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术后腹膜腔感染的细菌学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那永刚 赵刚刚 +2 位作者 尹传民 宋益挺 乐进 《西部医学》 2015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术后腹膜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142例。取术后腹膜腔感染的108例患者的腹水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08例发生腹膜腔感染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术后腹膜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142例。取术后腹膜腔感染的108例患者的腹水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08例发生腹膜腔感染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8株,革兰阳性菌检出75株(63.56%),革兰阴性菌检出40株(33.90%),真菌检出3株(2.54%))。革兰阳性菌普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分别达到98.67%和97.33%,此外对氯霉素也较为敏感,达到70.67%;而普遍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很低,仅为4.00%、8.00%和8.00%。革兰阴性菌普遍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以及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分别达到80.00%、67.50%、65.00%和60.00%;而对氯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敏感性则仅为7.50%。结论导致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术后腹膜腔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而且部分患者存在多重感染,而不同的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明确患者发生感染早期,可以同时给予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泌尿外科 腹膜腔感染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输尿管癌行后腹腔镜根治术后穿刺孔转移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炜 张盼 +4 位作者 吴大鹏 李子峰 龙清志 范晋海 张越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报告输尿管尿路上皮癌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术后穿刺孔转移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因单侧输尿管癌接受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切口切除患侧肾、输尿管全... 目的报告输尿管尿路上皮癌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术后穿刺孔转移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因单侧输尿管癌接受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切口切除患侧肾、输尿管全段及袖状膀胱的201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根据输尿管内病灶或主要病灶的位置,将患者分为上段组及中下段组。结果18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44%的患者为上段组,56%的患者为中下段组。两组患者的肿瘤病理学分期和分级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5(9~60)个月,有3例(1.6%)女性患者在2~34个月被发现罹患穿刺孔转移(PSM),其原肿瘤均为T3N0M0及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PSM患者均属上段组。结论后腹腔镜RNU术后PSM的发生可能与位于输尿管上段的进展期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相关。对于此类患者行开放手术或新辅助/辅助治疗,有改善其预后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输尿管癌 后腹腔镜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输尿管尿路上皮癌 穿刺孔肿瘤转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赵刚刚 张鸿毅 +3 位作者 肖克兵 杨辉 李子峰 赵华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对缓解组患者随访3个月,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NKG2A和PD-L1在CD4^(+)和CD8^(+)上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NKG2A和PD-L1预测膀胱癌患者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缓解组患者72例(72.00%),未缓解组患者28例(28.00%),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缓解组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未缓解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均P<0.05)。膀胱癌患者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免疫治疗后缓解的AUC值分别为0.771、0.724、0.710;联合诊断的AUC为0.836。72例缓解患者中,出现复发29例(40.28%),未出现复发43例(59.72%),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复发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膀胱癌患者缓解后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75、0.740、0.728;联合诊断的AUC为0.874。结论:NKG2A、PD-L1/CD4^(+)和PD-L1/CD8^(+)在不同治疗反应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不同,三者对于膀胱癌患者PD-L1阻断免疫治疗反应性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肿瘤直径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免疫治疗 反应性
下载PDF
miR-15b-5p靶向FOXO1对缺氧/复氧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4
作者 李华锋 张鸿毅 +3 位作者 肖克兵 杨辉 李子峰 赵刚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1-1318,共8页
