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毕飞宇作品在俄罗斯的翻译与接受
1
作者 刘丽娟 温玉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5,共10页
近年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频频获得国际文学大奖,证明了其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文学影响力日益凸显。作品不仅受到西方英语世界读者的认可与喜爱,在广袤的俄语世界也颇受大众的赞誉与欢迎。其作品因具有普适性的艺术主题和文学观念... 近年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频频获得国际文学大奖,证明了其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文学影响力日益凸显。作品不仅受到西方英语世界读者的认可与喜爱,在广袤的俄语世界也颇受大众的赞誉与欢迎。其作品因具有普适性的艺术主题和文学观念,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和元素,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范本,受到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和赞助。一系列作品先后被译成俄语,成就了毕飞宇在俄罗斯的文学名声。阐述毕飞宇作品的俄译历程以及相关评论,探讨俄罗斯学者和大众对毕飞宇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状况。就接受过程中出现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困境进行思考,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于差异中寻找共识,充分挖掘中外文化、文学中相通之处,借助译者的桥梁作用,挖掘语言的表达潜力,充分实现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视域融合,才更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俄罗斯 翻译 接受 中国当代文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交通可达性对地域凝聚力的影响
2
作者 其力木格 曹小曙 +4 位作者 康喆文 杨洁 杨如玉 陈书潮 景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发展特征及规律是连接各个地区、促进资源流动和人员流动的重要纽带,对区域整体发展和地域凝聚力的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作为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具有广阔的地理范围和多样的地理特征.通过分析... 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发展特征及规律是连接各个地区、促进资源流动和人员流动的重要纽带,对区域整体发展和地域凝聚力的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作为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具有广阔的地理范围和多样的地理特征.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地区1990-2030年交通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和地域凝聚力,揭示了交通可达性对地域凝聚力的影响,并通过空间公平视角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认识.研究发现,道路的扩建促进了整体的可达性水平;区域铁路可达性在空间上分布逐渐公平,对地域凝聚力有正向影响.根据2030年铁路可达性对2030年地域凝聚力影响的趋势进行展望,以支持青藏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均衡增长.未来应强化青藏高原国土空间体系的规划,尽快建设拉萨至阿里的铁路线路,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藏高原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凝聚力 交通可达性 区域发展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微课在高校俄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林梅 《俄语学习》 2015年第2期44-47,共4页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催生了以微课为单位的在线学习环境。不论从人文条件还是从技术条件考察,我国高校俄语专业都已经具备微课应用的环境。在微...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催生了以微课为单位的在线学习环境。不论从人文条件还是从技术条件考察,我国高校俄语专业都已经具备微课应用的环境。在微课推广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应用效果,应考虑本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重视其适用性、资源复合型以及与课堂教学如何衔接等问题。针对高校俄语专业教学,在微课所包含的三种形式中,"微课程"和"微讲座"和"微课教学"相比,显示出更多的教学活动动态性。它包含更多的辅助资源,更符合俄语专业教学的一般规律,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提供了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高等学校俄语专业 教学实践特点 教学模式创新
下载PDF
高校俄语专业教学实践中的质疑性思维培养
4
作者 林梅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7-159,共3页
批判性价值在高校俄语专业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质疑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质疑性思维有效形成的根本保障性因素。从实践教学的开展形式方面,对质疑性思维构成要素进行有效分析,突出实践对象、方法以及实践规律对经验总结所... 批判性价值在高校俄语专业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质疑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质疑性思维有效形成的根本保障性因素。从实践教学的开展形式方面,对质疑性思维构成要素进行有效分析,突出实践对象、方法以及实践规律对经验总结所具有的根本性影响,从而对质疑性思维要素的构成形成有效推动。通过不断增强质疑性思维形成的选择性,使质疑性思维的构建逐步由宏观向微观渗透,最终不断提升学生质疑性思维的实践应用能力。研究表明,高校俄语专业教学实践能够对学生质疑性思维构成方式以及角度形成有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教学实践 质疑性思维 构建要素 补充引导
下载PDF
作为复调时空体的草原--《一日长于百年》中的身份认同困境
