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对葡萄酒认知的调查研究——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科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9-53,共5页
以西安文理学院676名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关于葡萄酒认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葡萄酒基本知识了解甚少;51.19%的学生喜好甜型葡萄酒但又不知道是什么;认知度最高的品牌是拉菲但又都没有喝过拉菲;获取葡萄酒知识的渠道... 以西安文理学院676名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关于葡萄酒认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葡萄酒基本知识了解甚少;51.19%的学生喜好甜型葡萄酒但又不知道是什么;认知度最高的品牌是拉菲但又都没有喝过拉菲;获取葡萄酒知识的渠道主要为网络、广告、影视作品;对葡萄酒历史和葡萄酒的品鉴方法的了解接近于零但又渴望参加葡萄酒讲座或者公选课;大部分同学对葡萄酒的保健作用有所了解,但是不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大学生 调查 西安文理学院
下载PDF
生物制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李海娟 苏丽艳 赵咏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6期122-125,共4页
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民族精神等角度对“基因工程”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通过学生预习、教师讲授、翻转课堂、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讨论教学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了知... 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民族精神等角度对“基因工程”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通过学生预习、教师讲授、翻转课堂、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讨论教学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了知识传授和思政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该课思政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分值达到93.0分,同时,87.5%的学生表示会努力成为具有专业知识、人文知识、思辨能力的现代生物制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药 基因工程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
下载PDF
西安市耕作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与评价分析
3
作者 李广文 鲍锋 +3 位作者 高天鹏 申圆圆 王亚妮 赵咏梅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0-44,54,共6页
以西安市周边猕猴桃种植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捷式重金属检测仪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结合GIS手段,运用单因素、内梅罗综合评价法,分析研究区土壤重金属As、Hg、Cd、Pb污染的空间分异特征,对其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d、P... 以西安市周边猕猴桃种植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捷式重金属检测仪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结合GIS手段,运用单因素、内梅罗综合评价法,分析研究区土壤重金属As、Hg、Cd、Pb污染的空间分异特征,对其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d、Pb、Hg、As的含量均已超过该区域相应的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介于0~0.73 mg/kg,6~56 mg/kg,0~0.25 mg/kg,0~26 mg/kg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27 mg/kg,0.07 mg/kg,7.53 mg/kg,29.02 mg/kg.重金属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Hg>As>Cd>Pb,系数均介于0.40~1.30之间.基于综合评价指数分级标准4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2,但综合评价均高于1已经达到轻污染级别;而重金属Cd、Hg、Pb、As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中的单因子已达到警戒等级,重金属Cd、Hg、Pb、As对耕地土壤中已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耕作土壤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六偏磷酸钠-Fe^(2+)的铁盐脱氮反应器运行性能及微生物学特征研究
4
作者 赵治国 杨富刚 +3 位作者 王雯谚 刘梦瑜 李湧 谭焕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以实验室高效反硝化反应器中的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启动自养型六偏磷酸钠-Fe^(2+)脱氮反应器,试验采用模拟废水通过88 d的不间断运行,研究了铁盐脱氮工艺的脱氮效能及其微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反应器硝态氮容积负荷为0.42 kg/(m^... 以实验室高效反硝化反应器中的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启动自养型六偏磷酸钠-Fe^(2+)脱氮反应器,试验采用模拟废水通过88 d的不间断运行,研究了铁盐脱氮工艺的脱氮效能及其微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当反应器硝态氮容积负荷为0.42 kg/(m^(3)·d)时,最高稳定氮去除负荷为0.41 kg/(m^(3)·d);当Fe^(2+)容积负荷为4.92 kg/(m^(3)·d)时,最大铁去除负荷为2.77 kg/(m^(3)·d)。反应器稳定运行时硝态氮、Fe^(2+)的去除率分别达94.6%、52.6%,最佳效能可维持28 d。反应器运行到第82天时,颗粒污泥由黄色变为灰褐色,颗粒解体,污泥比活性逐渐升高,比反硝化活性由0.71 mg[N]/(g[VSS]·h)升高到2.3 mg[N]/(g[VSS]·h),同比上升224%;比铁氧化活性由7.3 mg[Fe]/(g[VSS]·h)升高到15 mg[Fe]/(g[VSS]·h),同比上升105%。六偏磷酸钠-Fe^(2+)脱氮作为一种新型自养反硝化技术,不仅增强了活细菌的生物活性和反硝化活性,还延长了铁盐脱氮污泥反硝化的高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盐脱氮 六偏磷酸钠-Fe2+ 运行性能 微生物学特征 比反硝化活性 比铁氧化活性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路径初探——以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工程课程为例
5
作者 姚倩 《大学教育》 2024年第5期96-99,共4页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高校在工程类课程人才培养和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需结合国家与行业的需求,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工程课程是西安文理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工程实践类选修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展...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高校在工程类课程人才培养和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需结合国家与行业的需求,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工程课程是西安文理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工程实践类选修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文章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初步路径,并结合职业需求及国家政策更新知识体系,调整考核方式,力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工程 课程设计 融合路径 课程资源
下载PDF