目的探讨miR-15b-5p靶向叉头框蛋白O1(FOXO1)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K-2细胞,设置:(1)对照组(正常培养)与H/R组(H/R诱导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K-2细胞形态,采用实... 目的探讨miR-15b-5p靶向叉头框蛋白O1(FOXO1)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K-2细胞,设置:(1)对照组(正常培养)与H/R组(H/R诱导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K-2细胞形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15b-5p、FOXO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O1蛋白的表达。(2)对照组(正常培养)、H/R组(H/R诱导培养)、H/R+mimic对照组(转染mimic对照质粒后H/R诱导培养)、H/R+miR-15b-5p mimic组(转染miR-15b-5p mimic后H/R诱导培养)、H/R+miR-15b-5p mimic+OE-NC组(共转染mi R-15b-5p mimic和OE-NC质粒后H/R诱导培养)与H/R+miR-15b-5p mimic+OE-FOXO1组(共转染miR-15b-5p mimic和FOXO1过表达质粒后H/R诱导培养)。采用qRT-PCR检测mi-15b-5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O1、cleaved caspase-3、Bax、Bcl-2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3)对照组(正常培养)、H/R组(H/R诱导培养)、H/R+miR-15b-5p mimic组(转染miR-15b-5p mimic后H/R诱导培养)与H/R+miR-15b-5p mimic+OE-FOXO1组(共转染miR-15b-5p mimic和OE-FOXO1后H/R诱导培养)。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p62、Beclin-1蛋白的表达,LC3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自噬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15b-5p与FOXO1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对照组细胞数量较多,细胞大多呈典型鹅卵石形态,铺路石状生长;H/R组大部分细胞收缩变圆,贴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H/R组miR-15b-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OX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15b-5p直接靶向作用于FOXO1的3'-UTR。miR-15b-5p过表达抑制H/R诱导的HK-2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自噬(P<0.05)。与H/R+miR-15b-5p mimic组相比,H/R+miR-15b-5p mimic+OE-FOXO1组HK-2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和自噬水平增高(P<0.05)。结论miR-15b-5p通过靶向抑制FOXO1降低细胞自噬减缓H/R诱导的HK-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b-5p 叉头框蛋白O1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缺氧/复氧 自噬
下载PDF
DARS2调控EGFR促进膀胱癌的EMT、迁移及侵袭
5
作者 李华锋 张鸿毅 +2 位作者 肖克兵 杨辉 赵刚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0-287,共8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2(DARS2)对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迁移及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TIMER和GEPIA数据库分析DARS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RT-qPCR检测人正常膀胱上皮细... 目的探讨线粒体天冬氨酰-tRNA合成酶2(DARS2)对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迁移及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TIMER和GEPIA数据库分析DARS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RT-qPCR检测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膀胱癌细胞5637、T24和TCCSUP中DARS2 mRNA水平。TCCSUP细胞分为:control组(未转染)、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si-DARS2-1组(胞转染DARS2 siRNA-1)、si-DARS2组(转染DARS2 siRNA-2)、si-DARS2+Vector组(转染DARS2 siRNA-2+空载质粒)和si-DARS2+OE-EGFR组(转染DARS2 siRNA-2+EGFR过表达质粒)。Western blot检测DARS2,EMT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及EGFR的表达水平。Transwell侵袭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结果DARS2 mRNA水平在BLCA中显著上调,并与病理分期正相关(F=3.57,P=0.0289)。与永生化人正常膀胱上皮SV-HUC-1细胞相比,DARS2在5637、T24和TCCSUP膀胱癌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i-NC组相比,si-DARS2组中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N-cadherin、Vimentin和EGF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与si-NC组相比,si-DARS2组细胞侵袭数目和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P<0.01)。与si-DARS2+Vector组相比,si-DARS2+OE-EGFR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侵袭数目和细胞迁移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敲低DARS2通过下调EGFR表达抑制膀胱癌的EMT、侵袭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S2 膀胱癌 EGFR EMT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cM0(i+)分期诊断标准在局限性肾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6
作者 周海彬 董曜 +5 位作者 李峰 何民心 彭子赫 毕航 王振龙 种铁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3期136-143,共8页
目的验证cM0(i+)分期诊断标准在局限性肾癌(LRCC)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LRCC患者的数据资料作为验证集,对术后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数据进行Kaplan-Meier分析和Lo... 目的验证cM0(i+)分期诊断标准在局限性肾癌(LRCC)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LRCC患者的数据资料作为验证集,对术后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数据进行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验证其与LRCC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使用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cM0(i+)分期的区分度进行评价。构建列线图对LRCC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使用SPSS 26.0软件及R Studio软件完成以上分析,显著性水平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LRCC患者中,Kaplan-Meier分析显示cM0(i+)分期患者的PFS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M0(i+)分期是LRCC术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0.737~0.926)。依据cM0(i+)分期和临床病理特征建立的列线图,其AUC为0.914(0.893~0.935)。结论cM0(i+)分期是LRCC患者术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较为准确地区分出PFS较短的人群。依据cM0(i+)分期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建立的列线图,对LRCC患者的预后具备良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肾癌 循环肿瘤细胞 cM0(i+)分期 预后