5
作者 任佳闻 《今古文创》 2024年第5期25-27,共3页
《一日长于百年》是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描述的时空体系聚焦于草原,以长时段和空间的多层次为特点,书写了对于自然和现代,传统与文明的看法,也蕴含着对于现实世界秩序的回应。本文拟以巴赫金时空体理论与... 《一日长于百年》是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描述的时空体系聚焦于草原,以长时段和空间的多层次为特点,书写了对于自然和现代,传统与文明的看法,也蕴含着对于现实世界秩序的回应。本文拟以巴赫金时空体理论与复调理论相结合分析艾特玛托夫对这一以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为主体的对立秩序空间的解构,和其在历史与现实的身份认同困境中对于未来畅想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体 复调理论 自我与他者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浅析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奥勃洛摩夫性格
6
作者 王丽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9期16-18,44,共4页
《奥勃洛摩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的代表作之一,是三部曲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整个俄国社会的巨大反响,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奥勃洛摩夫是19世纪俄国文坛最后一位“多余人”形象,其所形成的奥勃洛摩夫... 《奥勃洛摩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的代表作之一,是三部曲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整个俄国社会的巨大反响,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奥勃洛摩夫是19世纪俄国文坛最后一位“多余人”形象,其所形成的奥勃洛摩夫性格更是懒惰停滞、因循守旧及耽于幻想的代名词。奥勃洛摩夫形象不仅代表了19世纪俄国贵族地主的衰败,也是俄国腐朽的农奴制开始走向灭亡的标志,同时,是俄国民族性格中的典型。本文试图分析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奥勃洛莫夫性格,探究其形成原因,挖掘社会现实意义和超时代意义,引发当代读者对奥勃洛摩夫形象及其性格的当代意义的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勃洛莫夫形象 奥勃洛摩夫性格 形成原因 意义
下载PDF
回首古丝路——杨建新编著《古西行记选注》介评
7
作者 李一明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75-77,共3页
古西行记是除“正史”外研究西北地区的另一种一手资料。杨建新教授编著的《古西行记选注》中摘录了29篇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西行游记,在这些西行记中,记述者们在其行记中记录了当时西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社会结构以及笔... 古西行记是除“正史”外研究西北地区的另一种一手资料。杨建新教授编著的《古西行记选注》中摘录了29篇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西行游记,在这些西行记中,记述者们在其行记中记录了当时西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社会结构以及笔者自身感受和看法。本文将这29篇古西行记按照作者或游记主人公的社会角色进行了分类处理,叙述不同阶层从不同视角对古代西域的描写,以此来还原一个立体的西域。本文通过分析古西行记中作者的叙述,一方面通过这些游记叙述试图阐释古代西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另一方面则通过其叙述试图寻找其话语中包含的时代建构的文化特色以及其背后的知识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记 古丝绸之路 西域观察
下载PDF
以科技创新开启“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合作新篇章——访吉尔吉斯斯坦斯克里亚宾国立农业大学校长努尔扎泽耶夫·热斯别克·扎乐德科维奇
8
作者 杜永军(采访/整理) 安东(采访/整理) +1 位作者 郭伟(采访/整理) 宋引君(采访/整理)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第6期3-7,11,共6页
在苏联历史上,康斯坦丁·伊万诺维奇·斯克里亚宾是为数不多的先后获得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六次列宁勋章和两次斯大林奖章的科学家。作为国际蠕虫学的创始人,斯克里亚宾在蠕虫病的形态学、生物学、系统学、... 在苏联历史上,康斯坦丁·伊万诺维奇·斯克里亚宾是为数不多的先后获得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六次列宁勋章和两次斯大林奖章的科学家。作为国际蠕虫学的创始人,斯克里亚宾在蠕虫病的形态学、生物学、系统学、生态学、动物流行病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共发现并描述了200多种新型蠕虫,为120种寄生虫提供了理论依据,引入了补充和储存寄主(寄生虫所在机体)、中转寄生、共寄生现象、生物源性蠕虫病、土源性蠕虫病等科学概念。为纪念和表彰他的功绩,苏联政府于1945年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吉尔吉斯斯坦农业大学,为这所在费尔干纳盆地建校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再增新誉。作为吉尔吉斯斯坦现任总统索隆拜·热恩别科夫的母校,国立农业大学肩负着以科技创新开启并参与中吉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现代农业深度合作的重要使命。一直以来,该校注重用科技手段促进农业改革,努力研发改进农作物和农畜新品种,以及从事疫苗、生物制剂等方面的开发和研究,先后获得了43项专利和版权证书,为吉尔吉斯斯坦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变革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了解这所农业大学的发展情况及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本刊专访了努尔扎泽耶夫·热斯别克·扎乐德科维奇(Nurgaziev Rysbek Zaryldykovich)校长。扎乐德科维奇教授是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学院通讯院士、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技奖获得者、兽医科学博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吉斯斯坦 国立农业大学 农业科技创新 “一带一路”
下载PDF
