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曾聪娟 张国梅 +1 位作者 韩金梁 李晓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172-173,共2页
探究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8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 探究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8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可以提高神经内科护理工作质量,有效防控神经内科护理相关风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管理 神经内科护理 管理
下载PDF
免疫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修复的研究
2
作者 郭雪娟 梅利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近年来免疫应答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策略中的一个新的突破靶点。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损伤到晚期恢复过程的多个方面。本文阐述了主要...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近年来免疫应答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策略中的一个新的突破靶点。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损伤到晚期恢复过程的多个方面。本文阐述了主要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周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后介导的神经功能恢复机制,以及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为改善神经功能的新疗法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细胞间相互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修复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梅利 廖仁昊 +1 位作者 梁容仙 王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大黄素甲醚 预处理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定量感觉检查的意义 被引量:21
4
作者 祁钰 《陕西中医》 2016年第7期870-871,共2页
目的:通过定量感觉检查评估中西医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改善状况。方法:选择就诊于本院的确诊II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6例,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对照组同时加服维生素B治疗... 目的:通过定量感觉检查评估中西医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改善状况。方法:选择就诊于本院的确诊II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6例,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对照组同时加服维生素B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给与活血益气化瘀通络的中药,整个治疗持续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记录并分析治疗前、1和2月时采用定量感觉检查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治疗组总治疗有效率为88.4%,而对照组则为53.5%,两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手部的冷觉、热痛觉逐渐好转,治疗组患者手、足部的冷热觉阈值和大踇趾的定量感觉阈值在治疗前后差异变化较大。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足部各阈值均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在3个月时的足部冷觉阈值明显增高、热痛觉和振动觉阈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采用定量感觉检查可早期迅速的检测患者冷觉、热痛觉和振动觉等反应远端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下载PDF
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梅利 李梅 张金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689,共3页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7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应用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对照组22例进行常规治疗。疗程3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行肌电图...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7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应用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对照组22例进行常规治疗。疗程3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行肌电图检查。结果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加巴喷丁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甲钴胺 加巴喷丁
下载PDF
前跗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诊断分析
6
作者 马彩虹 黄霄云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6期345-346,共2页
目的:探讨前跗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15例前跗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15例患者腓深神经感觉电位均出现异常,4例患者趾短伸肌运动神经动作电位(MAP... 目的:探讨前跗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15例前跗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果:15例患者腓深神经感觉电位均出现异常,4例患者趾短伸肌运动神经动作电位(MAP)潜伏期延长,10例患者MAP波幅衰减。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对前跗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准确诊断,避免误诊与漏诊,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跗管综合征 神经传导检查 周围神经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逯蕊芳 马龙 +2 位作者 刘莲花 黄增英 罗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27-831,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的BPPV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后...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的BPPV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后患者的眩晕残障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治疗前相比,BPPV患者治疗后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较低(68.36±13.14 vs 45.29±8.20)分。与治疗有效的BPPV患者相比,治疗无效的BPPV患者治疗后DHI评分较高(43.32±7.01 vs 67.89±14.0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60岁、病程≥3个月、有头部外伤史、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半规管轻瘫CP值≥20%、25羟维生素D3[25-(OH)-D3]<30μg/L、同型半胱氨酸(Hcy)≥13μmol/L、嵴帽型、雌二醇(E2)<100 pmol/L的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DHI评分较高。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头部外伤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半规管轻瘫CP值、25-(OH)-D3、Hcy、疾病类型、E2为影响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的主要因素。结论BPPV患者经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改善,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外伤史等均与眩晕残障现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SRM-IV眩晕诊疗系统 眩晕残障 相关因素 半规管轻瘫CP值 头部外伤
下载PDF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梅利 吴世政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术前给予60 mg/(kg.d)的依达拉奉灌胃,共3 d。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术前给予60 mg/(kg.d)的依达拉奉灌胃,共3 d。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脑梗死灶体积显著缩小,血清NSE含量明显降低(均P<0.01);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可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IL-1β和TNF-α表达,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缺血再灌注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偏瘫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被引量:59