下载PDF
Endoglin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杨辉 张鸿毅 +1 位作者 李华锋(综述) 赵刚刚(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887-1890,共4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欧美国家男性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前列腺癌治疗的关键为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Endoglin又称内皮糖蛋白,是最可靠的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其在肿瘤新生...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欧美国家男性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前列腺癌治疗的关键为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Endoglin又称内皮糖蛋白,是最可靠的内皮细胞增殖标志物,其在肿瘤新生血管中过度表达。肿瘤患者血清中发现可溶性Endoglin,可用于辅助诊断。通过抑制Endoglin受体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Endoglin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对实体瘤临床病理分级有重要意义,可用于预后评估。该文针对Endoglin在前列腺癌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ENDOGLIN 早期诊断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肾细胞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李华锋 王振龙 +4 位作者 张鸿毅 彭子赫 王晨月 董曜 周海彬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92-897,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肾细胞癌(RCC)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因素,构建预测RCC患者术后进展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与现有预测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1年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63例RCC患... 目的分析影响肾细胞癌(RCC)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因素,构建预测RCC患者术后进展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与现有预测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1年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63例RCC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肿瘤进展分为进展组(n=34)和未进展组(n=229)。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与RCC术后PFS相关的预后变量,并据此构建预测RCC患者术后进展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比较本模型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综合分期系统(UISS)评分,肿瘤分期、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级以及肿瘤坏死的评分系统(SSIGN评分)和Leibovich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列线图校正曲线验证本模型的性能,K折交叉验证评估其外部适用性。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HR=2.255,95%CI:1.032~4.926)、T分期(HR=5.766,95%CI:2.351~14.142)、病理分级(HR=3.100,95%CI:1.445~6.651)和病理坏死(HR=2.656,95%CI:1.253~5.629)是RCC患者术后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4个独立预后变量建立RCC患者术后进展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其1、3、5年的AUC(95%CI)分别为0.750(0.630~0.870)、0.803(0.705~0.902)、0.847(0.757~0.937),预测区分度高于UISS评分、SSIGN评分和Leibovich评分。列线图模型校正曲线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的一致性良好。K折交叉验证中本模型1、3、5年的平均AUC分别为0.761、0.808、0.842,表明本模型具备良好的外部适用性。结论基于年龄、T分期、病理分级和病理坏死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RCC患者术后1、3、5年的肿瘤进展风险,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进展高风险的RC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列线图 预测模型 无进展生存期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综合分期系统 肿瘤分期、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级以及肿瘤坏死的评分系统 Leibovich评分
下载PDF
先天性隐匿阴茎诊治现状及最新进展
9
作者 孙萌航 王晨月 +3 位作者 胡梦茹 周海彬 王雷雷 张鸿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681-686,共6页
CCP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新生儿发病率可达3.7%。在临床上常表现为鸟嘴状或烟斗样外观,外形较同龄人小。患者可出现龟头炎、排尿困难、阴茎癌以及心理障碍等问题。外科手术是治疗CCP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对CCP诊治现状及... CCP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新生儿发病率可达3.7%。在临床上常表现为鸟嘴状或烟斗样外观,外形较同龄人小。患者可出现龟头炎、排尿困难、阴茎癌以及心理障碍等问题。外科手术是治疗CCP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对CCP诊治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CCP is a common male genitourinary malformation with a neonatal incidence of up to 3.7%. Clinically, it often presents with a bird’s beak or pipe-like appearance, and is smaller in appearance than its peers. Patients may present with balanitis, dysuresia, penile cancer, 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Surgery is the main treatment for CCP.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of CCP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隐匿阴茎 手术治疗方法 阴茎浅筋膜
下载PDF