基于生物泥浆法的水土环境多环芳烃污染修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申圆圆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9年第7期111-114,共4页
多环芳烃对水土会产生极大的污染危害,利用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富集特点,进行水土环境的多环芳烃污染修复治理,提出基于生物泥浆法的水土环境多环芳烃污染修复方法。结合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联合修复技术,进行水土环境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对水土会产生极大的污染危害,利用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富集特点,进行水土环境的多环芳烃污染修复治理,提出基于生物泥浆法的水土环境多环芳烃污染修复方法。结合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联合修复技术,进行水土环境多环芳烃污染修复效果测评。分析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特性,在土壤有机质或固体颗粒物上采用生物泥浆法分析土壤中多环芳烃污的降解功能,测试降低土壤中PAHs的界面张力,重构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的降解过程,根据植物对营养和水的吸收过程进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实现水土环境多环芳烃污染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泥浆法 水土环境 多环芳烃 污染修复
下载PDF
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7
作者 赵德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对城市环境生态建设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的格局定位,研究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以"系统治理、永续发展"为主题,树立长效的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观念,利用大西安八百里秦川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秦岭的生态调节功能,以生态文明... 对城市环境生态建设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的格局定位,研究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以"系统治理、永续发展"为主题,树立长效的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观念,利用大西安八百里秦川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秦岭的生态调节功能,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指导城市建设的中心思想,建设山区、平原、城市绿化的生态屏障。在城市中依托城市绿色公共环境,进行生态保护建设,为城市营造更多的绿地空间,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环境的生态建设、城市景观建设,促进西安城市环境生态建设方式改革创新更上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城市环境 生态建设 生态文明 改革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子见 李怡瑞 +2 位作者 吴文成 左明博 陈融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222-1224,共3页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其在抗其他寄生虫、抑瘤、抗菌、抗纤维化和神经保护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效果。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临床及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青蒿素 衍生物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环境生态工程施工管理课程目标定位及改革规划
9
作者 杨建军 申圆圆 +1 位作者 李肖肖 郭璇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第17期69-71,共3页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始终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的目标定位开展。以环境生态工程施工管理课程SPOC课程建设为契机,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始终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的目标定位开展。以环境生态工程施工管理课程SPOC课程建设为契机,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该课程的目标定位及改革规划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提出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市场需求、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并结合课程实际对这门课程进行准确目标定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课程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施工管理 课程目标 改革规划
下载PDF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李广文 鲍锋 +2 位作者 赵德芳 王子见 王亚妮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5期152-153,共2页
依托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产业优势,以就业为导向,探讨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建设问题,重点讨论了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内容及教学方法等重要环节,以期实现以地理为基础、重点掌握遥感地信技术,以资源环境为应用方向的人才培... 依托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产业优势,以就业为导向,探讨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建设问题,重点讨论了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内容及教学方法等重要环节,以期实现以地理为基础、重点掌握遥感地信技术,以资源环境为应用方向的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设计。通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型专业建设实例分析,希望为应用型专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导向 专业定位 课程体系 优化设计
下载PDF
秦岭陕西段农业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与低碳化水平评价
11
作者 徐薇 毛永亮 衡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8,共9页
秦岭陕西段不同地区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与低碳化发展水平对我国如期完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秦岭陕西段6市农业作为研究单元,首先,从农作物耕作活动碳排放、畜牧养殖碳排放和农田土壤碳排放3个维度构建农业碳排放... 秦岭陕西段不同地区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与低碳化发展水平对我国如期完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秦岭陕西段6市农业作为研究单元,首先,从农作物耕作活动碳排放、畜牧养殖碳排放和农田土壤碳排放3个维度构建农业碳排放衍生指标体系,以此测算秦岭陕西段6市的农业碳排放量;其次,对农业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TOPSIS法对各地农业低碳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秦岭陕西段农业碳排放量时间上呈上升趋向,空间上分为4个区域,即商洛与安康处于轻型区域,汉中、西安属于中型区域,宝鸡属于重型区域,渭南处于超重型区域。2003-2022年间各地农业低碳化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的是渭南,较高水平是商洛、安康与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空分布特征 低碳化化水平 TOPSIS法
下载PDF
第4代航天诱变鸡冠花种子特性与萌发
12
作者 孟长军 惠姗 +1 位作者 刘小雨 刘子含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31-235,共5页
