瘤的化学药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简要介绍了砷、锑、铋的化学性质,并综述了近年来砷、锑、铋的配合物在抗癌抗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方面的应用,展望了其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茜素黄R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法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欢 王兴明 +2 位作者 王清成 石荣铭 丁立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08-1512,共5页
在碱性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茜素黄R(alizarin yellow R,AY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特征。研究表明,pH 11.00,激发波长为393 nm时,BSA的发射峰位于641 nm,且AYR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AYR在BSA分子上荧光敏感部... 在碱性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茜素黄R(alizarin yellow R,AY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特征。研究表明,pH 11.00,激发波长为393 nm时,BSA的发射峰位于641 nm,且AYR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AYR在BSA分子上荧光敏感部位有五个结合位点;由温度对AYR-BSA体系荧光猝灭速率的影响和动态猝灭常数KSV以及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LB的计算得出,AYR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BSA-AYR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荧光猝灭常数为1.6×104L.mol-1;由反应前后热力学函数ΔHθ<0,ΔSθ<0以及AYR对BSA-CBBG(CBBG-考马斯亮蓝G)体系具有荧光猝灭作用推出,茜素黄R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黄R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含铋(Ⅲ)配合物的合成及铋的配位性质 被引量:21
19
作者 蒋琪英 沈娟 钟国清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34-1645,共12页
由于金属铋的绿色安全性,其配合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因此,从分子水平探索配合物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有机配体的不同,对三价铋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相应的结构进行分类概述,并针对固态铋配合物,对铋(Ⅲ)离子在各配合... 由于金属铋的绿色安全性,其配合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因此,从分子水平探索配合物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有机配体的不同,对三价铋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相应的结构进行分类概述,并针对固态铋配合物,对铋(Ⅲ)离子在各配合物中所处的配位环境以及与配体的配位方式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Ⅲ)配合物 配位化学 结构 合成
下载PDF
Sm(Ⅲ)(MTB)_2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黎泓波 王兴明 +4 位作者 刘海萍 胡亚敏 杨定明 石荣铭 董发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95-1700,共6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Ⅲ)(MTB)2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has been studied by UV-Vis spectral, Fluorescence spectral in buffer solution of Tris-HCl (pH=7.25) using Neutral Red (NR) as a probe. The intercalati...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Ⅲ)(MTB)2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has been studied by UV-Vis spectral, Fluorescence spectral in buffer solution of Tris-HCl (pH=7.25) using Neutral Red (NR) as a probe. The intercalation and electrostatic manner are confirmed to be the two major mode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Sm(Ⅲ)(MTB)2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The balance constant of Sm(Ⅲ)(MTB)2 rare earth metal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is K=4.10 × 104 L·mol-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Herring Sperm DNA are changed to a certain extend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Ⅲ)(MTB)2 rare earth metal complex and Herring Sperm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Ⅲ)(MTB)2配合物 甲基百里酚蓝 中性红 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