改良Gleason评分系统在7分转移性前列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及与VEGF- C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鸿毅 赵刚刚 +3 位作者 李华锋 肖克兵 尹传民 崔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Gleason评分系统在7分转移性前列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及与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81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Gleason评分均为7分,分为3+4分和4+3分两组;应用χ^2检验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Gleason评分系统在7分转移性前列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及与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81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Gleason评分均为7分,分为3+4分和4+3分两组;应用χ^2检验分析临床因素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分析,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化复发和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结果:Gleason评分3+4分和4+3分的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6.2%和63.8%(P=0.003),生化复发时间分别为24和18个月(P=0.014),生存期分别为40和28个月(P=0.012)。Gleason评分、前列腺体积、雄激素阻断治疗(ADT)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生化复发及生存有显著相关性。区域淋巴结转移是生化复发(P=0.001)和生存(P=0.003)的独立预后因素。与Gleason评分3+4分比较,4+3分前列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显著增高。结论:改良Gleason评分系统可对7分的转移性前列腺癌预后作出准确评估;4+3分患者更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可能与VEGF-C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改良Gleason评分系统 预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下载PDF
敲低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促进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鸿毅 肖克兵 +2 位作者 赵刚刚 李华锋 崔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9-424,共6页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癌DU145细胞和LNCaP细胞LRPPRC和雄激素受体(AR)蛋白水平;在DU145细胞中瞬转LRPPRC小干涉RNA(siLRPPRC);反转录...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癌DU145细胞和LNCaP细胞LRPPRC和雄激素受体(AR)蛋白水平;在DU145细胞中瞬转LRPPRC小干涉RNA(siLRPPRC);反转录PCR检测转染细胞LRPPRC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LRPPRC蛋白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素酶法检测细胞AT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LRPPRC在DU145细胞和LNCaP细胞均高表达,但DU145细胞不表达AR。敲低DU145细胞LRPPRC水平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增加、 ATP水平下降、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增高、Bcl2蛋白水平降低。结论敲低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LRPPRC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 激素抵抗 线粒体 细胞凋亡
下载PDF
LRPPRC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鸿毅 高继学 +4 位作者 汪峰 李义 贺晓龙 张培波 崔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47-851,共5页
目的:分析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和抗凋亡蛋白Bcl-2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LRPPRC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LRPPRC和Bcl-2的表达;分析LRPPRC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分... 目的:分析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和抗凋亡蛋白Bcl-2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LRPPRC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LRPPRC和Bcl-2的表达;分析LRPPRC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LRPPRC和Bcl-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应用si RNA LRPPRC转染前列腺癌细胞下调LRPPRC水平,观察对细胞增殖、凋亡和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LRPPRC的表达率分别为61.6%(122/198)和18.0%(18/100)(P<0.001);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49.5%(98/198)和45.0%(45/100)(P=0.539)。LRPPRC和Bcl-2的表达有显著正相关性(r=0.179,P=0.012)。LRPPRC和Bcl-2同时高表达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期均显著降低(P<0.001)。下调LRPPRC表达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使caspase-3活化增多,对Bax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前列腺癌组织LRPPRC表达显著增高;LRPPRC与抑制凋亡有关;LRPPRC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与抗凋亡蛋白Bcl-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LRPPRC BCL-2 凋亡
下载PDF
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调控雄激素受体表达及活性在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益挺 吴开杰 +2 位作者 王新阳 那永刚 尹传民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检测不同前列腺癌(PCa)细胞系及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改变对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及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发生可能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PCa细胞系中Skp2、AR表达;利用RNA干... 目的:检测不同前列腺癌(PCa)细胞系及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改变对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及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发生可能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PCa细胞系中Skp2、AR表达;利用RNA干扰技术,转染shRNA敲低CRPC细胞系C4-2或22RV1中Skp2表达,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雄激素处理后细胞中AR、P27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雄激素处理后细胞中雄激素反应元件(ARE)报告基因ARR3-Luc活性;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未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PCa和CRPC组织标本中Skp2、AR表达,分析两者表达差异及相关性。结果:CRPC细胞系C4-2及22RV1较雄激素依赖性细胞系LNCa P中Skp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4-2细胞中雄激素处理可诱导Skp2表达,而shRNA敲除Skp2不仅可显著上调其下游经典靶分子P27蛋白的表达,还显著降低AR蛋白表达水平。相一致地,C4-2及22RV1细胞系中雄激素处理可增强ARR3-Luc活性,而敲除Skp2可显著抑制雄激素处理前或后的ARR3-Luc活性(P<0.05)。此外,CRPC组织较未行内分泌治疗患者PCa组织中Skp2、AR染色显著增强(P<0.05),两者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658 1,P<0.05)。结论:CRPC中Skp2可增强AR蛋白表达及转录活性,有望成为重要的分子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去势抵抗 S期激酶相关蛋白 雄激素受体