为给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的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未经诱变的鸡冠花种子(CK)及3个航天诱变种(H_(1)、H_(2)和H_(3))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特性与萌发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_(1)、H_(2)和H_(3)诱变种的种子千粒重、发芽势... 为给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的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未经诱变的鸡冠花种子(CK)及3个航天诱变种(H_(1)、H_(2)和H_(3))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特性与萌发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_(1)、H_(2)和H_(3)诱变种的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和蛋白质含量均有差异;H_(1)诱变种表现较优,其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为CK的1.28、1.20、1.13和1.14倍。H_(1)、H_(2)和H_(3)诱变种的种子萌发状况均有差异;H_(1)诱变种表现最好,其种子子叶鲜重、下胚轴长、胚根长和SOD活性分别为CK的1.29、1.45、1.33和1.31倍;其次为H_(2)诱变种,除种子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外,其他指标均显著高于CK;H_(3)诱变种的各项指标均优于CK,除种子千粒重和胚根长外,其他指标均与CK差异不显著。航天诱变使鸡冠花种子产生有利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 种子 萌发 鸡冠花
下载PDF
“假设-验证”模式在生态监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3
作者 郭成圆 张九东 孟长军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70-376,共7页
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以问题假设为驱动力,以实践验证为抓手,结合生物多样性、植物功能性状等科研热点,调动学生探索身边生态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实验课程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内容包括植物多样性监测、比叶重和叶片相对含... 改革后的实验教学以问题假设为驱动力,以实践验证为抓手,结合生物多样性、植物功能性状等科研热点,调动学生探索身边生态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实验课程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内容包括植物多样性监测、比叶重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不同生境下叶片气孔性状与光合色素的变化等。该实验教学模式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强,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的生态大局意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的相互融合。“假设-验证”模式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生态监测实验教学的效果,76.06%的学生认为此模式具有活力,自身学习效果和生态意识都有明显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监测 实验教学改革 环境生态工程 植物多样性 功能性状
下载PDF
苹果MdCaM的克隆及其对果实釆后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丽艳 田爱梅 +1 位作者 陶贵荣 李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解析苹果钙调蛋白基因MdCaM在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以秦冠苹果为材料,克隆了苹果MdCaM基因,并利用MEGA 5.0软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聚类分析,利用qPCR分析了MdCaM在釆后损伤、低氧、高温等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不同... 为解析苹果钙调蛋白基因MdCaM在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以秦冠苹果为材料,克隆了苹果MdCaM基因,并利用MEGA 5.0软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聚类分析,利用qPCR分析了MdCaM在釆后损伤、低氧、高温等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钙调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MdCaM与拟南芥的钙调蛋白Ca M1基因关系较近;qPCR结果表明,MdCaM在损伤、低氧胁迫(0 O_2或3%O_2)后均呈先升高后恢复正常水平的表达模式,损伤后6 h达到峰值,低氧(0 O_2)处理1 h后达到峰值;高温(20℃/40℃)诱导后其表达量高于同期对照组,并在处理后12 h达到峰值,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高温胁迫下的全程响应。因此推测,MdCaM基因可能在苹果适应损伤、高温、低氧等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逆境调控。为后继研究MdCaM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采后逆境胁迫 荧光定量PCR MdCaM 基因克隆
下载PDF
毛花猕猴桃雌雄花的形态特征比较与杂交授粉研究
15
作者 张雨娜 王茸茸 +5 位作者 张九东 徐伟君 苏丽艳 李永武 邓文珍 支佳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通过对毛花猕猴桃花形态及开花动态等繁育系统相关特征进行研究,同时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进行杂交授粉,比较杂交果实单果重量、果形指数、糖度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毛花猕猴桃雄花花期略晚于雌花,单花花期6~8 d,种群花期10~12 d;... 通过对毛花猕猴桃花形态及开花动态等繁育系统相关特征进行研究,同时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进行杂交授粉,比较杂交果实单果重量、果形指数、糖度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毛花猕猴桃雄花花期略晚于雌花,单花花期6~8 d,种群花期10~12 d;雌花显著大于雄花,雌花开度(47.77±3.14) mm,雄花开度(33.25±1.82) mm;雄花雄蕊显著多于雌花,为雌花的1.67倍;雌花的胚珠数(1 573±118)枚,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以毛花猕猴桃雌株为母本,与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杂交授粉后单果重量大于对照组,并且单果重量、果实的糖度、种子数等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以毛花猕猴桃雄株为父本,与中华猕猴桃雌株杂交授粉结实率较高,与美味猕猴桃则不能结实。因此,用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花粉对毛花猕猴桃进行授粉能显著提高的果实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花猕猴桃 形态特征 杂交授粉
下载PDF
榆林市沙漠化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16
作者 刘亚辰 王苗 +1 位作者 陶泽兴 呼雪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识别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因素,对制定沙漠化防治对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4年榆林市沙漠化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6种气候因素和8种人为因素对不同沙漠... 识别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因素,对制定沙漠化防治对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4年榆林市沙漠化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6种气候因素和8种人为因素对不同沙漠化等级土地面积变化的影响,识别主要驱动因子,并构建沙漠化面积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除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外,其余各类型沙漠化土地面积均显著减少;2)前5主成分中,人为因素的累积贡献率为52.98%,气候因素累积贡献率为38.17%,表明沙漠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3)构建的三次回归模型可较好模拟不同类型沙漠化面积变化,模型解释量达40%~66%。本成果可为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沙漠化的影响和制定沙漠化防治对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灰色关联度 主成分分析 榆林市