俄语新闻听力预测机制与教学策略研究
9
作者 徐莉 《科教文汇》 2020年第18期184-186,共3页
预测是人的心理认知机制。预测能力属于人的语言能力。本文从提高俄语新闻听力预测的技能出发,以心理学"预先定向"概念为理论依据,论述新闻听力的预测条件、预测机制以及其教学策略。
关键词 俄语 新闻听力 预测 教学策略
下载PDF
俄语能性情态谓词句法-语义界面互动机制识解
10
作者 谢昆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2年第1期19-31,共13页
本文在大规模文本语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着力阐述俄语能性情态谓词мочь/смочь(能)形-义互动表现,并明释不同情态义项之间的形-义关联、互动机制。本文通过对情态谓词мочь/смочь元语言释义对比,揭示出смочь内部... 本文在大规模文本语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着力阐述俄语能性情态谓词мочь/смочь(能)形-义互动表现,并明释不同情态义项之间的形-义关联、互动机制。本文通过对情态谓词мочь/смочь元语言释义对比,揭示出смочь内部情态类型偏态分布的形-义表现及内部动因,呈现情态谓词与句法层级之间形-义互动关涉的影响因素,并尝试对不同层级形-义互动表现作出解释,在此基础上阐明能性情态谓词мочь/смочь形-义互动的认知识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性情态谓词 句法-语义界面 互动 认知机制
下载PDF
俄语中说话人“自我指示”的人称置换探究
11
作者 刘珏 周民权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0年第4期14-22,共9页
在俄语言语交际中说话人通常使用人称指示语"我"来实现自我指示,但是,说话人作为意识主体出于一定的交际意向和语用规则等因素,在自我指示时有时会选取其他非我形式。研究表明:俄语现实语境中说话人的自我指示具有多种人称表... 在俄语言语交际中说话人通常使用人称指示语"我"来实现自我指示,但是,说话人作为意识主体出于一定的交际意向和语用规则等因素,在自我指示时有时会选取其他非我形式。研究表明:俄语现实语境中说话人的自我指示具有多种人称表现形式,从而形成表征交际意向的语用体系,说话人在自我指示时采用非我的人称形式可以起到特殊的语用效果。此外,本文还简要总结了俄语中自我指示人称代词的汉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 说话人 自我指示 交际意向
下载PDF
俄语新闻标题编译技巧探析
12
作者 王旭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对新闻事实的高度概括与浓缩,通常位于新闻篇首,发挥着统领全文、联系读者的纽带作用。透过标题读者可以大致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然后有选择地阅读。可以说,标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新闻的命运。一个好的新闻标...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对新闻事实的高度概括与浓缩,通常位于新闻篇首,发挥着统领全文、联系读者的纽带作用。透过标题读者可以大致了解新闻报道的内容,然后有选择地阅读。可以说,标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新闻的命运。一个好的新闻标题不但要具备报道功能,还要具备感染功能。具体来说,标题不仅要概括或评价新闻事实,还要在心理上引起读者的共鸣,使其能够感同身受,从而继续阅读。因此,标题也被称为新闻的“眼睛”。同理,标题编译作为新闻编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译语新闻的二次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参考消息》中上百篇俄译新闻标题,总结出俄语新闻标题编译的常用方法,如保留原题、部分调整、重拟标题,有时甚至需要同时使用多种编译方法等,以研究总结俄语新闻标题编译技巧,促进俄语新闻在汉语读者中的二次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新闻 消息 标题 编译 技巧
下载PDF
浅谈俄语地名汉字译写
13
作者 王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25期66-69,共4页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是测绘导航、地图制图、地图出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际贸易、对外交往、民间人文交流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对于外语地名译写标准化、使用规范化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俄语地名汉字译写作为外语地名汉...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是测绘导航、地图制图、地图出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际贸易、对外交往、民间人文交流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对于外语地名译写标准化、使用规范化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俄语地名汉字译写作为外语地名汉字译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遵循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基本原则“音译为主、适当意译”的基础之上,结合语言自身特点,在译写过程中主要采用地名专名音译和地名通名意译两种方法,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兼顾音意混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汉字译写 音译 意译 音意混译
下载PDF
词素与词合译之符号学类型探究——以俄语动词前缀与前置词合译为例
14
作者 倪璐璐 高园园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9年第2期84-89,共6页
合译作为全译方法之一,其研究逐步深入。词素与词合译现象引起重视,类型研究是合译的基础性研究。本文以俄语动词前缀与前置词合译为研究对象,指出词素与词合译的本质是原语词的词素与其他词在译语语表形式上发生整合,使语义通融。继而... 合译作为全译方法之一,其研究逐步深入。词素与词合译现象引起重视,类型研究是合译的基础性研究。本文以俄语动词前缀与前置词合译为研究对象,指出词素与词合译的本质是原语词的词素与其他词在译语语表形式上发生整合,使语义通融。继而采用归纳法对俄语动词前缀与前置词合译的现象进行归类,从语言符号之语形、语义和语用三个维度分析并探讨了词素与词在原语理解、跨语转化和译语表达等微观翻译过程中语义传递的合译过程,从而说明了符号学可作为划分词素与词合译类型的依据,使得词素与词合译的研究更加层次分明,全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素 合译 符号学 类型
下载PDF
浅析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下的文化观念“橡树”
15
