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五官科护理学大班制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种世桂 唐文帅 +2 位作者 李小芒 张思容 铁晓玲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95-98,共4页
目的以五官科护理学课程为例,探讨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班制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桂林医学院2019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1班为教改组,共73名学生,2班为对照组,共71名学生。教改... 目的以五官科护理学课程为例,探讨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班制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桂林医学院2019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1班为教改组,共73名学生,2班为对照组,共71名学生。教改组采用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比较2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2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教改组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为(75.66±5.53)分,主观题成绩为(49.10±4.31)分,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为[17.00(15.00,18.00)]分;对照组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为(71.87±7.01)分,主观题成绩为(45.35±5.75)分,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价为[15.00(13.75,17.00)]分,教改组的期末总成绩、主观题成绩及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大班制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雨课堂 五官科护理学 大班制教学 学习效果 综合能力
下载PDF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微意识状态儿童昏迷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铁晓玲 陈小聪 田小翠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观察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微意识状态儿童昏迷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微意识状态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电刺激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促醒治疗,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右侧正中神经... 目的观察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微意识状态儿童昏迷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微意识状态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电刺激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促醒治疗,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刺激频率40 Hz、强度10~15 mA,每日2次,每次4 h,共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昏迷恢复量表修改版(CRS-R)评分对2组患儿的昏迷情况进行评定,记录2组患儿上肢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N20/P25波幅。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CRS-R评分、N20潜伏期及N20/P25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电刺激组治疗后CRS-R评分[13.00(10.00,14.75)分]及N20/P25波幅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N20/P25波幅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电刺激组CRS-R评分、N20/P25波幅较为优异(P<0.05)。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可提高脑损伤后微意识状态儿童的CRS-R评分、提高N20/P25波幅,有助于意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意识状态 正中神经电刺激 昏迷恢复量表 体感诱发电位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