9
作者 王丽梅 杨海红 +1 位作者 袁怡婷 张国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8,12,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偏瘫患者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偏瘫患者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于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对2组患者肌力水平、神经功能及恢复效果进行判定,并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肌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肌力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肌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人S100B蛋白(S100B)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低于护理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S100B和MBP水平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判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NIH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偏瘫患者中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肌力水平,改善肢体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自理能力,进而减小后遗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偏瘫 综合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肌力水平
下载PDF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黄增英 逯蕊芳 +1 位作者 罗军 李积凯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及观察组(51... 目的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及观察组(51例)。两组患者在相同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及尼莫地平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再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压、欧洲眩晕评价量表(EEV)评分、血管内皮功能、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EEV评分及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P <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EEV评分及血清ET-1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NO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流速峰值(VS)、舒张末期流速(VD)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血管搏动指数(PI)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血管PI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眩晕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倍他司汀 尼莫地平 高血压眩晕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内皮功能
下载PDF
住院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莲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142-2144,2148,共4页
目的评估帕金森病(PD)患者入院时以及随访12个月伴发精神病性障碍的患病率,并且分析与之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评估160例PD患者入院时以及随访12个月的神经病学、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比较PD伴发精神病性障碍(PDPsy)与不伴发... 目的评估帕金森病(PD)患者入院时以及随访12个月伴发精神病性障碍的患病率,并且分析与之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评估160例PD患者入院时以及随访12个月的神经病学、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比较PD伴发精神病性障碍(PDPsy)与不伴发精神病性障碍(Non-PDPsy)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临床特征与PDPsy的相关性。结果 (1)PDPsy入院时的患病率是12.5%,随访12个月后的发生率是21.3%,主要以幻觉与妄想为主。(2)入院时,PDPsy患者与Non-PDPsy患者在病程(t=2.173,P=0.031)、日间睡眠障碍(t=2.076,P=0.040)、多巴替代治疗剂量(t=2.820,P=0.005)上存在差异,PDPsy患者的病程更长(5.6±2.3 vs.4.7±2.1)、日间思睡的发生率更高(6.9±2.4 vs.6.0±2.2)、左旋多巴胺剂量更大(610.2±246.6vs.490.1±212.9)。(3)随访12个月,PDPsy患者的UPDRS-Ⅲ评分[(29.7±9.7)分]、Hoehn-Yahr分级(≤2级占64.7%,>2级占35.3%)、日间思睡评分[(7.2±2.4)分]、RBD发生率(41.2%)、HAMD评分[(17.3±7.4)分]、HAMA评分[(15.5±6.7)分]及多巴替代治疗剂量[(670.8±251.1)mg]显著高于Non-PDPsy患者[(26.6±7.1)分、≤2级占90.5%,>2级占9.5%、(7.2±2.4)分、19.8%、(13.2±7.2)分、(11.7±6.4)分、(520.1±221.4)mg]。而PDPsy患者的MMSE评分[(26.9±2.7)分]显著低于Non-PDPsy[(28.7±3.1)分]。(4)病程、Hoehn-Yahr分级、HAMD得分、HAMA得分、ESS得分、RBD发生率均与PDPsy显著相关。结论精神病症状可能出现在PD早期,在多巴替代治疗时,与PD有关的因素有疾病严重程度、认知功能下降和抑郁症状,这可能是PD精神病性症状的潜在基础。病程、Hoehn-Yahr分级、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是PDPsy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精神病性障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祁钰 杨瑞林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990-991,共2页
目的:调查本院近年来临床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就诊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同时伴有肺部感染的患者38例,同时匹配同一时段仅有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与... 目的:调查本院近年来临床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就诊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同时伴有肺部感染的患者38例,同时匹配同一时段仅有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与可能影响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造成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与年龄、性别、吸烟、既往肺部疾病、吞咽困难、卒中累及脑区等因素相关性较高(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有年龄、吞咽困难、既往肺部疾病和卒中累及脑区(P>0.05)。结论 :年龄、吞咽困难、既往肺部疾病和卒中累及脑区是导致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密切关注,以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周动脉狭窄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莲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80-1881,共2页
外周动脉狭窄属于全身性改变,涉及大中型动脉,包括脑动脉、冠状动脉、主动脉、颈动脉、肾动脉以及四肢动脉。所有血管病理过程相同,首先损害内皮功能,之后发展为血管内膜增厚,最终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外周动脉狭窄容易引起缺血性脑... 外周动脉狭窄属于全身性改变,涉及大中型动脉,包括脑动脉、冠状动脉、主动脉、颈动脉、肾动脉以及四肢动脉。所有血管病理过程相同,首先损害内皮功能,之后发展为血管内膜增厚,最终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外周动脉狭窄容易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由于缺血引起急性局部、短暂或持久的脑损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世界首位呤。本文拟回顾分析外周动脉狭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狭窄 脑卒中 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中西药物联用治疗帕金森病52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祁钰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8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止颤定震汤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2例。2组均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止颤定震汤,水... 目的:观察止颤定震汤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2例。2组均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止颤定震汤,水煎分服,1剂/d。2组均以用药2周、间断2周的方案持续治疗1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OPDRS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3%,对照组为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DRS量表各维度评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UPDRS评分2组在治疗4周、8周及18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3.8%,对照组为7.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颤定震汤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帕金森病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蛋白水解物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止颤定震汤