下载PDF
晚期前列腺癌多发转移风险预测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鸿毅 高继学 +4 位作者 张培波 郭巍 王振龙 王子明 崔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Gleason评分、前列腺体积、治疗前血清PSA水平、雄激素阻断(ADT)后PSA水平、ECOG评分、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和病理性骨折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单发或多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98... 目的:探讨年龄、Gleason评分、前列腺体积、治疗前血清PSA水平、雄激素阻断(ADT)后PSA水平、ECOG评分、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和病理性骨折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单发或多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98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χ2检验分析临床因素与转移部位数量的关系;多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晚期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8~10分(P<0.001)、ADT后PSA水平>0.2ng/ml(P<0.001)、治疗前血清PSA水平>60 ng/ml(P=0.004)、ECOG评分≥2(P=0.002)和多发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应用二维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这些变量对多发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Gleason评分(P=0.022)、治疗前血清PSA水平(P=0.028)、ADT后PSA水平(P<0.001)和ECOG评分(P=0.001)对多发转移有显著影响;转移位置数量≥2个提示生化复发(多发:21个月vs单发:24个月)和生存时间(多发:36个月vs单发:45个月)均较短(P<0.001)。结论:晚期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治疗前血清PSA水平、ADT后PSA水平和ECOG评分与多发转移有显著正相关性;多发转移预示较短的生化复发和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转移 雄激素阻断 生化复发
下载PDF
泼尼松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前列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益挺 王磊 +2 位作者 张鸿毅 尹传民 赵刚刚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泼尼松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4例晚期前列腺癌,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泼尼松治疗。两组均以3周... 目的观察泼尼松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04例晚期前列腺癌,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泼尼松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排尿及疼痛反应的评分、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A及f-PSA水平低于治疗前,排尿症状及疼痛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及功能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百分比高于治疗前,CD8百分比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泼尼松 多西紫杉醇 治疗结果
下载PDF
LRPPRC siRNA对前列腺癌细胞比卡鲁胺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鸿毅 赵刚刚 +2 位作者 李华锋 肖克兵 崔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341-3344,3350,共5页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对前列腺癌细胞比卡鲁胺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LNCaP和DU145细胞中瞬转siRNA LRPPRC,48 h后比卡鲁胺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对前列腺癌细胞比卡鲁胺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LNCaP和DU145细胞中瞬转siRNA LRPPRC,48 h后比卡鲁胺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下调LRPPRC显著增强比卡鲁胺对LNCa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促进凋亡,增强casepase-3活化水平;比卡鲁胺增强LNCaP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LRPPRC降低Bcl-2蛋白表达。结论抑制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RPPRC表达增强比卡鲁胺的敏感性,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LRPPRC 比卡鲁胺 凋亡
下载PDF
高频电刀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袖套式包皮环切术245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益挺 尹传民 +1 位作者 赵刚刚 肖克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981-983,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与包茎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采用高频电刀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与包茎患者245例,分析手术效果、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结果 245例高频电刀...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与包茎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采用高频电刀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与包茎患者245例,分析手术效果、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结果 245例高频电刀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对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切缘整齐,瘢痕少,包皮水肿轻微,切口一期愈合,无需拆线,阴茎外观美观。结论高频电刀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与包茎对组织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效果满意,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高频电刀 可吸收线连续缝合 包皮过长 包茎