下载PDF
基于“两山”理论开展“生态监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7
作者 郭成圆 张九东 孟长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5期33-36,共4页
“生态监测”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促进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筑牢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国家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此,对“生态监测”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 “生态监测”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促进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筑牢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国家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此,对“生态监测”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课程思政改革效果表明,学生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65%的学生认为自身生态文明意识、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增强,说明课程改革初步实现了知识传授和树德育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监测” 环境生态工程 植物多样性 绿色发展
下载PDF
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工程——主要测试设施与数据自动化采集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俊亭 张彦辉 +2 位作者 申圆圆 刘尚杰 王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3,共6页
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是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中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项目之一,由河南省环境地质监测院具体负责实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试验场观测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奠定了良好基础。试验场数据采集... 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是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中地下水均衡试验场的改建项目之一,由河南省环境地质监测院具体负责实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试验场观测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奠定了良好基础。试验场数据采集需要自动化的有:3m高主杆气象站测试系统;太阳全辐射、太阳净辐射、太阳直射观测仪,E—601蒸发仪,5TM含水率、温度传感器,自动补水仪,负压测量仪。除后两项外,其他需要数据采集仪器已经市场化。后两项是作者的发明与实用专利。自动补水仪是用来模拟地下水位埋深的设备,它是以传统的马里奥特瓶补水原理为基础,采用控制电路使其可以自动补给因蒸发而消耗的水量,同时还可以记录降水的历时过程。负压测量是利用空气运动黏度约大于水运动黏度的15倍这一特性,即当水刚通过多孔瓷头时,气体不能通过多孔瓷头,据此设计了在包气带中能测定负压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则应用了惠斯登电桥平衡的补偿原理。由于控制、供电、采集数据的电缆过多,因此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应用了三级采集、逐级集成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补水仪 负压传感器 5TM水分与温度传感器 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
下载PDF
生物科学方向必选课中“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章节线上线下教学的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凤琴 常亦昆 +4 位作者 田贞 闫冰洁 王波 王子见 成晓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04-1508,共5页
为了探讨“互联网+”时代如何合理、适当地设计并运用线上教学资源构建新型课堂,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达成既定教学目标,以我校生物科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和2020级专升本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免疫学教程》中“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章节为... 为了探讨“互联网+”时代如何合理、适当地设计并运用线上教学资源构建新型课堂,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达成既定教学目标,以我校生物科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和2020级专升本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免疫学教程》中“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章节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结果发现:线上与线下课堂的有效融合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枯燥单一、师生互动缺乏、学生基础免疫学学习积极性较差等问题,提高了基础免疫学教学效率、提升了基础免疫学教学活力、改善了免疫技术学习现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效率
下载PDF
土壤中石油烃微生物降解动力学 被引量:5
20
作者 申圆圆 王文科 +3 位作者 李菁 李春荣 姬雨 李肖肖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7年第4期11-14,60,共4页
以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未被污染的粉质壤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灭菌、添加由石油污染土壤红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inn)根际修复区分离筛选得到的4株以原油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动性杆菌、藤黄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 以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未被污染的粉质壤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灭菌、添加由石油污染土壤红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inn)根际修复区分离筛选得到的4株以原油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动性杆菌、藤黄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调控反应温度与石油烃初始浓度,研究在土壤中添加优势石油烃降解菌后石油烃降解动力学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优势石油烃降解菌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起主导作用,在40d内,在2 000mg/kg石油烃浓度下添加石油烃降解菌其石油烃降解率是灭菌条件下的2倍左右,土壤中石油烃降解菌降解量为36~271mg/kg,非灭菌处理半衰期时间短于灭菌处理;在设定的实验温度范围内,石油烃降解速率随着温度增加逐渐加快,在(38±1)℃时残留量最小为1 662mg/kg,半衰期最短;土壤中的石油烃在浓度为2 000mg/kg时降解最快,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石油烃降解速率呈递减趋势,半衰期逐渐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石油烃 微生物降解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