作者 张雅玲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8期102-104,共3页
文化观念是存在于连续的文化历史空间内的一个复杂多维的综合思维建构,是构成民族观念域和世界图景的因素。文化观念是民族内涵凝聚,是反映一个民族意识的世界图景的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宗教观等。橡树自... 文化观念是存在于连续的文化历史空间内的一个复杂多维的综合思维建构,是构成民族观念域和世界图景的因素。文化观念是民族内涵凝聚,是反映一个民族意识的世界图景的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宗教观等。橡树自古以来深受俄罗斯人民的喜爱,被人们尊称为“圣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橡树的词源释义、橡树在俗语谚语、文学作品、绘画、歌曲、文化习俗方面的体现,探讨橡树文化观念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从而折射出语言世界图景的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观念 语言世界图景 橡树
下载PDF
俄语贬抑性重叠构式N_(nom)-N_(ins)的形义特征及构式化机制
16
作者 谢昆 《外语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8,158,共10页
本文以俄语贬抑性重叠构式N_(nom)-N_(in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构式的形义特征、主观化表现和构式化机制。首先,通过分析重叠构式的构体和构件,揭示了该构式形式层面的语序固化、形态凝定和功能单一特征;意义层面的表意性质化、称代无... 本文以俄语贬抑性重叠构式N_(nom)-N_(in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构式的形义特征、主观化表现和构式化机制。首先,通过分析重叠构式的构体和构件,揭示了该构式形式层面的语序固化、形态凝定和功能单一特征;意义层面的表意性质化、称代无指化和情感贬抑化倾向。然后,基于构式对比,分析了重叠构式的主观性特质及主观化表现,展现出其评价功能。最后,通过呈现重叠构式的构式化进路,阐明其衍生的认知、调节和识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 重叠构式 N_(nom)-N_(ins) 贬抑性 构式化 主观化
原文传递
帝国的“知识殖民”:认识十九世纪沙俄对中亚空间秩序建构的新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达远 彭雪滢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6期97-104,168,共9页
当前,国内历史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学者十分关注“帝国转向”的议题,尝试重新从空间秩序的角度切入帝国史与殖民地关系史研究,从而也影响到中亚史研究领域。文章认为,与其他殖民帝国相比,19世纪的沙俄帝国的一个重要特质是对殖民地区域... 当前,国内历史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学者十分关注“帝国转向”的议题,尝试重新从空间秩序的角度切入帝国史与殖民地关系史研究,从而也影响到中亚史研究领域。文章认为,与其他殖民帝国相比,19世纪的沙俄帝国的一个重要特质是对殖民地区域的地理空间认知的全新塑造,进而推动区域空间秩序的变革。这种空间秩序依托维尔内、塔什干、比什凯克等现代城市的崛起以确定新的中亚中心、依托中亚区域内铁路网的建设以替代传统的驼队商路、印制新式中亚地图取代缺乏现代科学要素的传统地图以重构认知。因此,只有对沙俄以“殖民现代性”建构中亚秩序的过程进行充分的系统的历史与知识反思,才能更深刻理解提出“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倡议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转向 殖民现代性 区域建构
下载PDF
从河西走廊看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
18
作者 黄达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0,共2页
在2023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将之概括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1]。在上述五重特性之中,“连续性”不仅体现于中华文明数千年未曾断裂、休眠的源流史中,还体现于... 在2023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将之概括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1]。在上述五重特性之中,“连续性”不仅体现于中华文明数千年未曾断裂、休眠的源流史中,还体现于历史中国和现代中国疆域空间内各地理文明的漫长互动史中。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包容性之间联系密切,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独具韧性的历史时空里,许许多多民族都曾参与了我们集体记忆的模塑过程,为中华文明的百花齐放、兼收并蓄提供了绝佳的注脚[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连续性 中华文明 中国疆域 历史时空 河西走廊 集体记忆 兼收并蓄 创新性
下载PDF
论长城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作用
19
作者 张建勋 黄达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0,共8页
以我国万里长城为界线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是历史上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过渡地带。经济、文化的交流是长城带民族关系的核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长城带所蕴... 以我国万里长城为界线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是历史上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过渡地带。经济、文化的交流是长城带民族关系的核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长城带所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往交流交融 历史内涵
下载PDF
俄罗斯歌曲《星星》汉语翻唱研究
20
作者 倪璐璐 章纭绮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9期125-127,共3页
俄罗斯歌曲翻唱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张杰翻唱的俄罗斯歌曲《星星》最出色之处便在于歌词完美转述了俄罗斯歌词的原本意义。事实上,这种翻唱通过歌词内容的变通和歌曲曲式的转化,达到了外国艺术作品本土化的效果。
关键词 俄罗斯歌曲 翻唱 变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