下载PDF
富含亮氨酸蛋白LRP130抗体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云峰 崔洁 +1 位作者 雷侠 张鸿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蛋白LRP130抗体(LRPPRC)在胃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胃癌、80例宫颈癌和19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LRPPRC的表达;分析LRPPRC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和正常...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蛋白LRP130抗体(LRPPRC)在胃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胃癌、80例宫颈癌和19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LRPPRC的表达;分析LRPPRC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和正常胃组织LRPPRC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1.7%(86/120)和21.7%(13/6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LRPPRC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6.3%(61/80)和27.5%(11/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LRPPRC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1.6%(122/198)和18.0%(18/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RPPRC的高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血清PSA水平、雄激素阻断治疗后PSA下降水平和转移部位的数量相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组织LRPPRC表达增高;晚期前列腺癌LRPPRC的高表达预示恶性程度高和多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前列腺肿瘤/病理学 抗体/代谢 @亮氨酸蛋白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附睾睾丸炎11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鸿毅 白安胜 +3 位作者 高继学 李义 王振龙 王子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性附睾睾丸炎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提高诊断及治愈率。方法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布鲁氏杆菌性附睾睾丸炎患者,常规行血、尿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和B超检查,行血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及试管凝集试... 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性附睾睾丸炎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提高诊断及治愈率。方法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布鲁氏杆菌性附睾睾丸炎患者,常规行血、尿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和B超检查,行血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及试管凝集试验(SAT)。确诊后使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的综合治疗。结果1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症状均在24-48h内得到有效控制,无手术切除附睾睾丸病例及复发病例。结论布鲁氏杆菌性附睾睾丸炎的诊断需要综合疫畜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B超表现,并及时行RBPT和SAT试验确诊布鲁氏杆菌感染,使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的综合治疗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 附睾睾丸炎 多西环素 利福平
下载PDF
两种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克兵 郭静 +3 位作者 赵刚刚 张鸿毅 李华锋 史珊珊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10期14-18,共5页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类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A组)使用狼和牌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88例(B组)...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类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A组)使用狼和牌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88例(B组)使用奛牌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对两组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A组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28±1.25)、(7.55±1.39)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4±0.67)、(1.45±0.71)mL,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75%(7/80)、3.41%(3/88),术后24 h疼痛评分分别为(2.23±0.81)、(2.41±0.69)分,术中包皮系带损伤率分别为21.25%(17/80)、5.68%(5/88),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2.81±2.42)、(13.44±3.19)d,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5.00%(4/80)、7.95%(7/88),术后1个月脱钉率分别为78.75%(63/80)、96.59%(85/88),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75%(75/80)、94.32%(83/88)。A组与B组手术时间、迟发性出血率、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包皮系带损伤率、术后1个月脱钉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狼和牌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采用奛牌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患者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系带损伤率低、术后1个月脱钉率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 缝合器 包皮环切术 包茎 包皮过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