下载PDF
出血性脑梗死73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玉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出血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并讨论其致病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出血性脑梗死患者73例,男41例,女32例,年龄67.3±8.7岁,病程1~3d。患者均在发病后4h内进行MRI检查,并于溶栓治疗后进行CT扫描...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出血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并讨论其致病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出血性脑梗死患者73例,男41例,女32例,年龄67.3±8.7岁,病程1~3d。患者均在发病后4h内进行MRI检查,并于溶栓治疗后进行CT扫描,以确定继发性出血现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止血、脱水和脑保护等对症支持治疗,有7位患者进行颅骨瓣减压手术。结果:出血性脑梗死73例患者中,症状明显缓解64例,病情恶化6例,死亡3例。随访6~8个月,完全康复60例,肢体功能障碍7例,语言障碍3例。出血性脑梗死I型43例,病变区域轮廓上存在点状密度,无占位效应;Ⅱ型30例,病变区域存在较大的融合点状密度,并有占位效应。结论:脑出血通常发生在脑梗死3d内,是由血压不稳定、溶栓药物使用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掌握脑梗死的发病过程,进行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是可以降低出血性脑梗死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病因学脑梗死 治疗
下载PDF
常规疗法加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脑梗死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玉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38-139,共2页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加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加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加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加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基本治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37例患者,基本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8.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疗法加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脑梗死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高压氧治疗
下载PDF
AIP和IMT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莲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6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厚(IMT)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头部CT和(或)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及健康体检者7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入组对象IM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厚(IMT)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头部CT和(或)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及健康体检者7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入组对象IM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计算出AIP,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IMT、TC、TG、LDL-C及AIP值明显升高,而HDL-C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AIP呈正相关(r=0.514,P=0.001)。结论 AIP与IMT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国梅 王丽梅 +1 位作者 王雅莉 李晓艳 《青海医药杂志》 2018年第1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对于患者治疗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对于患者治疗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联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能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提高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 神经内科
原文传递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玉宁 《黑龙江医学》 2013年第12期1210-1211,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3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研究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冲击治疗,对照组给予氢化可的松进行常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感觉恢复时...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3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研究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进行冲击治疗,对照组给予氢化可的松进行常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感觉恢复时间、肌力改善时间、恢复排尿时间、住院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恢复时间、肌力改善时间、恢复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效果显著,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体征及症状,值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急性脊髓炎 疗效
下载PDF
分析有氧运动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成志飞 《智慧健康》 2023年第4期53-56,65,共5页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治疗中联合实施高压氧治疗、有氧运动的效果。方法 分析对象为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36例,以治疗方法差异性予以分组,19例联合实施高压氧治疗、有氧运...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治疗中联合实施高压氧治疗、有氧运动的效果。方法 分析对象为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36例,以治疗方法差异性予以分组,19例联合实施高压氧治疗、有氧运动的患者归为治疗组,17例仅予以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认知功能两项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MoCA(19.80±2.60)分、MMSE(19.00±2.35)分对比,治疗后认知功能两项评分治疗组MoCA(21.70±2.32)分、MMSE(21.15±2.75)分均明显较高(t=2.318、2.506,P<0.05);氧化应激反应治疗前2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MDA(11.05±2.20)nmol/L、GSH(21.74±3.25)μmol/L对比,治疗后氧化应激反应治疗组MDA(9.23±1.15)nmol/L、GSH(32.66±3.15)μmol/L均明显较好(t=3.159、10.230,P<0.05)。Barthel指数治疗前2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80.45±3.65)分对比,治疗后Barthel指数治疗组(83.25±3.15)分均明显较高(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社会功能(65.15±11.65)分、物质状态功能(69.61±10.32)分、心理功能(63.72±11.43)分、(68.59±12.62)分对比,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治疗组社会功能(81.86±11.24)分、物质状态功能(80.26±10.33)分、心理功能(81.95±11.15)分、(81.95±11.15)分均明显较高(t=4.377、3.090、4.840、3.254,P<0.05)。结论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治疗中联合实施高压氧治疗、有氧运动效果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高压氧治疗 有氧运动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